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鑒賞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15 08:40:00
導語:美術鑒賞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認識,挖掘作品的內涵,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和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美術鑒賞成為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它也是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一項重大決策,與其他學科體系相比,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現階段美術鑒賞和其他基礎教學一樣,存在著嚴重的重視基礎而忽視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學習與生活嚴重脫離,再加上其教學內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教師探索的地方。當前,全國新一輪課改呼之欲出,《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也制定出臺,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首先必須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下的幾個誤區。一般而言,高中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習慣,適應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而且摸索了一定的學習方式或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新課程的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教學,卻被我們所誤解,形成在教學中的第一個誤區。認為鑒賞教學應該融入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表現形式,但卻走上了為“形式”而形式。在課堂上,有些老師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不斷地用游戲、表演等形式。而對于這些形式做法是否達到真正理解美術語言并沒有認真考慮,把時間花在聽覺或表演上下功夫,結果學生學習美術語言反而被剝削,作品的鑒賞也就無從談起,作品內涵的挖掘也就成無稽之談。誤區二,片面追求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對于小組合作的目的并沒有認真的設計,甚至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都要討論,有些甚至鉆牛角尖,更談不上集體智慧的挖掘,實際上是典型的應付式。這些課,表面上很熱鬧,但卻損害教學的內在功能,失去鑒賞美術作品的真正價值。因為這種熱鬧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學生并沒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對本學科的美術語言的學習迷失了方向,在這樣的課堂上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智慧的啟迪,思維點撥的職責。這種方式,實際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對于提高學生的鑒賞只是一句空話。誤區三,認為教師講的越少越好,讓學生自由發揮,片面強調自主性學習。高中美術新課標實施以來,出現這樣的觀點,教師要少講,要讓學生完全自由地發揮,學生無論有何感受都是對的,并一味給予表揚,認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斷其表達的正誤,并認為這是對學生個人感受和學習主動性的尊重,并認為教師指出學生的感受有誤,有灌輸之嫌,如果對作品做出解釋,就是“一言堂”。事實上,學生對作品的解釋違背了作品的基本意義范圍,則說明他對作品的鑒賞還可能處于茫然的狀態,教師不給予糾正,則是把“自主”變成了“自流”,這種做法,表面上學生獲得了“自主性”的學習權利,可實際上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而還有可能導致學生這種自主性學習變成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在教學中要走出這些誤區,第一必須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往的高中美術鑒賞課中,一般都是以接受性學習方式為主,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學生聽得筋疲力盡,昏昏欲睡,根本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這次的課改就是要改變這種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都在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與主動發展,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方法,注意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要真正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但又要掌握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的如何,而在與學生“學”的如何。過去課堂上“你講我聽”式的教法,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因而無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所以,現在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可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逐步地轉變,真正地完成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第二、要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意識和豐富的人文素養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美術教師,除了本是很要有精良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通過個方面的學習形式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果美術教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除了興趣之外,尊重也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動因。一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學生對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榜樣,通過教師的人格力量使學生學會對學科產生尊重的態度,從而產生學習的愿望,應該是我們實施教育手段的一個策略,當然,教師的素質就顯得至關重要。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將美術與自然、社會及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思考。將美術課定性為人文學科,實際上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從美術本體來理解美術,重要的是應該通過美術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理解美術作品中蘊涵的豐富人文精神。這樣學生就能獲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漸提高藝術修養和人文修養。雖然有些學生反映像語文課,但這又有何妨呢![1][2][][]第三、注重學科本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表達能力《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內容應適應高中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化”,同時也指出:“懂得藝術鑒賞的基本方法,恰當地使用美術術語……”;所以在對具體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擺脫只是注意作品較為明顯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圖識字”階段,逐漸對作品片面描述及經常使用通俗語言而非“美術語言”,甚至學會從不同角度仔細貫徹作品,對作品不同層次的信息意義進行解讀,對形式語言景象識別、概括、整合,從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對作品的描述時,鼓勵、啟發、促使學生進行自由準確地交流和表達,并不斷引導促使學生使用美術術語,使其鑒賞、評述能力規范,水平日漸提高。一切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如果美術學習一點喜歡野性都沒有,也就沒有開設這門功課的必要?!墩n程標準》認為美術鑒賞和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是在對作品不同層次的信息意義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在不同指向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描述也好,分析、解釋和評價也好,總是建立在表達的基礎上。多年的美術教學經理,我發現學生普遍表達能力偏低,詞匯貧乏,或者極不規范,不入門道。所以,在教學中,在把握美術的學科本位同時,我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美術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特別注重美術術語的運用,大到文章的整合,小到造詞造句,我一直跟他們強調,要用術語自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在簽訂學科本位的同時,應該充分調查清楚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正如《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習內容應適應高中學生學習的實際能力,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化……。第四、注重課程拓寬,形成校本課程2004年8月我在華南師范大學學習新課標時,許多同行都反映,中學美術教育(包括鑒賞)一直存在著一個尷尬,就是教學內容量大和教學時間短少的矛盾。美術課本的一課時看樣子就那么一兩頁,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顯然不是一兩節課的問題。傳統的灌輸式的講授而不能讓學舌功能對它有全面的認識,再加上師生互動啊、評價啊等等活動,那一節課是根本沒什么時間可以給你講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來熱鬧非凡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蜻蜓點水“甚至空洞無物。新教材與舊教材比較顯然比較科學,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知識連貫性強,通過學習,對美術鑒賞會有整體的理解。但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課本內容與學時的矛盾是非常明顯,尤其地處山區的學校就更加凸顯。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要有整體的把握,并適當做出必要的處理:一是要抓住重點,形成亮點;二是綜合調整,優化組合;三是根據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比如:講到建筑藝術欣賞時,我就以《客家民居建筑》進行延伸拓展。在教學中,教師肯定會對教材做出補充,或者制訂出校本課程,這要求教師本身眼光要高、廣、遠,作品的選擇應該具有一定的高度,能體現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學規律?!比》ê跎?,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不僅使用于個人自己學習本身,也適合于教育教學規律。[][][1][2]
- 上一篇:兒童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 下一篇:油畫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