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增值權費用計量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04 06:39:00

導語:股票增值權費用計量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股票增值權費用計量方法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費用的計量方法,股票增值權計劃的激勵特點,等待期費用計量分析股票增值權費用計量方法。按公司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摘要】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三種主要方式之一,屬于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文章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對企業股權激勵業務會計處理的規范,分析了股票增值權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方法。

【關鍵詞】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費用計量方法;會計處理

股票增值權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應按現行準則中的《股份支付》準則規范進行。在股票增值權數量及其公允價值同時發生變化時,可行權日及之后這一階段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是一個難點。目前很多書及文章中介紹股票增值權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方法不夠詳細,造成讀者理解的困難。本文從不同角度詳細介紹股票增值權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方法。

一、股票增值權計劃的激勵特點

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是目前上市公司采取的三種主要股權激勵方式之一,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如果公司股價上升,激勵對象可通過行權獲得相應數量的股價升值收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后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與之相類似的一種激勵方式是虛擬股票,虛擬股票也是以企業股票為參照物,并不真正涉及股票的贈予或買賣,而只是以股價的漲跌作為一種衡量手段對激勵對象進行激勵的一種股權激勵方式。企業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虛擬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有這部分企業股票的分紅權和股價的升值收益,但是對企業股票沒有所有權,不能行使股東的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當獲贈對象離開企業時,相應的權利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發放不會影響企業的股本和股權結構,但企業會因此發生現金流出,特別是當股價大幅度上漲時,企業可能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虛擬股票在高科技企業如IT業中采用較多,如“上海貝嶺”和“銀河科技”等??梢?股票增值權與虛擬股票的區別在于,前者只賦予激勵對象獲取增值的權利,而不是整個虛擬股份的價值,而后者享有股票的分紅權和股價的升值收益。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采用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的一般是現金流充裕的企業,如“廣州國光”、“招商銀行”、“中石化”和“三毛派神”等,這些企業采取的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都是以現金為結算方式的。

二、費用的計量方法及其會計處理

《股份支付》準則將股份支付業務的借方確認為費用或成本,貸方視支付方式確認為權益或負債。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是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方式,其貸方確認為負債,費用按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不同環節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的費用計量及其會計處理方法具體介紹如下。

(一)授予日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

除了立即可行權的股份支付外,無論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或者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企業在授予日均不做會計處理。授予后立即可行權的以現金結算的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是企業假定已經取得了職工所提供的服務,不要求職工完成一段時間的服務就有權享有該部分基于股份的現金款項。因此,企業應立即確認所取得的服務以及相應產生的負債。授予后立即可行權的以現金結算的股票增值權,企業應當在授予日以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相應增加負債。具體來說,企業應當按照授予日股票增值權的公允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實務中,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不能直接取得,是以股票增值權為基礎計量的,而作為職工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增值權一般是不允許在市場上自由轉讓的,即不存在活躍的市場,其公允價值不能以公開市場價格為基礎計量,只能采用期權定價模型等估值技術進行確定。需要注意的是授予日后立即可行權的股票增值權的公允價值因沒有等待期而不存在貨幣時間價值,每份股票增值權的公允價值與其內在價值相等,是標的股票市場價格與行權價格的差額。另外,在會計處理方面,如果全部或部分權益工具未被行權而失效或作廢,應在行權有效期截止日將其從“應付職工薪酬”轉入未分配利潤,不沖減已確認的成本費用。授予日后立即可行權的情況在實務中較為少見。

(二)等待期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

在大多數情況下,職工只有在完成等待期內的服務或達到規定業績條件以后企業才能給予以現金結算的股票增值權,對于現金結算的涉及職工的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企業應當在該期間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隨著職工服務的提供,相應確認所取得的服務以及為支付所取得的服務而產生的負債,同時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費用。

具體來說,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以對可行權情況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承擔的以股份或其他權益工具為基礎計算確定的負債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費用,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在資產負債表日具體計算時,企業應當根據最新取得的可行權職工人數變動等后續信息作出最佳估計,修正預計可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計算截止當期累計應確認的成本費用金額,減去前期累計已確認金額,作為當期應確認的成本費用金額,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計算的公式為: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期初應付職工薪酬

其中:期末應付職工薪酬=累計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

編制會計分錄時,企業應當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以對可行權情況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上述等待期間每個資產負債表日股票增值權的公允價值和預計可行權股票增值權數量的確定是一個難點,對于授予的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股票增值權,應當采用期權定價模型等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預計可行權股票增值權的數量主要取決于可行權職工人數的確定,可行權職工人數的確定應在估計概率的基礎上進行。需要注意的是,股票增值權的公允價值和預計可行權股票增值權數量的確定方法主觀性都較強,有可能成為企業調節利潤進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導致會計信息質量難以達到真實可靠。因此,企業應當在報表附注中披露公司承擔的、以股票增值權為基礎計算確定的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方法,披露負債中因以現金結算的股票增值權產生的累計負債金額和以現金結算的股票增值權而確認的費用總額。

(三)可行權日及之后費用的計量及其會計處理

在可行權日,要繼續確認所取得的服務以及為支付所取得的服務而產生的負債及費用,需要注意的是最終預計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量應當與實際可行權數量一致,并以此確定最終的費用和應付職工薪酬的總金額。具體按下列公式計算費用: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其中,期末應付職工薪酬=累計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

