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實踐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6 04:20:22
導語:建筑實踐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現階段對應用型人才的解讀
建筑學是除醫學以外的另外一門五年制本科專業,學科培養時間長正是源于其綜合性強且特別強調應用能力培養。建筑學集社會、技術、藝術等多重屬性于一體,且與力學、聲學、光學、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心理學、歷史學等人文、自然領域聯系緊密。同時,建筑學注重知識的集成與運用,通過對建筑物及其周邊環境的研究,結合具體的應用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建筑學作為一門以實踐為對象的應用型學科,其發展動力與研究方向都來自真實而廣泛的社會與時代需求,因此把建筑學的培養目標定位于社會需求、市場需求,并不是貶低高等教育,反而更強調了教育為社會服務的本質。這就要求高校在在具體教學中不能單純流于形式,應結合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具體實踐應用教學,培養出適合新時代建筑學科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2建筑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機械化
當前建筑高校在實踐環節上普遍缺乏對理論課程操作的靈活度。由于總體教學方案制定的保守化,多數實踐教學被機械地設置在學習期末,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在高年級設計課程的教學中,雖為真題真做,但學生對設計形式的追求過于理想化,真題設計大有紙上談兵之勢。這種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建筑設計的真實性、實踐性、嚴謹性,使學生對建筑實務的過程缺乏了解。在教學模式上的脫節,造成了建筑學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設計任務時的孤芳自賞和無視社會需求而進行設計的現實。
2.2單位實習質量難以保障
高校擴招后,生產實習的學生大幅增加,加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設計強院不愿接收本科實習生。即使進入設計單位實習,設計單位處于經濟效益的考慮普遍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度,設計人員的報酬與業績掛鉤,安排實習的任務很難在人員、場地、時間上予以保證。大多數處于工期的應急需要,實習生基本承擔一些輔助性工作,在不同的項目中不斷被調配,難以全程跟蹤某一具體項目、體驗建筑設計(管理)的全部過程、接受系統訓練和學習。部分實習單位出于種種原因,實習負責人對實習目標和任務認識比較模糊,對實習內容缺乏細化的考核標準,客觀上給實習的組織、管理與評價帶來諸多困難和不確定性,這樣的實習往往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實習質量得不到保障。
3模塊化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
模塊式技能培訓,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以知識輸出為出發點,根據市場和科學技術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構建課程體系。模塊化教學思路中各模塊并非是單一、孤立的,它的設置與認知規律本身高度吻合,即模塊之間的承接遞進關系反映著“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內涵”的認知規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連續性。對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把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按多元目標進行系統整合,重新整編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美術寫生、建筑認知、古建測繪和綜合技能四大模塊,除此之外,計算機設計實踐也貫穿整個大學的教學實踐,如CAD、SketchUp、Photoshop等繪圖軟件的運用。
3.1寫生模塊
以往的美術寫生教學方式類似于藝術專業的采風實習,現在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電腦技術的普及和更加細致的分工,對于大多數建筑高校來講,美學類課程的教學目的已經由以前培養學生美學技能逐步演變為培養學生的美學修養,相應的實踐教學要求有所降低,該環節一般設置在建筑學專業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建筑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薄弱,希望通過這些寫生實踐加深學生對建筑設計和實際工程的理解,但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建筑效果表現圖更多的已經由對色彩和美學構圖更加專業的美術專業來完成。因此,在當前社會分工和需求條件下,美學寫生模塊比例應適當減少。教學重點應把美術技法培養轉化為建筑美學素質培養,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掌握常用的美學基本法則,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建筑表現中,進一步能為實際工程的方案打好審美基礎。
3.2認知模塊
建筑認知模塊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建筑。建筑認知不受地域的局限,在路線的選取上,應突出“專題、專線”的認知模式,使認知更有明確性、目的性。學院結合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設置三條典型路線,即鄉土建筑認知路線、地域建筑認知路線和生態城市認知路線。這三條路線從鄉土到城市,從局部到整體,從傳統到現代,形成了系統的認知體系,使學生們充分了解建筑知識。并通過認知過程中教師不斷給學生們灌輸和傳達有關建筑的歷史、文化、構造和規范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建筑視角、設計思維和規范化的設計要求。不同的地理環境影響了不同地域的建筑風格形式。2013年路線結合剛剛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王澍的作品,讓學生們重點參觀了南京三合宅、寧波博物館及南京四方當代藝術湖區。寧波博物館的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地域文化特征、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建筑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它的地域和歷史感與四方當代藝術湖區的現代氣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同學們對地域建筑的理解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2012年路線先后讓學生參觀了劉克成的富平陶藝博物館和馬清運設計的“玉柴石山”,觀察它們古樸的外觀造型、順應自然的空間形態以及精致的細部處理等。
3.3測繪模塊
古建測繪是建筑學專業本科生在完成《中國建筑史》理論課程之后,通過對現有古建筑的現場勘查,運用測量和制圖技術來記錄古建筑,以印證和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對古建筑群體組合、設計手法和裝飾特征的理解。在以往的古建測繪中,學生只是進行簡單的平面、立面的圖形練習。而古建筑測繪不僅僅是簡單的圖形練習,還要使學生達到對空間和形體初步認識的效果。古建測繪中最重要的就是確定古建筑的軸線和柱礎的位置,找出基準點和水平線。另外還要進行古建筑有關資料和圖紙的搜集,了解其歷史沿革和當前的整體情況,勘察現場,確認測繪條件,制定測繪計劃,確定測繪步驟等等。測繪完成后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測繪所得數據和搜集的資料進行古建筑的模型制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經歷從教學到圖形,從平面到立面、從空間到實體的認知和表現練習,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建筑空間和建筑形式的聯系。
3.4綜合模塊
綜合技能模塊主要包括高年級綜合設計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在高年級課程設計上設定某一課題,附設地形、道路、景觀、材料、結構、構造、工藝等諸多條件限制,引領學生進行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創新的轉變,建立起“設計的研究,研究的設計”觀念。畢業實習是讓學生在設計單位工作,全程跟蹤某一具體項目,掌握建筑設計(管理)的全部動態過程和時間把控。加之對計算機做圖的系統訓練,提高綜合技能和深入分析設計能力,在建筑技術與建筑法規方面的繼續拓展深造。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引領學生從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變,從設計手法到研究思想的創新。基本模式要摒棄以任務書為中心的一草、二草、三草、正圖、答辯的被動模式,要采用開題、案例分析、實地調研、設計構思、建筑技術、設計輔導、公開評圖的多種形式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美術寫生模塊塑造了學生對空間環境與建筑之間的認知關系;建筑認知模塊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建筑知識;古建測繪模塊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嚴謹的態度;而綜合設計模塊則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各模塊之間既相互聯系,又有其獨立性,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實踐證明,模塊化建筑實踐教學適用于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思路,相比與傳統的教學思路,模塊化建筑實踐教學突出模塊單元的主次教學,實現教學過程中的整體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高長征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筑學院
- 上一篇:統計學案例教學論文
- 下一篇:鄉三八婦女節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