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時間:2022-12-21 02:54:00

導語: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摘要:文章主要對體育教學方面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就如今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闡述了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教育的特殊功能,并提出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功能與途徑

Abstract:Thearticlemainlythepsychologicallyhealthyeducationquestionwhichdevelopedtothesportsteachingaspecthascarriedonthediscussion,onthepresentuniversitystudent''''spsychologicalcondition,elaboratedtheuniversitysportsteachingtothestudentpsychologyeducation''''sspecialfunction,andproposedraisedthestudenthealthypsychologyinthesportsteachingthemethodandtheway.

keyword:Universitysportsteaching;Psychologicallyhealthy;Functionandway

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且有上升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擺在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體育學科在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困擾,糾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礙,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品質等方面,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和工具。

一、心理健康的現狀

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身心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聯合國世界性組織(WHO)認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那么,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2006年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之際,浙江理工大學信息電子學院心理素質拓展中心開展了一次有關大學生心理壓力的隨機調查,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大學生心理壓力大。在廣東高校中,如果算上郁悶、焦慮等輕微癥狀則高達40%。如此驚人的數字提醒人們,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不容忽視,心理教育勢在必行。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根據高校體育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高校體育教育手段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一方面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二、體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

高校體育活動主要包括體育教學及各類競賽等,是指學生在體育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技術與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展個性,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負荷,人際交往頻繁,使學生在生理健康得到提高的同時,也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高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與作用:

(一)調控情感情緒,及時發現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現是其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在運動中很容易發現存在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目前國內外研究認為運動鍛煉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對大學生作跑步試驗,發現跑步能成功減輕大學生在考試期間的焦慮情緒,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普遍體會到,打打球、跑跑步、練練拳等,會使緊張的情緒得到松弛。

(二)改善機體健康狀況,為心理健康提供物質基礎

體育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直接改變人在安靜狀態下生理、心理活動方式。促使身體各機能系統進入積極活動狀態,從而使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各器官處于高度興奮和活躍狀態,把安靜時處于長期關閉狀態的毛細血管、肺泡、肌纖維和神經細胞盡可能地激活起來,從而使各器官的血液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健康的機體、良好的神經系統和各部分機能系統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基礎,也是保證人們心理健康的一種物質前提。

(三)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促進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征的發展

學校體育通過教學和各項體育競賽等身體活動形式,采用公開的、共同認可的方式和規則,進行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競爭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延續的價值和超越生命的價值,使他們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得到鍛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自制力,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公平競爭與創新意識以及團結協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這些都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

(四)發展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運動可發展認知能力,減少認知障礙,改善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維護心理健康。同時從社會學角度看體育游戲、競技體育和體育競賽實質上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體育精神是現代社會精神的縮影,許多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實質上就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將獲得成功與失敗、優勢與劣勢、群體與個體、合理與不合理等種種體驗,將對學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方法與途徑

(一)用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感染學生

學生心理健康與否同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應具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還要具有良好的言談舉止、規范的動作示范和熱愛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精簡競技體育內容,滿足不同學生心理需要

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開展,利于終身鍛煉,并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以學生為主體,豐富教學形式,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研究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技能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更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要把學生的“身”、“心”統一到體育課上來,從而使體育課能向著更完善的方向發展。教學中要體現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著重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本身發生興趣,才能主動而愉快地去學習。因此,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我們可以選擇適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的運動項目。青少年學生的肌肉及體力均在逐年增長,骨骼尚在發育之中,因此,對學生要開展多種項目練習,運動量逐漸增大,避免對身體造成大的生理負擔。青少年男、女生在體力、生理特點上有顯著差異。因此,鍛煉項目、鍛煉時間及進度的安排都應分別對待。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創造寬松環境,營造良好氛圍,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如采用教學競賽、教學評比、活動性游戲及音樂伴奏等教學形式,并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有意識地加大運動量及運動強度,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會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我們還通過有意識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比如,在快速跑游戲中,教師不分組、不定項目,可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己確定比賽內容和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比賽的內容和方法,這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樹立體育教師身心健康的新形象

新型的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和認識,在確保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鼓勵其在教學中進行各種積極嘗試,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以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

四、結論和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高校體育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

1.學生健康問題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學校體育不僅在健身方面,更在健心方面和適應社會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2.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和運動鍛煉能及時發現學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缺陷。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多注意學生的心態,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治療。

3.建議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標準與體育學科的特點有機結合并具體化,制定出適合各種學生群體,各個年齡階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檢測和評量。

【參考文獻】

[1]王啟明,等.體育與心理潛能開發[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蘭自力,等.學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報,2002.

[3]楊貴軍,張新安.體育鍛煉對心理缺陷的影響和改善作用[J].體育學刊,1999.

[4]華之生,等.大學體育教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