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就業工作思考

時間:2022-11-18 03:44:54

導語:分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就業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就業工作思考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二十一世紀,高等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傳統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多樣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并成為制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瓶頸[1]。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多達749萬之多!畢業生連年遞增,就業難已經成了新常態。連續幾年的“史上最難就業季”給人的感覺就是:對于大學生就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該尷尬局面的出現,不單單是高校擴招、就業崗位缺口的原因,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偏差是一個重要因素。就業市場對當前大學生的需求是不拘一格,因崗而異的,但傳統的培養模式卻將大學生培養成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產品,因此,基于人才就業傾向和個人綜合能力的分類培養模式,按照不同方向進行人才教育培養,不僅符合社會崗位需求和大學生自身發展趨勢,而且重點強調培養目標的自主性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旨在增強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業技能和持續發展潛力[2]。

一、構建分類培養模式的依據

當前普通高校實施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大多是要求統一化和標準化,針對全體學生制定統一的方案和培養目標,實行標準化管理,忽視了當前大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與多元化需求,不僅不利于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更好地施展特長,而且還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造成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不強,進而難以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只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分析當前大學生特點,以分類培養模式為載體,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積極推動人才培養與就業工作相結合,把就業創業工作滲透到大學生日常培養教育過程當中,才能對大學生按不同需求進行分別培養,使之更加符合就業需求,滿足就業要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一難題?;凇胺帜昙?、分專業、分方向”的分類培養模式是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結合就業需求和就業趨勢重新設計的培養模式。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意愿,自由選擇具有差異教學計劃的不同培養方向;另一方面,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修更多的學習內容以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二、分年級教導,構建分類培養模式,找準就業切入點

分年級教導分類培養模式下就業工作主要根據學生處于不同年級階段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成長成才。主要包括:一年級生涯規劃教育、二年級專業方向教育、三年級分流發展教育、四年級去向定位教育[4]。

(一)一年級生涯規劃教育

針對新生群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全體學生工作者積極承擔職業生涯課程教學任務,幫助大一新生進行科學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開設學院大講堂、生涯規劃講座、生涯人物訪談、班級成長導師對話、朋輩生涯咨詢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對剛剛邁入大學校門的大一新生進行由淺入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一新生找準大學的正確入口。

(二)二年級專業方向教育

面向大學二年級學生進行專業技能教育,端正專業態度,培養專業興趣,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夯實專業基礎,拓寬專業知識面。積極開展引導學生參加專業社團活動,通過精英校友回訪報告會、走訪企業、暑假校友走訪、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教導學生明確專業方向,夯實專業基礎。

(三)三年級分流發展教育

對于大學三年級學生群體,積極做好分流發展教育工作,全面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專業技能,尤其是增強大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開展簡歷設計大賽、面試模擬大賽、專業技能大賽、職場禮儀講座、考研經驗交流會、出國指導講座等活動,積極做好分流發展、分類培養工作,為步入大四畢業季提前做好準備。(四)四年級去向定位教育針對畢業生,開展去向定位教育,引導畢業生以一個積極向上的姿態走向社會,開始全新的生活。積極開展就業進程表、畢業生一對一服務、畢業生離校教育、愛校榮校教育、求職心理調適等活動,方便畢業生合理選擇就業方向和目標,增加就業砝碼。

三、分專業指導,豐富分類培養模式,把握就業關節點

以各種專業和社會實踐活動育人模式為載體,以教學部以及各教學部所屬的專業和專業社團為平臺開展分專業指導,豐富分類培養體系。

(一)搭建專業社團平臺,提升就業驅動力

專業社團通過與社會企業聯合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及介紹,包括知識競賽、技能培訓、營銷策劃等業務活動開展分專業人才培養,拓寬大學生的就業知識面。各專業社團聘請專業老師為指導老師,通過開展“財會知識競賽”、“投資理財知識競賽”、“股票模擬交易大賽”、“職來職往真人秀”、“商務英語講座”、“頭腦風暴學術論壇”及“創業挑戰賽暨創新創意大賽”等一系列與專業知識緊密相關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就業驅動力。

