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的現狀及策略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21 02:38:00

導語:退耕還林的現狀及策略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退耕還林的現狀及策略探討論文

論文摘要】:分析了西吉縣退耕還林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促進當地退耕還林工作的順利開展。

【論文關鍵詞】:退耕還林;問題;對策;寧夏西吉

西吉縣位于寧夏南部,是一個農業大縣,屬于國家級的貧困縣,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在實行退耕還林以前,“十年九旱”,嚴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干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惡劣,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工程進展順利,同時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雙贏。首先“綠了山”,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工程區林草覆蓋率逐年增加,使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減輕,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逐年下降;其次“富了民”,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工程實施使農民從補助中直接受益,林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并進行生態經濟型治理模式,大力建設基本農田,培育綠色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拓寬了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再次,“育了人”,通過工程實施,全民生態意識明顯增強,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遏制生態災難、維護生態安全已成為對林業的主導需求,在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滿足后,人民對美化生活環境有著強烈的愿望,參與退耕還林生態工程建設的積極性提高。近年來,西吉縣退耕還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退耕還林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現階段必須進一步針對新的問題與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退耕還林的順利開展。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對退耕還林目的認識不足,規劃和計劃不當

退耕還林主要是針對西部的生態改造,國家對退耕者實行糧食、現金、種苗費等方式的補助,通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達到使其退耕還林的目的,既是“以糧食換生態”,也是對人民既得利益的補償。但由于規劃和計劃不當,造成財政補助經費短缺,補償不能夠及時兌現。

1.2對退耕還林政策把握不準,造林質量不高

一是生態條件惡劣,種苗量不足或質量不優,加之“有人栽,無人管”,林糧間作,管護粗放,致使林木成活率不高;二是在部分退耕地區,農民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還林時經濟林、生態林比例不合理,造成經濟林比例偏高,難以實現生態目標。

1.3配套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損害了農民權益

基層管理不規范,補助兌現環節出現了違法違紀現象。一是補助糧以次充好,質量不合格;二是退耕還林資金管理不嚴,存在弄虛作假、虛報“造林實績”冒領補助金現象,發生截留、挪用、擠占、套取和貪污行為,影響了工程建設,不利于退耕還林的順利實施。

1.4不注意發展后續產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些地方沒有處理好退耕還林與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關系,不注重通過發展后續產業解決長遠生計問題,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退耕還林過程中若不能統籌考慮和解決好農民的吃飯、燒柴、增收等實際問題,只重眼前的補助,要想“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不反彈”則是一句空話。因此,要保障退耕還林成果,必須以人為本,將農民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結合,將生態目標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公務員之家

2對策

退耕還林工作關系到生態效益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的實現。做好退耕還林工作,應做好以下6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調查研究、編制規劃方案,做好作業設計。科學合理確定造林面積、樹種,以鄉土物種為主,提倡造混交林,慎重引入外來物種,防止生物入侵[1]。技術方案落實到小丘地塊,退耕農戶按戶登記,按村編號,以片成圖,編寫報告。二是做好整地工作。整地質量影響樹苗成活率、幼林生長和水土保持,整地要沿等高線進行,挖穴呈“品”字形排列,保留植被帶以控制水土流失[2]。三是把好種苗關。納入退耕還林苗木,必須有“一簽兩證”,即出圃標簽、苗木合格證、苗林檢疫證。嚴禁使用劣質苗或挖野生苗上山造林。四是做好栽植工作。退耕還林造林方式必須是人工苗造林,要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3],抓好起苗、運苗等環節,選擇陰雨天氣,隨起隨栽,做到深栽、壓實、苗正、不窩根。五是把好驗收關。檢查驗收責任重大,對于不合格苗木,應及時返工。六是做好檔案管理工作。退耕還林檔案不僅是工程評價的基礎,也是政策兌現的可靠依據。檔案內容包括年度實施方案、作業設計說明書、竣工小丘一覽表、退耕農戶一覽表、竣工驗收書。農戶檔案包括申請書、合同書、檢查驗收卡、農戶分戶卡、林權證。七是做好法律宣傳工作[4]。知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要宣傳普及《退耕還林條例》《森林法》等法規,加強全社會的林業法制教育,讓干部群眾真正懂得退耕還林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恢復生態的多樣性和綜合平衡,這是經濟增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前提;引導人民不斷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和法制觀念,為退耕還林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使其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以便更好地依法行政、執法守法護法。

3結語

退耕還林工作政策性強,標準高,要求嚴,要做到“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落實“三個到戶”,即造林、植被保護落實到戶;糧食、現金、種苗補助兌現到戶;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林木權落實到戶。同時,要搞好“三個結合”,即退耕還林與農業綜合開發相結合;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只有這樣退耕還林工程才能真正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為民造福工程。

4參考文獻

[1]李積德.中嶺鄉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問題及對策[J].青海農林科技,2010(1):73-74.

[2]向甲斌.淺議旬陽縣退耕還林工程發展思路[J].陜西林業,2010(1):20.

[3]張敏維.關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幾點思考[J].綠色大世界:綠色科技,2010(3):49-50.

[4]江甫順.試論基層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綠色大世界:綠色科技,201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