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會計中的轉移教學法執行

時間:2022-04-27 09:04:00

導語:小議會計中的轉移教學法執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會計中的轉移教學法執行

內容提要:

本文從遷移教學法的內涵、理論基礎以及會計專業教學特點出發,闡述了在會計專業中實施遷移教學法的意義,同時,具體闡釋了在會計專業中實施遷移教學法的策略:①學習方法的遷移;②概念教學中的遷移;③公式教學中的遷移;④問題解的遷移。最后,總結了在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及對策。

關鍵詞:會計遷移教學法教學策略

遷移教學法一直被教師贊賞和使用,在教學實踐中散發著無窮魅力。實踐證明:遷移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以為在職高階段的學習時間僅僅三年,教師無法把所有會計知識教給學生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遷移教學,不失為一種良策,它能將會計專業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實現教學上的飛躍。

一、遷移教學法與理論基礎

遷移教學法是指教師依據“遷移規律”設法為教學新知識提供聯系的“認識橋梁”,通過“遷移”來發揮舊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的鋪墊作用。遷移教學法是基于學習者的學習遷移規律:一種學習會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的影響,而產生影響的必要條件是學習者自身的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習如果不動腦筋思考,知識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記憶,更不能遷移。遷移教學法充分認識到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給學習者留了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了良好的師生互動的雙邊關系。另外,遷移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去認識新舊知識的聯系,利于形成法知識網絡結構,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美國心理學家M•L•比格指出:學校的效率,大半依學生們所學材料可能遷移的數量和質量而定。因而,學習遷移是教育最后必須寄托的柱石。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知識、能力的遷移有助于他們進一步沿著學術的程序,不但在目前,而且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應付各種情境。

二、會計專業教學的特點

會計專業課程是文理兼并的課程,歷來被視為枯燥乏味的課程,因為在專業的知識中很多是與制度法規聯系在一起,不能隨意變更的。例如:提現200元的會計分錄就必須寫成:

借:現金200

貸:銀行存款200

其不能寫成其他的形式。另外,它不象語言教學中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述同一個含義,或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個事物,而會計專業知識則要求表達得精確和嚴密,用詞的規范。比如:在購買生產用設備的業務中,借方所記的科目只能是“固定資產”,而不能任意地寫成“生產設備”或“勞動資料”。同時,會計專業教學也不完全象理科教學那樣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完全進行邏輯推理,從現象推導到結果,享受邏輯推理的樂趣。比如:給生產工人發放的工作服,有的時候可以記入產品的生產成本,有的時候也可以記入企業的福利費開支。所以,會計專業的學習就象是走在一個迷宮里,看上去到處都有路,實際上只有一條是通往出口的路。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去尋找迷宮的規律,盡快找到出口。那么怎樣幫助學生找出口呢?利用遷移規律,在已有道路(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的道路(知識),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

三、會計專業遷移教學法策略:“學習方法遷移”

會計專業教學中有許多相近相似且聯系緊密的內容,這就為遷移教學法的運用提供了前提。如當我們理解了流動資產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流動負債的概念;當我們學會了記帳憑證會計核算形式,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的理解就會變得簡單,這些都是遷移在其中起了作用。總結教學實踐,筆者歸納出遷移教學法在會計知識內部教學中應用的四種方法:

1、學習方法的遷移

在運用遷移法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習方法的遷移是第一位的,它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石。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遷移教學法中,學習方法可以概括為兩種:一是舉一反三,綜合貫通。也就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的重組與擴大,培養學生分析、判斷、類推的能力,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學習者通過思維,把握具體課題內容的實質,找到與它相應的知識關聯,從而把當前的課題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即把所學的概念原理、法則運用于解決新問題之中。引導學生“舉一”(即獲取知識)到“反三”(即知識的實際應用),引用遷移方法,在解決新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循序漸進。“溫故”就是重現舊知識,“知新”就是建立新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心向,利用已內化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去影響和促進新知識新技能的理解掌握,溝通新舊知識、技能間的相互關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體系,以促使知識向能力轉化。會計專業教學中可以通過知識的歸納整理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如,在統計學科第一章六個基本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找出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的關系(構成),再進一步找出標志與指標的關系;統計總體與指標的關系;總體單位與標志的關系;變異與變量的關系;最后形成一張綜合圖表:(如下圖示)

通過這樣的找聯系,畫圖表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掌握六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然后繼續引導學生將這種方法靈活運用在其他的概念學習和認識事物規律上,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概念教學中的遷移

學生專業知識概念形成的根本方法是教師引導他們分析大量的經濟現象,從這些現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質屬性。概念教學除了進行合理抽象與概括,也可以在原有概念基礎上進行遷移獲得概念,認識這些現象的屬性.。概念的獲得可用圖1表示(見圖示).

(1)從相似概念中通過水平遷移獲得新概念。水平遷移是一種橫向遷移.其指先行學習內容在難度上和復雜程度上與后續學習內容大體屬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但兩者又有區別,且又發生遷移效果的現象。例如,在會計學中,學習了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概念后,可遷移到流動負債、短期投資、短期借款等流動性概念的學習中;也可根據概念的對立特性,既而遷移到長期投資、長期借款、長期負債等概念的學習。另外,在統計學中,掌握了統計總體的概念,就可遷移到調查對象的概念;掌握總體單位的概念,可遷移到調查單位的概念。甚至不同學科中也會發生類似遷移。比如,學習了工業會計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概念,能對財務管理中現金周轉的現金概念的理解產生很大的幫助。