(二)開展實訓實踐活動,夯實就業基本功

積極開展跨專業實習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在校生的專業實踐動手技能。每年暑假在學校商學實驗中心組織開展大約400人次、持續兩周的跨專業實習教學,將在校生參照正規公司日常運轉分別模擬不同崗位,分別擔任總經理、財務主管、人力資源經理等職務,將不同專業學生所學不同的專業知識運用到虛擬公司,團結協作、分工配合實現虛擬公司的正常運轉。通過跨專業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在校生提前進行一次“模擬考試”,為畢業后順利適應職場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就業實習指導,增強就業競爭力

高度重視實習基地建設和管理,主動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活動。一方面組織優秀在校生進入合作單位的實習基地進行短期專業頂崗實習,進一步鍛煉專業技能,增強就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主動邀請就業實習基地的相關負責人來校召開宣講會、舉辦校園專場招聘會,不僅將公司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最前沿信息及時傳遞到在校生心中,而且還能夠提供就業崗位和機會,又能夠對在校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就業指導。

(四)搭建出國深造橋梁,拓寬就業覆蓋面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暑期赴美夏令營、帶薪實習等出國實習實訓項目,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綜合鍛煉,不僅能夠通過出國實習、實訓鍛煉專業技能,而且還能夠提高自身外語水平,拓寬就業渠道,為今后出國深造求學搭建好橋梁。此外,整合學校現有資源和師資力量,積極開展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從業資格證書教育培訓,滿足廣大在校生對國際和國內權威職業資格認證的需求,進一步細化所學專業知識,縮短大學生求職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

四、分方向引導,完善分類培養模式,貫穿就業著力點

完善分類培養模式,積極開展分方向引導,由學生自主選擇出國留學深造、考研學術提升和面向社會就業三個方向。三種類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同,與之對應的課程體系自然有所差異。一是對三類人才設計比例不同的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三臺階”必修課程體系,對學術型人才強調學科基礎和知識面拓展,應用型人才側重應用性知識和實踐技能。二是根據三類人才和不同學科類別,結合基礎知識的差異化需求,對基礎課程實施分層教學。

(一)拓展對外合作辦學,引導出國深造

積極拓展對外合作辦學,滿足學生出國留學的需求。與美國紐約理工大學、美國強生威爾士大學、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等多所國外高等院校開展留學合作項目,為學生搭建出國進修的平臺。同時,針對出國留學深造的學生,成立留學交流協會,積極開展出國指導講座、留學生活體驗交流會、出國項目宣講會、雅思托福培訓等活動,為在校生實現出國留學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二)舉辦系列考研指導,引導學術提升

針對考研學術提升的學生開展具有特色的就業教育活動。每年定期開展考研報考專業教師指導會、考研經驗交流會、考研心態調整等活動,并合理安排畢業班教學課程和考試日期,為考研學生提供專門的考研自習室,定期由專業教研室老師進行考研指導,給予考研學生更多時間準備考試。

(三)組織就業專項活動,引導優質就業

結合面向社會就業方向學生的需求,積極組織開展優秀校友報告會、銀行考試講座、公務員考試模擬等活動,為就業方向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引導。一方面每年定期舉辦暑期實習生專場招聘會,為學生搭建實習平臺;另一方面結合畢業生就業指導課教學安排,舉辦專場就業招聘會,并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企業專場招聘會及全校大型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渠道,引導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我國高等教育分類培養模式改革尚處于探索階段,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我們要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與分類培養的關系,認真總結經驗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對策與建議,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努力辦出特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分類培養模式改革的平穩、可持續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欒佳明 劉麗 單位:山東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煜.地方本科院校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6).

[2]季誠鈞.應用型人才及其分類培養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3]唐毅謙,陳琳,工鐘警等.構建分類培養體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成都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4]明,段華.就業導向的大學生分類培養模式探索[J].三峽大學學報,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