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
時間:2022-04-27 02:47:08
導語: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系統工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特色。縱觀其發展歷程,我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經歷了傳統職業教育理論的萌芽、理論體系的依附、學科理論體系的形成階段,逐漸過渡到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的反思與轉型階段。因此,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的時代背景下,理論界應當在充分探析職業教育本質屬性的基礎上,理性重構基于“領域觀”的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
關鍵詞: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萌芽與依附;形成與發展;反思與轉變
近年來,在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空前重視的情況下,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也迎來了難得的黃金發展期,并爆發式地涌現了眾多優秀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繁榮興盛的職業教育學研究景象,亦成為整個教育學研究領域的亮點和特色。但令人遺憾的是,一些職業教育最基本的理論和概念體系在理論界依然備受爭議,以至于迄今為止尚未形成科學合理且普遍認同的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鑒于此,溯本追源,拋磚引玉,本文嘗試基于歷史脈絡,全面梳理我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嬗變歷程和時代特征,并為當下構建科學的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提供歷史依據和現實思考。
一、我國傳統職業教育理論的萌芽
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期間,即1840-1949年之間,是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由于特殊的政治格局和經濟背景的影響,我國職業教育以學徒制為主的教育形式,開始轉向了學校職業教育與學徒制并存的教育形式。職業教育理論也追隨實踐的深入應運而生。這一時期,職業教育理論的發展離不開大批積極倡導實業教育的教育家。他們關于實業教育的論證對于提倡、指導和發展實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山西農林學堂的總辦姚文棟在其《添聘普通教習文》中提出,“論教育原理,與國民最有關系者,一為普通教育,一為職業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需為用,缺一不可”[1],這成為中國教育史上首次出現的關于“職業教育”的相關論述。而對職業教育概念的早期闡述,最具代表性的是當時《教育雜志》主編陸費逵,他認為中國教育在三方面需要改進,即國民教育、職業教育、人才教育,又以職業教育、人才教育為急,主張“職業教育則以一技之長可以謀生活為主”。這是中國對于“職業教育”概念的最早闡述,也體現了當時職業教育思潮的基本內涵,即授人一技之長和促進實業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這一時期已經有了“職業教育”的相關論述,但在當時的社會中占據主流地位的依然是實業教育。直到后期實業教育因弊端顯露,職業教育才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辛亥革命以后,近現代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迅速發展激發了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也促進了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化。在蔡元培、陶行知、黃炎培等職業教育先驅的實踐引領下,這一階段涌現了一批理論成果,既有引進、翻譯的國外職業教育專著,比如,朱景寬編譯的《職業教育通論》(1916年)等,也出現了我國學者自行編著的,如潘文安的《職業教育ABC》(1927年)、何清儒的《職業教育學》(1941年)等;既出現了宏觀性、概括性研究國外職業教育的著作,如朱元善譯著的《職業教育真義》(1917年)等,還出現了國別研究職業教育的理論著作,如顧樹森的《德美英法四國職業教育》(1917年),陳表的《各國勞動教育概觀》(1930年)等。這一時期的研究,大大豐富了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的成果,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其中不乏諸如何清儒的《職業教育學》等較有影響力的理論著作。但總體上講,這一時期的理論成果,主要集中在對職業教育概念、屬性、功能和地位等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尚未上升到系統的理論,也未形成完整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但站在客觀的立場,雖然這一時期關于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還略顯膚淺,很多問題也僅限于淺層面的探討,卻奠定了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發展的基礎。也正是這個意義,我們將這段時期稱為我國傳統職業教育理論的萌芽。
二、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依附
眾所周知,我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并不是職業教育自我生成的內生性產物,而是依附于普通教育理論和國外職業教育理論的外源性結果。尤其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了國家重大的戰略決策和工作重心。毋庸置疑,與經濟社會有著天然緊密關系的職業教育事業得到了大力發展。但由于當時我國缺乏職業教育理論誕生的先天土壤,因而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只能憑借依附和移植普通教育理論和國外職業教育理論而努力求索。(一)對普通教育理論的依附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鑒和移植普通教育理論而形成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普通教育理論相當于“母體”,而職業教育理論是基于“母體”營養而滋生繁衍的“子體”。且這一時期,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國深受蘇聯發展模式影響,在教育方面幾乎完全照搬蘇聯教育學的理論體系,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依附于普通教育而存在的特征也尤為顯著。