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嫉妒心理成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1 03:10:00

導語:中學生嫉妒心理成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嫉妒心理成因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嫉妒心理;應對;原因;危害

【論文摘要】:中學生時期是人生的關鍵階段,而嫉妒心理在中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心理發展。對此擬題,先對中學生嫉妒心理的起源進行分析,進而研究中學生的嫉妒心理的特性并探究嫉妒心理對中學生的危害。最后,通過分析中學生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提出矯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

引言

嫉妒一詞源于希臘語"zelos",該詞意為爭勝、熱情和強烈的情感。嫉妒這個詞在中外歷史上對其含義解釋頗多。確切地說,嫉妒是人的一種不平衡的心理。

中學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但是嫉妒心理卻普遍存在于中學生群體之中。嫉妒心理對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了危害,因此,分析和矯正中學生的嫉妒心理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基于上述原因文章將從中學生的嫉妒心理的特性、嫉妒心理的危害出發,根據中學生的嫉妒心理的原因提出其矯正嫉妒心理的一些重要方法。

1.嫉妒心理的特性

1.1內隱性

嫉妒心理具有內隱性。個性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平時隱藏在靈魂深處,很少顯露表面。一有機會,邪惡的動力才曝露出丑惡的面目。

前人的研究不僅確認了嫉妒心理內隱性的存在,而且確認了妒忌心理內隱性的強烈。同時,這種強烈的內隱性還提醒我們嫉妒心理是可怕的,因為嫉妒心理很少有理論的監督、極易使人們"稀里糊涂"地做出害人害己的蠢事。

1.2普遍性

嫉妒心理是人類的一種原始情感,是人類活動中動物本能的一種表現并帶有普遍性的社會消極心理,會危害人類正常的心理發展,它是一種完全自然產生的心理。

經過前人的調查證實:嫉妒心理在人類中存在的普遍性,其實比我們以前所觀察、所推測、所調查的要"廣泛"得多。

2.嫉妒心理的危害

現代精神免疫學研究揭示,腦和人體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系,嫉妒心理導致的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可引起人體內免疫系統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免疫細胞與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減少,因而使機體抵抗力大大降低。因此,必須堅決地徹底地與嫉妒心理告別。

2.1影響人的情緒

嫉妒心理會使人產生諸如憤怒、悲傷、抑郁等消極情緒,導致煩惱叢生,并忍受精神的折磨,這不利于身心健康。嚴重者甚至在妒火中燒時喪失理智,誹謗、攻擊、造謠中傷他人,而不能騰出足夠的時間來提高自己,并因此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而不可自拔。

2.2容易引起偏見

嫉妒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與偏見相伴而生、相伴而長的。嫉妒有多深,偏見也就有多大。有嫉妒心理者容易片面地看問題。因此會把現象看作本質,并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猜測他人。而當客觀地擺出事實真相時,嫉妒者也能感到自己的片面、偏激或是誤會。

2.3影響人際交往

嫉妒心理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首先,它會限制人的交往范圍。嫉妒心理強烈的學生一般不會選擇能力等各方面比自己優秀的同伴交往。更有甚者,誹謗、詆毀自己身邊優秀的同學。其次,它會壓抑人的交往熱情。交往時總有所保留,不情愿真誠相待。另外,妒忌心理重者,甚至能反友為敵。他們一般不能忍受朋友超過自己,并懷恨在心,展開暗中攻擊。

3.中學生嫉妒心理的成因

人與人之間總是有差異的,差異是事物的一種客觀發展狀態,其存在的絕對性決定了比較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比較中處于劣勢者也因此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可以說,差異是嫉妒心理產生的根本原因。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后天在一定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中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有多種來源,我們將它們分為兩類:外部因素、內部因素。

3.1外部因素

3.1.1家長的教養方式

家長的教養方式是造成中學生嫉妒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一個在溺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必然"自我中心"嚴重,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優秀,而產生嫉妒心理。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的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孩子在高壓下勤奮刻苦,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這些孩子的心靈深處往往存在著嫉妒心理。

3.1.2學校教育

第一,應試教育的影響。盡管現在大張旗鼓地實行素質教育,但"應試的素質教育"無處不在,學生的考試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評價學生優劣的重要依據。另外,教學中還存在不恰當地增加教學難度的現象,這難免會使一部分原本優秀的學生出現會成績不理想的現象,他們就會因此產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擔心別人會超過自己而不安。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也埋下了嫉妒的種子。