一般情況下,在可行權日企業支付的現金是按股票增值權的內在價值即市場價與行權價之差計算的,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此該金額比股票增值權同期的公允價值要低,此差額也應反映出來并對費用總額進行調整。根據這一特點,可行權日費用的計算也可按公式:

本期確認費用=按公允價值計算的總費用-已確認的費用+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

編制行權的會計分錄時,企業應當根據行權的職工人數和可行權后的每份股票增值權現金支出計算支出的現金總額,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尚袡嗳罩?企業不再調整等待期內確認的成本費用,但要將可行權日之后、負債結算日之前的應付職工薪酬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本期行權的那部分股票增值權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按公式計算:

本期確認費用=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

+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編制可行權日后的會計分錄時,若負債公允價值上升,則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若負債公允價值下跌,則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終止時,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管理費用”和“生產成本”等的金額應與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的金額相等。此階段需注意的是,可行權后的每份股票增值權現金支出額是按股票增值權的內在價值計算的,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其金額比同期的公允價值要低,因此在計算股票增值權業務的費用時,除了考慮股票增值權本身的公允價值及其變化外,還要考慮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可見此階段的費用構成成份最復雜。會計處理方面,對費用的處理有觀點認為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應最終轉入“管理費用”和“生產成本”等項目,筆者認為沒有必要,一方面,不管放哪個項目都不會影響當年的利潤總額;另一方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更能恰當地反映該項費用的本質。下面通過舉例具體說明。

例:20X0年11月,某公司董事會批準了一項股份支付協議。協議規定,20X1年1月1日公司的100名業務骨干每人將被授予1000份現金股票增值權,但這些人員必須在公司連續服務三年,即從20X3年12月31日起根據股價的增長幅度可以行權獲得現金。該股票增值權在20X5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畢。該公司估計,該股票增值權在負債結算之前的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以及結算日的公允價值和可行權后的每份股票增值權現金支出額如表1:

第一年,業務骨干有5名離開,公司估計三年中還將有5名業務骨干會離開;第二年中又有10名業務骨干離開,公司估計還會有15名業務骨干離開;第三年中又有15名業務骨干離開。第三年未假定有50人行使了股票增值權取得了現金,20X4年又有10人行使了股份增值權,20X5年末剩余的10人全部行使了股份增值權。

分析:本例涉及的是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也是需要等待期的,等待期為3年,行權日為20X3年末至20X5年12月31日之間,該公司應當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以公司估計的可行權的最佳估計數為基礎,按公司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在可行權之后,則應當在相關負債結算之前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負債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其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具體計算及會計處理如下:

1.20X1年1月1日處于授予日,公司股份授予日不進行賬務處理。

2.20X1年12月31日處于等待期,公司應當確認的負債為:

(100-10)×1000×10×1/3=300000(元)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300000+0-0=300000(元),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30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300000

3.20X2年12月31日處于等待期,計算截至當期為止累計應當確認的負債為:

(100-30)×1000×12×2/3=560000(元)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560000+0-300000=260000(元),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26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260000

4.20X3年12月31日處于可行權日,計算截至當期為止累計應當確認的負債為:(100-30)×1000×13=910000(元)

期末應付職工薪酬=累計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910000-550000

+50×1000×(11-13)=260000(元)

上式中加上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差額的原因是累計應付職工薪酬是按13元的公允價值計算的,而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是按11元計算的,加上此差額后就使本期支付職工薪酬也變為是按13元計算的,這樣期末應付職工薪酬也就是按13元計算的了。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

-期初應付職工薪酬=260000+550000-560000=250000(元)

費用的計算也可按公式:

本期確認費用=按公允價值計算的總費用-已確認的費用+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

=(100-30)×1000×13-560000+50×1000×(11

-13)=250000(元)來源于/

其中,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因計入費用的公允價值(13元/份)高于支付的現金(11元/份),在此作為減項。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25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250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550000

貸:銀行存款550000

5.20X4年12月31日處于可行權日之后:

期末應付職工薪酬為:

(100-30-50-10)×1000×15=150000(元)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

-期初應付職工薪酬=150000+140000-260000=30000(元)

本期確認的費用計量也可以用另一種計算方法。因留在公司的70人的費用都已按公允價值計入費用,因此,本期需要計入費用的是本期行權的10人的增值權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20人的增值權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式如下:

本期確認費用=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1000×(14-15)+20×1000×(15-13)=30000(元)

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3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30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140000

貸:銀行存款140000

6.20X5年12月31日處于可行權日之后:

本期確認費用=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本期支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

=0+170000-150000=20000(元)

或:本期確認費用=本期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1000×(17-18)+10×1000×(18-15)

=-10000+30000=20000(元)

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20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170000

貸:銀行存款170000

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終止時,上述計入費用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與實際支付的“應付職工薪酬”的金額最終相等,都是860000元。

綜上,企業授予職工以現金結算的股票增值權,對職工進行激勵或補償,以換取職工提供的服務,實質上屬于職工薪酬的組成部分,其會計處理將股票增值權業務的借方確認為費用或成本以及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貸方確認為負債,借貸兩方的金額相等。因此股票增值權費用的計算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其結果是一樣的。其中,可行權日及之后股票增值權的費用構成最復雜,計算時除了考慮股票增值權本身的公允價值及其變化外,還要考慮支付現金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但最終計入費用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與實際支付的“應付職工薪酬”的金額是相等的,將此階段的費用構成進行分解更有利于對股票增值權費用的計算及其會計處理方法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鄭慶華,趙耀.新舊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葉映紅.企業職工薪酬福利會計核算及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