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22:1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類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分類管理論文

篇1

關鍵字:藥品市場市場信用分類管理

完善市場經濟,加強市場經濟的法治化,一直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根本。但是,就現代市場經濟的本質而言,完善的市場經濟更應該是一種基于信用機制的經濟體制。對此,我國的民商法律有明確的表述,如《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镀睋ā返?0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

《合同法》第6條亦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梢哉f,與信用相關的法則滲透了我國整個調整市場經濟活動的法律規范。我國藥品市場已初具規模,在供銷鏈鏈接、競爭機制、價格形成與管理、品質保證、廣告管理等諸方面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經濟轉型時期,制售假劣藥品行為和違法經營等行為屢禁不止,即使進行突擊大檢查或“嚴打”等手段,在地方保護主義等防護傘下也只是治標的辦法,可以說,醫藥市場依舊面臨著嚴重的信用缺失問題。

1我國醫藥市場主體信用缺失現狀

1.1廣義藥品市場的主體信用缺失

廣義的藥品市場主體信用,是指藥品市場的主體(包括藥品研發、生產、經營和使用的企事業單位)在微觀經濟活動中,以誠實守信的態度開展經營活動,遵守契約關系規則,合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意志與能力。它包括很多方面的信用,諸如財務信用、合同信用、借貸信用等等?,F今廣義上的藥品市場主體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市場交易行為主體之間嚴重缺乏信任;合同信譽遭到嚴重破壞,債務糾紛不斷;市場交易行為的失信。

1.2狹義的藥品市場主體信用缺失

狹義的藥品市場主體信用是指藥品市場的主體在研發、生產、經營和使用等過程中,為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而遵守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訂的各項法律、法規以及有關行業標準和企業內部質量管理規范的意志和能力,并因此取得社會信任的程度j?,F今狹義上的藥品市場主體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市場主體在設立過程中存在不規范行為,內部制度不健全;市場經濟秩序混亂;在藥品研制環節,研制不規范、資料造假等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在藥品生產環節,企業經營者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守法經營意識淡漠,忽視質量管理,把產品標準、檢驗設備、管理制度等作為應付檢查的擺設;在藥品經營環節,經營企業過多過亂、層層加價,出租柜臺、掛靠經營、虛假廣告、非法市場等不法經營行為屢禁不止;在藥品使用環節,降低質量要求或者從非法渠道采購藥品的問題在基層和農村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較多;不正當競爭屢禁不止。

2針對當前法律環境,我國藥品市場中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所遇問題

2.1上位法的缺失

近期,全國不少地區紛紛著手重建社會信用。但是從各地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試點情況來看,推進社會信用制度建設的最大障礙是法律障礙,因為目前在我國尚沒有一部國家法律涉及到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構架與實施細則。

在藥品市場信用方面,盡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4年9月出臺了《藥品安全信用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后文簡稱暫行規定),此規定對信用信息檔案的建立和交流、信用等級的定義與分化、企業信用的激勵與懲戒及其監督管理四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要求,是對企業信用的征信和信用評價的有效嘗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缺乏上位法的支撐,往往規定中所要求的款項不能實行或不能達到立法本意。如對失信企業的信息披露,因現行法律只限定了誠實守信的原則,而《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及《藥品管理法》都沒有明確規定信息披露的對象,是否可以對公眾公布,為避免對外公布企業信息的行政訴訟,藥監執法部門只能在系統內披露企業失信信息,從而導致了企業失信成本過低。

2,2現有規定的操作性不強

除了上述《暫行規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難點外,《暫行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懲戒和激勵的措施過少過輕的問題。一些懲戒措施對企業的失信行為懲罰過輕,同時對企業守信行為的激勵過少,從而既起不到對企業失信的懲罰作用也激勵不了企業自動守信。

2.3信息記錄不完全,缺乏統一的信用評價指標

因《暫行規定》對信用檔案中應涵蓋哪些內容也沒有統一的說法,其中第六條、第七條分別規定了信用檔案應該包括和不應包括的內容,但規定中限定檔案內容不包括藥品、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各項政策調整范圍之外的行為,其具體是什么并未明確,所以造成各地的藥品企業信用檔案內容不一、信息記錄也不完整。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信用評價指標,各地對《暫行規定》中信用評價原則的理解不同,實際操作中掌握的尺度也不一樣,往往只有定性的指標,缺乏一個定量的指標。

