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的反思與暢想
時間:2022-09-24 09:12:38
導語:鋼琴教學的反思與暢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鋼琴課已成為大部分中產階級家庭為孩子準備的必修課之一。本文試以“以人為本,兒童本位,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進行暢想,作為一名教師要永遠抱著“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精神,不忘自身“服務型行業”的職業性質,寓教于樂,寓教于趣。
關鍵詞:鋼琴教學;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媒介
一、現實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習鋼琴似乎成為了中上等收入家庭為孩子準備的必修課之一。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被各種關于“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可以鍛煉左右腦的協調能力,可以讓孩子坐得住、培養耐力”等等廣告所包圍,逐漸從班里一兩個孩子學鋼琴,可以影響班里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學鋼琴。隨著孩子的成長,尤其到了中學階段,一大部分琴童逐漸脫離學琴隊伍,原因很多,有客觀的因為學校里文化課太忙,還有主觀的因為大人的壓迫促使孩子厭惡鋼琴等等。當孩子步入高中階段,又會出現一部分孩子回歸學琴隊伍,這時的原因顯得較為可笑,家長們認為孩子在學校文化課學習成績上不去,可以利用考級作為藝術特長生加分,或者更甚之,認為文化課學不好,那就轉為學習鋼琴作為大學的專業。以至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開設有藝術系、鋼琴專業的本科、大專院校達到700余所。
二、何以解憂
面對一群如此龐大的琴童隊伍,作為音樂教師中的小小一份子,時常在反思我國這一脈老一輩教師傳承下來、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模式是否還適合當下大部分琴童的學習需要,筆者在此試以“以人為本,兒童本位,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作以下暢想。
(一)更新教學形式
傳統的鋼琴教學始終保持著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個別授課形式。依照傳統的教學觀念,這種個別授課形式符合鋼琴教學的客觀規律,是行之有效、無可非議的。但目前出現的許多孩子在家中被溺愛、慣養的情況,面對“一對一”的嚴肅授課形式常常會產生反感;同時,大部分家長僅抱著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或僅想讓孩子懂點音樂的心態把孩子送到鋼琴教室,這種缺乏孩子間互動促進的授課形式,也是不利于孩子正常接收知識的規律的。因此,在現有的鋼琴課程中引入集體課這一教學形式,也成為了不少鋼琴培訓機構所推崇的新模式。且這種集體授課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由于擴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學比例失調的矛盾,使鋼琴教師能從“一對一”授課這種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學工作量不堪重負的窘境中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確獲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現行的鋼琴集體課教學形式在本質上仍然沿襲了傳統個別課的鋼琴教學觀念,其教學思路基本仍停留在“個別教師指導個別學生”這一傳統、單一線條的思維模式上,學生的學習仍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地位。為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同時達到琴童所能達到地更好效果,在原有的個別課與集體課基礎之上構建更科學、完整,更富交流互動性的鋼琴課程體系,可以采用多種授課方式有機并存的形式,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個別授課,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十分細致而深入地觀察并解決每個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個別授課可適用于各種程度的鋼琴學生。而對于程度較淺、年齡較小的初學兒童來說,個別授課未必是最好的授課形式。首先,一節課45分鐘的時長對于四五歲沒有訓練過的的兒童來說,真正專注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教師只能花時間組織課堂紀律或想辦法吸引孩子對紙上樂譜的注意力。其次,對于如此幼齡兒童,生硬要求其坐在鋼琴前專注學習他還不能接受的學習時長,這對孩子的成長也不見得是正面的效果。而相對于個別授課,小組集體課一般以2-5人為教學單位,針對程度相當的孩子進行有組織、有條理的引導教學,在教授鋼琴基本彈奏手法的同時,加入節奏、節拍等音樂相關的協調性訓練,以及加入聽覺感受、孩子間互動討論、描述反饋等內容,可以達到更為具有互動性、新鮮感的教學效果。孩子間在共同問題上有所交流、有所對比,也就有所促進。如今,市場上出現的YAMAHA音樂教學培訓中心,以及一些早期音樂教學機構采用奧爾夫教學法開設的鋼琴音樂集體課,還未收到長期較為系統明確的效果。每個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有所差異,知識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采用集體授課形式的教師還需根據不同組群的兒童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規劃,從而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
