中學歷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0 10:08:25

導語:中學歷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歷史教學論文

一、提高自身素質

中學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感性化的,若教師有著良好的自身素質,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學生自然也會愿意學習歷史知識。而教師的自身素質,既包括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知識面,又包括良好的道德素養與性格品質,具備高度的責任感。由于人們生活經歷與價值體系的不同,面對不同的歷史事件的觀點與疑問也不盡相同。歷史教師能否寬容、理解學生并利用自身廣博的知識為學生解惑,起好引導作用,體現了一名教師的素質水平。教師要著裝得體,親切熱情,以一種健康積極、飽滿的工作狀態面對學生,同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擺脫傳統教學方式中的“炒冷飯”式教學,即教學始終死板、放不開,教師瞻前顧后,總是擔心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不夠全面,學生也都是跟著感覺走,被動、機械地跟著教師學習。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果不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教師要擺脫這些情況,讓課堂變得內容豐富充實,學習過程充滿樂趣,那么就必須具備在課堂上有所知、有所講的能力。歸根結底,還是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增加自己的相關知識儲備。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要不斷學習,通過網絡、書籍等工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及時補充自身的知識空缺,進而得以豐富課堂內容,提高理論水平。

二、科學嚴謹,合理啟發

實事求是、科學嚴謹是教師的必備品質。中學歷史教學若失去了真實性,便會失去歷史的魅力與價值。因此,歷史教師要從自身做起,以嚴謹的態度面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切記講大話,講假話,講空話。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教師要保證自己在課堂上的講授準確無誤,以免對學生起到誤導作用。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表述,教師應盡量避免添加主觀色彩,盡量真實,要給學生一種歷史的真實再現。然而,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激發人們自我反省的工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又不能不帶領學生進行對事件、人物的評價。因此,教師要啟發學生自發進行歷史的評價,學生在對歷史的評論中,可以有主觀色彩,也可以有理性的分析,這時教師要對此進行合理的引導。歷史中的德育,離不開史實的運用,它總是寓存于對歷史的理解和評價之上的。在評價過程中,就充分發揮了歷史的德育的作用。通過學生對歷史事實的認識、理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評價討論,達到知史、懂史、以史為鑒的效果。為了豐富課堂教育的靈活性與吸引力,教師也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表述,充分利用語氣的變化與肢體語言,準確生動地將歷史事件展示給學生,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以人為本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币虼?,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歷史擁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教育內容,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最能啟發人進行思考的學科。教師不能強制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達到統一的標準,更不能要求他們死記硬背,這樣會扼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的教育作用也就蕩然無存了。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孟子,曾經就提過“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下,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教師要認真分析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案。認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對興趣濃厚、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注重對他們進行探索能力的培養,對基礎較差但興趣濃厚的學生要注重學習方法上的指導,而對基礎較差、興趣不濃的學生,則要端正他們的學習心態。無論對任何學生,都要堅持以人為本,雖然在教育重點上要有所變化,但仍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總之,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其教學方式也很靈活。教學有法,教師要堅持科學嚴謹、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種工具及方法來豐富課堂內容,擺脫傳統的死板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作者:田慧華 單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