3國外設立的有關信用的法律制度及其特點

歐美發達國家的信用市場經過數百年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管理機制。一方面,通過長期的市場競爭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培育起了“講信譽者生存、不講信譽者淘汰”的良好信譽機制和信用環境。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大多都以立法的形式保證了信息披露公平、公正和迅捷,并通過完善非政府的市場信息披露和社會信用評級體系,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的公開和透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信用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使授信方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受信企業的信譽、信用狀況,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準確性甄別出不同信譽價值的企業類型,實現了信用市場中唯一穩定的博弈均衡(授信,守約)J。上述2個方面使信用市場中的違約率大大降低,同時也使授信方判斷的受信企業違約概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從而形成提供信譽資源與信用資源的激勵和有效供給。

3.1國外信用管理的立法簡述

在世界上信用管理相關法律比較健全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因為只有市場上信用經濟成分相當大時各類信用管理服務才出現,才需要信用管理相關的基礎法律來維持市場規則,只有信用管理專業法律健全的國家,才能上升為征信國家。

美國在信用管理上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已有l7部,涉及信息采集、加工、傳播、使用等各個主要環節,《公平信用報告法》是其核心法律。1995年10月,歐洲會議通過了歐盟的《個人數據保護綱領》,這是歐盟在信用領域的第一個公共法律。與美國不同的是歐盟建立資信評估體系是以政府為主導,而美國建立市場評估體系是以市場為主導。

在亞洲,有消費者信用管理專業法律的國家和地區包括13本、韓國、臺灣、香港。

3.2國外信用管理法律的特點

3.2.1有關信用管理的法律規范比較完善從整體上了解,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有著比較完善的法律規范,所有現行的信用管理法律基本都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傳播及使用等環節,并且整個法律體系不僅包括對個人信用體系的規制也包括對企業及政府信用體系的規制。

(1)有著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信息中介服務機構,使得政府不必親自參與信用信息的收集和評價,專業化的中介機構可為其提供信用信息,在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和傳遞方面更有效率同時也減少了政府成本。(2)法律對提供信用信息的中介機構也有較多完備的規制,使得中介機構能提供有效信息。(3)建立了信息公開的法律制度,如1966年頒布的《信息公開法》和1976年頒布的《陽光下的聯邦政府法》使得許多案件調查過程和方式都及時傳遞給公眾和企事業單位,保障和增強了政府的信用度。

3.2.2致力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從外國信用管理專業法律的立法角度看,主要通過以下原則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1)消除信用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影響的原則。(2)金融機構平等和正當經營的原則。(3)控制信用工具發行的原則。(4)強制性開放征信數據原則。(5)指導征信機構的工作方式,并使其提供真實信息的原則。除法律外,美國政府還出臺了一些信用管理有關的規則,最著名的有“統一消費者信用準則”和“統一商業準則”。(6)法律系統配套,具有相容性。

3.2.3具有保證信用法律體系正常運轉的獎懲機制為使得信用管理法律有效的執行,發達國家都有各自保證信用法律正常運轉的獎懲機制。

4建立和完善藥品市場信用法律制度的探索

4.1對廣義藥品市場的主體信用缺失規制的建議

4.1.1設立懲罰失信行為的法律規范,提高失信者失信成本現代市場經濟中,信用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更是一個經濟范疇。因此,信用問題就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法律問題。法律與道德應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果法律無所作為,道德也是蒼白無力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合同違約、商業欺詐隨處可見,三角債、拖欠款和銀行不良債權反復出現。造成上述信用危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法律缺乏有效的失信懲處機制,加上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就使得法律規范力和強制力居然成為對市場交易中的失信行為毫無辦法的軟約束。

我國的《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事行為的指導性原則。但在司法實踐中,上述法律都沒有可操作性的條款,針對性也不強,對于個人失信行為沒有明確規定懲罰力度和方式。這種信用法律制度的真空狀態,使失信者的失信行為不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客觀上降低了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對失信者的失信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鼓勵。低微的“失信成本”顯然不足以起到懲前毖后的作用。

4.1.2設立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法律規范,提高社會信用信息對稱程度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資信服務行業也還在建立過程之中。只有對信用信息的來源和取得方式,對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才能確保信用信息的完全和對稱。事實上,當前我國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并沒有法律依據。由于信用信息的相對封閉和分散,或者對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缺乏相關的法律限制,都可能造成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而信用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公平使用信用信息,從而造成信用混亂。

