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聾人學生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1 10:39:35

導語:中國聾人學生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聾人學生英語教學論文

1引言

目前,國外如美國等國家對聾人英語教學研究的成果較多,但多是屬于第二語言方面的論述。對于中國聾人學生來說,手語是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而英語則是第三語言。國外聾生二語教學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鑒,但無法很好地適用于國內的聾生英語教學,這需要我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本世紀以來,國內聾生英語教學的研究逐步發展,對具體的教學實踐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本文將對此進行回顧和思考,以期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2國內聾人學生英語教學研究現狀

2.1文獻的收集與分析

筆者于2013年9月以“聾人英語”、“聾校英語”、“聾生英語”、“聾兒英語”、“聾啞英語”、“聾英語”、“聽障英語”、“聽殘英語”作為篇名在中國知網期刊類檢索相關文獻,時間選擇“從1949年到2013年”,來源類別選擇“全部期刊”,選擇學科領域為“全選”,匹配為“模糊”。經過收集整理,選擇關于我國聾生英語教學的文章53篇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從上表可以看出,近幾年關于聾生英語教學研究的文獻逐漸增加,這是我國聾人教育水平提高及重視英語教學的結果。從文獻的研究方法來看,大多是經驗介紹和思辨性的總結,只有三篇文章是調查研究,沒有實驗性的定量研究。從文章的質量來看,有四篇文章發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中教育類的《中國特殊教育》上,而外語類的所有期刊至今未見有關于這方面的文章。這說明聾人的英語教育研究正處于起步狀態,還沒有引起外語界乃至語言學界的關注。從文獻的研究內容來看,探討最多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其次是對聾生英語學習方面的研究,再次是對聾校英語課程設置和聾生英語教師發展的論述,還有一部分是關于教育技術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等,以下將對這四個方面的研究內容進行回顧分析。

2.2研究內容歸納分析

2.2.1聾生英語教學方法

教學法分為三個層次:途徑(Approach或methodol-ogy)、方法(method)和技巧(technique)。途徑是指語言教學的理念,基于對語言本質的認識;方法是依據途徑來有序教授語言的總體規劃,途徑是公認的指導理論,方法是理論應用的過程,一種途徑可有多種方法實現;技巧是教學中所運用的具體手段,如用工具、計策及小謀略來直接實現教學目的,技巧必須和方法、途徑保持和諧一致[6]。(1)聾生英語教學的途徑。聾生英語教學中存在口語教學和手語教學兩種不同的觀點。如楊瑞霞堅持聾生必須學習英語發音,這樣可以提高中國聾生英語口語包括讀話的能力,雖然聾生的口語可能不是很清晰,但這可以通過發音訓練得到改善[7]。而鄧鴻雁認為教師可用中國手語進行聾人的英語教學,中國手語可加深聾生對英語的理解,并可讓聾生用美國指語表示26個英語字母;但他并不完全排斥英語口語教學,因為通過口語教學可讓聾生看到教師的口型,從而理解英語發音[8]。在聾教育領域,手語教學和口語教學是長期爭議的話題,兩者在對立和調和中發展,這體現了對聾人語言學習本質的不同認識。而對健聽人來說,英語教學途徑的研究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他們習得的第一語言就是本族語的口語和書面語,英語是第二語言,可以根據語言習得的特點采用聽說教學。對聾人來說,各地中國手語一般是當地聾兒首先習得的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9],英語是聾人的第三語言,對聾生第三語言及其教學本質的認識還未有深刻的研究,所以在聾生的英語教學中,盲目堅持手語教學、排斥口語教學或只是采用口語教學的觀點、拋棄手語教學的方式并不可取。目前來看,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兩種途徑結合,在不同的英語學習階段各有側重,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果。(2)聾生英語教學的方法。教學法在外語教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從語法翻譯法、聽說法、交際法等到任務型教學法,過去一百多年的語言教學史上出現了幾十種不同的外語教學法[10]。這些針對健聽人的教學方法無法照搬到聾生英語教學上,但可以根據聾生的特點進行借鑒改編,如許磊把奎恩教學法作為教初學英語聾生的一種手段,教師可用動作、表情、實物等促進聾生的視覺學習能力,培養聾生對英語的感官認識[11];張大利認為,聾生的英語學習有其特殊之處,他們主要是靠視覺器官,以動覺、觸覺進行輔助學習,可用“三合一”教學法進行施教,即把教學內容用英語講述,再翻譯成漢語和手語,最后可把英語用板書或多媒體呈現出來,同時輔以“讀話”方式[12];丁祖保根據聾生的心理特點為初學者設計了“音標-音素-字母”三位一體教學法,26個英語字母的教授不是按照字母順序進行,而是采用了同一音素的字母歸為一個教學類別來進行教學[13]。從上述對聾生的英語教學方法來看,雖然能根據聾生的實際進行創新,但還未能結合語言學理論使教學法多樣化和系統化。(3)聾生英語教學的技巧。技巧在聾生英語教學中最為豐富多樣,如楊小玉探究了提高聾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四種方法:一是借助視覺觀察、教具和課件等發揮聾生的視覺特色,增加聾生的記憶渠道;二是用情景教學法、游戲等提高聾生的識記熱情;三是幫助聾生了解構詞規律,提高記憶效率;四是用美國手語加深記憶[14]。李梅提出,根據英漢語各自的特點,先把復雜的英語句子分割開來,用英漢語對照講解,讓漢語輔助聾生學習英語[15]。馬同梅則通過圖表比較、英漢翻譯比較、形體語言比較等技巧來教授聾生英語語法[16]。這些技巧的運用充分體現了聾人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方式。

