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會計教改思索

時間:2022-05-24 05:33:00

導語:應用型會計教改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會計教改思索

一、應用型會計本科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10余所設有會計學專業的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數定位于培養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應用型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求學校根據人才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組織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根據對自治區部分企業財務會計部門的調查,認為應用型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工作中能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備應用現代化的數據處理技術的能力,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不斷完善自我的強烈意識。

二、自治區會計本科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自治區會計本科院校大多數定位于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但是許多學校仍采用傳統的培養方式,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脫節,達不到預期的培養效果。目前,自治區會計教學培養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應用型教師缺乏,教師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環節,自治區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育存在一個阻礙其發展的瓶頸,就是應用型師資隊伍缺乏。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育普遍存在著“雙師型”教師缺乏、教師實踐能力薄弱、青年教師比例過高、教師自身轉型緩慢等問題。師資隊伍存在的上述問題嚴重制約著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據一項關于會計教師隊伍狀況的調查顯示,高達80%以上的會計教師竟然不會操作會計電算化軟件,也未從事過會計工作。甚至有將近38%的會計教師了解不到當時國家頒布的具體會計準則。會計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二)會計課程設置方面

目前,自治區許多應用型會計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現在:

1.忽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最基本和必要的素質。自治區許多會計本科院校不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部分學校少開甚至不開《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

2.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有的課程之間存在較多重復,例如:“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在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決策等方面存在較多重復;“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貨幣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存貨管理等方面存在嚴重重復。

3.缺乏一些實務中非常需要的重要課程,如“企業內部控制”、“稅收籌劃”等課程。

4.由于教材建設的滯后性,造成有的會計教學內容略顯陳舊,例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教材內容多年幾乎沒有任何變動。

(三)課堂教學方法方面

自治區目前會計本科課堂教學中教師主體地位仍占主流,教學方法仍較傳統。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頑疾尚未得到根治,“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較為盛行,而針對從業能力培養的教法運用得較少。即使在已有的能力培養教法中,也是對程序性知識關注的較多,而忽視了在能力培養中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被課堂束縛,缺少對自身專業知識更新的精力和動力,沒有時間到企業去實踐。

(四)實踐性教學方面

1.教學計劃重理論,輕實踐。用人單位要求培養的會計人才一畢業就要能獨當一面直接上崗。但很多會計畢業生剛到工作單位往往不知所措,實際工作需要他人指導,不能獨立完成,其重要原因就是制定教學計劃時重理論輕實踐,人為割裂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由于實習基地匱乏,實習單位難找等原因,使得畢業實習環節也流于形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當然動手能力差,與用人單位需求不相適應。

2.實驗內容陳舊,動手能力培養不夠。目前,自治區許多院校的會計實驗課教學內容多年不變,實驗內容較陳舊,已無法體現學科發展的主流,也無法讓學生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方法,不能在企業和相關單位中得到較為合理的應用。另外,實踐教學過程一般由實驗教師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事先準備好實驗所需基本資料,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步驟進行一些驗證性的操作,不能夠進行一些設計性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動手能力,難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校企合作效果很不理想。校企合作是開展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要求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長期聯系,人員能夠相互往來,知識技能能夠分享并且相互促進。但從目前自治區校企合作的現狀來看,學生到企業實習和參觀學習的機會很少,會計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和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也很少,企業中的實務工作者也很少到學校為學生授課,校企合作開展得很不深入。

三、對自治區應用型會計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提高自治區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教師的素質

教育質量的提高重在教師能力的提高。有一批責任心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自治區的會計教育事業將會蒸蒸日上。現在高校引進教師的標準一般都是傾向于高學歷、高職稱,以至于高校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有實戰經驗。要發展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育,首先要有一批有實戰經驗的會計專業教師。一方面學院可以聘請或邀請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參與會計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學院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讓會計教師深入企業,參與業務實踐,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比如,學校可以鼓勵教師通過校企合作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或者到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兼職等。上述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彌補會計教師實務經驗的不足,豐富教師實踐知識,從而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精心合理調整課程設置

目前,我國高校會計本科的課程體系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教育部指定課程;二是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三是由各高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及特點增設的課程。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建設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充分體現這一目的。首先,要合理安排專業核心課程。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一般包括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經濟法、稅法等。對于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在教學計劃的安排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學時充足,讓學生有時間充分地掌握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課程之間的重疊。其次,專業基礎課程不可偏廢。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經濟應用數學、宏(微)觀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統計學、會計信息系統、財經英語、ERP以及會計職業道德等。這些課程對于奠定專業基礎、擴展學生思維非常重要,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綜合運用知識,所以課程安排方面不能偏廢。另外,根據各學校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還可開設資產評估、證券投資學、預算會計、財務報表分析、會計理論專題、會計制度設計、審計專題等與專業核心課程緊密聯系的選修課程。

(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教學方法要體現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動因,以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探索性的學習。通過不斷拓展會計教學的開放性、互動性、自主性,實現會計本科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多樣性。首先,可以通過加強案例教學,運用案例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難點和重點。例如可以對近年來世界范圍內各國的財務舞弊案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準則或制度出臺的原因、背景、意義等。其次,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網絡為依托,通過制作和開發會計教學軟件將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案例分析、問題導入式教學等進行融合,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注重實驗室建設、加強校企合作,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會計實踐教學環節按照實施的地點不同可以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會計專業實驗室開展,所以,首先要加強實驗室建設。會計專業實驗室主要分為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財務管理實驗室、成本會計實驗室、審計實驗室以及稅務籌劃實驗室等。學校要重視各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學習和借鑒外校實驗室建設的先進經驗,并不斷完善實驗室的師資隊伍和軟硬件等配套設施。其次,還要經常開展一些ERP沙盤模擬大賽,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實戰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思辨、勤于實驗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校企合作的基礎是互惠互利。從學校方面來看,校企合作可以給高校的學生和教師搭建參與實踐的平臺。會計專業的學生到企業實習并不一定非要到會計部門。會計對象是企業的資金運作,會計的主要工作就是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要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進行準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必須熟悉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不熟悉企業的業務是很難做好會計的。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會計專業的學生到企業實習就不一定非要到會計部門,其實到企業任何一個部門實習都有助于提高學生未來從事會計實務的能力。會計專業教師,通過校企合作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企業發展獻言獻策。從企業方面來看,企業可以通過到學校為學生開展生動的互動性講座和授課等方式了解學生,向學生介紹自己企業的文化,找到自己理想的員工,從而節省招聘和培養員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