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學理念對三生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2-20 05:03:00
導語:生命倫理學理念對三生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命倫理學(Bioethics)是一門運用倫理學方法來研究與生命有關的倫理問題的學科。生命倫理學最早發軔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由威斯康星大學生物學家波特(VanRenssclaerPotter)在他的著作《生命倫理學:通往未來的橋梁》中首次提出來的,在他看來,生命倫理學就是用生命科學來改善生命的質量,是“爭取生存的科學”。1995年《生命倫理學百科全書》中對生命倫理學作了這樣定義:“生命倫理學是運用包括道德意見、決定、行為、政策等各種倫理學的方法論,在跨學科的條件下,對生命科學和醫療的道德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生命倫理學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新的多學科(包括生物學、醫學、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生態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的學術領域。我國的生命倫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末起步,經過近30年的發展,逐漸得到社會和理論界的廣泛認同,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
生命倫理學中的“生命”主要是指人類生命。從本質上來講,生命倫理學是一門以發展人的生命為核心宗旨的學科。圍繞著生命這一神圣主題,生命倫理學構建了護衛生命的堅實堡壘。一是生命倫理學賦予生命以崇高的地位。人是萬物的尺度,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可見,人的生命不僅是創造一切社會價值的前提,也是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前提。“不同文化共同體中的人,對生命價值的論證方式有可能不同,但他們都不會否定人的生命的崇高地位,而是在這一普遍的價值理念基礎上,以不同的方式倡導‘尊重生命、關愛生命,以人為本、人道主義’的道德觀念,并以法律最強有力的懲戒手段,來禁止、限制剝奪他人生命,傷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為。”二是生命倫理學彰顯了生命的珍貴和脆弱。對任何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一維的,是不可逆的。生命倫理學中任何關于護衛生命的理論、原則、政策等都是基于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正是因為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所以需要整個社會共同行動起來以構建關愛生命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三是生命倫理學構建了護衛生命的道德和秩序。任何生命個體都需要交往,在交往中生命沖突、生命矛盾的發生是在所難免的,生命倫理學以倫理學基本理論為支撐,構建護衛生命的道德規范和秩序,以促進生命的和諧,提升生命道德。四是生命倫理學捍衛了生命的尊嚴。生命生而平等,但是在人的生命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生命的不平等問題。生命倫理學中關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理論和實踐的出發點就是要減少生命的不平等問題,實現生命的平等,捍衛生命的尊嚴。五是生命倫理學弘揚了生命的正義。生命正義主要體現在任何傷害他人生命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懲戒和道德的譴責。在市場經濟交換原則的誘導下,現代社會中,滋生了很多用金錢與生命交換的現象,甚至滋生了用金錢殺人的罪惡行為。這些現象和行為都是對生命的不正義。生命倫理學中不傷害原則首先體現的就是生命正義精神。六是生命倫理學護衛了生命的權利。生命權利是個體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生命倫理學不僅從道德層面護衛了生命權利,更從法律的強制力層面護衛了生命權利。例如,生命倫理學中對受試體隱私的保護和利益的保護就是基于對個體的生命權利的尊重。
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為內容的“三生教育”,其目的是“通過學生主體對主流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認同、內化以及實踐”來逐步提升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發展性、超越性。“在現代性彰顯的20世紀,教育基本上成為社會發展的工具,教育生命價值越來越遠離教育價值的核心”,“呼喚教育生命教育的回歸已成為現代教育不可阻擋的潮流”。“三生教育”就是基于這樣的時代使命,它是對現代人類生存困境以及對現代教育重大問題深刻反思的結果,它的核心是通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來捍衛生命的本體意義,它的創新在于將生命融會、貫穿于生存與生活領域,拓展了生命教育實踐視閾,豐富了生命教育旨趣的真實性、親歷性,提升了生命教育價值的普適性、公共性,彰顯了生命教育意義的邏輯性、系統性。“三生教育”理論構建于現代教育基本規律和現代教育基本價值導向之上,其價值本質在于追尋教育的本真,回歸教育的生命本性,超越現代人類的困境,走向詩意的生命、詩意的生存、詩意的生活。
