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網站和思想政治教育構建的關聯性

時間:2022-02-19 09:24:00

導語:剖析網站和思想政治教育構建的關聯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網站和思想政治教育構建的關聯性

摘要: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網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其關鍵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主題網站的建設不失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

關鍵詞:網絡沖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主題網站

隨著正式加人WTO,我國將全方位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WTO各項規則的實施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僅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極大地改變并沖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模式、行為方式、文化習俗及社會心理。社會主流意識受到沖擊,中西文化相互激蕩,道德觀念出現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從意識形態受到影響的角度分析,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正是‘,人世”的一場演習,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受到的沖擊與“人世”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更為直觀,伸手可觸。研究如何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將有助于推動“人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徑的創新。

一、網絡的特點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正經歷著一場以計算機、遠程通訊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革命,互聯網正以飛快的速度延伸至世界的各個角落。網絡為人類信息交流提供了嶄新的手段,對社會生活諸多方面的變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網絡的興起和發展,網絡這把“雙刃劍”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問題,由于網絡的開放性、時效性、匿名性和個體參與性,使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違反人類社會本性的信息在網上廣泛地傳播,嚴重地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思想觀念山。加上西方網絡文化依其強勢加緊文化滲透,西方社會的一些價值觀念對我國公民,特別是青少年多年以來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思想工作的成果被侵蝕和動搖。

第一,多元化的網絡信息導致大學生思想混亂,網絡信息是一種開放的超越民族和國家的公用信息,每一個問題都是多維的、變化的,試圖直接給出一個問題的具體答案,或者僅用一種價值觀念去評判是非幾乎不可能。世界各國,特別是東、西方價值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的碰撞、沖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價值選擇更加困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不容易。

第二,西方在網絡文化中的強勢地位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構成威脅。由于英語是電子文本的最主要語言,美國等西方國家是上網者經常訪問的地方,這就給西方某些文化霸權主義者以可乘之機,他們利用網絡信息傳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傾銷自己的文化,力圖取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求知欲旺,接受新鮮事物快,容易受到這種“西化”的影響,受其蒙蔽,甚至迷失方向。

第三,各類信息垃圾及“染毒”信息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作用,網絡信息并不都是先進的,未經過濾、選擇的思想、觀點,難免良芬不齊、魚龍混雜,各種社會思潮,不同國家、民族、政黨的意見,往往在網上激烈交鋒,甚至一些下流庸俗的信息和反動的言論也會在網上暢行無阻,造成嚴重信息污染。對于那些辨別力還不高,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學生的思想影響極其有害。

第四,網絡的虛擬化特征,易導致大學生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產生問題,在網絡中,行為主體的人際交往大多都是在“虛擬實在”的情形下進行的,消解了現實世界人際交往的一些缺陷,人們很容易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價值的極大化和他人對自己的熱情關懷。但是,這種情況長期下去,必然會影響和改變人們在現實中的生活方式,產生新的人際障礙,使行為主體冷漠,人際關系淡漠,人際距離疏遠,使人產生孤獨、苦悶、焦慮、壓抑,甚至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情緒,網絡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面對互聯網強大的發展趨勢,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時地調整和變革其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框架,對互聯網的沖擊作出有效回應。

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接受主體是有情感、有現實需要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主體的需要,實現其價值,不僅要通過科學理論的灌輸,還要使所灌輸的理論為受眾所接受。只有始終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以人為本,從滿足人們的需要,促進人的發展人手,積極尋找更能激發其需要情感,尋找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方式、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接受積極性,推動主體接受活動的進行。

(一)網絡的多元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采用灌輸與疏導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網絡提供給學生的可選擇交流對象及信息極為多元,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采用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就無法吸引受教育者駐足。與傳統思政工作一樣,受教育者對語言生硬的“官話”、“大話”是有抵觸情緒的,在隱蔽狀態下,“官話”、“大話”的出現會引起更大的“反彈”。為此,應當避免過去一味灌輸的做法,注重采取疏導的手段。疏導,就是疏通和引導。疏通,是指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讓人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引導,是指通過循循善誘,說服教育,把人們的思想引導到積極、健康、正確的方向上來[3]。在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可以就某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進行引導與啟發。討論的主題可以是時事熱點,可以是校園新事,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校的發展、管理、教學、后勤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與此同時,“灌輸”作為一種教育原則和教育方法雖然為人垢病,但還是有存在的理由??茖W的思想體系、正確的世界觀,只能通過學習、教育、實踐的方式自覺形成,不能通過盲目的、經驗的方式自發產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可能不學而知,不教而會,仍然需要通過自覺學習、接受灌輸、用于實踐,才能在頭腦中確立起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網上要根據學校教育的特點,主動出擊,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正確思想,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占領網絡陣地,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戰,及時組織和信息,積極應對各種不良信息。

(二)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決定了必須在傳統思政手段上輔以心理教育的原則

大學生之所以如此依戀網絡,可以從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找到答案。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強滲透性和感染力,必須從心理教育的角度人手,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律精神,增強其獨立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在“虛擬社會”中“能夠”做的事情和“應當”做的事情之間產生自主自覺的判斷。因為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受到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還受到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制約。只有改變人的思想的諸要素及其結構,才有可能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想、立場和行為。在開展網絡思想教育時,應關注諸如無意識、欲望、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直覺等心理因素,注意引導、擴充學生的需要,使思想教育真正成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川。

(三)網絡的虛擬性決定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制訂規范與輿論監督結合的原則

互聯網為人們自由地上網,開展各種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與自由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網絡道德約束機制,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網絡運作。要建立起網絡信息管理的常設機構,制訂網絡行為準則,加強對局域網、校園網的管理,通過審查、監控來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對網上反動、黃色、不健康的內容要進行清理,要通過分析監控,及時發現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并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漸”。