2.2.2聾生英語學習特點

長期以來,人們注重對語言本身(特別是對語言的描寫)和教學方法等學習客體的研究,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只有研究個體學習者才能抓住問題的要害[17]。健聽人的外語教學研究重點從“如何教”轉向“如何學”,聾生的英語教學研究也對學習者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作為聾人,楊軍輝、陳少毅介紹了聾人學習英語的經驗,即要樹立信心、培養興趣、選擇好教材、持之以恒便可成功[5,18]。余婧分析了聾生英語學習出現的典型錯誤,并提出教學對策;由于聾生缺少發音的幫助,受手勢語的影響,常會出現“詞語記憶模糊”、“語句成分殘缺”、“語言理解歧義”等錯誤,這需要對聾生進行語言方面的強化刺激,包括提高他們的中文水平[19]。張松柏用觀察、問卷和訪談等方法調查了影響聾人英語學習的因素,得出如下結論:中國聾人的英語學習主要靠視覺輸入和文字輸出;英語對中國聾人來說既是外語,又是第三語言;漢語和中國手語共同輔助英語學習[20]。胡孟用問卷調查了浙江省聾人高職英語學習的現狀,發現聾生的英語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不滿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材的編寫,課外也不進行預習和復習[21]。與健聽人英語學習的研究相比較,對聾生英語學習的動機、策略和自主性方面還缺乏深層次的探討。

2.2.3聾校英語課程設置與聾生英語教師發展

課程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教育方針的貫徹、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以及教學實踐的改進都必須以課程為載體才能得到實現[22]。普通大、中、小學校的英語課程設置體系漸已成熟,師資隊伍也日臻完善。而聾人英語課程設置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季蓉芳對上海市九年段聾校英語教學狀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各聾校英語課程設置的年級起點不一致,課時安排也不同;所調查的四所聾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且都是普通學校使用的教材;四所聾校的九名英語教師中只有兩位是專職聾生英語教師,其他的都是兼任聾生英語教學工作,這些教師大部分不是英語專業畢業;其中只有一所聾校形成初步的英語教學體系[23]。李響認為,很多聾校沒有建成完善的英語課程體系,主要障礙是聾校缺乏英語專任教師以及現有的教師在聾人英語教學方面的素質還有待于提高等;應該加強對聾人英語教師的培訓,推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制度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等[24]。如何解決聾校英語課程設置中的問題,謝蓉提出:要轉變傳統的聾校英語教學模式,把英語與音樂、美術等課程進行整合,實現學科互補,增加聾生的英語學習興趣[25]。章蘇妮介紹了上海第四聾校啟蒙英語課程的總目標、英語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分目標,對課程內容、課時安排、課程實施等作了詳細的論述[26]。關于高等特殊教育學校的英語課程設置,馬宇論述了高等特殊教育學校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課程開設所需的教材、師資、教學考核等提出了建議[27]。

