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網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7 08:52:00

導語:學生上網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上網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去年4月,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用同樣的量表對遼寧省168所城鄉中小學2292名教師的檢測結果是: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

近年來,天津等地同行們也得出了十分接近的數據。這些嚴肅的科學研究充分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的嚴峻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再從最近刊登在教育報刊上,教師心理障礙的一些典型個案中也可加深這一印象:去年6月25日,湖南省邵陽市某校“優秀教師”張志紅因不滿領導對他班主任工作的調動,竟然將校長的兩個兒子和一位班上最優秀的學生慘無人道地殺死,最后自焚身亡;北京一位語文教師與學生發生糾紛,失去理智,一氣之下將學生的右耳咬下;某廠子弟小學的一位臨近退休的女教師,因失落難耐,著超短裙。細高跟鞋,剃寸頭、化濃妝,舉止嬌嗔夸張,目的是以此接近學生,結果適得其反……據有關專家調查統計,教師中患神經癥的占10%以上,而在其它職業人群中平均僅為2%左右。由于心理健康知識在大眾中尚未普及,致使患神經癥的教師大多不被人理解,有的被領導認為是嚴重的“思想問題”,甚至被當作是“精神病”來對待,把這些辛勤耕耘的園丁無情地推向精神崩潰的邊緣。

二、為什么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1.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提出了六項教師心理健康的指標:

1.正確的角色認知。即能恰當地認識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環境,即在教育中教師的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反應適度,情緒自控,積極進取。3.教育的獨創性。不人云亦云,能創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慮程度高。能忍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能正確處理學生、家長、同事與領導的關系6.能適應與改造教育環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斷適應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環境。

反之,則認為是心理不健康。

那么,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

臺灣心理學家何永鈺教授曾提出一個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癥狀出現率;P指內外壓力總和;E指自我強度(個體對內外壓力的承受能力)。

他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健康與內外壓力和自我強度有關:心理健康程度與自我強度成正比;與內外壓力成反比。

筆者認為,這個公式也同樣適用于教師心理健康。

為什么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根據以上原理,原因有兩條:工作繁重、壓力過大;“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

其一,工作繁重、壓力過大。

教師職業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對象的多樣性,要求教師有多維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內容的廣泛性,要求教師博大精深,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教育任務的復雜性,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與適應能力。

正因為做一個合格、稱職的教師難度大、要求高,無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師的心理負重與壓力,勢必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比一般人群要嚴重。國內如此,國外也一樣。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報道:在教師中有37.5%的人常對工作效率感到極度憂慮;有30%社會適應不良,有情緒問題;有20%的教師需要心理醫生特別關心;另有30%不易與人相處,無疑,這與教師這一特殊職業有關。

在我國教師工作繁重,壓力過大,心理狀況不佳的現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雖然“科教興國”已成為基本國策,但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經費來發展教育事業,教師面;臨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極為艱苦。據報道,農村教師工資拖欠率達31.5%,城市學校也有不能全額發放現象。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加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這與教師原有的認知結構、業務能力。身心素質發生尖銳的矛盾,在如此重壓之下,我們的教師怎能忍受得了?

工作繁重、壓力過大是造成我國教師心理健醫問題的主要因素。

其二,“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教師不僅工作繁重、壓力過大,而且承受各種壓力的“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據我們調查,教師抗教育焦慮的能力普遍較差,遇事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產生恐懼心理,不少教師時時擔憂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表現出許多軀體癥狀;相當數量教師強迫癥狀明顯,常常出現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j中動、行為,表現出謹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優柔寡斷、墨守成規和苛求自己等癥狀,尤其是由于社會的偏見,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常常被現實所挫傷,所以在教師中普遍存在著消極的自我意象,扮演“紅燭”角色:照亮別人,犧牲自己,他們沒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無私奉獻,久而久之,必然嚴重地損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內部又缺乏承受壓力的能力,這樣的結果,按照柯永鈺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癥狀的出現率出)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許多。

三、全社會都要為教師營造一個支持教師職業威望的社會心理氛圍,創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在少年兒童心理的健廉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除父母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應該是教師,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增進教師心理健康的措施有:

其一,全社會都要為教師營造一個支持教師職業威望的社會氛圍,創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根據我們的調查,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會環境,它對教師個人需要的滿足、動機的激發與目標的實現關系頗大,影響深遠。因此,全社會都要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尊重教師的勞動,理解他們的苦衷,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切實解決他們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惑,特別要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學生要減負,教師更要減負,他們的心靈同樣需要社會的呵護和慰藉,作為政府領導,應該啟動“教師心理健康工程”,有條件的地區應建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其二,學校環境是教師最經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與生活場所,教師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學校環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師行為受挫,據我們的調查,教師的心理困惑集中在:“當今學生難教”“工作壓力過重”“學校管理不當”等方面。作為學校領導,要深入了解教師的實際需要,針對教師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提高教師的心理滿意度,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校領導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師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師覺悟的提高,幫助教師確立合適的個人目標,同時在教師成功、失敗時引導正確歸因;學校領導還要致力于優化校園人際關系,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

最后,教師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忠誠教育事業,熱愛少年兒童,積極樂觀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要正確認識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要學會科學用腦,提高心理活動的效能;同時,教師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理解領導工作,同事間經常溝通,尊重家長與學生,善于接納自己與別人;教師還要關心、愛護家人,與家人同樂,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建立幸福美滿的家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與社會活動,要注意勞逸結合,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不斷擴大生活圈子,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生活圈子狹窄,不去開拓社交渠道,固步自封,孤陋寡聞,容易產生壓抑、自卑、自負、守舊等不良心理,遇事要樂觀,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生了病,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著自控,保持心態平衡;被誤解,能胸懷坦蕩,克制、容忍。

如果全社會都來關心與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那么建設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將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