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習慣影響

時間:2022-05-23 05:33:47

導語: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習慣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習慣影響

摘要: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幼兒園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父母幫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就是留給孩子的一筆寶貴財富。幼兒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健全人格的基礎。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任務,只有家園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家園教育;幼兒習慣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好習慣就是在銀行里存入了一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的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是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這個比喻非常重要,表明父母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是多么重要。

1聚焦家庭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老師,但離家庭更加不可分割。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幼兒園的孩子處于學習的萌芽狀態,更多的習慣來自家庭。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特別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常常會鼓勵孩子多愛書,并幫助孩子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有位經驗豐富的家長有一次在家長會交流期間提到,他的從孩子剛讀小班開始他就堅持為孩子定制各種兒童的啟蒙書籍,每天花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和聽故事。他還提到,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孩子在閱讀書籍時,父母盡量不要去打擾孩子,或者制造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他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父母可以看看自己的書,孩子們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環境下把閱讀書視為一種愛好,會使他們受益終身。

2聚焦家庭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素質教育的今天,成績優秀與否只是衡量孩子的一個標準,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養成其獨立思考問題和做事的能力,給他一定的個人空間,放手讓他獨立去完成事情,這將是幼兒長大以后有意義的一課。當今社會,幼兒普遍都嬌生慣養,很多家長都樂意從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細節,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這導致孩子依賴于從穿衣到飲食的思考,它會變得懶惰和任性。小班幼兒吃飯比較慢、不會拿勺子、睡覺時必須要陪著睡、穿衣和穿鞋都不會……孩子們這些自理能力的欠缺,雖說是常見問題,但實際上是由家庭中的各種不良習慣引起的。發現這些問題后,筆者利用家長在接送孩子的時候,或者用QQ私下一一交流,做好家長的工作,鼓勵家長和老師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以達到預期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家長都能積極配合,在家都盡量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孩子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都提高了,小朋友們也愿意自己動手,起床后,孩子們更多的是說:“老師,我不要你幫,我自己會穿衣服的”、“老師,我自己會整理玩具的”、“你看我已經洗好手了”……并為自己能動手做成一件事情而感到高興。

3聚焦家庭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溝通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結合幼兒園中的實際的生活活動,要求教師尊重學生,關注教學以外的生活,引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技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或者做錯事的時候,會大聲地指責甚至打罵孩子,殊不知道這種教育方法,最終會使孩子養成遇事不敢說,做錯事不承認,不愿意與家長溝通,越來越叛逆等等,所謂的“代溝”也就開始了。這一點,筆者很欣慰,我們的孩子愿意跟筆者進行交流,當他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他們會大膽地提出問題。不管他們的問題是不是科學,是不是按成人邏輯,是不是有回答的必要性,筆者都會很耐心地給他們解答。不論他們提的問題能否有正確答案,筆者依然會積極面對他們的問題,解釋到他們滿意為止。記得有一次,班上有個叫唐唐的小朋友做了錯事,回家后,他告訴媽媽說:媽媽,我今天在幼兒園里咬了其它小朋友,我去超市又讓爺爺買玩具了,我跟隔壁的小哥哥搶東西了,我把牛奶灑地上了……面對孩子的坦誠,我們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大家愿意蹲下身來,聆聽孩子的心聲,然后讓他靠在我們的身邊,輕輕地告訴他:沒有關系,知道做得不好,下次我們不要再那樣做就可以了。當他抬頭時,眼神中的不安和緊張已經消失了,筆者知道,他已經接受勸解。孩子是一面鏡子,家長不要總以為自己的經驗已經足夠去教育他,有時孩子的簡單單純可以折射成人的內心。所以當家長不站在成人的姿態上與他們去溝通時,孩子更愿意把你當成他的朋友與你共同成長。

4聚焦家庭教育,培養幼兒開闊的思維與視野

現在孩子的祖父母輩大多是傳統型的家長,他們總認為孩子就應該多待在家里,如果經常在外面玩就會野了心待不住,更不能玩手機,電腦游戲,擔心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玩欲。現代的社會信息化高速運轉,很多的知識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孩子們從小就應該多接觸社會,接觸新鮮事物。家長應該帶孩子經常性地外出游玩,或者接觸不同的人,在這過程中孩子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并會去主動地解決問題,他的求知欲,獨立思考能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都會提升。同時,對于不亂扔垃圾,愛護公物,遵守交通規則,助人為樂,尊重老人,愛護花草動物等良好道德品質能得到更好的實踐,慢慢讓孩子開闊自己的思維與視野。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都有不同的觀念,或是“圈養”或是“散養”,其實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只要沒有原則性的錯誤,沒有違反正常的行為準則,你不能對孩子有過分的管束,鼓勵孩子自己主導一切。但孩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不良的習慣,那么我們就應該毫不妥協地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及時走上健康的成長之路。教育孩子就像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孩子們的改變,這對老師、家長來說也同樣是一個學習與成長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與老師都要做他們的同行者,陪伴他們走向獨立的大門,陪伴他們自信、健康成長。

作者:顧靜 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區蓬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