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開始意識到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內在區別,嘗試從普通教育學理論體系重新認識職業教育的概念內涵、功能價值和本質規律等基礎問題,并編著了大量的職業教育理論書籍,期冀從不同角度對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做全面論述,以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技術教育研究室編著的《技術教育概論》、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職業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的《職業教育概論》(高奇主編)等為典型代表。(二)對國外職業教育理論的依附由于國內缺乏支撐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論體系,這一時期,我國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秉承鏡鑒意識,希望通過對國外職業教育的研究來實現本土職業教育的突破發展,并呈現出以下方面的特征。一是研究成果形式多樣。既有側重于國外職業教育原理介紹的著作,如倉內史郎、宮地誠哉的《職業教育》(1981年)、細谷俊夫的《技術教育概論》(1984年)以及海因茨•G•格拉斯的《生產勞動教育與職業教育》(1985年)等,也有涉及具體國別的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介紹,如《談談聯邦德國的職業教育》《美國職業教育見聞》《從宏觀上看蘇聯的職業技術教育》《日本企業的職業教育的特點》《法國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西班牙的勞動教育和職業訓練》等論文。二是研究內容涉及廣泛。這一時期,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相對成熟,主要有國外職業教育發展研究的如《談談聯邦德國的職業教育》等,有涉及職業教育管理研究的,如《蘇聯職業技術學校條例》等,有涉及職業教育政策研究的,以《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關于進一步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和提高其在培養技術熟練工人骨干中的作用”的決定》等為代表;有涉及師資培養的,如《國外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培養》等,也有少部分涉及職業教育課程理論方面學理性較強的研究,如《蘇聯職業技術學校的課程改革實驗》等。三是取材涉及眾多國家。這一時期,隨著德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蘇聯不再像過去一樣成為我們唯一的關注對象,因而,眾多不同國家的職業教育制度的沿革與發展現狀,成為了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較有代表性的如當時受國家教委教材辦委托,由梁忠義、金含芬主編的《七國職業技術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總體觀之,依附階段是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的初始之期,研究也無法超越歷史階段直接進入成熟期。特別是對國外經驗介紹的比較研究還略顯稚嫩,基本上處于“拿來主義”的簡單譯介,使得研究內容較局限、研究層次較淺顯、研究意義較有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探知眾多理論成果的背后,掩藏著諸如研究深度不高,研究對象泛化以及研究方法單一等問題。因而,大多數學者始終難以擺脫國外職業教育理論或者演繹國外職業教育的理論和邏輯,很少提出有別于國外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且具有足夠解釋能力的學說。但不可否認,雖然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卻承載了職業教育學繼往開來的希望,深遠而持久地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和現實走向。至此,職業教育的研究學者們漸漸從借鑒模仿走向自立自衛,不斷深入彰顯學科特色的研究,總之這一時期的職業教育在緩慢的自衛發展過程中積攢著發展的力量[2]。
三、職業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形成
中共中央1985年5月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不僅是教育領域發展的里程碑,同時也標志著職業教育發展的新高度。隨后,在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號召下,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進展,模式不斷創新、結構不斷調整以及質量不斷提高。理論界也開始迫切希望擁有一套具有較強解釋力和預見力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以預測、解釋和指導職業教育實踐發展。因此,建設一門以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規律為探析要旨,以完善體系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學,不僅是職業教育學學科發展的自然需要,也是社會實踐探索的現實呼吁。因形勢發展所需,我國成立了獨立的職業教育學科組,擔負職業教育發展重任,并將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納入國家教育科學研究規劃,為深入研究和豐富完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契機和組織保障。于是,一大批根植于我國實際國情的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以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為借鑒,開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強有力地推動了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研究的進程,并取得了以下成就。(一)開始形成職業教育理論的系統論著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經歷了萌芽階段和依附階段的實踐探求,開始逐漸完善并日漸成型。此時,系統化的理論成果是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的追求目標,也成為彰顯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因而,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堅持扎根實踐和埋頭研究,不斷致力于特色的職業教育理論發展、提煉和升華的研究,并努力使之處于持續體系化的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如紀芝信主編的《職業技術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和國家教委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編著的《職業技術教育原理》(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是當時頗具影響力的兩部著作,其中《職業技術教育學》還被列入國家八五重點圖書“教育學叢書”。這些系統的研究成果雖暫未完全消除普通教育學的影子和痕跡,但已經擺脫了對普通教育學的簡單模仿和直接借鑒,且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職業教育學內在特殊性的理性思考。