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能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1 03:40:00

導語:學生寫作能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寫作能力管理論文

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寫作能力呢?張志公先生曾描述:“他們普遍需要的將是……那種‘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寫作能力,因為他們的時間很珍貴,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寫出他們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寫的東西。那時候社會上還需要有‘低吟長嘯’的詩人,‘斟詞酌句,反復推敲’的作家,或‘婉約’或‘豪放’或‘典雅’或‘詼諧’的語言大師,人們還需要文學。不過,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敏捷準確的高效率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能力,將成為每個人的需要?!?、大、空’的東西將被社會無情地淘汰。能用盡可能經濟的語言材料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達到盡可能高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收到盡可能強的表達效果,將被認為是寫作的高手?!盵1]他認為“我們下一代”的寫作能力是,能“寫出他們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寫的東西”,應成為“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寫作高手”。同時,還需要作家、詩人和語言大師。這就說明,寫作能力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寫作能力對于不同的人則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內涵。一般人所需要的寫作能力與“智力超常的才子們”不同,與文學家、詩人等專業作家的寫作也不同。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同于一般人的寫作能力,不是成年人的寫作能力,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是“中學”階段;兼有層次性,是“基礎”的能力。所以,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種學生繼小學之后、進大學之前的承先啟后的基礎能力。這個標準不能過高,否則,大多數中學生高攀不上,給中學作文教學帶來困難,導致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當然,作文能力標準低了也不行,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中學生的素質要求。那么,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標準是什么呢?就是人們常說的“通過寫作關”?!八^通過寫作關,目的在能順順當當地寫好一篇文章,記事記得一清二楚,說理說得明白曉暢?!盵2]就是說,指導學生會寫不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常見應用文等一般文章。

經過科學論證和實踐檢驗,近年來國家教委制訂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了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標準。

初中生:

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1992年)

高中生:

觀察,積累,思考,養成習慣。

理清思路,確定中心和寫法;根據需要,展開聯想和想象;想清楚再寫。

用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語言表情達意。

恰當地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一般實用文(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

高中階段作文一般不少于25次,文字總量一般不少于2萬字,其它各類練筆不少于3萬字。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1995年)

把語文教學大綱關于寫作能力的要求歸納起來,有人認為中學生寫作能力,從寫作知識進行分解,則應具備寫作的基本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聯想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從寫作過程進行分解,則應具備寫作的專門能力:審題能力、選擇材料能力、結構文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修改文章能力。顯然,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由多種能力組成。但以上臚列的能力竟有10項之多,實在有些煩瑣,不便掌握和操作。圍繞“通過寫作關”,以“能順順當當地寫好一篇文章”為目的,而文章的構成有三個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一是思想內容,二是組織結構,三是語言表達。這樣,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應該分解為攝材能力、思考能力、結構能力、言語能力、修改能力。下面分述如次:

一、攝材能力

文章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里的反映,要寫文章必須熟悉客觀事物,占有豐富的材料。獲得寫作材料和挑選材料的能力,就是攝材能力。要形成攝材能力,必須做到:

觀察生活。觀察是運用外部感覺器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的一種實踐活動。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和起點,是獲得寫作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觀察活動中,無論是定點觀察、定向觀察、移步換景觀察、不同角度觀察,還是動態觀察、靜態觀察、對比觀察、全方位觀察,或者進行間接觀察,如調查、訪問、閱讀等,都是為了取得事物豐富的表象,為寫作提供豐富的材料。孔子教學生“多識草木鳥獸名”,“每事問”;魯迅指出,“第一須觀察”,“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給董永舒》),這些至理名言無不說明觀察對寫作的意義。

觀察是否深刻、細致,直接關系到文章質量的高低。因為觀察是寫作動因的觸發點,是發現題材價值的導火索,是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催生婆,是文章生動描寫、表現客觀事物的原形參照物。沒有觀察,寫作過程就不能啟動,而觀察的深刻、細致,就能深化文章的主題,增強文章的表現力,進而提高文章的質量。所以作文教學中,必須養成學生觀察的習慣,使學生有一雙敏銳的發現美的眼睛,為培養學生的攝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勤于積累。對于觀察、閱讀所得來的材料要勤于積累。可采用:1.大腦記憶貯存法。抓住事物、事件的明顯特征識記、保持、再識記或回憶,供寫作時提取選用。2.書面文字記載法。這是最可靠、最管用的積累材料的基本方法。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時時、處處留意,經常動筆記下所見所聞,聚沙成塔,積腋成裘,養成用文字記載材料的好習慣。3.資料分類積累法。把聚積的書面材料,或者分類剪貼,或者制成卡片,以供急時之需。