“三生教育”的核心價值是生命價值。這一點與生命倫理學在很大程度上有著一致性。在生命倫理學理論創建的伊始,生命就是其核心要義了。“三生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從根本上彰顯了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再現了生命在教育中的原初面貌,揭示了生命對教育發展的重大價值與意義,并促進了維護生命這一新的教育價值與功能的生成”,從這點上,可以看出,“三生教育”和與生命倫理學是密切聯系的。
三、生命倫理學對“三生教育”的啟示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構成的有機體。人的發展就是生命發展、生存發展和生活發展三者之間互為條件、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整體運動過程。在人生發展中,生命的很多問題都是來自于生存和生活領域,因此,以生命、生存、生活為內容的“三生教育”,能夠更加系統地解決人的生命困惑,幫助人走出生命困境。“三生教育”以生命為中心,它的宗旨和目標就是促進個體生命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生命倫理學從倫理學角度致力于生命的發展。可見,生命倫理學與“三生教育”在價值本旨上是契合的。生命倫理學中的生命標準對“三生教育”的啟示。
生命倫理學提出了生命的三重標準:生物標準、社會標準和復合標準。生物標準反映人的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主要討論生物學意義上的人的生命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社會標準反映人的社會存在,主要討論社會學意義上的人的生命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復合標準著重解決上述兩個標準的割裂問題,反映人存在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認為人的生命以生物學生命為基礎,以人格生命為標準。它并不否認受精卵、胎兒的生命意義,也不完全否認胎兒的生存權利,它強調要考慮人的生命的社會性,不能把受精卵或新生兒與完全意義上的具備社會屬性的人相比。生命倫理學提出的生命三重標準,要求“三生教育”關注生命的全過程(從胎兒到腦死亡);關注生命的完整(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價值生命);關注生命的完全(人的生命、非人類形態的生命)。
生命倫理學中的生命屬性對“三生教育”的啟示。生命倫理學提出了生命屬性標準,將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結合起來,試圖在兩者的統一中把握生命。
生命倫理學認為,人的生命是自覺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結合體,這一界定將人的生命與其他生命區別開來,突出了人的生命所特有的自覺意識和理性活動;同時又將人的生物學生命與人的人格生命相區別。人作為生物體,具有一系列的生物屬性,從受精卵開始到死亡是人類生物學生命的延續,但作為社會成員的人還具有社會屬性,人的生物學生命發育到一定階段即產生自我意識時就形成了人類的人格生命。相對于人的生物學生命而言,人格生命更能反映人的生命的本質意義,是人最明顯的本質特征。生命倫理學提出的生命屬性標準要求“三生教育”首先關注自然生命的存在,這是社會生命存在的前提與條件;更要關注社會生命,將自然生命的直覺、感受、反射等特性引向自覺、理性、創新和發展。
生命倫理學為“三生教育”提供很多道德參考。
從學科的特性上來看,倫理學是關于道德的科學,是一門研究社會道德現象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從本質上說,生命倫理學就是一門研究生命道德的科學。
生命倫理學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論與觀念,如人道論、美德論、義務論、生命論、公益論等,這些道德理論與觀念為“三生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支撐。生命倫理學中關于道德對生命作用的論述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對生命主體性的提升,包括提高生命的質量、提高生命的創造力、提高生命的智慧;二是對生命發展的規約,包括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護衛生命、體驗生命、發展生命。“三生教育”同樣以這兩大目標為任務,也就是說,“三生教育”不僅要提升生命的自由狀態與生命的主體能力,更要在生命的相互約束中體現生命的真正和諧和本真發展。
生命倫理學為“三生教育”提供了很多價值參考。
價值本質問題在當前學術界爭議很大,主要有需要滿足論、效應論、意義論、功能論、人性論、發展論。但不管怎樣,生命價值都是生命倫理學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論命題。生命倫理學中對生命價值的論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命價值的內涵,包括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內在價值是指生命所具有的潛在創造能力或勞動能力,外在價值是指把內在價值發揮出來,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生命價值是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一。二是生命價值的評價標準。判斷生命價值大小主要有兩個因素,生命本身的質量(體力與智力)決定生命的內在價值,是生命價值判斷的前提與基礎;個體生命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決定其外在價值,是生命價值的目的和歸宿。三是生命質量與生命價值的邏輯關系。