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政治綜合探究課的用意實踐

時間:2022-04-25 02:48:00

導語:小議政治綜合探究課的用意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政治綜合探究課的用意實踐

新教材區別于舊教材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在每個單元后面都設置了綜合探究課,而且不同的模塊分別設置了不同的內容。這是體現新課改理念的重大改變,是通過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感悟知識,提高能力,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是把課本和社會有機聯系起來的橋梁。應引起我們廣大政治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綜合探究課”在政治課中的地位、特點

1、既概括一單元知識又生成新知識。每一單元的綜合探究活動內容,是對零散知識的簡單綜合。同時也促使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如政治生活中第一單元“怎樣有序的政治參與”,第二單元“何為有權威的政府”,第三單元“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都隱藏了新的知識塊。

2、既讓學生理解知識,又讓學生體驗生活。綜合探究課,不同于一般的實踐活動課,它既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還蘊涵需要在教學中強化的基本理論知識。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拓展、延伸的平臺,幫助學生自主地參與獲得多種綜合知識和多層次能力。通過“綜合探究課”的開展,讓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理解、感悟社會,實現掌握科學知識、培養和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可見,課本把綜合探究放在每單元之后,具有實現本單元相關知識的聯系和運用的功能,是每個單元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綜合探究課作為新教材的新生事物,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具有綜合性:既是對每一單元零散知識的簡單綜合又涵蓋了對學生應該達到的能力要求;開放性:綜合探究課為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條件,同時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探究活動,有利于他們差異發展;互動性:探究性學習把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實踐和個人經驗都納入其中,各小組通過分工、合作、交流,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活動中感受到知識的熏陶,體驗探索的快樂。相對教師而言,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二、目前,“綜合探究課”的教學狀況

盡管,教材對每單元后的綜合探究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并提出了一些活動建議,如,《生活與哲學》這一模塊的內容有:探究活動目標、探究活動建議、探究路徑參考、理論評析。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和一些老師思想上的不夠重視,這些綜合探究往往成為一種擺設:教師基本不管,學生基本不看,更談不上去探究了。主要表現在:

(一)簡單勾勒知識,忽略探究活動的開展。很多老師把認為考試中有可能考著的內容抽取出來,引導學生學一學,掌握一下就算完事,其他內容就直接放棄,根本不理不睬。其實“綜合探究”活動所設計的探究主題,都是每一單元中融知識性、思想性、實效性、綜合性為一體的核心內容,這也是新課改為了有效地落實好三維目標的重要意圖之一。因而,我們應該注意綜合探究課的綜合性,決不能只取一點而不顧其余。

(二)在乎探究形式,忽視知識建構和能力提高。有些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把“自主探究”誤解為“放任自流”,上綜合探究課就變成了“學生上臺,老師下臺”的慣性模式,要么實行“放羊式”,讓學生自行其事,回家、逛超市、進工廠等自行選擇,看似完全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其實質同樣是忽視了師生互動,從一種極端走向了另一種極端。要知道,學生的探究過程缺乏教師科學的指導,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是零散的,無法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就違背了新課標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的基本理念。學生缺乏學科知識的支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中樓閣。

(三)開展活動太少,缺乏創造性和實踐性。在社會、家長關注學生安全問題的情況下,老師很少開展走出校園的實踐活動,再加上各種考試的壓力,老師更是無暇顧及。表現在思想上不重視,課時上無保障,組織不得力,形式上過于單調,方法上不靈活。

三、“綜合探究課”的一般實施程序

綜合探究課是一種基于案例、綜合知識、創設情境的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由于教師特點、學生情況、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不同,綜合探究課的教學形式也可多種多樣。筆者認為,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程序,其教學的過程一般應有這樣幾個環節:創設情境——確定問題——開展探究——交流研討——歸納反思——展現成果。

1、創設情境。必須圍繞所要探究的內容,選擇布置恰當的教學情景,既有利于知識的運用,又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可以是一次調查、一次采訪、一次參觀、一次走訪等。