2.2.4教育技術設備在聾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現今,各種先進的現代技術設備層出不窮,普通學校的英語教學課堂基本上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課外英語自主學習網絡的建設為外語學習者提供了便利。但這些健聽生使用的教學設備并不完全適合于聾人的英語教學,聾人教師們可以選擇改造一些設備在課堂使用。耿曉麗、宋博等把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于聾生英語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設備集白板、投影儀、感應筆和計算機于一體,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要求和課堂教學實際,即時、靈活地編輯調用資料,解決了PPT課件的固化問題;電子白板還可以讓聾生重溫教師上課的過程,補充完善課堂筆記,有利于聾生復習鞏固所學內容[28-29]。在多媒體應用方面,孫志芳等認為多媒體技術可以較好解決聾生的英語學習困難;聾生是通過“看話”而不是“聽話”的方式學習語言,多媒體可以強化視覺刺激,加深對英語的印象;聾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形象思維較強,可以用多媒體把教學內容形象化,實時將教師的口型、面部表情和手勢等放大投射,因為聾生對教師的動作記憶比文字要強,擅長記住看到的口型和手勢[30]。在利用計算機虛擬技術方面,朱雷、邢偉把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系統應用到聽障學生的英語項目學習中,實踐證明該系統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視覺補償優勢,促進聽障生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31]。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英語教學與教育技術的結合已從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簡稱CALL,起始于20世紀中期)轉入技術改良的語言教學階段(TechnologyEnhancedLan-guageLearning,簡稱TELL,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即從輔助語言學習提升至支持語言學習的層次[32]。而國內對于教育技術在聾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大多還停留在CALL階段,這需要聾教育研究工作者盡快更新觀念,在使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為聾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便利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

3中國聾人學生英語教學研究的不足

我國的聾人英語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條件所限,我們對聾生英語教學的實踐和研究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3.1缺乏對中國聾生英語教育政策的討論

國家的教育政策直接影響著聾生的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而我們對政策的了解和執行不能很好地為聾人英語教學服務,如2011年制定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指出:普通高校要創造條件擴大招收殘疾學生規模,完善盲、聾、重度肢體殘疾等特殊考生招生、考試辦法,聾人參加各類外語考試免試聽力[33]。但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聾人大學生們并沒有在聽力項目上得到照顧,這需要我們根據現有的殘疾人教育政策制定聾人英語教學測試的具體辦法。另外,國家對聾人大、中、小學校的英語教學還沒有進行系統的政策指導,從事聾人英語教學的工作者可以開展調查研究,為相關的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3.2沒有建立中國聾生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

中國聾生的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多是參考健聽人第一語言習得或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雖然根據聾人的學習特點做出了改進創新,但只是停留在具體實踐的層次,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在于研究者對中國聾人英語本體的認識存在偏差,具體表現在有些研究以美國聾人的英語學習作為中國聾人英語教學的依據,但中國聾人的英語是第三語言,美國聾人的英語是第二語言,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其次從研究方法來看,應用語言學中的實驗和語料庫等科學的量化實證并沒有在聾生英語教學研究中得到應用,因此,方法的滯后再加上對中國聾人英語本體的認識不清導致很難提升研究的層次,不能夠發現創新理論。

3.3低層次的重復研究多

從期刊上發表的關于中國聾生英語教學的文章來看,多數文章是經驗總結,雖有具體的事例,但無深入的論證。如不少文章討論提高聾生英語學習者的興趣,只是提到了具體的教學技巧,未對聾生學習英語的需求、動機等進行探討,雖然在課堂上提高了聾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但可能只是在短時間內起到效果;另外,一些文章大同小異,有的甚至稍作變化在不同刊物發表,這也可能是教學科研工作考核中量的要求導致的結果。在中國聾人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如沒有對聾生進行分類,因為有的聾生是先天性耳聾,有的是后天性耳聾,有的帶有一定的聽力和說話能力,他們對英語的感知和心理加工應該是有所不同,這也需要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如何解決中國聾人英語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為宏觀層面的理論創新和決策打下基礎。