直至今天,依然是經典論著,在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也是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參考依據。(二)開始涉及職業教育的本體研究理論研究關注的焦點隨著職業教育實踐的深化而不斷轉移,因而,對本體的直觀審視日漸成為職業教育理論研究者所關注的重點。首先,重新認識職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概念和內涵是職業教育理論研究最為基礎的部分,眾多學者紛紛從廣義和狹義等不同維度給出了職業教育的定義,并闡述了其蘊藏的時代內涵。其次,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的本質和屬性。如元三在其《職業教育概說》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的屬性是指職業教育的特性、特征。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指它必然具有并與其他各類教育區別開來的屬性。非本質屬性則指不必然具有且不能與其他各類教育區別開來的屬性。”[3]總之,我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在理論工作者艱苦卓絕的求索下,初步形成了較完備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一方面,從研究思路上看,理論工作者開始從一味追求和學習國外教育學理論,向注重解讀中國職業教育特色成效和總結中國職業教育實踐經驗轉變。另一方面,從研究內容上看,理論研究者開始從僅僅關注職業教育學的幾個細節性和局部性問題,向全面系統論述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的總體框架轉變。但是,基于當時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國情,如改革不夠深入,職業教育的本質把握不足,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不夠突出等,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研究仍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首先,職業教育特色尚未明顯突出,其相關成果仍明顯存有普通教育的痕跡,如對于職業教育本質問題的認識就是依據教育本質的理解而形成的。若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特色不明顯,那么構建充分彰顯職業教育特色的理論體系也便無從談起。其次,研究方法仍需進一步拓展,鑒于對成果的分類梳理,發現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思辨的學理性分析為主,而結合社會背景和突出時代特征的反思性研究則相對欠缺,更沒有對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整體性審思。不過,就當時情況來看仍值得欣喜,因為這些研究成果開啟了職業教育理論發展的新征程,也是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日臻完善的重要標志。
四、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的反思與轉型
新世紀新階段,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職業教育強大的經濟助推功能,各級政府也逐漸重視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且將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至高境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為更好地與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接軌和指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成為理論界普遍關注和廣泛認可的研究焦點,并逐步發展為教育理論研究的“顯學”。盡管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國職業教育學科建設在學科體系、學科梯隊、學科成果、學科平臺及學科反思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4],但卻在構建學科理論體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學科建構的極端,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一是囿于“學科中心”視角,陷入“營造體系”的困境,這也是當前理論界對于許多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或研究范疇無法達成共識的根本原因,概念或觀點枝節交錯、簇葉蔓生,進而影響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科學構建。二是關注對基本理論問題的追問,忽視了對現實問題的關照,使得大量的理論成果與豐富多彩的職業教育實踐脫節,因失去現實的指導價值而被束之高閣。三是職業教育“理論叢林”出現,造成了研究的虛假繁榮,通過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各種理論、著述紛至沓來的繁榮背后,隱藏了巨大的分歧和明顯的混亂。四是職業教育的實踐陷入了傳統教育學模式的慣性,導致職業教育實踐未能跳出傳統教育學理論的藩籬。以職業教育的課程為例,曾有學者指出:“由于職業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學科體系培養出來的,所以,即使凸顯職業教育特色和本質的課程被確定以后,對內容的排序又會自覺不自覺的回到學科體系的老路上去,把本來已經明確選取的知識內容重新裝進‘學科體系’的架構之中而被‘強制性’的序化。”[5]可見,將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學科存在而進行的理論體系構建,其所建構的理論體系多半是一種抽象的認識,即是以一種系統化的方式將經驗世界中的某些被挑選的方面加以概念化凝練和抽象化提升,并依據內在的邏輯組織起來的相關命題,亦或是一組符號象征。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們只能作為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中的基本細胞,還不能稱之為理論。此外,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職業教育所依存的社會背景發生了很大變化,各類矛盾、問題和挑戰相互交織并日漸凸顯,這主要表現在:全球科學技術的變革和經濟格局的調整,直接造成了技能供給和需求的不平衡;就業市場、人口結構、文化形態和價值體系等社會背景因素雜糅交錯;工作組織、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等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一方面在總體上壓縮了職業崗位的需求容量;另一方面在個體上拓展了職業生涯的發展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職業教育發展的不確定性和無限延展性。這些真切擺在職業教育面前的現實問題,迫切要求職業教育在實踐層面不斷變革人才培養體系,以更好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更多要求和更高挑戰;在理論層面則要求理論工作者改變根據普通教育學演變而來的學科式研究框架,以研究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問題、新矛盾和新需求。