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生態問題和對策

時間:2022-03-26 03:46:17

導語:新農村建設生態問題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生態問題和對策

摘要:長期以來農村的生態環境給人一種“臟、亂、差”的印象,為了更好的推進我國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立足于我國當前的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值得反思。農業遺留物污染、農村生活垃圾污染、農村工業的污染等生態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切實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培育農民生態文明價值觀、政府加強宏觀調控。

關鍵詞:新農村;生態文明;問題;對策

在2017年10月1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但是生態問題依舊存在。在會議上旗幟鮮明的提出“同志們!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一、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生態問題

1.農業遺留物污染。我國是農業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糧食作物產量為6.16億噸,伴隨著糧食產量的提升,帶來的大量的秸稈遺留物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的農作物秸稈就達到7億噸超過了糧食總產量。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堆積田間影響村容整潔,同時,農民對于農作物秸稈往往采取最為直接就地焚燒方式或者作為生活能源,造成大氣污染和殘留物污染。近年來,我國農用地膜的使用量和覆蓋面積已經居世界之首,在帶來糧食產量的提升的同時,地膜的回收效率較低,成為一次性農業化學垃圾。地膜殘留物所造成的污染主要變現在:一方面,地膜自然降解周期非常長,造成農村土地污染;另一方面,現階段對于地膜的處理方式以焚燒為主,排放有害氣體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2.農村生活垃圾污染。長期以來,對于對于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都是被忽視的內容,在城市具備比較完善的生活垃圾回收和處理制度和措施,而在農村,生活垃圾基本處于亂扔亂放的無處理狀態。尤其是農村廁所問題,人畜共患病的問題在農村地區十分常見。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余種,衛生隱患非常大,廁所改革大勢所趨。隨著農村地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垃圾的不斷增多,城鎮化速度加快帶來的城鎮生活垃圾的向農村轉移,造成農村地區本身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的捉襟見肘,造成農村生活垃圾的日益嚴重。農村生活垃圾的不斷增加造成農村的整體面貌的臟亂,另一方面,生活垃圾會形成固體污染物,并且造成大氣污染和生活用水的污染。3.農村工業的污染。農村工業的不斷發展帶來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的同時,農村工業所帶來的污染日益嚴重。現階段農村經濟的企業類型主要集中于多冶金廠、印刷廠、水泥廠、玻璃制品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適合民營企業的發展。但是,這些行業所帶來的污染成為當前農村工業污染的主要來源,表現在廢渣、廢氣和廢液等類型。對于這些污染物的處理,一方面現階段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行政指令性的處理方式容易造成農村經濟發展積極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已經形成的農業工業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形成,如何有效解決已經造成的生態破壞迫在眉睫。

二、解決生態問題的對策分析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生態文明治理工作現狀增強,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農村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在我黨和政府扎實推進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以來,我國廣大農村的生態環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要金山銀山,而要綠水青山的生態文明價值觀逐漸形成。農村的生態文明假設直接關系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是當前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1.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綠色農業。長期以來,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粗放,過于重視經濟發展的數量增長,造成經濟發展以生態環境為代價。對于農業遺留作物造成的污染,加快秸稈回收技術的研發,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于農業地膜所造成的農業污染,加強地膜技術的研發,可降解材料的應用。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對于傳統的污染企業,冶金廠、印刷廠、水泥廠、玻璃制品等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對于一些嚴重污染企業堅決關停。2.培育農民生態文明價值觀。農業遺留物污染、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農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淡薄。一方面,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和生產習慣造成農民并沒有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民為了經濟利益忽視生態效益,大量的污染企業設立,并且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下屢禁不止。新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根本和關鍵在于提高農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加強對于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培育,樹立科學發展觀,樹立“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觀;另一方面,使農民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成果。例如:農村發展農村特色旅游經濟,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還有農村的廁所改革,推動了農民傳統衛生習慣的改變,有助于帶動普通農民更新衛生觀念。隨著改廁健康教育和衛生常識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民逐漸接受了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衛生習慣。3.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生態問題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發揮政府經濟建設職能,加大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財政投入,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保障,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村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形成權責明確的生態環境治理和監管機制,保證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加大對于生態環境行為的懲處,規范企業和個人行為;加大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業科技的研發,實現創新驅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涂桂華.論我國農村生態倫理建設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2]陳云云,周文娟.生態倫理前言熱點問題研究進展與展望[J].生態經濟,2016(8).

[3]陳浩.生態倫理視域下農村污染治理的思考[D].南華大學,2016.

[4]劉昂,王露璐.20世界以來的中國鄉村倫理研究:進展、現狀與問題[J].倫理學研究,2016(3).

[5]陳天潔.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倫理訴求[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8).

作者:付梓童 單位:石家莊精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