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機電一體化技術研究
時間:2022-07-12 09:59:41
導語:軌道交通機電一體化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的背景與相關調研
軌道交通行業是廣東省確定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按照規劃,到2020年高速鐵路建成1866公里,廣東省將新增城市軌道交通線路690公里,城際軌道交通線路1593公里。隨著上述規劃的實施,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必然伴隨各種技術裝備的發展,所有這些新型技術裝備的維護自然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另外裝備制造業生產的各種裝備的裝配、調試也需要大量熟悉機電業技術的高技能人才。各種機電設備盡管形態千差萬別,但是基本技術原理具有相同性。“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電子、計算機及信息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檢測傳感技術、伺服控制技術、系統工程等有機結合的一門復合技術,它代表著機電工程技術發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強大的創新應用潛力。而如何培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服務軌道交通行業,針對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車站相關機電設備維護保養及車輛檢修基地等技術崗位,著力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外大部分工科類職業學院都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通過對相關院校的調研,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大體上可歸納為:培養以機械和電子技術為基礎,熟悉現代機械制造的基本理論、掌握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維護、調試和維修技術的,具有機電一體化產品局部設計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的,以及產品管理、推廣及售后服務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2]盡管專業培養目標明確,但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點,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開設了32門專業課程,其中帶有航空或飛行器字樣的課程就有9門,培養目標明確,專業特色鮮明;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緊緊依靠啤酒、食品包裝等輕工行業,培養在自動生產線及相關自動化機械工作崗位從事安裝與調試、維護與管理、技改與銷售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其校企合作基礎扎實,人才培養質量穩定,社會聲譽較高。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向兄弟院校學習的基礎上,在學院骨干院校建設及創一流高職院校中針對如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打造專業特色,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二、專業定位、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
(一)專業定位
機電一體化技術涉及的知識面寬廣,是集機械、電子、信息和管理等諸多學科于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因此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個很寬泛的專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專業平臺。[3]我們對接廣東省區域經濟發展,通過對機電專業相關的企業、行業、企業聯盟調研,分析與預測專業對應的區域產業人才需求,提煉出軌道交通行業特定工作崗位(崗位群)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職業技能與素質要求,其畢業生主要面向機電行業,以及軌道交通行業的機電產品研發制造企業、設備運行等就業單位,面向的主要職業崗位有:自動化設備檢修、電氣設備安裝調試、機電產品開發、設計等。據此,我們依據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將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以市場為導向,主動適應珠江三角洲傳統優勢產業和新型特色制造業發展需要,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以“產教一體,寓學于工”的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具備機電一體化技術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適應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制造、軌道交通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保養、管理等工作崗位,具有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課程體系的構建
堅持一條主線、強化能力的原則。即從專業技術應用出發,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線,運用倒推法,從職業能力結構,演繹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直至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其“公共基礎課”按照國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設置基礎性人文課程以外,根據專業特點和就業市場需求,精心設置了“機械+電氣”雙支撐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群平臺課程)”,設置了“機械制圖與CAD”“機械基礎”“電工電子技術應用”“機電傳動與控制”“液壓與氣動技術”“可編程控制器”六門課程。在此基礎上,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核心課”和“綜合能力課”,專業核心課開設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數控機床電氣控制”“生產線組裝與調試”“機器人技術應用”;綜合能力課開設了機加工實訓、鉗工實訓、機電設備拆裝實訓、電氣控制綜合實訓、數控機床操作與編程、畢業頂崗實習。專業核心課中還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車站機電設備、車站電梯維護課程;專業選修模塊中還設置了鐵道概論、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與維修、車站空調與通風系統維護課程,以對接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對車站設備管理和維護人員的需求。為了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還開設了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指導,以及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機電產品創新設計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市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或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獎項的學生可以免修該課程。
(三)教學方法改革
深入開展課程建設與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廣泛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通過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使教師利用課程平臺,自主搭建課程、輔助教學實施,實現教學目標;使學生利用該開放的平臺,通過動畫變換視角、直觀形象地學習抽象的概念,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習者的自然思維習慣,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用虛擬仿真替代危險性高或難以安排的現場實習,或展示現實教學中難以理解的復雜結構、復雜運動等,提高實際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以外鞏固所學和拓展學習。構建選課平臺,借助網絡學習,真正實現彈性教學模式[4]。
三、專業的主要特色和成就
(一)進行訂單班培養模式探索
緊密對接廣東省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需求,依托學院的傳統和專業集群優勢,牽手軌道交通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適應企業特殊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與廣州地鐵、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東莞地鐵、深圳地鐵、香港地鐵等軌道行業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逐漸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開設“2+1”模式訂單班。校企雙方形成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學生、師傅教師互派共培、資源共享的機制。同時建立企業兼職教師庫,聘請企業的能工巧匠與校內教師共同講授課程,針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技能進行授課。在跟崗、頂崗過程中采用企業教師一對多、一對一的教學,指導學生獨立操作。通過半年的企業頂崗實習,切實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實現頂崗實習與工作崗位對接。
(二)建成中高職銜接培養體系
近年來先后實施了3+證書、三二分段、中職自主招生等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訓實習、培養模式、實訓條件建設及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做好銜接和溝通,探索構建中高職模塊化課程體系,形成中高職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在項目建設中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并制訂了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
(三)利用工學結合園中的“校中廠”和校內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專業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以校內專業崗位實踐和校外頂崗實習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和畢業生就業崗位能力要求,按照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從單一到綜合的邏輯進行安排。校內生產性實訓注重單項能力的強化訓練及簡單功能系統的設計、裝調、維修等。為此我們通過“引企入園”的方式,引進了廣州市鴻輝電工機械有限公司、廣州冠通機械設備實業有限公司、東莞景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以機電一體化產品為主業的實體企業,校企共建“校中廠”。在“校中廠”內安排對應的崗位進行頂崗實習,達到綜合鍛煉畢業生解決問題、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的培養目標。如在“校中廠”進行可編程控制設計、機電設備拆裝實訓、單片機產品控制系統設計、生產線的安裝與運行調試、數控機床的電氣線路連接及系統調試等。
(四)畢業生得到社會認可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委托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麥可斯MICOS對畢業生評估報告數據顯示,我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2014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高達100%,高于全國94%的水平。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為3746元,高于其他國家骨干校相第2期鄒偉全,張曉東,張楊:具有軌道交通特色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關專業3478元的水平。近三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的稱職率達100%,優良率大于70%。畢業生就業后,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其工作態度端正,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勤奮務實的精神;知識面寬,上手快,并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五)報考、報到率處于較高的水平
從廣東省自主招生分專業報名情況來看,機電一體化專業報考率2015年達604.44%,2016年達513.24%;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中2015年報考率達147.37%,2016年達153.22%。從報到率來看,2015年為92.39%,2016年為93.12%,以上數據說明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得到社會的認可。
四、結語
經過多年的建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依托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在軌道交通行業的傳統和集群優勢,定位于軌道交通特色的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條件改善等方面開展一系列特色專業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卓有成效,特色更加鮮明,現已成為面向軌道交通車站培養特色專門人才的基地。
作者:鄒偉全 張曉東 張楊 單位: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職成[2015]9號.
[2]朱敏紅,閆紅蕾.機電一體化專業職業技能體系的研究[J].職教通訊,2012(3):20.
[3]黃中玉,黃衛紅,于寧波,曹征.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11(10):123.
[4]郭春梅.高職類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探討[J].經濟師,2016(2):202-203.
- 上一篇:光機電一體化微生產線設計方案
- 下一篇:汽車制造機械加工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