長期以來,理論界一直認為并且深信不疑學科論是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建構的唯一基礎。但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豐富和實踐的深入,打破了慣以為常的知識觀,我們越發感覺到職業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體系,有著與教育學不同的知識邏輯;與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眾多社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換言之,職業教育注定將作為一種研究領域而非一個獨立的學科,如果以學科建制的思維去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不僅很容易陷入程序工具主義的窠臼,而且也無法自圓其說地解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癥結。更有學者認為,以獨立學科的姿態去審視職業教育的現實問題,既無法為現實問題提供指導,也難以為問題提供合理的解釋。不難覺察,理論界已開始普遍意識到將職業教育作為一個學科的這種認識論存在諸多局限,因而,不能再固執地將學科論作為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的唯一理論基礎。為此,理論界開始對傳統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展開反思,尋求新的構建邏輯:從理論基礎來看,學者們在一種學科自覺的意識呼喚下,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學術工作自我覺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創建[6],不再堅持教育學是職業教育的唯一理論基礎,而是在深刻反思教育學邏輯的基礎上,增加了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從研究體系來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主體結構被大幅調整,即將原來的凱洛夫式普通教育學的結構體系,轉向以實際問題為專題模塊,強調知識的整合和現實問題的觀照。從近年來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立項的課題來看,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關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強烈問題導向的命題,涌現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從研究思路來看,從對教育學理論和西方職業教育理論的盲目接受到批判性接受,甚至提出了本土化的建構理念。2014年,“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概念、范疇與邏輯”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立項,學者們開始集中探討中國特色的、基于本土實踐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從研究方法來看,弱化教育學研究而逐漸深化實證研究、比較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2016年10月,首屆“跨學科視野下的職業教育研究方法青年論壇”的召開便是最好的例證。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單位的百余名博士、十余家媒體單位的與會者齊聚北京大學,從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角度切入,探討職業教育熱點問題,無疑為我國重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理論范式。可知,傳統職業教育理論面臨著重大轉型,即從側重于教育學意義上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向更加側重于批判傳統教育學邏輯下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轉變。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學者也開始積極反思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的元問題,提出了不少具有創造性價值的觀點:一是“邏輯起點論”。“邏輯起點論”將把握邏輯起點視作構建職業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前提條件,以運用邏輯為手段,遵循抽象到具體的原則,在層層推導和逐步遞進中實現嚴密邏輯系統的構建。二是“問題系統論”。此觀點認為問題是研究的導向,確立一門學科的基本問題是建構該學科理論體系的首要任務,然后圍繞基本問題的表述和回答,依次衍生與之相關的其他系列問題,最終構成一個邏輯嚴密、層次立體和聯結貫通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第三種是“范疇水平論”。此觀點強調確立學科范疇的重要性,它是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建構的基礎,只有明確的學科研究范疇,才能依據邏輯推演路徑,形成系統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盡管上述觀點角度不同、立場不同、邏輯不同,但在構建職業教育理論體系過程中達成了一個普遍的共識,即職業教育是一個領域,而非僅僅是一個學科。因而,探討職業教育與社會系統環境特別是經濟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互動關系,必須以跨界的視角和聯系的思維來審視職業教育的概念、邏輯和范疇,并運用系統化的方法將三者統合成一個科學、合理和立體的理論體系。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更迭和不斷完善的歷史過程。新形勢下,我們應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擺在更為突出的重要位置,這直接關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方向,亦是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走向成熟的內在訴求。
作者:劉曉 徐珍珍 單位:1.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陳選善.職業教育之理論與實際[M].上海:中華職教社,1933.
[2]周明星,唐林偉.職業教育學科論[J].教育研究,2006(9):66-69.
[3]元三.職業教育概說[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周明星,劉曉.我國職業教育學科建設:使命與方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3):61-65.
[5]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序化的教育學解讀[J].教育研究,2005(8):53-57.
[6]肖鳳翔,唐錫海.我國職業教育學科自覺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3(1):113-118.
- 上一篇:計算機科學與探索投稿須知
- 下一篇:班級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