4未來研究建議

4.1加強聾校英語課程設置的研究

目前,關于聾校英語課程設置,問題已經不是設置與否,而是如何設置。現在招收聾人的高校、甚至高中都把英語作為必考科目,高校的聾人學院則把大學英語作為必修課程。但對于英語在基礎教育的哪一個階段開設、課時多少等問題,各聾校還沒有達成共識,畢竟對聾生義務教育階段來說,英語是一門選修課,也沒有必要保持一致,但我們可以進行討論,提出一個較好的方案,供各聾校參考。作為一門課程,最關鍵的是教學內容,也就是教材,而教材正是聾生英語教學最薄弱的環節,除個別聾校正逐步開發自己的聾生英語教材外,大部分聾校用的是普通學校的教材,普通教材注重的多是聽說能力的培養,而這正是聾人不可逾越的障礙。近年來,國內雖然有聾人英語教材問世,但無法與普通教材的系統性和成熟性相比,還沒有普及推廣。國外如美國雖有供聾人用的英語教材,但使用的是美國手語編寫,并且英語對他們的聾人來說相當于我們聾人的漢語,所以我們也很難借鑒改編他們的教材。由于聾人英語教材用戶量少,開發困難,對出版社來說無經濟效益,這就需要聾英語教學研究者積極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幫助,教育主管部門應對聾英語教材的開發項目上進行投入支持。開設課程的第二個關鍵是師資。從現有的調查來看,聾生英語課程的師資來源面臨困難,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很難與聾生交流,僅接受過特殊教育的教師對英語教學專業知識知之較少,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聾生英語師資培訓項目,所以,聾生英語教師多是非英語專業的教師兼職,聾高等教育也是如此。筆者認為,應該探討如何培養英語專業畢業生的特殊教育能力,提供相關的培訓項目,列入外語教育規劃,這樣能更好地提高未來的聾生英語教育師資質量。課程的第三個方面是測試,測試是教學的指揮棒,如何測、測什么決定了教師如何教和教什么。張松柏的調查發現,我國針對聾人的英語測試體系不完善,各聾校教師們大多是以招收聾生的幾所高校的英語試題為指揮棒[20]。那么到底如何進行聾生英語測試呢?根據聾生的特點,聽說不應該作為測試內容,應以寫作、閱讀理解或翻譯為主。現有的測試尤其是聾人高考英語試卷多是英漢兩種文字,而在平時英語教學中,手勢語卻是最重要的交流形式,雖然在課堂上教師的唇形是英語發音的樣子,但手勢大多是中國手語,而聾人最關注的卻是教師的手勢,所以可再探討把測試與教學形式協調一致,在測試中增加手語。另外,我們未檢索到關于聾人英語測試方面的研究,聾人高等教育的英語入學考試只是按照幾所聾校達成的共識而自行出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測試體系。當然,課程的研究并不只是上述幾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一門課程要有其系統性,首先要有一個總的科學的教學目標,然后再確定每個階段的教學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課程設置、師資培訓和教學測試等。可以說,深入探討關于課程設置問題可為國家的聾人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促進聾生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4.2重點探討聾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和規律

對聾生英語學習的研究缺乏廣度和深度。聾生的英語輸入主要是視覺形式,而輸出是以閱讀和寫作的形式,應該說,對聾生英語輸入方面的研究稍多一些,而對于輸出涉及的較少,僅有余婧歸納了在教學中發現的聾生在英語輸出中的典型錯誤,并進行了初步分析[19]。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大聾生英語輸出的研究范圍和深度,例如,可以用閱讀理解的形式看聾生的英語輸出;也可以搜集聾生的英語寫作文本,建立中國聾人英語語料庫,對庫中的文本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再與輸入結合起來,探索聾生對英語心理加工的過程,為改善教學提供參考;還可以用手語翻譯、書面翻譯來對比手語和漢語在理解英語上有何不同等。除了上述對聾生產出的語言分析之外,還要對聾生的學習策略、自主學習、人格特征、家庭環境以及未來工作中的外語需求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對聾生英語本體的認識,為我國聾人英語教學理論的建立打好基礎。

