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實行研究生收費對考研行為的影響
時間:2022-04-29 09:35:00
導語:透析實行研究生收費對考研行為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研究生收費政策的出臺,收費所帶來的影響一時間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筆者就研究生收費對考研行為的影響在南京兩所高校中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后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大家對研究生收費的贊同程度不高。收費增加了讀研成本,促使考研的學生在考研之前進行考慮,以決定是否考研;而決定考研的學生也得在學校、專業和地區之間做出衡量。在調查中,筆者還發現對研究生收費存在的擔心主要集中在收費的額度和貧困生救助體系方面。
關鍵詞:研究生;收費;考研;影響
前言
近年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持續增長,研究生培養經費短缺,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不少人提出要對研究生實行全面收費。截止到2007年包括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復旦、浙大在內的10所高校開始了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的試點。雖然只是部分學校開始試點,但是,對于準備通過考研的方式進入這些知名學府的學生又不得不考慮經濟這一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運用實證的方法調查受教育主體——大學生對于該政策的態度和看法,進一步探討研究生收費對學生考研行為的影響。通過調查有助于加深對研究生全面收費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也可為進一步推廣和完善研究生全面收費制度提供實證方面的參考。
一、文獻綜述
(一)相關研究回顧
關于該課題的研究在國內進行的還不是很多,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討論收費的可行性以及分析考研熱的原因方面。有不少學者運用薩繆爾森的“準公共產品理論”、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和約翰•斯通的“成本分擔理論”等理論進行論述,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王效仿的相關文章。[1]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理論認為研究生教育存在成本,教育成本的支付應與收益相配合,收益多的人應分擔較多的成本,收益少的人分擔較少。[2]又如孫也剛從實證研究出發,發現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幾乎完全由政府負擔,而受教育者本人卻能獲得更多的收益,成本投入和收益的不均衡導致了考研的逐漸升溫,作者由此建議應由政府、企業、受教育者個人三方合理分擔教育成本。[3]裴勁松等人運用教育投資收益成本分析的有關理論和相關公式,深入探討了研究生收費標準的影響因素,并運用大量數據估算出一個具體的收費標準。[4]另外也有學者反對研究生收費,因為這種收費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5]除此以外,也有對考研行為的成本收益進行的調查。如李紅霞對考研行為所做的實證研究中就有對考研、讀研的成本收益進行的調查。她將考研、讀研的成本分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心理成本,收益則分為經濟收益、心理收益。根據其調查結果可知,考研行為是理性的考研者針對經濟發展、制度和政策變遷的影響,進行成本收益比較后趨利避害的結果。[6]在熊倪娟、趙東輝、施祖麟的調查報告中顯示,在實際生活中,在決定是否考研時真正影響投資決策結果的是應屆本科畢業生們能直觀了解到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在薪資報酬力面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大小往往會決定他們最終的決策。最近畢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工資報酬的差距就會對當前的應屆本科畢業生的考研決策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這種差沖縮小,那么我們可以預見到,研究生的報考比率會隨之下降,相反,如果這一差距擴大,那么報考比率也會上升。[7]這一事實充分反映了畢業生們的決策隨薪資差額這一收益風向標靈敏而動的特點,說明考研熱潮的背后其實是投資主體們對各種投資行為的理性選擇。
再看西方學者對于研究生成本收益方面的調查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西方學者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對教育投資收益率進行了估算。加里•貝克爾研究認為:美國白人男大學生的私人收益率1939年為14.5%,1949年則為13%。在美國,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一直比較高,通常在10%-15%之間,高于物質資本投資的平均收益率多數研究表明隨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收益率呈遞減趨勢。[8]
Williams和Gordon對英國2000多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利用收入函數法,估計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為13.0%,女性為9.9%。[9]
Bosworth和Ford在英國Loughborough技術大學對261名學生進行調查,估計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為22.0%-28.0%,女性為21.0%-26.0%。[10]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克曼在對我國的教育投資進行研究后認為,中國教育投資的真實經濟回報率可能高達30.0%一40.0%。[11]
根據世界銀行教育與培訓部經濟學家Psacharopoulos對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內部收益率進行了長期研究,其主要結論為:(1)教育收益率隨教育層次的增加而遞減;(2)教育收益率隨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12]
綜上所述,研究生收費對于準備讀研的學生而言,無疑增加了其成本,這一直接后果是讀研收益的下降,那么學生對此有怎樣的反應呢?研究生收費究竟對考研行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之后的文章中筆者會結合調查所得數據逐一進行闡述。
(二)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選取南京地區的兩所大學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和南京大學,對其中所有大四年級學生和研究生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本人的現實情況以及獲取樣本的可行性,現以宿舍床號為單位進行抽樣,即將每個個體用宿舍樓、宿舍號和床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編號,如123193代表12舍319室3號床。抽樣時分別抽取標有宿舍樓號、宿舍號和床號的紙,將其組合起來得到一個樣本并以此類推得到所有樣本。問卷發放后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問卷由調查者當場進行回收。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1份,有效回收率為90.5%。
2.資料分析方法
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性分析。本研究運用SPSS11.0軟件對問卷調查資料進行了相關的統計分析。
3.樣本總體特征
根據頻數分析,筆者得到以下數據,調查對象中男生有84人,女生97人;從年級分布上看,大四有160人,其余的為研究生一年級和研究生二年級;從學生家庭所處地域來分,市區學生有79人,郊縣學生有53人,農村學生有48人;從學生經濟狀況看,家庭平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有10人,500-1000元之間的有26人,1000-2000元之間的有51人,是人數最多的,其次是收入在2000-3000元的,有27人,收入在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及6000元以上的分別有12人、9人、8人和8人。而其中考研的為151人,不考的是30人。對于收費政策的認知程度則是有73.5%的人表示“知道”。可以說國家部分高校實行研究生階段教育收費這一政策在此次調查對象中的認知水平相當高。這為我們之后調查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對于收費政策態度的分析
此次調查分為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學生對研究生收費問題態度方面的調查,包括接受程度、可以承受的收費水平等,另一方面是收費政策出臺后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學生對于學校、專業和地區的選擇方面所帶來的影響。
(一)態度
經過筆者的調查(詳見表1),“不同意對研究生教育進行收費”的人總數為71人,占到總人數的39.2%,而表示“同意”的人數為52人,占總數的28.7%,持“無所謂”態度的有58人,占總數的32.0%。可見被調查者中還是有多數的人不贊成對研究生階段教育進行收費。
表1態度
態度人數百分比
同意5228.7%
不同意7139.2%
無所謂5832%
再進一步來看,由于自身情況的不同,調查的結果略有差異(見表2),但是不論是按性別分、按地域分還是按收入分,基本上對于這一政策的分歧也不大,態度都是“不同意”的占多數。男女生中表示“不同意”的分別為38.0%和40.2%,女生中表示“無所謂”的比男生多出4個百分點。而按地域分類,來自郊縣和農村學生中都是對收費政策表示“不贊成”占多數,分別為47.2%和43.8%,但來自市區的學生中是“無所謂”的占多數為35.4%。參考同類型的調查,個人月收入與收費態度成正比,一般而言,收入越高,贊成收費的比例越高,反之亦然。大家的態度基本上是與收入成反比的,即收入越高,同意收費的人數也越多[13]。然而此次的調查卻呈現出不同的結果,農村的學生中也有40.0%的人同意研究生收費政策的實施,相對的來自高收入家庭(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學生對研究生收費政策的贊成率僅為37.5%,還低于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學生(詳見表2)。
- 上一篇: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綜述
- 下一篇:剖析農民生產環境行為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