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輿論的作用來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輿論的力量,傳導、褒揚善舉德行,譴責、鞭撻缺德行為,從而使整個網絡社會形成揚善懲惡、扶正祛邪的良好風氣。盡管網絡是“虛擬的社會’,,但網絡人同樣有被心理認同、接納的歸屬感的需要,網絡人的自由在本質上是理性的,網絡人必須具有道德意識,不能認為匿名、數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隨意制造信息垃圾,進行信息欺詐。否則,必將受網絡輿論的譴責與良心的自責川。對此,可以通過發揮學生黨員、干部的骨干作用,在一些學生關注的網站上形成正確的輿論核心層。

(四)網絡運行規律的獨特性決定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應當采取技術監督與倫理關懷相結合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種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而且也破壞這種道德,如果他們能這樣做而不受懲罰的話”。如果一個社會缺乏道德行為的懲戒機制,對社會心理就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暗示作用。只有對不道德行為通過紀律和法律的手段堅決予以禁止、懲治、消除,新的倫理規范的確立才有保證。為此,必須完善網絡技術,通過技術追蹤、清查不良網站等方式,達到對網絡主體的實際監督。

然而,由于網絡運行規律的獨特性,由于網絡安全技術等原因,對網絡實施全面控制,尤其是對外來信息實施控制相當困難。事實已經證明,對網絡中的不道德行為,僅靠單方面的技術手段追蹤偵查,收效甚微。規范、公約不足以形成網絡秩序,且有可能助長對網絡道德的“懷疑”和“規避”傾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創造具有普遍化、標準化技術背景的監督環境。這就要求網絡主體對自身的道德責任有發自內心的認同,同時也能感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守各種道德規范的無處不在的強大壓力。一條可行的途徑是:將加入網絡規定為一種資格,為獲此資格,行為主體必須先行付出相應代價,并做出遵守相應規范的承諾。應運用誠信機制原理規范大學生網上道德,以資形成良性循環。在這種契約式的前提下,網絡行為主體將不得不把道德規范和網絡技術置于同樣的層面加以學習、掌握,內在地培養出自覺的公德意識和規則意識。

三、建設主題網站應當注意的問題

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從技術手段上說,它為新世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間和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借網絡之力“科技興思”,充分利用網絡的信息資源,以網絡為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用正確、健康的思想占領網絡陣地,增強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聯網上的宣傳和影響,努力把網站建設成為師生網上的精神家園。

綜觀各高校的思政網站,目前都設置的欄目有:校園新聞、時事追蹤等新聞動態類欄目;網上黨校、團建專題、“兩課”探討等教育特色類欄目;文??v橫、讀書沙龍、生活時尚、體育縱橫等校園文化類欄目;勤工助學、出國考研、就業指導等特色服務欄目;規章制度查閱、成績查詢、校長信箱、網上聊天室、免費郵件、同學錄、留言簿等互動欄目。網絡信息內容、欄目設置、網頁設計、語言使用都能針對青年大學生的特點,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編輯成生動形象的網絡表現形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中,有幾個問題在主題網站建設中應引起充分重視。首先,要充分利用網絡調研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針對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況進行,只有充分、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通過網絡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往往比面對面的談心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直接、更準確。網上調查可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調查結果一目了然,可省去問卷調查之后繁瑣的統計和分析過程。應在網上建立咨詢站,盡可能利用電子郵箱、郵件組或者是BBS等網絡互動功能,進行有關政策、心理、人際關系、傳統文化、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咨詢。咨詢站應該實行隱性教育方法,采用娛樂、心理問卷調查、圖片、音樂等多種易被接受的方式,讓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其次,在弄清學生想什么、有哪些思想問題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難點和熱點,找準切入點,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主動發起討論,引導學生上網交流。有的高校網站,學生的交流和討論話題五花八門,沒有主題,呈自由泛濫之勢,討論的內容也比較平庸,這與網絡思政工作者沒有主動引導有關。例如BBS上可以設很多專題和討論區,但一定要有精華區或熱點區,由思政工作者確定話題,引導討論。

再次,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要將網絡應用到學校管理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學校的形勢、政策、管理條例和服務信息,也可以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提出建議和意見。此時,主管部門如果能及時向學校領導反映,予以重視和解決。就可以給學生很強的受重視感,對思政網站會有更強的信任感和信賴感。任何一個小的提問,都反映了提問者的思想狀況,而且網絡的思想信息是“共享”的,能否及時回答一個問題,會對其他“交流者”產生影響。略覽各高校BBS公告版。發現一些高校“回答率”偏低,這種狀況應該引起重視和改變。

第四,要擔負起,’發展型教育”責任。要構建濃郁的人文氛圍,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培養人的現代素質結合起來,創建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通過理想吸引和目標激勵,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對自身現有狀態的不斷超越,滿足人的發展需要。多介紹著名的文學作品,對那些已經過了產權期的經典作品,應當鼓勵學生閱讀并下載,要把讀書沙龍這樣的高品位活動拉到網上來。

第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制度。分層管理,保持網站發展的可持續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但能學習和提高運用網絡知識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能鍛煉組織管理能力,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對網絡道德建設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善赣脤W生作為網站運行維護人員,如網管、技術維護、各欄目采編人員、網站記者等。總之,關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可使學生的行為不再是被動的,可以使學生在思想文化紛繁存在的網絡中做出主動的、獨立的分析、判斷和選擇,從而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