2、確定問題。問題提得好就成功了一半,所提的問題既要明確,又要具有生發點,既契入知識點,又能引發學生探究思考。有了問題,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3、開展探究。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自由探究,也可以分組合作探究、開展研究性學習等。對學生多加鼓勵,同時加強指導,防止流于形式。

4、交流研討。在探究的基礎上,學生之間把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分享,相互補充,相互借鑒,最終修正偏差,形成共識。

5、歸納反思。學生把交流研討的成果進行歸納,同時,對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總結、體會。

6、展現成果。把探究活動通過調查報告、學習簡報、政治小論文等形式展出來。

四、綜合探究課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轉變教師角色,營造民主氛圍。綜合探究活動,是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擴展的過程,是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是老師以完全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一起查閱資料、尋求答案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改變觀念,以平等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對待學生,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激勵”。需要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徹底打破封閉、單調、機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大膽提問、大膽設想、大膽選擇、大膽創新,倡導學生自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明確探究知識點,突出活動主題。進行探究活動前,老師需要指導學生認真研究每一單元綜合活動課的活動目標,領會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結構,對整個單元的知識有一個宏觀的認識,進而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抓注重點知識開展探究活動。每一課綜合探究的編寫設計都是有目的有主題的,因此,我們在開展進行探究性學習時一定要突出主題,明確探究目的,明確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用意,否則探究就會失去了方向,變成盲目的摸索,最終使綜合探究活動變得無目的。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發展,是我們政治課的重要目標。因此,為提高探究教學實效,我們應引導學生關心現實社會的發展,體驗現實社會的需要,嘗試綜合地觀察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問題。

3、重視活動載體,巧設探究問題。“綜合探究”是各種“動腦”或“動手”的知識和能力的有機整合的探究。開展綜合探究課教學活動,關鍵不在于采取什么形式,而在于如何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學生不僅可以從教科書中獲得眾多信息,還可以從日常生活、文藝作品,甚至各種有益的活動之中構建起“知識信息圈”。因此,教師在組織探究性學習時,應打破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生活的壁壘,采取多種有效的活動措施,把國內、國外、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各種有用的知識資源調動起來,利用社會的大課堂去增加學生的社會見識,把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在采取活動措施的同時,要結合活動對象學生實際,巧設探究問題。教師在設計探究問題時,不能過分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活躍,只停留在對課本的概念、原理的鞏固記憶上,一定要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增長知識、提高能力,一定要把問題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的問題是最具探究價值的。一般判別類問題“是不是“”對不對”和描述類問題“是什么”“怎么樣”的探究價值不大;像“為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什么(發現什么)?”等,學生需要改變信息的形式或組織結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高級思維活動才能回答,具有較高的探究價值,這樣的問題能刺激學生萌發富有新意的聯想,從而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我們要極力避免表面上有設疑有探究,實際上是形聚而神散,為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義。

4、重視活動評價,激發學生熱情。思想政治課的情感、覺悟、價值觀的教育目標,不是僅靠灌輸和所謂的價值引導能夠實現的,更要通過他們的意識活動與親身經歷共同作用而內化生成,而這種內化的效果需要教師的評價來引導和強化。綜合探究課的評價要注意科學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做到評價方式多元化。(1)要把教師的外在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2)評價不僅要注重評價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果,更要注重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和表現,重視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獲得的情感體驗、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趨勢及科學協作的精神。(3)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多元化的,即允許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解決有多種方案,不能以單純的分數或單一的模式對待每一位學生。(4)對學生探究的結果也應該作多元化的評價,教師可以用記錄卡片的形式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評價的依據。如有時候學生活動結果是失敗的,但學生在活動中所得到的教訓也是非常寶貴的,應該給與肯定。總之,綜合探究課的評價要體現“發展性”,對學生的評價以鼓勵為主,給學生提供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和導向。

綜合探究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它能真正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新理念,讓我們一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對策,讓綜合探究課煥發生機和活力,讓思想政治課教學展現無窮魅力,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