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形態特征及基礎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30 02:57:02

導語:民歌的形態特征及基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歌的形態特征及基礎教育研究

摘要:徽州民歌是誕生于徽州地區的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它曲調悠揚,旋律明快,體現了徽州地區勞動人民豪爽勤快的性格特征,是我國藝術寶庫中一朵鮮艷的奇葩,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城市化發展的加深,徽州民歌這一傳統民間藝術正在面臨不甚樂觀的現狀。本文就將具體介紹徽州民歌的音樂形態以及其在傳承保護中可采取的策略。

關鍵詞:徽州民歌;音樂形態;傳承保護

一、徽州民歌概述

民歌,是起源于或流傳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群眾之中的歌曲,這些歌曲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與演變,會成為他們獨特文化一部分,甚至發展成為當地民間文學的分支,它是各民族藝術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勞動人民的音樂創作,一般是在勞動時由口頭即興創作,之后進行口耳相傳,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過集體的加工與改造。民歌能夠表達勞動人民的思、情、志,并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民歌所演繹的是勞動人民的現實勞動與生產,因此民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地方特色,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獨特的審美理想與審美追求。這種具有鄉土性的精神作品與當地的社會文化具有密切關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民歌就是誕生于徽州的一種民間藝術,它在當地人民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被創造,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二、徽州民歌的音樂形態

根據徽州民歌的不同類型具體進行分析:(一)號子。號子大多應用于實際的生產勞動之中,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同時激勵勞動者堅持勞動的實用功能。號子的音樂風格較為豪邁粗獷,句幅較短,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并且反復出現固定且重復的節奏型。按照勞動場景不同可以將號子劃分為漁船號子、工程號子、搬運號子、作坊號子等?;罩莸貐^山峰多陡峭,河谷地帶河流湍急,水量豐富,因此水運發達,有新安江跨越徽州全境。因此在徽州民歌中,漁船號子是較為常見的勞動號子形式?;罩菝窀琛缎掳步媳忱w幫》是徽州民歌至今搶救發掘出的第一曲勞動號子,從該曲的旋律上看,休止符給整首歌曲的旋律帶來了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也為歌唱者提供了換氣的機會與時值。一呼眾和,再加上各類襯字,十分生動形象,讓聽眾能直接聯想到當年新安江邊背纖幫背纖的生動場景,也能讓聽眾更加同情他們的悲慘命運。(二)山歌。山歌,通常在戶外演唱,具有高亢嘹亮、自由悠長的音樂特征。流傳極廣,蘊藏極豐富。山歌是中國民歌的基本體裁之一。它的風格坦率直露、熱情奔放,直抒胸臆,并且經常伴有較多的修飾音?;罩莸貐^山地較多且多為環繞形山地,山谷地區空曠的自然環境使得山歌較多地被創作出來。但徽州地區的山歌與其他地區山歌直抒胸臆的特點有一定區別,伴有一定的含蓄意味。本地區土地多為紅壤,酸性強,適宜種植茶葉,當地勞動人民在采茶時創作了《采茶調》,這首《采茶調》主要表現茶農看到茶葉豐收而喜悅的情形。但此歌并沒有直接表現茶農的心情,而是通過茶農在采茶時的交談,間接地體現出來。這首山歌就明顯帶有抒情意味,旋律悠長、節奏舒緩,情感處理較為細膩,與其他地區山歌具有明顯區別。(三)小調。又名小曲,是在生活閑暇時演唱的歌曲。與號子和山歌相比,它的音樂更具有敘事與抒情的特點,曲調委婉細膩,情感表達較為含蓄和節制,節拍較為規范,旋律的進行大多呈現出環繞曲折的狀態,音樂形式是規范和成熟的。小調有民間藝人在鄉土田間進行自發傳唱,并與戲曲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加工提煉的成分較多,詞、曲即興性較弱,形式較為固定,藝術上較為成熟和完善。古徽州的文化歷史悠久,且興科舉之風,這也造成了徽州地區文人眾多,文風興盛的景象。而在徽州文化中,程朱理學對徽州人的影響極大,因此徽州文化中的禮儀十分嚴謹,嚴格講究規矩,尤其對女性的束縛極為嚴重。因此,古徽州婦女的處境大多都較為凄涼,她們對于自己的人生沒有選擇權,甚至連婚姻都被強制安排。在徽州婚嫁儀式中,哭嫁是新娘離開家前對家中長輩及眾多親眷表達牽掛與不舍的一種儀式,有時還帶有因自己所嫁入的家庭家境不好而產生的不滿與委屈。徽州民歌中的小調《哭嬌》正是體現了歙縣南鄉少女因即將嫁入貧苦的深山中的委屈心情。但這種哭訴與北方地區的哭嫁歌不同,在音樂處理上顯得更加委婉,加入了較多修飾音,也體現了徽州人民委婉溫和的性格特點。

三、徽州民歌音樂形態的傳承

目前,徽州民歌的傳承處在一個比較急迫的境地,老一輩徽州民歌的創造者早已故去或者年級較大無法進行表演與傳承,而知道徽州民歌的年輕人則日漸減少,徽州民歌正在面臨逐漸失傳的危險。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徽州民歌的音樂形態傳承。第一,職能部門應高度重視,用導向性的政策來積極引導,使得人們都能更加清楚認識到傳承徽州民歌是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黃山市的相關主管部門要主動從政策上、思想上、行動上去引導徽州民歌的教唱和傳承工作,使傳承徽州本土音樂文化的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第二,培養當地音樂教師的徽州民歌素養,提升文化傳承的意識。黃山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邀請徽州民歌傳承人在合適的時間定期開設培訓班,給全市各級學校的音樂教師教唱徽州民歌。同時邀請徽學的研究專家舉辦文化講座,向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師傳授本土文化知識,激發他們自覺通過音樂課堂傳承徽州民歌的意識,促進音樂教師在課堂中更好的傳播與傳承徽州民歌。第三,重視基礎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在基礎教育中廣泛傳播與傳承徽州民歌??梢杂牲S山市教育主管部門與文化部門牽頭,搜集、整合徽州民歌的音樂資源,結合當地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和學生的特點,開發出適合本土教學的音樂課程和出版有豐富徽州民歌內容的本土音樂教材,同時出版對應的音像資料,為基礎音樂課堂提供系統的、符合當地教學現狀的的徽州民歌教材。充分發揮基礎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受教育者心中種下徽州民歌的種子,使其成為徽州民歌自覺的傳承者。第四,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徽州民歌的發掘與搶救工作,組織相關專家,積極尋訪徽州各地,尋找徽州民歌資源,將其進行記譜整理與錄音錄像,使其能夠作為永久保留的音像資源,建立專屬于徽州民歌的數據庫,使得徽州民歌的數字化資源能夠被完整保存與流傳。

參考文獻

[1]江林華.本土音樂文化傳承語境下基礎音樂教育傳承功能實現的困境與對策——以徽州民歌的傳承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16,(12).

[2]王喆.徽州民歌音腔和方言的關系[J].銅陵學院學報,2018,(05):68-70.

[3]史一豐.徽州民歌保護和傳承之我見——以“認同”的視角[J].長治學院學報,2018,(04):30-32.

[4]史一豐.全球化與徽州民歌的保護和傳承[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06):93-94.

[5]史一豐.徽州音樂人類學的學理與實踐[J].巢湖學院學報,2018,(02):113-116.

[6]汪恭艷.徽州民歌的高校教育傳承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8,(01):132-134.

[7]汪淑婷.徽州民歌音樂文化的調查與研究[D].安徽大學,2018.

作者:李菁菁 胡佳凡 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