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纖維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2-06 10:34:26
導語:高技術纖維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
1.1理論課程教學與實際加工工藝差別大。高技術纖維在實際加工過程中經常受到材料種類、價格、用途、環保甚至流行趨勢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該盡量考慮這些影響因素,從而對課程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纖維概念、加工原理、加工方法以及后處理內容等做出適當調整,尤其是對于加工方法繁雜、內容過于專業化而導致非本專業學生混淆概念,或者對同樣的問題只能片面地進行設計、分析,一旦高技術纖維的性能要求發生改變,往往使學生無所適從的內容[2]。例如,在探討碳纖維的制造工藝時,學生往往因為不了解碳纖維材料的加工工藝原理,僅僅靠死記硬背的模式來選取聚丙烯腈纖維、粘膠纖維、瀝青基纖維或者碳化、石墨化過程,這就很容易造成學生混淆概念,學習效果不佳等問題。1.2學生創新性素養培育環節過少?!陡呒夹g纖維》課程的內容涉及面較廣,該課程是多學科交叉的領域,涉及的內容涵蓋化纖基礎、化纖工藝學、纖維改性技術、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和高分子流變學等多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因此在講授過程中知識面相對較廣,實踐和課堂討論等課時較少,對學生創新性素養培育環節力度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師課程講授+學生課后作業”教學模式,在教學安排緊湊的條件下,學生往往學習動力不足且學習效率不佳。在這種環境下,任課教師應該改進教學實踐方法,盡可能利用現有教學條件,增加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創新和探索的熱情,提高其創新思維和解決未來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1.3教學課程考核形式單一?!陡呒夹g纖維》課程內容由涵蓋紡織工程、化學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中所涉及的多門專業課整合而來,因此,要將如此豐富的內容僅僅在32課時內給非紡織工程專業的學生學完實屬不易。因此,任課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只能選取重點章節和內容進行講解,且要求學生在課后應當進行大量的自主學習。因此,通過何種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效果檢驗就是本課程的考核難點之一。在教學改革之前,本課程采用傳統考核模式,即30%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以及課后作業等,期末成績主要通過閉卷的方式進行考核。然而期末考試題目數量有限,重點內容往往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講授的內容,因此部分平時不用功的同學,利用期末進行考前突擊復習,也能得到不錯的成績。這種模式下,期末考試成績不能完全體現出真正的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綜上所述,應當改變教學途徑,豐富考核形式。
2教學問題的解決途徑
針對《高技術纖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結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專業特點,將課堂理論教學與高技術纖維實踐加工工藝相結合,增加高技術纖維實物示范內容,該過程可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興趣,同時加強了過程性考核模式,著重考查學生對紡織工程、化學以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交叉學科的理解和靈活應用,真正做到使期末總評成績更加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獲得實際能力和解決分析問題的水平。2.1建立課程學習小組。在經過一學年教學過程,本教學研究團隊將整個課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在上好每一章節理論課程內容的同時,安排自主學習各類高技術性纖維研究進展,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在課程內容的自主學習和討論上。以課堂講授為基礎,結合高技術纖維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其最近研究進展等,將全班學生以自愿的原則分成4~5人的課程學習小組,由任課教師布置每個小組的自主學習任務,一般以《碳纖維在高分子復合材料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磷氮阻燃劑在高分子纖維中的阻燃研究進展》和《導電纖維在紡織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等類似題目作為每個課程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作業,要求學習小組按照各自的課題內容,自主分工,在2~3周內完成文獻檢索、學習報告書寫和PPT制作等相關任務。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專任教師組織課程學習小組進行PPT匯報,每一小組的匯報人由專任教師隨機挑選,在講述完PPT后,須有其他小組成員進行3~5個問題的提問,并進行課堂討論,最后由專任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并給出相應的成績,該成績占平時成績的40%。此次課程改革過程中增加了課程自主學習內容及工作匯報相關任務,有助于學生積極消化課程講授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同時使學生在尋找課題、收集資料、歸納總結、團隊合作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2.2強化課程實踐體驗。在課程改革之后,專任教師在進行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述過程中,盡可能在每一個章節教學前展示與課程相關的高技術纖維或紡織品,以加強學生對相關纖維或紡織品的感性認知[3]。比如在講解碳纖維章節時,專任教師將碳纖維原絲、碳纖維羽毛球拍和碳纖維織物給學生進行展示、觀察和觸摸等。而在講述導電纖維的章節時,則將含有導電纖維的織物與普通纖維織物進行簡單的摩擦實驗,使學生對高技術纖維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可以結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本身的專業特點,比如,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學生可通過了解聚丙烯腈的分子結構和聚合工藝,從而理解為什么制備碳纖維最常用的原絲是聚丙烯腈纖維,這對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有很大幫助。此外,調整課程內容,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一些功能纖維或紡織品的簡易制備實驗或參觀等環節,增加非紡織專業的學生對高技術纖維制備技術的直觀認知。再者,邀請高技術纖維相關企業專家進行“業界精英進課程”的教學環節,在保證正常教學進度和授課內容下,邀請相關領域的企業導師親臨課堂講解課程內容,使學生深刻感受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性,這類實踐教學改革對未來學生到相關企業就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2.3強化課程過程考核方式。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同樣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為了體現過程性考核[4]在本次課改中的重要性,任課教師將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之間的比例做出了一些調整,由30%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調整為50%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再對平時成績的組成做出適當調整,將10%出勤/10%課堂表現/10%課后作業的構成部分調整為5%出勤/5%課堂表現/10%課后作業/20%團隊自主學習/10%創新分的構成部分。新的平時成績構成部分中5%出勤/5%課堂表現/10%課后作業部分與原先相同,20%為團隊自主學習分,可以通過文獻檢索、學習報告書寫、PPT制作和講述及討論等由任課教師打分獲得。創新分部分可以通過撰寫高技術纖維相關科技小論文或者參加大學生科研項目等獲得。強化課程過程考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與國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相一致。
3教改展望
通過近一年的課程改革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外,隨著時代的更新,新的教學方式也不斷涌現,課程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5],教學團隊在本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已經初步建立了線上線下《高技術纖維》網絡課程,經過任課教師的甄選,將課程內容以及國內外高技術纖維的最新研究進展到線上線下課程上,并做到定期更新,使學生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的高技術纖維動態信息,這種教學模式也是未來《高技術纖維》課程的新教學模式的初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結語
對于一門跨專業的方向性課程而言,其教學改革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兄弟院校之間不斷相互學習,總結和思考,才能使《高技術纖維》這類跨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葉鋒,占海華,李旭明,等.“高技術纖維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18,33(3):222-224.
[2]夏于旻,王燕萍,王依民.高技術纖維課程教學與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7(12):23-25.
[3]王鴻博,高衛東,謝春萍,等.紡織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創新[J].紡織服裝教育,2012,27(5):450-452,455.
[4]丁訪維.“概論”課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探析[J].新西部,2019(23):150,163.
[5]王玨輝,張向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析[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10):39-40.
作者:葉鋒 占海華 洪劍寒 鄒專勇 金柘 李進堂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測色與配色課程教學分析
- 下一篇:室內設計軟件課程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