4.3深入探索聾生英語的教學方法

目前來看,我國聾生英語教學的關鍵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聾生和健聽人不同,他們不能通過聽、說來學習英語,也很難從家長、同學處獲得幫助,一般的健聽人更是無法指導他們的英語學習,聾生特別是初學英語的聾生只能依靠懂手語的特殊教育老師的教學來學習英語。即使到了高校,聾生的英語水平提高,可以進行自學,但教師的指導也必不可少。所以,聾生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健聽人英語教學法的研究已到了“后方法時代”,不再拘泥于某一種方法了,但聾人的英語教學有必要探索一個合適的系統方法,供所有的聾生英語教師參考,避免少走彎路。以上文提到的教學法的途徑、方法、技巧三個層次為例,對于健聽人來說,英語教學研究是從途徑到技巧,而對于聾人來說,應該是從技巧到途徑,先著眼于教學法的技巧層次,才能讓聾生接受一門新的語言,提高學習興趣。我們目前對聾生英語教學法的研究正是側重于技巧層次,這方面的文章多是論述用何種方式讓聾生了解、學會英語,例如,用中國手語、漢語注解、美國指語、美國手語等幫助聾生學習,這正是目前聾人英語教學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國手語、漢語、英語、英語手語等相互之間截然不同,各成體系,書面語和手語之間還存在矛盾。所以在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深研究,用歷時的實證研究獲得數據來證實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聾生英語學習的作用程度,從而科學地使用這些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聾生英語教學“口語法”運用方面,除楊瑞霞[7]之外,也有教師認為應該教聾生把英語學成“讀”和“說”的語言,如李梅經過探索實踐,可以讓聾生不需紙筆和手勢而能夠“讀”和“說”英語[34],當然這種“讀”是“唇讀”,“說”主要是做“口型”,這種教學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更需要我們對此進行更多的研究。另外,普通英語教學強調的是文化教學,但聾人現剛進入雙語(手語和漢語)雙文化(聾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階段,我們是否考慮聾人英語教學側重于應用性,而不是強調文化的學習,以免給他們造成更大的負擔。可以看出,聾人英語教學理念在很多方面與普通英語教學差異較大,這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4.4結合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聾生英語教學

聾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無法與常人一樣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但現代科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聾人克服英語學習上的困難。目前,聾人英語教學設備運用方面的研究還略顯不足,主要是由于資金、設備等條件所限,一些先進的設備還未應用到課堂上。從現有的聾人教育的設備使用情況來看,可以多進行實時字幕、電子筆記等支持服務系統輔助聾人英語教學的研究,如果強調英語聽說教學的話,人工耳蝸的輔助作用值得探討;在聾人自學方面,網絡輔助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全納教育方面,同伴輔導和手語翻譯等支持性服務還需要加強完善。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更新了教育理念,歐盟國家在聾人外語教學中應用網絡技術方面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歐洲2006年開始研究的DEAL項目(Deafpeo-pleinEuropeAcquiringLanguagesthroughE-Learning)應用網絡技術為歐洲國家聾成年外語初學者創設了一個職場培訓平臺[35];2010年,希臘、意大利等國實施在Education2.0環境下利用個人視頻網和Web2.0工具進行聾人外語教學[36];2012年,奧地利、芬蘭等國家推行基于網絡的英語文本與手語視頻結合的“SignOn”聾人外語教學模式[37]。現在,我們進入了Education3.0和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簡寫為MOOC)時代,完全可以進行國際合作、借鑒國外的平臺研究建立中國的聾人英語網絡教學模式。

5結語

中國的聾人英語教學是個新領域,聾人英語教育工作者們辛勤努力地工作,開拓了這個領域并取得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成績。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聾人值得同情、關照,至于教聾人學英語,則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聾人學生逐年增多,聾生英語教學研究成果不斷出現,這足以讓我們對這個領域引起重視。從目前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情況來看,外語界的學者們還極少關注我國的聾人英語教學,更多的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們在默默地探索,他們的力量略顯薄弱,在研究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鑒于此,本文對我國聾生英語的教學研究進行了回顧和思考,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期待引起外語界和特殊教育界研究者的注意,能夠共同協作,提高我國聾人英語教學的研究水平,促進聾人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使他們更易融入主流社會。

作者:王正勝工作單位: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