(二)擴展教學內容
目前我國鋼琴課程的教學內容大都集中從巴洛克時期至浪漫派時期這一音樂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圍之內,且主要選擇獨奏作品。同時,受到考級教材的影響,學生涉獵的曲目被主要定性分為幾大類,例如復調音樂主要選用巴赫的作品,練習曲主要選用車爾尼的作品,奏鳴曲主要選用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等。這些作品確為鋼琴藝術寶庫中不朽的經典之作,但就鍵盤藝術史學豐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來看,僅僅著重于這一段音樂史段無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積極調整與充實鋼琴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有熱情和效率,能更全面地了解除了鋼琴以外的相關藝術門類的知識,是一項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的問題。首先,將教學內容涉及的相關音樂作品擴展至更多之前被大眾所忽視的音樂家上。可引入巴洛克時期除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的優秀作品,如庫普蘭、D•斯卡拉蒂、亨德爾、C•P•E•巴赫等,進一步豐富和充實這一時期鍵盤作品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發掘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如西班牙民間舞蹈小曲、美國黑人音樂等,都是鮮有人重視的音樂作品;其次,對于初學者可以嘗試采用巴托克《小宇宙》等鋼琴教材,而不一味地沿用早在上世紀已流行的《湯普森鋼琴教程》,為入門習琴注入新鮮的血液;最后,也是最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點,作為擁有多民族豐富音樂寶庫的中華兒女,應大力發揚中國的經典鋼琴作品,發現自身優勢,努力傳承本民族文化特色,利用鋼琴這一西洋樂器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另外,可適當增加合作性曲目。我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鋼琴作品都以獨奏形式為主,在教學中常常忽視了對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養。在國外的音樂學院,重奏和室內樂是鋼琴演奏專業學生所必修的課程,甚至獨立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學習課程體系。而在中國,這方面的課程顯然是不太完善的。同時,從小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合作性曲目,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團結協作能力也是有所幫助的。為了彌補教學中的這一缺憾,我們應當在鋼琴教學內容中適當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鋼琴四手聯彈、雙鋼琴、鋼琴與其它樂器的重奏、鋼琴協奏曲等。這類作品作為鋼琴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更多國內琴者的重視。
(三)豐富教學媒介
隨著電視、網絡媒介的興起與發展,近些年來出現了許多視頻類教學課程。如近年來發展得不錯的中音在線音樂學習網、星火視頻教程網,以及大量免費視頻分享網站,它們以相比于教師面對面授課更為廉價的方式,贏得了不少的市場需求。尤其對于大城市以外那些渴望得到名師專業指導的琴童,這無疑是一個現成的捷徑。但正如現今出現的許多依托網絡為媒介的種種教學課程,其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缺少了與教師的面對面交流,教與學的過程是相對不完整的。
三、結語
“教育”一詞涵蓋了說不盡的話題,它是一種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配合,是一種方式的傳承延續,是一種傳統的取經去破,是一份信念的執著追求。每一位教師有著不同的學習背景,有著不一樣的教學溝通方式和授課風格,而每一位學生同樣有著不同的家庭環境,刻畫了不同的性格,產生了不一樣的知識接受能力。因此,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也沒有絕對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做的應該是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水平,與不斷積累的經驗相結合,時常在教學中反省自我,永遠抱著“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精神,不忘自身“服務型行業”的職業性質,寓教于樂,寓教于趣,為眾多認為“音樂可以教化于人”的家長提供力所能及、順應孩子自然發展的點滴佐證,為之足矣……
作者:李悅 單位:北京教育學院音樂系
參考文獻:
[1]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8.
[2]鮑蕙蕎.傾聽同行——中外鋼琴家訪談錄[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8.
[3]張丹曄.引導琴童學好鋼琴,鋼琴藝術[J].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1
- 上一篇:鋼琴教學中鋼琴二重奏的運用實踐
- 下一篇: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