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培養綜述

時間:2022-03-29 04:01:00

導語: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培養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培養綜述

論文關鍵詞:網絡道德自律意識方法與途徑實踐研究

論文摘要: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對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高中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它所帶來的有害信息是高中學生形成不良網絡行為的環境因素,傳統道德規范己不能適應網絡社會的發展需要,網絡道德教育在全社會己達成共識。本課題針對目前高中生中存在的不良網絡道德的表現,尋求在信息科技課中培養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方法與途徑。

一、概念的界定

網絡道德:在Internet上,一些協會或行業組織為了網絡正常運作而制訂的網絡規范,這些規范考慮了在網絡上的一般道德要求,人們可以從不同的網絡規范中抽取相同的、普遍的東西,最終上升為人類普遍應當遵循的規范和準則—網絡道德。

自律意識:指在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使之符合社會行為規范。

二、研究方法與內容

(一)主要研究方法

實踐研究法。根據上海市二期課改精神從兩個層面上開展研究:第一層面,邀請學校、專家對崇明中學如何在高中信息科技課中培養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方法進行論證;第二層面,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做到研究與實踐雙管齊下,并請專家同行指教,找到培養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方法,找到切實可行的途徑,幫助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學會自我管理。

調查研究法。作為實踐研究法的輔助方法,崇明中學從2002年10月開始歷時一個月,利用網絡道德測試方式對高一年級50名學生的網絡道德品質進行調查研究。

個案研究法。通過學生上網情況分析,結合個別學生經常上網吧的現象,有重點的找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探尋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引導其學會正確使用網絡,養成健康的網絡道德。

(二)主要研究內容

1.高中學生網絡道德現狀調查

在歷時一個月的網絡道德測試階段,學校對高一年級111名學生運用網絡的目的、上網的場所和時間段、網上交流的對象以及對目前網絡中部分不良現象所持態度等因素進行網絡道德品質的調查研究,并對平時喜歡上網聊天、打游戲的部分學生家長及城橋鎮相關社會人員進行訪談與調查,然后又用一個月的時間抽取高一年級50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測試。

2.網絡道德行為規范的建立與培養

2002年10月,學校建立網絡道德行為規范,并通過信息科技課向高一年級學生進行宣傳并付諸實施:

善于網上學習,瀏覽健康信息。

誠實友好交流,坦誠對待他人。

增強自護意識,慎重約會網友。

維護網絡安全,遵守網絡秩序。

有益身心健康,正視虛擬時空。

首先,組織學生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在信息科技課上開展“虛擬世界的現實思考”的討論,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和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培養網絡道德意識,讓學生自己制訂班級網絡道德自律守則并加入班級公約。

其次,通過班委、團支部力量,建立“班級自我教育委員會”,其成員為: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自律委員、小組長、學生代表。班級自我教育委員會的“權力”組織是全體學生大會,行使制訂班級網絡道德教育計劃、制度(班級網絡道德自律守則,并加入到班級公約中)等職能。它的職責是:督促全體同學遵守班級公約,督促值日班長做好工作,組織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會。

從2002年12月到2004年5月,學校借助德育部門的力量,開展“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辯論賽,通過論辯,選手們得出了上網有兩個方面的弊端:

第一,沉溺于網吧的學生上課時精神恍惚,身在教室心在“網”,中午與傍晚放學后會迫不及待地奔向網吧,課余時間都耗費在網吧里,它成了影響中學生學習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高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正處在轉型期,經網絡中形形色色的不良誘惑,容易造成人格的扭曲,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辯論賽提高了中學生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參賽的選手和學生觀眾紛紛表示要遠離“黑網吧”,遠離“電子鴉片”。

學校還依靠信息教研組的力量,開設校園網網絡道德教育專欄,進行網絡道德案例的分析,如:孩子為何上網成癮?QQ的背后……從一系列的案例中不難發現,互聯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黃毒侵害、上網成癮、陷入虛幻。網絡還使一部分學生在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中的人格表現完全不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是好學生,在網絡社會中卻可能正扮演著“光明破壞者”的角色。

為此,學校從技術層面普及學生網絡知識,從社會道德、法律層面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的功能和作用,引導學生吸收優秀文化、自覺抵制網絡中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把握好網絡這把,,雙刃劍”。

三、研究成果

(一)學生網絡道德品質的調查與分析

筆者曾經對111名高一學生開展網絡道德品質的調查,主要調查以下幾個方面:運用網絡的目的、上網的場所與時間段、網上交流的對象、如何看待網友、是否侵犯或攻擊過其他電腦或網站、對目前網絡中部分不良現象所持的態度等。

調查內容顯示:從上網的目的來看,47.7%的學生上網是為了查找資料、26.1%的學生上網是為了聊天等,26.2%的學生是為了和朋友聯系:從上網的場所看,54.1%在家上網,17.1%在網吧上網,13.5%在同學家上網,15.3%在親戚辦公室上網;從交流的對象看,53.3%是和同學或認識的朋友交流,27.1%是與素未謀面的網友交流,19.6%選擇為其他;對所交網友態度看,9.9%的學生認為不是真的朋友,25.2%的學生認為和現實朋友一樣,64.9%的學生認為只是隨便聊聊;針對是否侵犯或攻擊過其他電腦或網站,0.9%持肯定態度,1.8%表示經常,9%的表示偶爾,88.2%的學生從來沒有;對目前網絡中部分不良現象所持態度(如在語音聊天室罵人等現象),60.4%的學生表示非常反感,11.7%的學生表示沒什么而且很好玩,11.7%的學生表示別人罵所以我也罵,16.2%的學生持其他觀點。

綜上調查情況分析:不良網絡道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1)欺騙恐嚇行為。(2)訪問“不宜”網站。(3)使用不文明語言進行網上交流。(4)摹仿“黑客”行為。

造成高中學生形成不良網絡道德的主觀原因:一是高中學生雙重人格的沖突,二是網絡言行隨意放縱,三是網絡價值觀念模糊。造成高中學生形成不良網絡道德的客觀原因:一是繁重的學業負擔,二是缺乏現實的網絡道德教育者,三是面向青少年的網絡內容甚少。

(二)培養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措施

首先建立網絡道德行為規范,即“善于網上學習,瀏覽健康信息、;誠實友好交流,坦誠對待他人:增強自護意識,約會網友慎重;維護網絡安全,遵守網絡秩序;有益身心健康,正視虛擬時空。”

其次采取網絡道德教育措施:

1.利用班會、論壇(網絡與道德、網絡語言的純潔性等專題)、午會課(網絡道德教育宣教片)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制訂網絡道德自律守則并加入到班級公約中。

2.通過學生會、團委建立自我教育機制,由各年級學生分會主席、自律部學生及干事組成,工作方法是同違紀學生談話,進行思想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圍繞違紀事件對違紀學生的思想,認識態度進行較深入的了解,給予相應的教育,并有專人負責記錄,由違紀學生確認,提出改進建議,定期與違紀學生保持聯系,掌握其思想動態及表現,鼓勵其拋開違紀包袱,確立今后行動的方向。

3.依靠學校信息教研組的力量,開設校園網網絡道德教育論壇(網絡安全講座),進行網絡道德案例分析,豐富校園網內容。

4.利用信息技術課,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的功能和作用,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本課題的研究僅僅是告一段落,并未結束,除了今后在課堂教學中繼續深化和完善本課題的研究,還要為同級同類學校推廣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并在實踐中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