善于選材。選材的標準貴在一個“嚴”字:要選自己熟悉、真實可靠的材料,材料真實才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主流;材料熟悉,寫起來才得心應手。要選突出中心、圍繞中心的材料,材料必須為中心服務,離開了中心,再多的材料也沒用。要選典型、新穎的材料,典型的材料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說服力,能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新穎的材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能給人以新的認識和耳目一新的啟示。

二、思考能力

清代學者李漁說,寫作要“袖手于前,始能疾書于后”,揭示了思考對于作文的重要意義。思考能力是寫作的核心能力:思考,把儲存的材料依題旨的意義誘發出來,見微知著,運思成章?;颉霸娦摹碧?,欣然命筆;或情不能自己,“引筆行墨,快意累累”(柳宗元語),思考啟開了記憶塵封的大門。思考,能充實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魅力的容量,開掘材料的內蘊,加深立意的深度,尋求最佳的表現方法,提高文章的表達效果。思考能力要求做到:

運用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思維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質認識。事實上不是所有材料(客觀事物)能進入文章的寫作中去,只有當作者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的思考,才能發現材料的某些意義、社會價值與作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實踐論》),帶來作者對材料的敏感性、獨特性和創造性,發掘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求得立意的正確、集中、深刻、新穎。

富于聯想和想象。對于寫作過程,魯迅曾以“靜觀默察”、“凝神結想”、“爛熟于心”、“一揮而就”來概括,那“凝神結想”、“爛熟于心”,就是運用聯想和想象。寫作離不開聯想和想象,作者在聯想和想象中開拓思路、深化主題,把文章寫出新意。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形象地揭示了寫作中聯想和想象的活動。許多作家的寫作實踐都證明了這一點。比如,楊朔寫散文是由“動情”的事想開去,徐遲的創作是抓住“一剎那”的靈感引起聯想,秦牧的創作則是“滾雪球”,由一點放開,讓思想的野馬盡情馳騁,劉白羽的創作是“浮想聯翩,情不能自己”等等,可以說,沒有聯想和想象就沒有寫作。

聯想,是由當前的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客觀事物普遍聯系的規律和大腦的聯結功能在心理活動中的反映。由于客觀事物存在著不同的聯系,反映在人腦中也就成為各種不同的聯想,主要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如果從內容劃分,還有象征聯想、推測聯想等。聯想是想象的初級形態和基礎,想象是聯想的繼續和深入;聯想過程主要是把不同事物聯系起來,而想象則需要創造。想象是在頭腦中原有感性形象(已有表象)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按其思維方式和形成過程來分,有創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學會辯證思考。辯證思考,是指在對立統一的思維規律指導下,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總精神,實事求是地分析對象本身的各個方面關系、層次、過程的基本矛盾,掌握對象的同一性、對立性及其對立統一。遇事不可絕對,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反對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事物。辯證思考是思考的最高境界,只有達到了這樣的境界,才能在文章中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三、結構能力

寫作中,有了正確而深刻的思想,新穎而典型的材料,優美而生動的文句,如果沒有結構組織,所有這些,只是一盤散沙,不能成為物化的定型文章。

文章的組織結構,又叫篇章結構,是文章內部的組織和構造,文章組織材料的方式。它還是文章表現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容賴以充分表達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表達的效果。篇章結構能力,又叫謀篇能力,謀者,籌劃也。從“立規矩”開始,到“成方圓”結束,要籌劃把有關材料組織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結構能力要求做到:

結構服從中心的需要。結構要完整、嚴謹、自然、統一。完整,指文章結構首尾圓合,前后連貫。開頭是為“鳳頭”,小巧玲瓏,叫人一見鐘情;中間是為“豬肚”,寫得飽滿充實;結尾是為“豹尾”,寫得雄勁有力。嚴謹,指文章結構組織嚴密,無懈可擊,過渡自然,連接緊湊,照應配合,精當細密。自然,指文章結構行止自如,順理成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跌宕有致,渾然天成。統一,指文章結構形式和諧統一,通篇一貫。遣詞造句,恰到好處,斷續相間,氣勢流暢,波瀾起伏,開合適度。

四、言語能力

語言和言語是有區別的。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信息工具、儲存工具。它是由語音、語義、詞匯、語法組成的約定俗成的統一整體,具有社會性。