第二,過度表揚。優秀的中學生嫉妒心理產生也是老師過度表揚造成的一種不可忽視的后遺癥。而過度的表揚和獎勵卻會刺激優秀生一味追求獎賞、追逐名利,以滿足個人狹隘功利要求的強烈欲望。久而久之,一旦他們的成功欲得不到滿足或看到別人成功就自然而然會產生嫉妒心理。

3.2內部因素

心理學家艾里克森認為,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青春期是一個自我認定的時期,他們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發現自己內心世界的。在此期間,他們喜歡同周圍人進行比較,開始注意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人的評價。

3.2.1自我中心

多數中學生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這一心理特征使他們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認為個人的利益壓倒一切,而且特別希望在各個方面超過別人,一旦自己無法超過他人,便會產生對他人的嫉妒。

根據羅杰斯的理論,人人都是積極向上的,都有體現自我價值的需要,認為人固有為善的潛能。自己一旦落后或者說他的價值不能體現時,心理便會失去原有的平靜,為了重新達到這種平靜,便產生了嫉妒心理。

3.2.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源于與別人不合理的比較,它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價。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有自卑心理傾向的學生在內心深處將自卑心理引發的消極情緒歸因于比自己優秀的學生。這種錯誤的歸因使他們"努力"地尋找機會排斥、誹謗、甚至攻擊別人。從而滋生嫉妒心理。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補償理論認為,有自卑心理的人覺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別人,這樣他們便會產生不平衡心理。所以,他們盡自己的努力去補償這種失衡的心理狀態,一旦努力也無濟于事時,便會滋生嫉妒心理。

4.怎樣克服妒忌心理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嫉妒心理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危害性。同時,它的成因也有規律可循。下面就根據這些成因提出幾種克服嫉妒心理的策略。

4.1要正確認識自己

擺正自己與別人的位置,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己在某一方面超過別人,別人又在另一方面勝過自己,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所以我們在冷靜分析嫉妒的不良作用的同時,還要正確地評價自己,從而找到與他人的差距,揚長避短,開拓自己的潛能。

4.2轉變觀念

首先,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競爭意識,實質就是把消極的心態轉化為積極的心態。對于那些具有積極心態的人來說,挫折或失敗,只能是使他達到更大成功的階梯,把中傷他人的精神用于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上,這是轉化的關鍵所在。其次,學會公平競爭,競爭應是激勵人奮進的過程,而不應成為目標。

4.3學會從嫉妒中突圍

從嫉妒中突圍的戰術有三種:一要開闊胸懷,以大雅的態度做人處事。生活中,成為情感的主人,消除可能能致疾的一切隱患,在承認他們的優越、承認差距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和創造自己。二要充實生活,用知識豐富自己。一個為奮斗目標,而生活得緊張而有節奏的人,是沒有空閑去嫉妒別人的,在受到良性調控的情緒狀態中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三要自我反省,從痛苦中覺醒。當人們用贊賞的目光注視著某人時,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用"充滿血絲"紅眼睛看著別人,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妒忌,你就有勇氣讓自己突圍。

參考文獻

[1]陳康.嫉妒分析[J].思想與時代.1991,3(18):25-28.

[2]赫爾穆特.舍克.嫉妒與社會[M].臺灣:臺灣近代工作者思想圖館,1995.7:120-128.

[3]赫o舍克.嫉妒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8.5:102-106.

[4]Go墨菲等著.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3:45-49.

[5]Freud.SSomeneuroticmechanisminjealousy,paranoiaandHomosexuality.InJ.Strachey(Ed.andTrans.),ThestandardeditionofthecompletepsychologicalworksofSigmundFreud.London;HogarthPress,1992.18:267-273.

[6]PeterSlovey.Thepsychologyofjealousyandenvy.TheGuilfordPress,1991.6:218-226.

[7]皮內絲.情人間的妒忌[J].心理健康.1995,6(17):30-33.

[8]南希.弗賴達.男女情感的困惑[J].思維與智慧,1996,2(11):11-15.

[9]詫摩武俊.嫉妒心理學[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5:243-249.

[10]楊治良.社會認知具有更強的內隱性[N].心理學報,1998.30(1):1-6.

[11]楊治良.記憶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6:123-128.

[12]朱敏.為大學生心理高壓人群點一盞心燈[J].心理健康.1995,4(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