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新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論文
時間:2022-12-15 11:02:00
導語:通識新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這個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加強通識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通識教育必要性我國大學
近十多年以來,通識教育成為我國一個熱門的教育話題,不少國內大學紛紛推出本科生教學改革方案和各種通識教育課程,在本科階段推行通識教育,試圖改變傳統本科生教育過分強調專業化的傾向。
我國大學必須以通識教育來維護教育的本質和大學的使命。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提出,當代大學存在理念危機,他認為缺失大學理念的大學只是一個執行職業培訓功能的機構,是整個市場經濟的一種產業,進而導致教育轉變為商業行為,不再成為真正的教育。雖然通識教育擔負著重要的使命,但在現實中通識教育卻面臨著種種困境。實施通識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客觀、很現實、很尖銳。但是“如果大學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線,我們整個社會將會不可收拾”。路雖然艱難,但是也必須堅定地走下去。愛因斯坦曾經十分精辟地指出:“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鮮明的辨別力?!遍L期以來,應試教育使學生成了訓練有素的“考試機器”,泯滅了探索的興趣,素質結構失調。正如甘陽先生在題為《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是否可能》的演講中所說,美國的通識教育正“集中在西方的GreatBooks”置換到中國。通識教育的內容應以中西文明的經典為核心。也就是說,通識教育所要傳授的,不是“泛”,而是“精”,是人類文明所沉淀下的精華。
一、通識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人的途徑
在我國實行通識教育雖然困難重重,但又充滿了希望。因為,通識教育代表著人類社會的教育理想,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言,人格是根本,知識是基礎,能力是關鍵。知識、能力、人格和諧發展,這是對新世紀教育目標的新認識,也是多年探索成功教育的新感悟。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卻也恰恰是我們不需要被知識束縛住手腳的時代,擁有綜合能力和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駕馭知識,并將之變為走向個人成功的力量;反之,徒有滿腹書本知識,只能成為知識的奴隸,并將走在時代的后面。我們還要看到短短10年的時間,中國的文化素質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思想觀念、人才培養模式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制度上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思想觀念上,人們認識到了不僅要學知識、學做事,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在教育內容和途徑上,校園文化活動從少到多,日益豐富多彩,文化素質教育從課堂外逐漸延伸到課堂內,通識教育課程從無到有,逐漸增多,人文素質教育有所加強。從其效果看,高校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得以大大的提高。
二、通識教育是走向成人、成才、成功之路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的血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和發展和沉淀,是中國現代教育取之不竭的財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變化觀、本質觀、世界觀以和諧、求變、內斂、外延的哲學特色契合了現代通識教育理念對人文精神的價值取向,成為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的核心底蘊。成人、成才、成功,是我們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優秀人才,我們要使華外的學生成為當代最好的大學生,成為社會最歡迎的大學生。華外的學生應該有這個理想。最后那個全方位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全面發展,學院秉承的就是這樣一個人才觀。成人、成才、成功是人生中緊密相連的三個方面。對于我們學生來講,成人是根本,成才是關鍵,成功是目標。成人包含著成才,成才也體現著成人,它們共同構成走向成功的目標。同時,成人、成才、成功在人生中相互交織、相互依存,沒有止境、沒有終結,永遠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處于不懈追求之中。
在中國特色通識教育發展過程中,有強大包容性的中華文化必然既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經驗,更注重弘揚民族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在通識教育架構中的重要地位和熠熠光彩使中國通識教育迥然異趣于世界各國通識教育,同時也奠定了中國特色通識教育的特殊地位。
三、通識教育是時代的要求
時代的需求為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形成強大的驅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既有政府的主導又有學界的努力,但從根本上是社會政治經濟大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從對教育專業化的反思到通識教育的大行其道無不反映著社會經濟政治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社會的大發展還將是立體的、全面的、長期的,這樣的現實對于中國的通識教育發展而言是莫大的機遇,當然也是挑戰??v觀全球,通識教育改革之所以是各國高校改革的著力點,就是因為通識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基礎和長效作用。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對中國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中國高校的通識教育一定要適應這一發展和變化,要進一步加大中國通識教育的力度。公務員之家
四、通識教育是一種新理念教育
通識教育是一個全球性的教育話題,是一種新的理念教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為之貢獻思路和經驗。英國人的通識教育充滿了“紳士”的優雅,美國人的通識教育彌漫著“自由公民”的氣息,俄羅斯人的通識教育體現著國家的統一意志。通識之“識”是有范圍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全球通”,且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謂通識之通,應該是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它是對一種相關知識,對自然、對生活的快速適應與應變、調節、處理,并在實踐中能夠創新。這樣在實際問題中能以不變應萬變,游仞而有余。錢偉長教授在談教育創新的時候談到:教師的教,關鍵在于“授之以漁”。因此,我想我們的老師在教的時候,無論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主要是要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隨著各種新知識、新問題的不斷涌現,人們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學會處理新信息以應付工作或學習當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而通識教育為進行不斷的再教育提供了認識基礎和技能,它更注重學習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并擴充了學生學習生活的經驗。因此,通識教育是非常適合終身學習過程的。而一個人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對職業崗位的轉換來說,在當今社會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張曉鵬.通識教育中外比較:我們的理念偏差[N].中國教育報,2006.
[2]李曼麗.反思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構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