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思維訓練論文
時間:2022-09-08 11:41:00
導語:作文教學思維訓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散性思維以其獨特性、變通性及流暢性使學生在作文構思時獲得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但要傳授發散方法還應該培養對發散方法進行檢索與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訓練的目的在于讓思維能根據需要按一定的順序向各種方向運動,在發散過程中產生靈感,使寫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可駕馭與可調控。
由一點出發,借助已有信息,讓聯想、想象向各個方向發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可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也可以通過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點發散;思維可以在對比中展開,也可以在類比中進行……總之,發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從模仿入手,指導學生逐一掌握發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思維,我引導學生從學習趙麗宏的散文《峽谷》入手。《峽谷》的構思是在尋找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中進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峽谷"與"社會生活----我們國家噩夢般的大峽谷"的共同特點:難以逾越。告誡人們必須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像江河沖出峽谷一樣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峽谷"。模仿《峽谷》的構思,要求學生在動筆寫《大地與安泰》一文前從安泰離不開大地出發,尋找具有"離不開"這一相似點的不同事物。比如魚兒離不開水,萬物離不開太陽;孩子離不開母親,黨離不開人民……由自然現象到社會現象,由"形似"到"神似"從而對《大地與安泰》這一特定的情境展開思路,引發出對黨與人民之間魚水之情的議論。
又如郭風的散文《橋》。指導學生模仿作者在"橋"與"塔"的對比中展開聯想,讓學生在正反對比中引出議論。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思緒從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現在拉回過去;寫的內容從櫻花到關于風景畫的主張,到與前二者看似無關的"一片樹葉"整個思維活動緊扣"珍重生命"這一主題擴展,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按時間順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卻周而復始與人類從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聯想中發散游動,分析這些作品的結構,學習作者發散思維的方法,可使學生思路活潑,浮想聯翩。
除了逐步積累發散思維的方法,以供使用時檢索與提取,每一種思維方法應分解成幾個步驟反復訓練。巴金的《燈》由眼前到回憶;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邊到古希臘……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維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運動,是不會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燈"和"光"供作者運籌,供他作為主觀思緒的寄托的。
模仿"燈"的構思,將作者的思維分解成下述幾個步驟,我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過去",學生想到幼時父母教他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里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從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搖籃"的認識。"由此地想到彼處",于是學生想到了學校長廊上的,居委會門口的,醫院門診處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種種黑板報,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眾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學生想到戰爭年代八路軍戰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想到《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寫在黑板上的"法蘭西萬歲"于是發出了要珍惜現有條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點時,讀散文《枕木》我把指導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分解為二步。第一步是啟發學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點:腳踏實地默默無聞;排列整齊有序伸延;承載重壓穩如泰山……第二步是由這些不同的特點出發,尋求與其一致的精神狀態: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典范,大無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偉大。一位同學在《擁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寫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豎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們成人了!從戰爭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橋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場的烈士;從揮著熱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著掘土機巨臂筑起楊高路的年輕一代。他們走過了硝煙彌漫的戰場,走過了灑滿全色光輝的油田。在血汗澆鑄的軌跡上,走向未來。這便是我們的民族。一個無比堅強、無比團結的民族,用無法抗拒的腳步,一步一步走著自己堅實的路!""既然我們都是這樣的枕木,就應該毫不吝嗇,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奉獻給這條路"。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翩,思緒如天馬行空。這種思維發散活動建立在知識與經驗的積淀上,是思維操作方法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應將發散思維方法的訓練按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在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
發散思維方法可以按單元進行教授。每單元教會一種發散方法,可分三個步驟進行:
1.方法輔導。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發散的模式,并按此發散方法練習作文。
2.鞏固練習。重點為講評本單元所傳授的方法掌握運用的情況。如寫作《橋啊,橋》一文,一位同學由面臨高初中難以銜接產生的苦惱希望能為自己建立一座橋,讓這座橋將她引向所愛、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對比中展開,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講評既強化了方法指導,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寫作中再實踐。
3、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重點為比較已教授過的幾種發散方法,培養運用檢索與提取的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示范。
每個單元要完成三--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點"發散思維,有的對比不同點,有的綜合運用幾種方法。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訓練是一個由簡到繁,由運用單一的方法到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由以教師引導為主逐步過渡到學生運用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統的過程。發散方法的訓練是反復練習,不斷強化,并呈層進式的結構;思維方法的訓練與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既為同步發展,又有著明顯的階段性。思維訓練可以摸索出一套科學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