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課堂教學設計論文
時間:2022-03-23 10:34:53
導語:計算機課堂教學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研究分析了Sakai網絡教學平臺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勢與不足,針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在Sakai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并以河南理工大學開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Sakai網絡教學平臺;反轉課堂;大學計算機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網絡平臺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并逐漸改變著學習者的學習思想和觀念。Sakai網絡教學平臺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源的在線協作和學習的環境,非常適合高校課程教學和管理。河南理工大學自2013年開始,對Sakai網絡教學平臺功能進行完善和補充,目前在學校大范圍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平臺能提供課程管理、教材分享、在線作業、課程討論、在線考試、學習記錄等功能,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個互動式、協同式、不受時空限制、多元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本文結合已有翻轉課堂教學支撐平臺的不足,研究Sakai網絡教學平臺對翻轉課堂教學的功能支持,進行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轉變傳統教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
1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設計思想
翻轉課堂是指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前學生觀看教師講課視頻,完成針對性的練習;課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促進學習、情況簡述/反饋[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一個合適的平臺為依托,方便教師管理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學習的交流互動。研究表明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進行得當,開發和積累的優質教學資源越豐富,可以使教師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用來跟蹤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效果等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加深師生間的相互了解,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Sakai網絡教學平臺是由印第安納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密西根大學于2004年在Mellon基金會的贊助下共同開發的,能提供課程管理、教材分享、在線作業、課程討論、在線考試、學習記錄等功能,為師生提供一個互動式、協同式、不受時空限制、多元的信息化學習環境。目前,世界上有300多個教育機構采用Sakai網絡教學平臺作為自己的課程管理系統。Sakai網絡教學平臺雖然得到廣泛應用,但不少學者也紛紛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如教學模式囿于傳統、缺乏面對面交流、學習效果難以評估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高校非計算機類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培養信息時代大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目前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存在課程設置不能兼顧學生個體差異性;課程活動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課程評價形式單一,不能有效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等問題。作為一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重的課程,如何推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實現對學習者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本學科教師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設計,是利用河南理工大學校園網絡,進一步完善Sakai網絡教學平臺,通過Sakai網絡教學平臺模塊功能的開發和實踐,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支持課程的資源,建設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資源平臺。內容主要以微課程為主,方便翻轉課堂教學。在資源建設中,進一步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課程設計和管理能力。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基于Sakai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結合在一起,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對傳統課程呈現方式和組織方式進行創新,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的課程領導力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正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推進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2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如果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不強,課前預習不能保證,翻轉課堂教學就難以開展。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為保障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高效完成課程任務,對課堂時間(河南理工大學一節課共50min)進行劃分: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前20min)、課堂教學(課堂中間20min)、評價反饋(課堂后10min)。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分為教學資源準備,教學過程兩個部分,其中教學過程具體分為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評價反饋3個階段。
2.1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前20min)這部分活動基于Sakai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生登錄Sakai網絡教學平臺觀看學習教師上傳的微視頻、PPT課件等相關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和練習任務。同時借助學習交流平臺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系統的完成課堂的前20min自主學習任務。教師在此階段,需及時掌握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狀態。教師課前對要開展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資源。這部分學習資源是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運用課程大綱、課程空間、作業、練習與測驗、通知等Sakai平臺中的課程工具,作業、練習,針對不同水平、不同偏好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2]。2.2課堂教學(課堂中間20min)課堂教學是師生面對面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師生都應有效的利用好該平臺完成對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內化。2.2.1簡單講解首先由教師做基本知識點的講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時完成的作業和練習任務情況,就較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等進行解答與反饋。2.2.2協作學習協作學習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的。協作學習通過某種載體(例如,項目、調研等),在真實社會情境中進行意義建構的實踐活動[3]。協作學習環境的創設質量直接影響協作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Sakai網絡教學平臺創設協作小組活動所需的資源學習環境。教師可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對學習者進行分組,或者學習者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分組,積極開展各種協作學習活動。學習者是協作學習的主體,學習者之間要有充分的交互,討論學習目標、任務等,只有充分的交互,才能進一步提高協作學習的效果。學習小組分好后,每個小組成員根據自己個性化特征,分配相應的角色,選擇要承擔的工作,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學習者學習者可以利用WIKI、Blog等工具記錄學習過程,并通過論壇等交流工具與小組內其他成員、其他小組成員及教師進行互動與交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觀察者和指導者,課程中積極參與到各小組的學習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習者采用多種協作手段,鼓勵學習者進行交流,及時地對學習者活動給以相應的反饋,指導和協助學習者的協作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站點統計工具查看學生在線時間、訪問學習平臺次數、課程任務完成情況。2.3評價反饋(課堂后10min)教師在該階段,教師表現為促進學習的知識遷移者、組織者、評價者,應針對已完成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反思以促進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生作業分享、學習測試評價和相互總結分析中實現對知識的進一步內化[4]。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習者自評與互評、學習資源的評價。教師要求學習者匯報分享解決問題所用的技術和方法并接受其它學習者的質疑和共同討論,在交流和爭論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和積極思維的能力[5]。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記錄、作業提交情況、練習與測驗完成情況、站點統計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之間通過協作學習,在討論和交流經驗的過程中,都可以進行互評。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效果,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評價,進一步完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資源質量。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給予評價反饋,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對教師進行評價,使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完善教學組織的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3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課程教學實踐
在河南理工大學Sakai教學平臺的基礎上,翻轉課堂教學思想指導下,運用行動研究法進行實踐。建設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資源建設主要以微課程為主,方便翻轉課堂教學。資源平臺建好后,為了驗證基于Sakai網絡教學平臺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效果,將其應用于河南理工大學2016級開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隨即抽取2016級學生120人,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和認知水平,無差異的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使用基于Sakai的翻轉課堂進行教學。第二組學習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其他學習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嚴格控制了學習條件和環境、研究對象初始能力的同一性等條件。對上課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及時收集反饋信息,調整思路,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和維護搭建起來的Sakai教學平臺。通過平時的教學評價、作業完成情況、期末考試成績對比,發現采用Sakai教學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學生較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課程知識。通過調查問卷對基于Sakai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應度做進一步分析,發現有86%的同學習慣使用Sakai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這些結果反映出學生能很好地適應基于Sakai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喜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分工,協作學習,有更多的課堂交流與討論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
4結語
基于Sakai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應用了網絡資源的優勢,對傳統課程呈現方式和組織方式進行創新,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視角,提高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的課程領導力及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學效果。相信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基于Sakai的翻轉課堂教學,會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穆肅,郭鑫.學習工具發展的“風向標”———基于對2012年TOP100學習工具變化趨勢分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1):42-48.
[2]梁明,趙蔚,劉紅霞.Sakai平臺上基于知識管理的網絡課程創建探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0(4):96-98.
[3]柴少明,趙建華,李克東.基于活動理論的CSCL協作意義建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7):96-100.
[4]馬秀麟.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79-85.
[5]張劍平.虛實融合學習環境:概念、特征與應用[J].遠程教育雜志,2013(3):3-9.
作者:王娜 李曉明 張瑞霞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 上一篇:商科專業課堂教學思考
- 下一篇:農村初中生物多媒體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