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與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06 09:25:00

導語:市場化與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化與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論文

摘要:西部是傳統的農業區和貧困地區,農業開發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系到西部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實現,只有搞好西部農業的開發,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西部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最終完成西部大開發的歷史重任,如何在西部地區加快農業產業化,改變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滯后的現狀,切實推動西部大開發等等就顯得尤為突出了。

關鍵詞:西部農業;產業化;市場

1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所謂農業產業化,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自1999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農業產業化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西部各省區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西部地區農村經濟平穩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穩步發展。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力得到提高,到2006年底,西部地區主要糧食產量中糧食作物總產量12926萬噸,較2000年增長28%,油料總產量736萬噸,較2000年增長46%,棉花總產量242萬噸,較2000年增長50%;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然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的進行,農戶成了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有了獨立的經濟利益要求,但長期以來對農戶的組織和利益約束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農業家庭經營的內容、范圍、水平等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大多數農戶仍是一盤散沙,無所謂向心力和疑聚力,農業生產沿用傳統模式,這與農業產業化要求的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立足本地優勢,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分工,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等背道而馳,農民的收入沒能真正提高,農業經濟沒能快速發展。

2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2.1缺少龍頭企業為依托,生產沒能面向市場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然而由于農產品市場不景氣,本地市場需求少,同時由于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較差,使得對外貿易交成本高,很少有企業投資農產業,缺少龍頭企業的引導,使得農戶生產存在盲目性。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生產生產力的提高,以生產為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僅僅提高產量,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西部農業生產并沒能以市場為導向,市場機制在農業生產中沒能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主體作用,大量的農產品依舊被生產出來,從而導致市場上供大于求,從而使得農產品價格下降,擴大生產必然使得生產成本增加,從而導致農民收入增長有限,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2.2專業分工模糊,產業結構不明晰

由于缺乏市場,農戶日常需求的農產品,大多是自我生產,因此必須生產多種農產品,滿足自我需求,使得農業生產缺乏分工,生產效率不能得到提高,數十年以糧為綱的觀念,主導了我國的農業生產,形成了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要糧食不要其它的低效單一的發展局面,量多低質,高產低收的現象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比比皆是,這是結構性的矛盾造成的。面對市場這個鐵面判官,西部農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審時度勢,發揚揮刀割“痛”的精神,痛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達到調優結構,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的目的。

2.3西部農村人口增長過快,人口素質偏低、隱性失業率高

國家一直倡導的計劃生育政策在西部貧困山區實施乏力,導致西部農業人口增長過快,從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西部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除了四川、重慶、陜西、內蒙古以外,其他省份的自然增長率都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長過快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影響了西部地區農業人口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沒有根據地情制定切實有效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致使西部農村鄉鎮企業發展滯后,吸納的農業剩余勞動力較少,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仍滯留在傳統的農業部門,無法迅速轉移到非農產業部門,農村隱性失業率居高不下。

3發展西部農業相應對策

長期以來,西部農業沿用傳統的生產模式,生產出來的產品未經加工直接作為食品或者原材料用于銷售,經濟效益不高;同時,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農產品的供給遠大于需求,從而導致農產品的價格得不到提高。因此發展西部農業關鍵在于打開市場,擴大農產品的市場需求。

長期來畜牧業是農業的組成部分,與種植業結合經營為其存在的主要形式,隨著農業的發展,畜牧業從附屬于種植業的地位轉變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然而在西部地區,畜牧業從整體的角度分析,任然處于種植業的附屬地位,規模不大,缺乏專業分上,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少,沒能真正發揮其對農業的推動作用;針對西部農業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結合自身特點,以畜牧業為依托促進西部農業,一方面必須面向市場,改變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發展壯大畜牧業的規模,通過畜牧業帶動,擴大農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特色化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區。

3.1加快農村養殖基地建設,加快畜牧產業化

畜牧業的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步伐,以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和產業化經營為方向,通過農村養殖建基地建設,實現畜牧業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快牲畜品種改良,提高牲畜飼養和管理水平,實現畜牧業增長方式由單純追求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以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畜產品生產結構為關鍵,因地制宜發展有機畜牧業。實現畜產品生產由自然分散型逐步向產業化經營轉變;努力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過度。

3.2通過畜牧業的輻射帶動功能,打開農產品市場,將農業市場化

通過做大,做強畜牧龍頭企業,加強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圍繞產業的前、中、后各個環節積極推廣“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打開農產品市場,通過產品市場,帶動生產要素市場,建立健全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建立連接緊密、互利共贏、風險共擔的運營機制;強化龍頭企業在行業信息指導、產品流通及行業協調等方面的作用,引導農戶的的生產面向市場。

3.3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專業分工實現區域布局

立足于本地資源狀況,綜合考慮區域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找準切入點,適合什么就發展什么,積極培育發展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變潛在優勢為顯性優勢,同時各個不同地區發展不同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實現了區域布局,促進專業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如此使得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4加強畜牧業品牌建設,增強農業的競爭力

品牌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關系和紐帶,成為當今競爭的熱門因素,隨著同類產品的差異性減小,品牌之間的同質性增大,消費者選擇品牌時所運用的理性越來越少。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購買有情感歸依的品牌,因而“品牌決定市場,市場決定效益”。通過充分發揮和挖掘自身畜產品的資源優勢,重點在優勢畜產品中培育名牌,讓名牌畜產品去參與品牌競爭,搶占市場。從而帶動以畜牧業為依托的種植業的發展,增強農業產業化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