4.2對狹義的藥品市場主體信用缺失規制的建議

篇2

(一)加大財政對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后,財政撥款仍然是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的主要來源,因此資產資金管理的前提是加大財政對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系,調整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構建財政支持事業單位發展的長效機制,保障其充足的資金來源。尤其是要制定和完善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財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公益事業的投入機制。結合不同事業單位的具體特點和財力,應實行不同的財政支持辦法,合理制定標準,實行動態調整,健全監管制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用,如對公益一類,根據正常業務需要,財政給予經費保障,對公益二類,根據財務收支狀況,財政給予經費補助,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持。

(二)加大資產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力度

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力度大致可以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指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監督,事業單位應重視財務人員對賬目的管理,經常對本單位的賬簿進行清查核實,確保每一筆支出都能有詳細的記錄,賬目的清晰明了。定期公開賬目,鼓勵單位的全體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到資產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外部監督是指加強對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財務控制和監督,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財政監督管理職能,健全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約束,規范收支管理。定期對事業單位的資產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確保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規,防范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群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監督,督促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管理。

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后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管理初探

(一)行政事業單位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各項政策法規的主要執行機構,它的健康穩定運行離不開資產資金的有序管理。《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已認定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后成建制轉為行政機構的,在財務清算結束后,經主管部門審核并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相應劃轉財務經費指標,無償劃轉資產及未竣工基本建設項目,并按照國家有關行政單位財務、資產管理、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進行管理?!边@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資金管理采取行政單位的管理模式,強化預算管理,一切支出都應遵照既定的預算,沒有列入預算內的支出不予以審批,使資產資金管理程序化、簡約化;建設好管理制度和臺賬,使單位的資產資金管理制度化,對單位資產資金進行核算、登記、清查,摸清掌握單位資產資金確切情況,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減少國家資產資金的浪費和流失;形成審計制度,尤其要進行領導干部離職審計,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資產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一次詳細的審計調查,做好資產資金管理的交接,提高資產資金管理效率。

(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之后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管理,應該要使轉制的事業單位與原主管部門的脫鉤,厘清資產資金的權屬問題,并進行資產清查、資產評估、產權和工商登記,《指導意見》規定“對改革后轉為企業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資產清查、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核實債權債務,界定和核實資產,并由同級財政部門依法核定國家資本金?!备闹频氖聵I單位的資產資金完成清查之后,資產資金管理不再遵照原有的管理辦法,而應該遵照企業管理模式,首先應該及時準確的掌握資產資金情況,對各項資產、負債重新分類建賬,進行財會審計,由同級財務部門核定國家資本金;其次要制定過渡期的資產資金管理辦法,并于財政部門對接好,確保原有的正常的事業費繼續撥付,做好社會保障、優惠政策、資金支出的銜接,保證單位的財務平穩過渡;最后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后,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轉變資產資金管理機制,并依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逐步與原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建立健全自身的資產資金財務管理制度。

(三)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

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是此次改革的重頭戲,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逐步理順資產資金管理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事業單位生機與活力,不斷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和效率,促進公益事業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所在。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公益服務事業單位,做好資產資金管理要認真研究。

1、實行資產資金管理體制改革針對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特性,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促進行政主管部門加快職能轉變,創新管理方式,減少對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管理的干涉,使事業單位充分行使資產資金管理的自。

2、重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益事業單位需要激發工作人員干事的積極性,因此在資產資金管理中要完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探索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

3、對資產資金使用加強監督對事業單位的資產資金實行動態實時監控,對使用情況進行審計考核,提高使用效益。

三、結束語

篇3

相關熱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0.引言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關于體育各方面內容的研究越來越多,體育公共管理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社會領域逐漸分化成公共領域和市場領域,在對體育事務的管理中,公共領域中的體育事務管理遠遠超過了市場領域中的體育事務管理。體育公共管理的研究存在顯性和隱性兩種形式,顯性研究的對象是發表于各類報刊上的論文,隱性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學術報告和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在所有研究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研究學位論文有著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學位論文的質量是評價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論文選題則是撰寫碩士論文的第一環節,并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包含以下三要素:一是研究對象,二是研究內容或研究領域,三是研究方法。選題的“三要素”構成了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框架,也成為評價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尺度。

