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驗中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5 09:38:00

導語:學生實驗中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實驗中能力培養論文

在小學常識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及素質教學的要求,聯系教材內容,開展實驗教學。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一、聯系學生實際,激發學生探求欲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我的做法是,教師除了教材的需求外,還因根據學生的實際,巧妙地設計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實驗,通過實驗觀察來誘導學生,步入思維境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實驗中,體現教師的導向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教《摩擦起電》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應用玻璃棒在絲綢上反復摩擦,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泡沫粒,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玻璃棒緊緊地吸引住了許多泡沫粒,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上來了,這時候,我就讓學生猜猜到底是什么原因?誰能解釋這一現象,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展開了,七嘴八舌說:“是摩擦起來造成的。”我又問大家“你們還想玩嗎?”同學們積極性很高,都說想玩,那么橡膠棒與毛皮摩擦,結果會是怎樣?先猜一猜,看誰能解開這個謎。于是大家再次動手實驗,操作起來。通過磨擦后,再次出現橡膠棒又吸引了許多泡沫粒。同學們實驗的積極性非常高漲,這樣在實驗中,通過觀察進一步加深了對摩擦起電的理解。最后,我通過諄諄誘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觀察中,讓學生很快地搞清了電有兩種:帶同種電的物體互相排斥,帶異種電的物體互相吸引的結論。

二、增加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探究

教學中,許多實驗都屬于驗證性實驗,這種實驗就是由學生發現問題,進行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實驗來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其目的在于驗證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但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往往是教學的難點,如果照本宣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得不到培養的。因此,在進行驗證性實驗后,我認為應該增加探究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探究意識。在玩中,尋找規律性的東西,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既突出知識的落實,但重于能力的培養。如教《滑輪》一課時,為了證明動滑輪既能省力,但不改變用力方向,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我在教課時,先提出一個問題,猜一猜,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在讓學生反復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匯報后,我再設計了一個利用動滑輪撥河的形式,讓兩個學生力氣差異較大的學生上臺表演,結果,力氣小的反而勝了力氣大的,在游戲實驗中,再一次證實,動滑輪能省力的結論。

又如,在教《輪軸》一課時,我特讓兩個氣力有大小的學生,上臺玩啤酒瓶作演示實驗:力氣小的握瓶身,力氣大的握瓶頸作演示實驗,比一比誰的力氣大,在實驗中,學生通過實驗時手中的感覺,得出:“輪軸能省力”。

教學實驗表明: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探究性實驗或使一些實驗帶上探索性的色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更能將《大綱》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發展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深入探究

大綱指出:“常識教學是學生經歷一些典型的認識事物的過程。”其特點是探索性強,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探究自然秘密時,應相信學生,把著眼點放在學生一頭。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實驗中,應有機地設置梯度,正確地引導學生求異思維,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如在教《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造一座心目中最完美的橋,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拿到講臺上,并要求學生向大家介紹這是一座什么橋?你是怎樣設計的?它的優點是什么?然后讓全體同學對該橋進行評價,請看片斷:

學生:我的橋叫“世紀新大橋”,它是由許多鐵索拉力組成的,它利用拉力,勉去了造橋墩的難度,既牢固又省力……

生:老師,我認為徐××同學的橋雖然牢固,但是鐵索之多造成了橋的承受能力不強,要多加幾根才牢固呢?

生:老師!我認為這座橋欠寬,只有機動車道,缺少人行道……

生:老師!這座橋太高了,既浪費了材料,又影響了牢度。

……

看!多么活躍的思維,這就是求異思維的結果,也是教師把著眼點放在學生一頭,以學生為主體的結晶。

總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方法,途徑是多樣的,只要我們根據教材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實驗中不斷探究學生的能力和潛能,均能得到最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