生命倫理學中的生命價值理論對“三生教育”具有重要啟示:其一,“三生教育”要著眼于提高生命的質量,在相同的條件下,高質量的生命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其二,“三生教育”要著力推進生命的創造力,在相同的條件下,生命的創造越大,其創造出來的價值就愈大。其三,“三生教育”要積極規約生命的需要,和諧生命的發展。個體生命的成長總是在一定需要滿足下的自我發展,個體需要的滿足就是生命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在物質財富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個體生命的需要往往超越了現實的可能,抑或以侵犯他人利益而獲得自我價值的滿足;抑或以侵犯集體利益而獲得自我價值的滿足,無論哪種情況,都會扭曲生命的價值,給生命的和諧發展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甚至毀滅生命。其四,“三生教育”要把生命價值與生命質量統一起來。價值創造是以提升人的生命質量為目的的,而不是以加大人的生活壓力、降低生命質量為代價的。在現代社會緊張的節奏下,生命價值與生命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割裂了,生命質量并沒有因為生命價值的提高而提高,“三生教育”就是要恢復生命質量與生命價值的和諧關系,回歸生命的自由狀態。最后,“三生教育”通過提升個體生命價值,來提高個體的社會價值創造能力,在此基礎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實現”。
生命倫理學為“三生教育”提供了很多政策參考。
生命倫理學中的生命倫理政策是進行“三生教育”的政策依據,在“三生教育”中,要結合本國、本地區的生命與衛生倫理政策制定相應的“三生教育”內容,使之符合國家發展的大局。例如,我國對克隆人的倫理立場是主張區別對待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禁止進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鼓勵和支持以治療為目的的人胚胎干細胞研究,促進我國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健康發展。“三生教育”要依據這個倫理政策,不能超越這個界限來主張任意克隆人以解決生命健康問題,泛化生命神圣論。
生命倫理學為“三生教育”提供了很多法律參考。倫理與法律總是相互輔助的,在某些領域倫理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通過法律來解決。生命領域中的諸多問題單從倫理角度出發是無法得到有效結果的。生命倫理學雖然不是專門研究生命法律的學科,但是它從倫理立場出發,為生命立法、執法提出了很多較為合理公正的建議。現代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使得生命領域中的倫理問題日益增多,促使生命倫理研究不得不借助法律知識來進行深入推進,這一點恰恰表明了生命倫理研究中的法律精神。如關于安樂死的立法過程就是安樂死倫理研究推進基礎上的立法過程。所以,“三生教育”要將與生命相關的法律問題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以法律的精神來推進個體對他人生命、非人類形態生命的尊重、愛護,超越單純倫理意義的道德約束,進入法律強制約束中。
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對“三生教育”的啟示。
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原則有尊重(respect)、有利(benefi-cence)、不傷害(nonmaleficence)、公正(justice)。這些原則不僅是“三生教育”基本的價值導向,也是深入推進“三生教育”的參考標準。尊重原則體現在“三生教育”中,就是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認識到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尊重生命的自主性,不妨礙他人的生命健康與生命權利;尊重他人的生命行為、保守他人的生命信息與隱私。不傷害原則表現在“三生教育”中,就是要通過教育使得受教育者減少對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肉體傷害、精神傷害和經濟損害。公正原則體現在“三生教育”中,就是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特別是國家政策的決策者、執行者能夠充分認識到生命公平的重要性,并在政策制定與執行中能夠真正實現不同生命個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平等、不同生命個體的價值平等、不同生命個體的發展機會平等。
生命倫理學對推進“三生教育”的意義是有限的,畢竟,生命倫理學只是“三生教育”理論基礎之一。在推進“三生教育”中,還必須加強倫理學的元理論、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基本概念與生命、生存、生活的契合研究,努力探索倫理學元理論、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基本概念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指導意義,并深刻總結倫理學元理論、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基本概念在“三生教育”中的表現形態與具體特征,從而推進“三生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深入。
- 上一篇:優化干部隊伍機關管理交流材料
- 下一篇:保證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順利實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