言語是人們借助語言實現的一種交際形式,或者說是語言在交際過程中的具體運用。言語是一種心理現象,一指說話的行為,叫言語行為;一指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東西,叫言語作品。言語分外部語言(指聽、說、讀、寫活動)和內部語言(指思維活動)兩種。

語言和言語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語言不能脫離言語,言語也不能脫離語言而獨立存在。語言因言語而富有活力和生命,言語因語言而得其規律和物質形態。

寫作活動是一種言語行為,寫出來的文字就是言語作品,因此寫作要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把思維活動的內容語言轉化為表情達意的外部語言。高爾基稱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老舍也明確指出:“我們既然搞寫作,就必須掌握語言技巧?!盵3]學生學習寫作必須下苦功學習語言,學習寫作本質上就是學習用書面語言表情達意,就是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要形成言語能力必須做到:

要積累語言。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边@是說,一個人如果積累了上萬條的詞語,寫作就能隨意調遣了,就不會出現詞不達意、詞不逮意、言不盡意、詞匯貧乏的現象了。因而,要教育學生隨時注意搜集詞語,積累詞匯,學習人民群眾的語言,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學習外國語言中符合中國語言習慣的有益成分。語言是寫作的基礎,基礎打得牢,任何高樓大廈便能建筑了。

運用語言要規范、簡明、連貫、得體。這是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中學生提出的語言要求。規范,指語言正確、標準,使用的語言是全國通用的、約定俗成的標準語言,語言表達符合現代漢語中詞法、句法的基本要求,通順流暢,沒有病句。簡明,指語言簡潔、明確,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言簡意明;用語經濟,講究實效,以質取勝,在不影響表達的前提下,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能省一字就省一字。連貫,指語言表達的次序和照應,作文要有序,一句一句地說,句與句、段與段間連貫,文氣貫通。無論是一段話,還是一篇話,都要有明確的中心,先說后說,合理有序,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得體,運用語言合適、恰當。表達時在不同的場合按實際需要“說恰當的話”(葉圣陶語),使交際過程向著預期目標發展,善于察覺變化、把握變化和駕馭變化,如對象、話題、情境、表達方式等。就象人穿衣服要得體一樣,大小合適,時令合適,人品氣質合適,興趣愛好合適,寫文章運用語言要符合語體。語體反映了人們在一定的語境交際中,由于交際的目的、任務、內容、范圍和方式的不同,帶來使用語言的不同習慣,在語言材料和修辭方式的選用上顯出不同的特色。語體分口頭語體、書面語體兩種。口頭語體通俗、生動、活潑,又分談話語體和演說語體兩種。書面語體周密、莊重、文雅,又分文藝語體(形象性、生動性)、普通語體(通俗性、平實性)、政論語體(鼓動性、邏輯性)、科學語體(精確性、嚴密性)、公文語體(程式性、準確性)五種。其次,還要章法得體,不同文體有不同的章法,寫什么樣的文章就要有什么樣的章法,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都照不同文體的章法寫,上路,入套,像模像樣。語言得體是培養學生言語能力的重點,要花大氣力才能奏效。

五、修改能力

修改文章是對作文負責的表現,是寫作態度嚴肅的表現。修改能力是學生作文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4],“執筆而自能合度”[5]了。如果作文訓練,不培養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一種缺憾,對學生沒有盡職盡責,是“瘸腿”的作文訓練,沒有實現全程作文訓練。如果學生有了修改文章的能力,終其一生,受用無窮。修改作文的訓練,是作文教學的薄弱環節,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修改能力是對學生攝材能力、思考能力、結構能力、言語能力等的檢驗,是對學生鑒別能力的考查。只有當學生能鑒別好壞、優劣,判斷正誤,明辨是非時,才能修改文章不好的地方,修改能力也才能有所提高。

修改文章要從文章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從內容方面來說,要從中心思想、材料選擇、切合命題等方面修改;從形式方面說,從結構、語言、行款格式、標點符號等方面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但歸總不外兩種情況:一種是大的修改,需要重寫或部分重寫;一種是小的修改,采用增、刪、調、換等方法,琢磨推敲,直至盡善盡美。修,修飾、美化;改,改掉不好的地方。

總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既不是虛無縹渺的“下筆千言,倚馬可待”,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妙筆生花”,更不是沒有目的的“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腳踏實地,從“順順當當地寫好一篇文章”出發,訓練必須具備五種能力,從思想內容來說,具備攝材能力、思考能力;從組織文章來說,具備結構能力;從書面表達來說,具備言語能力;從提高文章寫作的質量來說,具備修改能力。中學生在嚴格的寫作訓練中形成了這五種能力,乃為中學作文教學之成功,其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