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8 04:55:00

導語:中國畫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畫教學論文

一、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內涵

中國的繪畫藝術有著長遠而具豐富意蘊的發展體系,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傳統的中國畫在造型藝術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長期以來,中國畫家樂于在畫內題寫詩文并加蓋印章,使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珠聯璧合。歷來國畫大師幾乎同時是書法家和詩文家。中國畫家素來將畫視同詩文。郭熙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既說明了詩與畫的不同特質,同時又闡釋出詩畫的同一性。近代齊白石說中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似與不似之間與文學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審美趣味、思想傾向上關系極大。從藝術形式上看主要表現為:詩書畫印在一幅畫上的完美結合,在創作思想上明確蔑視對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審美觀方面吸收了文學創作、文學理論中的豐富營養。歷代中國畫家都著作了極豐富的畫論,在世界美學、藝術學領域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國繪畫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無人舟自橫”“十里蛙聲出山泉”之類的故事,中國畫極具平面性,無法創造再現物象物質性的立體效果。它靠文學性的支持,傳達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諸多大家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應推王維,如他的《山居秋暝》詩,不僅點明時間是秋天傍晚,交代地點是空寂的山林,還描繪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彎月透過松枝灑向大地的清光,仿佛聽到泉水在石上流過的潺潺聲,儼然是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中國繪畫在其形成、繼承和發展的長期過程中,始終緊緊依附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國畫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風格。中國繪畫的造型往往通過改變客觀事物原有的藝術變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審美層次上表現藝術家感受的真實和情感的真實,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步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內涵。

二、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

作為民族藝術的中國畫,與中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耙庀蟆彼季S正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所創建的一種了解世界、創造文明的認識觀與方法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大觀。寫意畫以“意象”構成的方式來表現客觀事物,在藝術創作中實現對自然物象的超越而達到一種主體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漠視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它有自己的審美理想和表現形式,是傳統繪畫中的精華,它滲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藝術精神。以“意象”構成的方式來表現客觀事物,在藝術創作中實現對自然物象的超越而達到一種主體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漠視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它有自己的審美理想和表現形式,是傳統繪畫中的精華,它滲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藝術精神??梢哉f,寫意畫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具體體現。以“寫意”為宗旨的中國畫在選擇其“達意”的表現形式時,是以重“神”輕“形”為原則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體積;不追尋物象的寫實關系,而是確立了“墨線”——這一古老又純樸的“意象”符號,并賦予它更加豐富的情感內涵,形成中國畫與西洋畫從形式到本質的區別。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著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又體現了不同的思維觀念。中國畫受特定思維影響所造就的“寫意”式造型表現,正是中華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寫意畫在長期發展中,造成了主客觀結合的獨特方式,在再現客觀世界和表現主觀世界的結合中,主觀世界的表現成了主導方面,畫家是用“寫意”主導“傳神”的所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造型觀,要點是不走極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對象,是重客觀,“不似”是像主觀感受,也更重視主觀,既不與照相機爭功,又不是絕對不似,總之是重在主觀表現。石濤說過“畫者從于心者也”。畫家雖然要以客觀世界為依據,但不是被動地模擬對象,畫中的客觀對象已經經過了畫家心靈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養學生的“寫意”造型觀

中國畫表現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認識和方法。中國畫家對生活中的實體形象在提煉、概括當中,運用的不是寫實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實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類型性;通過形象的“意似”和神韻,揭示其本質特征。在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時,注重含蓄,強調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國繪畫藝術審美意識物化形態的特征是什么?簡單說來,就是“寫意”。以“寫意”為宗旨的中國畫在選擇其“達意”的表現形式時,是以重“神”輕“形”為原則的,可以說,寫意畫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具體體現,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著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又體現了不同的思維觀念。在中國畫筆墨練習教學中,墨色的交融,干、濕、濃、淡、清構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學生在這種筆墨的變化中得到無窮的樂趣,這對學生既是一種美的啟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種國畫技法訓練。中國畫教學以引導學生的“意象”思維及“寫意”造型為主,并不是不學技法、脫離技法,而是依此指導技法的正確運用。因此,在中國畫這一特定性的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讓學生掌握“寫意”的造型觀,并依此去指導技法,駕馭技法,才能使中國畫教學的目的得以正確貫徹。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方法是成功完成國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教學不僅局限于課堂內,也可以課內課外相結合,如定期舉辦學生的美術作品展覽和開展美術第二課堂活動。中國畫博大精深,是我們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怎樣更進一步地搞好中國畫教學,使我們的民族藝術發揚光大,后繼有人,還有待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并為之不懈地努力。

內容摘要:中國畫在美術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國繪畫在其形成、繼承和發展的長期過程中,始終緊緊依附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國畫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在世界美術藝苑中獨樹一幟。中國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和驕傲,也是中國畫教學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中國畫意象教學

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經歷了自身發展的輝煌歲月,它不僅為我國歷代各族人民所珍愛,同時也對世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在漫長的發展中經過對自身表現形式的反復錘煉、升華而日臻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華新.高師美術教育的反思與策略.美術.2005.7

[2]尹滄海.再提中國畫的寫意性.國畫家.2005.2

[3]馮民生.中國繪畫的空間意識.國畫家.2005.1

[4]徐強.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國畫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