通過檢索CNKI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筆者査到2002?2012年間710篇有關體育管理的碩士學位論文。其中,涉及體育公共管理的507篇,占總數的71.4%;涉及市場管理的203篇,占總數的28.6%。

在本文中,筆者對涉及體育公共管理的507篇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內容(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性質和研究領域)方面進行了深人的研究與分析,為體育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1.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

    從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間,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2010年達到了高峰。從主觀上看,存在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我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在不斷增加,相應的學位論文數量也必然增加;二是體育公共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體育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各種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體育公共管理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要研究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國體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2.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

    通過對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內容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在以體育公共管理為內容的研究領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競技體育管理、大學生體育管理和社區體育管理,分別占論文總數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見,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涉及的都是學生能看到、接觸到的體育事務。研究國外體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論文,只有寥寥數篇,而且這些論文的結論都是通過分析世錦賽、奧運會和其他大型比賽的數據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碩士研究生的科研經費較少,研究條件有限,很少接觸到國外體育組織,獲取最新的信息資料,也很少能借鑒國外優秀科研成果。

在體育公共管理領域中,中小學體育管理、體育教學管理也是碩士學位論文常常關注的內容,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1%和6.6%,這說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學校教學環境。

目前,我國巳進人老齡化社會,但關于老年體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論文僅占總數的2.7%,這與目前社會發展形勢不相符,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體育行政管理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這方面論文只占論文總數的3.9%。文獻綜述類論文也很少涉及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碩士學位論文應在基礎理論方面有所加強。

3.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

體育科研方法是研究體育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通過研究體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規律⑴。因此,體育科研方法對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分析論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時,我們發現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種,即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査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資料過程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和德爾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資料主要采用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個案分析法、模糊數學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

這507篇學位論文的統計結果表明,在絕大多數論文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數理統計的定量研究方法,說明這些學生重視研究各變量間的邏輯關系,并對研究成果進行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描述,同時也說明我國體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進步。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研究體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條件,綜合研究巳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現出多元化和綜合化的趨勢,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能更加全面、客觀、深人地揭示所研究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體育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4.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

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基礎性研究強調對客觀現象和事實進行理論性探索或實證性分析,檢驗理論依據與客觀事實的符合程度。雖然基礎性研究沒有強烈的應用目的,但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研究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性研究,新知識和新領域的發展會受到阻礙。以獲取新思維和新知識的創造性研究,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并把應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形式展現出來。

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的基石,應用性研究是基礎性和開發性研究之間的橋梁,開發性研究是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的目的和歸宿。這三種研究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缺一不可。我們對這507篇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應用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3.7%,基礎性研究占的比例為19.2%,開發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1%。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碩士研究生擁有的資料和科研條件有限,進行基礎性研究的難度比較大;二是主觀上忽視基礎性研究,而直接進行研究性研究;三是應用性研究比基礎性研究更容易。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上對基礎性研究的關注不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5.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領域

    5.1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

通過對這507篇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領域的分析,我們把這些論文的研究領域分為三類:群眾體育類研究、學校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其中,絕大多數論文關注的是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管理現象及管理問題。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碩士研究生對我國體育公共管理的重視和關注。

在2002—2010年的9年中,這三類論文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發生變化,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所占比重最大,達到50.3%;2005年到2006年間,三類研究所占的比重較為接近;從2005年開始,競技體育類研究開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從2005年起,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異軍突起,并開始占據首位。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是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而2006年以后,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成為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學校體育類研究所占比例從2008年開始變得較為穩定。

在學校體育類的研究中,中小學體育研究和高校體育研究為兩大研究熱點,也是碩士學位論文重點關注的內容。

在國家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的背景下,群眾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正在發生悄然轉變,碩士學位論文關注的重點也從競技體育轉向了群眾體育。目前,對群眾體育類的研究已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已開始關注群眾體育。

5.2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

農村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農村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城市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城市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兩者的區別就是開展健身鍛煉的地域不同。不同區域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的差異性,體育觀念、運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體育公共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

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間,農村體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體育研究一直占據主要地位,所占比例達到87.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產生、成長和壯大起來的,因而很多的“體育問題”和“體育現象”都發生在城市體育中,這也成為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時關注的熱點;二是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體育資源、大型體育賽事和體育消費市場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體育熱點“話題”要多于農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關注;三是由于體育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作者多為在校學生,他們學習、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體育研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研究的話題。

6.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