(2)通過異位概念的垂直遷移獲得概念。異位概念指存在包容關系的兩個概念。先行學習與后續學習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是某種下位能力的先行學習,進而對更高一級的后續學習發生遷移,或某種上位能力的先行學習,其表現為垂直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如遇到呈現上述關系的教學內容,就可以充分運用垂直遷移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新知識。如權益和負債(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之間存在包容關系,權益是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的上位概念,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是權益的下位概念。在學習了權益后,知道權益是指“企業的經濟資源表現的相應要求權,即這些經濟資源是如何取得的,為誰所有”,就容易明確債權人權益(從債權人處取得的)和所有者權益(從投資者處取得的)的限定。

3、公式教學中的遷移

會計專業課里的公式的學習和熟練運用是非常重要的,而會計計算公式之間存在著共同的要素,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重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引用遷移方法去認識公式。例如,材料運雜費的分配與制造費用的分配,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都是非常接近的,通過遷移,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公式的掌握見圖2)

以水平遷移為例。在工業會計教學中,復習階段,教學中,可以把一些分配的計算公式匯總,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以便更好的掌握。

舉例:2003年2月24日,從東風工廠購入A材料10000千克,買價98980元,B材料2400千克,買價720元,C材料15000千克,買價3000元,增值稅計2329元,款項用銀行存款支付。同時支付A、B、C三種材料的運雜費5480元。要求按三種材料的重量比例分配運雜費。

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題,學生很容易解出答案。

第一步:計算材料運雜費的分配率:

第二步:計算各種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

A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A材料的重量×分配率=10000千克×0.2元/千克=2000元

B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B材料的重量×分配率=2400千克×0.2元/千克=480元

C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C材料的重量×分配率=15000千克×0.2元/千克=3000元

然后將題目略為調整:要求按三種材料的買價比例分配運雜費。題目難度并沒有增加,解法如下:

第一步:計算材料運雜費的分配率:

第二步:計算各種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

A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A材料的買價×分配率=9980元×0.4=3992元

B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B材料的買價×分配率=720元×0.4=288元

C材料應負擔的運雜費=C材料的買價×分配率=3000元×0.4=1200元

從這兩題的解法中,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分配的一般公式:

某項費用(或收入、成本等)分配率=需分配金額/分配依據之和

某種材料(或產品等)應承擔的費用(或收入、成本等)

=該種材料(或產品等)的分配依據×分配率。

進而可以遷移到制造費用的分配,如:一車間生產甲、乙兩種產品,2003年2月份發生在車間的制造費用共50400元,本月甲產品生產了3000件,乙產品生產了1000件。要求以甲、乙產品的生產量比例分配制造費用。

解題如下:

第一步:計算制造費用分配率:

第二步:計算各種產品應承擔的制造費用

某種產品應承擔的制造費用=該種產品的分配依據(產量)*分配率

甲產品應承擔的制造費用=3000件×12.6元/件=37800元

乙產品應承擔的制造費用=1000件×12.6元/件=12600元

通過這樣的遷移引導,學生就可以容易而快速掌握其公式。其外,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水平遷移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借款資金成本率、債券資金成本率、股票資金成本率、留存收益資金成本率的計算也可以通過水平遷移來鞏固。

除了公式的水平遷移外,垂直遷移也是經常會出現的。如:財務管理中個別資金成本率到綜合資金成本率,就是垂直遷移的過程。

4、問題解決的遷移策略

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作為指導。從信息加工理論的觀點來看,“新手”在解決問題時使用大腦的零散信息來處理問題,而“專家”則往往用由零散知識組成的有序“知識組塊”來處理信息,所以易產生“直覺”或“頓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利用遷移過程讓學習者利用已有的“知識組塊”來處理新的問題,這有利于使“新手”向“專家”過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在工業會計產品成本的計算時,可以建議學生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先解決小問題,這樣一來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例:新華廠有供電、機修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年10月歸集的費用和提供的產品,勞務數量如下:

輔助生產車間待分配費用提供的產品勞務數量

計量單位供電車間機修車間第一生產車間第二生產車間廠部合計

甲產品乙產品車間用丙產品車間用

供電5600度40001200070007006300500150032000

機修4290工時500150012006003800

要求: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各輔助生產費用。

此題初看是非常復雜的,但細細分析一下,它不過是兩次分配問題,先是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再是輔助生產費用在外部受益部門之間分配,經過這樣的分析,題目就顯得簡單化。

四、結論與局限性

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實施遷移教學法,可以使知識點深入淺出,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同時,遷移教學法對會計專業教學所產生的作用不只是表現在內部知識的教學,還可體現在會計專業與其他課程的知識聯系上。與其他學科間遷移認識,促進其他學科學習。象在財務管理中,材料的經濟批量就是利用了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小值的方法;還有貨幣的時間價值年金終值的計算就可以通過數學等比數列求和的方法等。

然而,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任何事物有它的好的一面,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遷移也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正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消極、干擾或抑制作用。那么,在專業教學中怎樣利用遷移才能多起正作用,讓負遷移少出現,甚至不出現,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知識傳授的速度和難易度,要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保持相對平衡。

經常保持使學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的狀態,每次遷移均應使學生感到既不難,但也要化一定力氣才能完成遷移,每次學習使學生有新鮮感,感到學到了新東西。

2.知識的傳授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趕進度。

必須建立在原有知識鞏固掌握的基礎上再傳授新知識,就比較容易引起遷移,同時也能防止負遷移情況的產生。

3.克服思維定勢的負效應,促進思維發展,使有效遷移順利進行。

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利用有效遷移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捷徑。但是在社會發展變化中,學生的學習遷移也會發生變化,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變化,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教材也在不斷的變化,為此要求教師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不斷研究如何提高學習遷移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