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訓方式

時間:2022-02-05 07:43:00

導語:剖析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訓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訓方式

關鍵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更為主動、更為積極地參與教學,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要從增強反思意識、加強系統學習、多方溝通交流、及時總結反思和加強指導五個方面來培養。

反思是個體成熟的標志。教學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的尺度,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自身對自身的評價和教師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爾德希德所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做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一、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總結和思考。教師的反思能力是一種理性智慧,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客觀的、理性的認識、判斷、評價,進行有效的調節,并最終形成教師個人化的、獨特的、帶有新質特點的教育觀念。通過反思能力的發展,老師的自主能力逐漸得到增強。對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按教學的進程來劃分,反思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三個階段。教學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擔任了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教師才能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獲得對自身存在價值的認可。

1.2能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一個成功的、有責任感的教師,總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作為分析與反思的對象,考察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解決問題的種種途徑,他們就是在這種不斷反思中獲得發展。國外曾有學者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受到限制。可見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借助反思,教師對教學經驗特別是問題性經驗作批判性分析,這樣他就能主動地將與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重新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所面臨的教學問題。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說,當教師進入反思時,應該是自覺地、積極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動,即使不會令人滿意或非常勞累,也會堅持不懈。

1.3能改進教師的職業成長方式。教師的職業成長,就其途徑而言,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響。指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地培訓和提高,它源于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行為改善的規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師內在因素的影響。指教師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師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實踐和追求。無疑地,后一種成長方式是更為常規和有效的。它有兩大優勢:一是通過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考察,立足于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回顧、診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適,達到對不良行為、方法和策略的優化和改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理解,從而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師的自主發展和教學反思是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反思強調批判與發展的自覺性和深刻性,自主發展則強調批判與發展的主動性與持續性,兩者只是強調的角度不同而已。這樣,教師自我完善、自主發展的愿望就賦予教師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師從以往無專業特征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師工作獲得尊嚴和生命力,從而改善了自己的社會形象。因此,成為反思型的教育實踐專家,就意味著教師在專業成長中要通過自己自覺不斷的“反思”和“審察”,與時俱進地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學工作及經驗進行反思和更新,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4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教育活動不是單純的認知性活動,而是包含著社會文化和倫理因素等在內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教師要想在復雜多變的教育實踐中應付自如,不但要具備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對教學過程及教學經驗展開不斷的反思,從而找到走進學生心理、與學生平等對話的路徑。

二、培養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途徑

2.1要增強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教師只有對教學反思有明晰而正確的認識,才能真正接受反思,從而激發起反思的內在動力,進而產生具體的反思行為。個體的反思來自于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對實踐的迷茫和困惑,教師只有以自己教學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識強的教師會經常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使自己不斷完善。在長期的反思實踐過程中,自己的反思習慣也就會慢慢養成。這樣自然提高反思行為的自覺性。因此,正確的反思認識、強烈的反思意識、反思習慣的形成是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前提和基礎。

2.2要加強系統的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向導。每個教師都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新課程新理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儲備,提高自身素質。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任何事物都會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發課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質教育。如果不轉變教育理念,用陳舊的教學思想來教育今天的學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說,還會誤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順應時代潮流,在教學中是否自覺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一邊搞教學,一邊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論,身體力行,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2.3要多方溝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創設良好的教學反思的環境和氛圍。可以通過專家的引領,教研組、年級組或備課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帶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請進來,主動邀請教學同行一起進行反思,對不清楚、不理解的問題及時請教同行,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進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討交流。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學反思。這是加強與其它院校和同行溝通、交流與學習的難得的好機會,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條件下,教學反思尤其要注意與兩方面的交流與溝通。其一,與同事之間的探討。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積極與其他教師交流。通過交流與探討,也許會受到啟發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議,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其二,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的。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其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主發展。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處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教師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都體現在學生的發展上,衡量教師工作的質量也必須從學生的發展上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學生的反饋意見應該成為教師反思自己的一面鏡子。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這也是反思課堂教學效果,了解自己教學情況的好辦法。在反思過程中,應該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有益建議。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既有不同的個性,也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奇思妙想無不出自于個體的靈光一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親自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課堂才不會平淡,才顯得異彩紛呈,學習才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

2.4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反思總結的形式可以是日志、敘事和教學案例,也可以是札記、體會和教學后記等。可以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讓自己困惑不解的問題寫出來,也可以針對教學中的某一閃光點或某一失誤進行總結。這些都屬于教學反思。通過反思,提高對自身教學能力的認識,找出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斷加強學習,從而達到促進自己向專業化、學者型教師發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學反思的時效性,即總結反思要及時。教學實踐剛完成,此時教學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敗在何處最有體會,此時進行總結和反思為最佳。否則,時間一久,真情實感就淡化了。

2.5加強對教師教學反思的指導。教學反思并不是簡單的對自己教學的情況進行回顧,而是要在科學的、專業化教學理論指導下,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和得失,再回到教學實踐中去接受檢驗,然后再總結、再實踐。反思既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技術。誠然,反思的主體是教師本人,但教師在反思過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導也是必要的。這樣會使教師在反思過程中少走彎路,不斷加強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這種指導主要應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導,即反思方法、途徑、技巧等的指導;二是反思理論的指導,尤其是應讓教師明確反思的具體過程。

教學反思是現代教育教學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更為主動、更為積極地參與教學,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增強反思意識,提高反思能力,做一久舟黑型的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