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發展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究
時間:2022-12-22 11:11:36
導語:新農村發展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留守兒童日益增多,因受教育的環境、經濟、家庭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問題面臨重大的考驗。現階段各部門都在關注“扶貧”這個項目,解決了經濟的貧困卻始終解決不了能力的貧窮,在扶貧的路上筆者發現,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的不僅僅是服裝、文具,更多的是教育環境、教育質量、教育信息以及情感的缺失導致的心理問題。本文從遼寧省鞍山市J鎮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現狀出發,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以期能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心理健康做出貢獻。
2研究對象
3~6歲留守兒童(以遼寧省鞍山市J鎮某村為例)。
3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教育基本交給了老人,而農村3歲幼兒接受學齡前教育的人數少之又少,基本都在沒有受過教育的老人看護下成長,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地區幼兒園也較少。但在入小學前,留守兒童會參加學前班的學習,學前班的教師多數為農村初中畢業的婦女,以簡單的背誦古詩、寫字、計算為主要課程。留守兒童從行為習慣、心理健康、藝術熏陶、道德行為、情感培養等都存在相應的問題。3.1受教育的環境違背成長規律。《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適齡的年齡為3~6周歲(或7周歲)那么在農村留守兒童中3~6周歲的兒童受教育的環境并非幼兒園,而是在老人的看護下的自由散漫教育,7歲幼兒所接受的教育也僅是具有嚴重小學化傾向的課程。3.2學前教師能力的缺失。根據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會接受半年或一年的學前班,而授課的教師大部分是農村婦女,最高也只有初中水平的文化程度,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甚至有的教師直接拿著小學一年級的課本教學,拼音、識字、計算提前進入小學化教學,沒有五大領域課程、游戲支撐的孩子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方面都有很大的缺失。3.3情感的缺失造成心理問題。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陪伴,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愛心結對子扶貧中與其近距離接觸發現留守兒童對人冷漠、喜歡獨來獨往、做事比較自我、膽小言語少、群體生活能力較差。幼兒期是心理健康形成的最重要階段,性格形成將影響其一生。
4解決對策
4.1利用本土資源開創新課程。目前全國學前教育以五大領域及游戲課程為主線,為了使留守兒受到相應的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農村本土特色,以安吉游戲為基石,創新農村課程新模式,回歸自然,從而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勇敢的氣質等良好的品質。4.2送教下鄉。與政府部門或愛心自愿者協會聯系,定期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一對一輔導教師,從環境創設、教學課程及幼兒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幫扶,與此同時讓山里的教師走出來跟崗培訓,從而使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4.3打開心理疏導新思路。陪伴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但經濟收入也是他們最難的抉擇,介于此,繪畫療法課程、沙盤課程可以讓孩子們打開心扉,能解決一定的問題。在做自愿公益服務的路上,我們看到太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心理問題,希望更多的專家、愛心人士加入到農村留守兒童自愿服務工作中,為孩子們的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劉鑫 單位:沈陽農業大學幼兒園
- 上一篇: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及策略
- 下一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主閱讀習慣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