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應用型課程改革探索
時間:2022-09-17 10:58:11
導語:中醫學應用型課程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臨床醫學高等專科《中醫學》應用型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法。方法:選取我校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的兩個班學生(每班43人)進行研究,隨機分成研究組(應用型課程教學方式)和對照組(傳統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成績和學生滿意度進行組間對比。結果:研究組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以及課程滿意度都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醫學高等專科《中醫學》應用型課程改革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和教學滿意度,可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醫學;中醫學;應用型課程
中醫學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卓越診療效果,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醫學共同承擔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務。中醫學作為臨床醫學學生必修科目之一,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理解中醫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的精華,初步掌握中醫基本理論和診斷、治療常識,加深了對人類復雜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不同醫學體系對于生命現象認知的差異,拓寬視野,開闊思路,增加臨床診療知識和技術。由于中醫學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常見內科疾病、針灸推拿技術等,內容繁多,但課時安排又相對較少,加之中醫學內容抽象,難于理解,造成學生對中醫學的掌握情況不佳,臨床應用情況不甚理想。臨床醫學高等專科學生的培養方向是面向基層,使學生具有基層醫生崗位基本素質,能夠運用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方法處理城鄉基層多發病,慢性病等[1]。臨床上中成藥的使用數量非常之大,大部分中成藥處方是由西醫開具。所以臨床醫學專科學生學好中醫學很有必要。張家連統計其院門診中成藥處方中發現門診中成藥處方68%是由西醫醫生開具,中成藥處方不合理率達15%[2]。說明具備中醫學診療知識對于基層西醫臨床醫生也十分必要。針對上述情況,若要提高臨床醫學學生的中醫學治療技術,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度和中醫學教學的實用性。筆者就中醫學在臨床醫學高等專科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具體如下。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選取我學院院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班(43人,對照組)和2班(43人,研究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兩組學生由同一老師采用不同教學法分班進行授課。兩組學生年齡與人學成績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可做學生考核成績和滿意度的對比分析。(二)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的傳統教學安排,按照既往的知識模塊安排相應課時,根據教學目標講解教材知識點,并進行討論、答疑,課后布置作業,督促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課堂內容。究組實施應用型課程教學法,具體方法:(1)將中醫學知識模塊的課時安排進行調整,適當減少中醫學基礎理論的課時安排,將教授重點向偏向診法與辯證和中藥學上,因為正確的辨證和對中成藥的藥性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用藥,可避免“寒證”誤用“寒藥”,“熱證”誤用“熱藥”等,藥證不符的情況。再者,加強學生對中藥知識的掌握,可避免含有中藥配伍禁忌的兩種中成藥同時開給同一個病人。同時能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更適合病人的中成藥劑型,以提高療效或方便患者服用。(2)將臨床常用中成藥方劑組成引入方劑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中,如桑菊感冒片,藥名中未體現的是治療風寒還是風熱、氣虛還是陰虛感冒,就要靠醫生根據藥物組成來判斷。方藥組成為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生甘草。學生通過學習能分析出方中桑葉、菊花、薄荷辛涼清透,疏風清熱,解肌透邪;杏仁、桔梗宣降肺氣,化痰止咳;連翹清心泄熱,蘆根清熱生津止渴;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以判斷出此成藥適用于感冒癥見發熱、頭痛、咳嗽、咽干咽痛、口渴的病人。(3)加強中醫操作技能訓練,將基層常用的中醫保健技能更多的攝入教學,使學生掌握拔罐、刮痧、耳穴等安全性高的中醫保健操作[3]。使學生能夠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在基層慢性病的康復和預防方面能熟練的融入中醫治療方法,更好的服務基層患者。(三)觀察指標。學生成績:課程結束后,以期末考試成績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績為評價標準,并將兩組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學生滿意度:課程結束后,從學習興趣、實用性、學習效率、教學方法4個方面制定滿意度調查問卷,請學生認真完成調查問卷。整理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四)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測驗成績均以(x士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和false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學生期末成績比較。如表1所示,研究組學生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二)學生課堂滿意度比較。如表2所示,研究組學生課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一)應用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應用型教學將教學內容向學生感興趣的中醫診斷和辨證傾斜,適當減少抽象,難于理解的中醫基礎理論內容,提高了學生對中醫學的學習興趣。與傳統課程安排相比學生課上注意力更為集中,小組討論表現積極,善思考,愛提問。通過讓學生整理自己和家人生病時的病例,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和成績都有所提高。(二)應用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對中醫學課堂的滿意度。應用型教學通過聯系臨床,聯系生活的教學方式,加大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發現中醫藥應用廣泛,在臨床的實用性強,也由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搜集資料獲得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互相之間討論增多,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率也由此提高。
四、小結
對臨床醫學專科學生實施《中醫學》應用型課程可減小因學時安排少而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可提高學生對中醫學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中醫學教學效果,學生成績也因此提高。另外,應用型課程的實施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臨床實踐能力,為臨床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對培養復合型醫藥人才起到積極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友誼,黃振元,楊敬博,等.面向基層的專科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36):130-132+135+6.
[2]張家連.門診中成藥處方存在的問題及干預措施[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9):10-13.
[3]王震,馮盟盟,馬娟娟,等.《中醫學》第二課堂教學對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崗位拓展能力的作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4):565-568.
作者:康玉華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 上一篇:聚居區社會秩序研究
- 下一篇: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