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查在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10-07 03:20:04

導語:心理測查在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測查在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摘要: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測查是第一次全面獲取、搜集學生基本情況、個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狀況等方面的科學數據,是輔導員精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撐,可以直接應用于學生動態心理檔案建設、有心理問題傾向教育對象預警機制建立、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全面發展引導等工作。科學嚴謹把握心理測查數據的局限性和關鍵點,增強輔導員科學施測指導能力,合理搭配專項問卷進行復測,形成重點對象綜合研判機制,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關鍵詞:心理測查數據;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要堅持‘立德樹人’中心環節,踐行‘三全育人’現實路徑,為新時代民族復興偉大事業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1]這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三觀”的塑造作用無可替代,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以真實適切的心理測查數據作為支撐,進行精細化的靶向研判,開展精準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對提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實效性至關重要。

一、大學生心理測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對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做好新語態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義頗豐。近些年來,大學生心理困擾與危機日益嚴重,引發社會強烈關注。人們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個人綜合素質能力,并深刻認識到沒有健全積極正能量的人格品質作支撐,就不會有政治堅定、身心健康、學業優秀、能力突出的大學生。[2]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可以全面而及時地獲取學生心理狀態、人格特質、人際關系等社會我、心理我的第一手資料(見表1)。輔導員匯總研判這些數據,可以完成兩方面主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治未病”,以“5•25心理健康活動月”等平臺為抓手,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予以及時宣傳解釋引導;二是“治已病”,對于個別已經形成的心理困惑與心理問題,按照嚴重程度和不同類別通過主題班會、團體輔導、個體咨詢、心理治療等手段及時干預解決。

二、心理測查數據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影響

(一)測查數據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旨與內容密切相關。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要發動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目標是“普及心理知識,增強調適能力,助力個體發展,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成才”。宏觀方面,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業務可以凝練為三大版塊:基礎版塊——防未病。普及宣傳心理常識,積極研判問題傾向,對學生個體問題傾向適時恰當地給予引導和幫助。升級版塊——助調節。助力學生自我調節、自我優化、主動適應,提高其心理素質、耐挫能力和生存技能。核心版塊——促發展。健全學生動態檔案、完善干預體系機制、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激發學生內在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微觀方面,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業務包括新生適應、時間調配、學業規劃、挫折應對、情感觀念、就業導向等內容,都可以在學生個體心理測查數據或表現中找到深層解釋與緣由。(二)測查數據增強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數據化。目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常以單純定性推演結論,沒有上升到定量的精確程度,不符合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換言之,輔導員僅以學生的日常表現、成績、同學印象等評判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非但不準確,甚至有可能產生誤導。詳細真實、易于統計的心理普查數據既可以提高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又可以應用于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活動,如學生政治觀念認同、學生干部選拔培養、學生情感觀念教育、學生心理檔案建設、有心理問題傾向教育對象的預警機制建立、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全面發展引導等,提高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數據性針對性有效性。

三、心理測查數據應用中的局限性與關鍵點

(一)學生的心理狀態呈動態變化。受所處環境、心理活動、情緒情感、典型事件等因素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具有變化性、流動性和暫時性的特征。測查中,心理健康狀況方面的測查數據主要反映學生當前階段和部分心理狀態。(二)心理測查群體基數大、可控性差,數據準確率達不到。100%施測率是實測人數與實有學生的比例,各高校新生人數不等,群體基數普遍較大,而且大學生個體的獨立性、批判性思維較強,可控性較差。各學校組織的心理測查,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施測率無法達到100%。而且個別學生對心理測查存在恐懼或偏見,會出現胡亂作答等現象,導致少部分數據失真或無效,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個體無法測出,需要輔導員在開展思政工作過程中格外關注。[3](三)心理測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始,而不是結論。心理健康普查監測出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共性心理問題或傾向,輔導員切忌給這些學生先入為主地貼上“有問題學生”標簽。大部分暫時性的、階段性的心理問題經過學生自我調節、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短期心理治療等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甚至完全恢復正常。因此,大學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普查數據只是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數據參考,而非對于學生個體的定性與結論。

四、提升心理測查數據應用實效性的核心策略

(一)輔導員作為測查直接組織者與指導者,急需提高科學施測指導能力。大學生心理測查施測隊伍主要有心理咨詢中心教師、班級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3個梯隊的人員組成(見圖1)。由于心理咨詢中心專業教師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全校新生心理普查的實際需求,各高校普遍采用“心理教師—輔導員—心理委員”階梯模式進行心理測查的前期準備,由輔導員主導、心理委員配合完成大學生心理測查。各個專業、班級輔導員是組織完成大學生新生入學心理測查的核心環節與關鍵主體,其本身的專業性、引導與指導的科學性直接決定大學生心理測查數據的覆蓋率和有效性。輔導員通過培訓、自學、積累心理測查施測的實際經驗和能力,有效引導大學生接受、樂于、配合、真實地完成心理測查,是獲得第一手全面數據的重要保證。(二)合理搭配專項問卷適時進行復測,建立學生動態心理檔案。目前通用的大學新生心理測查量表主要由癥狀自評量表(SCL-90)、人格健康調查表(UPI)和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組成。這些量表雖都廣泛適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但側重點各有不同,且差別較為明顯[4]。輔導員在發現學生心理問題苗頭或傾向時,搭配其他專項心理測查問卷如明尼蘇達多項個性測驗(MMPI)、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測量等適時復測,相互印證互為補充,建立學生動態心理檔案,既客觀真實地得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數據,又有效提升了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也為后期學生心理危機應對、干預提供了基本保障。(三)結合傳統思政教育手段,形成重點對象研判機制。對學生心理狀況與問題傾向進行分析研判,不僅要參考直觀的心理測查數據,而且要充分結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通過主題班會觀察、獲取學生的真實想法和表現;主動尋找重點關注對象,開展“一對一”談心談話,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全方位獲取學生干部、普通學生的多維度信息,綜合研判重點學生的日常表現、心理、行為習慣、所處狀態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形成多維度、立體化的重點關注對象心理狀況綜合研判機制。(四)充分借助心理咨詢中心,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體系。輔導員應及時匯總、分析測查結果,分類甄別研判有心理問題傾向學生的數量、類別以及嚴重程度,上報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分類指導與干預。對有共性心理問題傾向但不嚴重的學生,如人際關系問題、新生適應問題、焦慮抑郁等,實施新生適應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5]對有嚴重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由專業心理教師給予一對一心理咨詢,進一步綜合研判學生真實的心理健康狀態,積極進行咨詢與治療。同時,輔導員要實時監測有嚴重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密切配合心理咨詢中心持續跟進和關注,在超出學校干預治療能力時,及時對接上級對口醫院,進行更專業的醫療救助。心理健康測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始,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輔助和科學支撐,有助于輔導員積極引導大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進而在校園生活、班級文化中影響引領學生以更積極心態、更飽滿熱情主動作為、銳意進取,成為擔負起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新人。

作者:程兆宇 單位:太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