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言語行為改進英語教學綜述

時間:2022-04-25 11:40:00

導語:小議言語行為改進英語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言語行為改進英語教學綜述

論文關健詞:言語行為理論言外行為英語口語教學

論文摘要:本文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視角,分析目前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并探討如何運用言語行為理論來改進我國英語口語教學。

一、引言

由約翰澳斯丁(J.Austin,1962)提出并被約翰塞爾((JSearle,1969)發展完善的言語行為理論是當今語用學研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奧斯丁和塞爾認為,語言不僅是用來描述事物,而更常用于“行事”。這一理論的提出在語言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被廣泛地應用,尤其是外語教學領域。本文將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視角分析目前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探討如何將言語行為理論運用于英語口語教學,從而改進我國目前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二、言語行為理論概述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起,語言學家把注意力逐漸轉向對言語活動的研究。言語行為理論由奧斯丁(1962)提出并被塞爾(1969)發展完善。它將言語行為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其基本出發點是,不僅言語本身是一種行為,而且交際的基本單位(句子或語段)也是一種行為。這樣,即便某些一般的陳述句也不是為了作出真或假的陳述,而是以言行事。奧斯丁認為,“陳述、描述等行為只是許許多多種言外行為中的兩種,它們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Austin,1962)。

奧斯丁把人們說話時所實施的言語行為分作三類,即“言內行為”(locutionary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act)。言內行為指的是“說話”這一行為本身,它大體與傳統意義上的“意指”相同,即指發出語音、音節,說出單詞、短語和句子等。言外行為是通過“說話”這一動作所實施的一種行為。人們通過說話可以做許多事情,達到各種目的,如傳遞信息、發出命令、問候致意等,這些都是通過言語來完成的動作。言后行為是指說話所帶來的后果(何兆熊,2000)。

塞爾(1969;197習對言語行為理論作了進一步的拓寬和發展。塞爾認為,語言交際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接一個的言語行為構成的。每一個言語行為都體現了說話人的意圖。任何一句話,在一定的語境中,必定實施了一定的言語行為;反之,任何一個言語行為都必須通過某一句話語才能實施。塞爾整理了奧斯丁關于言外行為的分類,他根據適合條件總結出五種基本言外行為(representative;directive;commissive;expressivedeclara-lion)。

塞爾還發現,語言具有間接性。從言語行為去看,他認為間接言語現象實際上是“通過實施另一種言語行為來間接地實施某一種言語行為”。(Searle,轉引自何兆熊,2000)塞爾關于間接言語行為的論述被稱為間接言語行為理論((indirectspeechacttheory)。在英語中使用間接言語行為比使用直接言語行為給人的感覺要禮貌的多石塞爾豐富和發展了奧斯丁(1962)的“言語行為理論”。

三、目前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大量能夠使用英語日語直接參與國際交流的人才。因此,傳統的以閱讀寫作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已不再適合目前對英語人才需求的狀況。可喜的是,英語教學界也已經注意到了口語教學的重要性。從教材的編寫到教學的改革都大大提高了口語教學的地位。一大批具有相當水平的英語口語人才涌現現出來。然而,這還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英口語人才的需求。對于人多數英語學習者來說,“說”的能力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還處于末位。筆者通過分析研究,發現目前我們英語口語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重視不足首先,重視不足來自于教育部門制定的大綱。以(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為例,它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大綱硬強調“讀”和“聽”。嘛志峰、陸效用,1998)其次,中考、高考都不考英語口語,這就使得師生對英語口語不太重視,甚至有些中學里從未有過口語教學。.

2.教師一言堂教師一言堂是目前口語課堂上并不罕見的現象。筆者了解到,不少教師上課幾乎從頭講到底,留給學生開口講英語的時間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口語能力較低,不敢開口說話。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教師未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形成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因此,教師要意識到學生英語口語的提高,歸根到底得靠學生自己開口說英語,教師還應該多學習研究和口語教學相關的理論和教學模式,創造更有效的課堂口語學習環境。

3.口語操練刻板模式化除了“教師一言堂”外,筆者還注意到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教師確實也在積極地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學生也的確開口說英語了,只是課堂效果卻不太令人滿意。很多學生僅僅是背會了一些常用的表達方式,但使用起來總覺十分刻板。原來,在對話課堂上,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背誦課文里的對話,他們的對話表演幾乎總是千篇一律,一個模子出來的。這種模式化的口語操練在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是有必要的,然而到了大學階段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決不是靠機械的操練所能實現的。

四、言語行為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

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能成功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靠單純掌握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有一定的語用能力。而長期以來英語教學過分強調了語言知識的重要性,對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影響了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下面筆者將探討如何運用言語行為理論來改進英語口語教學。

1.靈活處理課本對話英語課本上的對話,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交際話題和一種可能的交際方式,不能讓學生機械地背誦模仿。對于對話的處理,可以這樣來進行:引導學生把這一話題放人他們自己的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去。顯然,每個人的思維、理解方式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句話由不同的人說出,不同的人作為聽眾,在不同的場合,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我們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對話進行這樣的處理,并鼓勵學生盡量真實地表現自己,對話就不再是刻板機械的操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然也會慢慢地提高。

2.學會識別并準確理解運用言外行為言語行為理論的言內行為是話語的表達和話語本身,或者是話語的字面意思。言外行為是通過“說話”這一動作所實施的一種行為。人們通過說話可以做許多事情,我們日常交際中,通常都是通過說某一句話來傳遞言外之意。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我們若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識別并準確理解運用言外行為,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例如,當上課前教師走進教室,發現黑板還沒有擦,可以趁這個時機對學生說道,"Whatbeautifulhandwritingontheblackboard!”這一話語的言內含義是稱贊黑板上的書寫漂亮,而言外之意則可能是要求學生擦黑板。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言外行為,并嘗試著自己也去運用。

3.培養學生善于運用間接言語行為,巧妙自如地進行交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并不總是靠直接言語行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要求的,而往往是通過比較委婉含蓄的途徑即間接言語行為來進行交際。使用間接言語行為,不僅僅是山于禮貌的考慮,有時,間接的表達方式可以使我們的語言更加多彩,更加有力(何兆熊,2000)。言語行為理論告訴我們,在口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從言內行為推斷出言外行為、從字面意義推斷出隱含意義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善于運用間接言語行為,把隱含意義、弦外之音巧妙地隱藏在字里行間,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生如何向別人請求幫助時,就有很多種表達方式。以請別人關門為例,除了“Pleaseclosethedoor”這樣的直接請求外,還有許多別的間接的方式。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去思考我們可能會通過哪些表達方式以請求別人把門關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在請求別人幫助時,我們可能會使用哪些間接表達方式。

以上幾個方面是筆者對言語行為理論運用于英語口語教學的一些初步的看法。相信如果我們教師能夠把語用學的諸多研究成果有效地結合到我們的口語教學中去,口語教學的水平將得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