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體系認證論文
時間:2022-09-19 10:58:00
導語:質量體系認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質量體系認證已在我國全面推行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認證推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誤區。本文主要分析了質量認證的八大認識誤區,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可操作性建議。
[關鍵詞]質量認證措施
質量體系認證的對象是質量體系,即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在我國認證的依據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標準的有關國家標準(GB/T19000系列標準)。它的作用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顧客對企業的信任,為企業帶來更多的顧客。同時減少甚至避免了顧客對企業質量體系的重復檢查評定,有利于顧客選擇合格的企業。目前我國質量體系認證已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大部分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質量體系認證的熱潮中,仍然存在著諸多誤區。
誤區一:搞認證是自找麻煩
ISO9000族標準是一個家族,2000版的ISO9000族核心標準有四個,其中光是表述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及相關術語的《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SO9000:2000),就分成10個部分,給出有關質量的術語共80個詞條,同時提出了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表述了建立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應遵循的12個方面基礎知識,ISO9000族其它標準所要求的要素則更多更繁雜。因此,企業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來全面正確理解和掌握ISO9000族標準。而一些企業由于缺乏對質量認證的正確認識,追求短期利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總認為搞質量管理體系周期長,過于煩瑣,歪曲質量認證的內涵,把通過認證說成是自找麻煩。
誤區二:質量體系認證就是產品質量認證
企業認證的基礎是有關質量體系的國家標準,我國的國家標準GB/T19000系列標準等同采用了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9000族標準。而產品質量認證是對產品做型式檢驗,同時對與產品有關的供方的質量體系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供方的質量體系對其生產、設備、材料采購、檢驗方法等能否進行恰當的控制,能否使產品始終符合技術規范。
雖然兩者都要求對供方的質量體系進行審核,但產品質量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的產品,而不是供方的質量體系。由于認證對象的不同,引起了獲準認證條件、證明方式、證明的使用等一系列的不同,通過產品質量認證的企業可以在其產品和說明書上使用該標志,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不得用于所生產的任何產品上,僅適用于企業對外的宣傳。
誤區三:獲得證書等于掌握了世界先進管理水平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成員國的標準化團體組成的世界性聯合體。制訂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技術委員會完成。ISO9000族標準就是由1980年成立的第176技術委員會即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委員會,在英國標準BS5750基礎上,吸收了美國軍標ANSI/ASOZ1.15和加拿大CSAZ299等一些國家標準的精華,組織了15個國家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專家,歷時5年,于1987年正式頒布的。它和其它國際標準一樣,是在提交各成員團體表決取得至少75%參加表決的成員團體同意,才作為國際標準正式的。由于國情各異,能夠被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共同接受的ISO9000族標準必定是相互協調、妥協的產物。因此,這一標準實際上并非最優評價,只是滿足顧客最低限度要求的通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是“合格”的標志,當然,獲得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更非獲得世界先進管理水平的質量認證。
誤區四:選擇認證機構時崇洋媚外
目前,不少企業在選擇認證機構時,不加分析、不作比較,一味地“崇洋媚外”。其實,中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證委員會(CNACR)1994年參加國際認可論壇,1998年首批簽署國際認可論壇多邊承認協議(IAF/MLA)和區域多邊承認協議,成為了IAF/MLA集團的創始成員,即由CNACR認可的質量體系認證機構進行認證,就代表所出具的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證書達到國際水平,具有國際等效性、互認性和等同權威性。而有些企業仍不惜花3~4倍的代價,舍近求遠,請國外認證機構進行咨詢、認證,這純屬誤解。當然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認證機構,在信譽、知名度等方面還是有差異的。企業在選擇時還需要認真考察。
誤區五:對標準生搬硬套全盤否定自己
每個企業在實際的生產運行中,都有許多好的經驗和方法,但是不少企業在建立質量體系時不注重總結本企業的質量管理經驗,過于注重質量標準的符合性,不能與企業實際有機結合。甚至在編制文件時,聘請咨詢公司的人員“閉門造車”,生搬硬套其它企業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嚴重影響了質量體系建立與運行的有效性。在運行質量體系時,又過分強調一切與標準要素相對應,全盤否定自己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程序,結果反成了“邯鄲學步”,貽笑大方。
誤區六:認證就是評比和檢查
企業貫徹ISO9000族標準,取得證書,其目的是讓公正、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證明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標準要求,藉以提高企業的信譽,取得顧客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然而,有部分企業質量意識淡薄,管理觀念陳舊。本身沒有通過認證的意愿,由于迫于競爭對手通過認證的壓力,或采購方的強力要求,僅為獲得證書而認證。結果要么照本宣科地套用其他企業的模式,要么花重金“購買”證書,一旦證書到手,就不按標準繼續開展工作,沒有認識到質量體系認證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續提高產品質量,保持顧客的持續滿意,其結果只能是在監查和復評中被淘汰。
誤區七:認證可以包治“百病”
目前我國為體系認證提供依據標準的主要有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它們各有區別,又有聯系。其中ISO14000標準,是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總稱,目前我國等同采用的國家標準為GB/T2400系列標準,它側重于產品或服務對環境影響的評價,通過該認證,表明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OHSAS18000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標準規范”,是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對企業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的解釋,對企業生產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達到逐步消除或降低企業生產過程的風險,使員工的健康、安全和企業生產的安全有完善的保障體系。
雖然這些管理體系都從設定目標,系統地識別、評價、控制、監視和測量并管理一個由相互關聯的過程組成的系統,其運行模式都以過程為基礎,用“PDCA”循環的方式進行持續改進。但質量管理體系致力于實現組織的質量目標,達到持續的顧客滿意。同其他管理體系相比目的和評價指標有明顯的差異。
誤區八:拿到認證證書就萬事大吉了
一個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并取得了證書并不表明該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就一定能有效地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按標準要求建立的開放系統,無時不受體系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換一個角度講,即使獲得認證的企業仍然無法避免出現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項。因此只有不斷地修訂和完善整個體系,堅持顧客滿意和持續改進的原則,才能保證體系有效地持續運行。那種將認證證書掛在墻上或束之高閣,隨意改變過程程序等行為,必將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名存實亡。更無法保證在三年證書有效期過后,能通過認證機構實施的監督和復審。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貫徹質量認證已經成為企業增強競爭力、開拓新市場的重要手段,而貫標認證過程的復雜性和專業性會造成認證過程中的某些曲折,因此,企業在認證過程中應當避免多方面的誤區,以順利通過認證,并為認證后的有效運作打好基礎。
- 上一篇:誠信制度是貨幣制度的基礎分析論文
- 下一篇:我國科研資源整合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