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堂活躍方法

時間:2022-05-09 11:36:00

導語:學生課堂活躍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課堂活躍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告訴我們,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切身經歷知識獲取的全過程,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以下,是我進行課程改革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善于沖出教材內容的束縛,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我們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小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因此,選取他們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能持久地保持。例如,在教學“比多少”時,教材呈現了三個小朋友比紅花的場景,剛好我們班就有紅花榜,于是我就地取材,拿學生自己作例子來比較。經過前天的摸底,我了解到紅花最多的是15朵,最少的是2朵,正好符合例題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班里的李苑和古寧兩位學生的名字搬上黑板比紅花作為例題來教學。學完新課后請同座的兩人比紅花數,又讓他們跟各自的好朋友比紅花數。這一節課,孩子們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個學生都興致勃勃,津津樂道,甚至下課后都還在和同學比紅花。這樣南于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既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又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二、勇于打破課堂教學結構模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取新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就要為學生創造和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條件和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新知識,而不是把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如果教師能經常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一擺,弄一弄,這不僅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迎合兒童“好奇、好玩、好動”的心理需要,也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有所發展,找出規律,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讓學生測量一個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再要求把這個三角形剪成兩個較小的三角形,測量計算其中一個小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通過對比,學生就會發現“大三角形的內角和小三角形的內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這時,我提出疑問:“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分別用課前剪好的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紙片做實驗,把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結果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動手過程中,得出結論:“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樣,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動手,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勤于激發學生思維差異的火花,讓不同學生表現出不同思維的過程

教師必須承認,每個學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經歷,知識水平,個性特|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對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帶有鮮明的個性傾向。如教學連除應用題時,練習題中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學校買了一批新圖書,共480本,要把它們放在64-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平均每層放多少本?學生的列式有以下3種:①480÷6÷4;②480÷(6x4);③480÷4÷6。同一道題,不同的解法表現出了學生不同的思維方法與智力水平。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學會欣賞學生,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允許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幾乎在每一節課,我都會設計不同程度的思考題、練習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如教學“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三道練習題:①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6o千米,6小時到達,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②一輛汽車上午8時從甲地出發,下午2時到達,平均每小時行駛60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③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去時每小時行駛60千米,6小時到達,原路返回時由于遇上下雨,多用了3小時,返回時的速度是多少?我讓學生自由選擇1至2題來做,因為這些練習題體現了層次性,所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收獲,都有成功的體驗。總之,教師要時刻記住: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應千方百計將學生的自發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到最充分的狀態;教師要養成在課堂上不斷編織信息的能力;教師要以朋友、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學習、探討、爭論,讓學生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問、敢做,營造師生、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讓課堂充滿對話與交流,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