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收入城鄉差異解決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2:14:00
導語:個人收入城鄉差異解決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是影響農村改革發展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之一。通過對調查資料的分析,揭示了中國個人收入城鄉差異的狀況,解析了中國個人收入城鄉差異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個人收入城鄉差異的對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關鍵詞:收入;城鄉差異;體制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
個人收入是個人社會經濟地位的重要標志。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個人收入不斷提高。但是,農民的個人收入與城鎮居民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由此,筆者力圖運用實證資料揭示中國個人收入中存在的城鄉差異現象,解析中國個人收入存在城鄉差異的原因,提出解決個人收入城鄉差異的對策,其目的是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一、個人收入城鄉差異的現狀
(一)資料來源
本研究運用的是廣西的抽樣調查資料。廣西屬于中國的西部地區,同時也是中國的沿海地區,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中國的排名居中,因此比較具有代表性。資料來源于李文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廣西不同民族職業流動與就業培訓政策的比較研究》的數據庫[1]。排除一些缺省的數據,本研究的樣本容量為1111份。其中城鎮居民樣本926份,占樣本總量的83.3%;農民樣本185份,占樣本總量的16.7%。
(二)實證分析
筆者在本研究中用月收入來表示個人收入狀況。總樣本的平均月收入為1270.70元,城鎮居民樣本的平均月收入為1359.02元,農民樣本的平均月收入為828.60元,城鎮居民樣本的平均月收入是農民樣本的平均月收入的1.64倍。也就是說,農民樣本的個人收入與城鎮居民樣本相比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但是,我們能否推出農民的個人收入與城鎮居民相比存在差異,這需要對其進行統計檢驗,由于戶籍屬于類別變量,收入屬于定距變量。綜合以上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個人收入存在城鄉差異,農民的個人收入與城鎮居民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形成個人收入城鄉差異的原因
經濟學理論認為,個人收入是個人所擁有的資本的一種回報,而個人所擁有的資本主要包括物質資本、體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所以我們將從物質資本、體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四個方面分析形成個人收入城鄉差異的原因。
(一)物質資本
物質資本是個人重要的資本之一,它能為個人帶來收入。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個人也積累了比較多的物質資本,比如房產、股票、債券等,這些由于物質資本所帶來的收入我們稱之為財產性收入。由于個人所擁有的物質資本不一樣,所以個人的財產性收入就不一樣。因為城鎮居民擁有比農民更多的物質資本,并且中國至今沒有開征財產稅,所以這是導致中國個人收入存在城鄉差異的重要原因。
(二)體制資本
撒拉尼等人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市場轉型國家,存在著“政治資本”,李路路稱之為“體制資本”。李路路認為,“體制資本”的概念,主要是指這樣一種生產性的個人資源,即個人(包括家庭)在傳統體制的權力結構中所具有的結構資源,如職位、干部身份、政治面貌以及國家所賦予的、具有壟斷性和排他性的職業地位等[2]。在本研究中,筆者運用單位類型來測量個人的體制資本。單位類型是指個人工作單位的類型,在本研究中,筆者把單位類型操作歸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個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和其他類型等七種單位類型。筆者認為,由于不同類型的單位所擁有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不同,這將會對個人收入產生不同的影響。統計分析結果,驗證了筆者的假設。個人收入與單位類型的相關系數Eta=0.528,顯著性水平值為0.000,小于α值0.05,表明個人收入與單位類型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并且城鎮居民幾乎壟斷了收入比較高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等單位類型。因此,我們認為體制資本也是導致中國個人收入存在城鄉差異的重要原因。
(三)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是指人們花費在教育、健康、職業訓練、移民和信息獲取方面的開支,它與物質資本最大的差別是它不能與其所有者分離。在人力資本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最重要的部分。為此,筆者運用文化程度和職業培訓兩個變量來測量個人的人力資本。在本研究中,筆者將文化程度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學、研究生六種類型,把職業培訓分為是否參加過職業培訓兩種類型。筆者認為,個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和是否參加職業培訓,代表個人不同的人力資本含量,這將會對個人收入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統計分析結果驗證了筆者的假設。個人收入與文化程度的相關系數Eta=0.554,顯著性水平值為0.000,小于α值0.05,表明個人收入與文化程度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個人收入與是否培訓的相關系數Eta=0.379,顯著性水平值為0.000,小于α值0.05,表明個人收入與是否培訓有較強的相關關系。然后,筆者對城鄉居民的文化程度和職業培訓狀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城市居民的文化程度和職業培訓幾率明顯高于農民,并且其顯著性水平值為均0.000,小于α值0.05,人力資本的城鄉差異導致了個人收入的城鄉差異。
(四)社會資本
關于社會資本,自從法國學者布迪厄第一次對社會資本概念進行界定以來,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社會資本概念進行了界定[3]。在本研究中筆者采用林南的社會資本概念,他認為:“社會資本——作為在市場中期望得到回報的社會關系投資——可以定義為在目的性行動中被獲取的和/或被動員的、嵌入在社會結構中的資源。”[4]筆者在本研究中運用個人社會網絡規模來測量個人社會資本,社會網絡規模是指個人擁有的社會網絡成員的數目。筆者認為,不同的社會資本將會影響個人收入。然而統計分析的結果推翻了這一假設,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個人收入與社會網絡規模的相關系數R=0.009,顯著性水平值為0.784,大于α值0.05,表明個人收入與社會網絡規模無關。也就是說,社會資本對個人收入的影響不大。三、解決個人收入城鄉差異問題的對策
通過以上的實證研究表明:中國的個人收入存在城鄉差異現象,個人所擁有的物質資本、體制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差異是導致個人收入存在城鄉差異現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最終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1.加強政策引導,縮小城鄉之間的物質資本差距。縮小城鄉之間的物質資本差距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擴大農民的物質資本。首先要加大財政對農民的補助力度,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必需加大投入。同時要加強農民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如:鄉村道路、供水供電、學校醫院等,政府要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最后要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職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大政府對使用農民土地和林地的補償力度,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增加農民的物質資本。二是盡快推出財產稅,實行財產稅既可以擴大稅源,增加稅收收入,又可以縮小城鄉之間的物質資本差距,調節城鄉之間收入差距。
2.統籌城鄉發展,消除城鄉之間的體制資本差距。城鄉之間的體制資本差距的最終原因是城鄉二元結構,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上實現一體化,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適當調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協調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3.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民人力資本。政府應重視農民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供給的同時,增加農民職業教育的投入,要下大力氣搞好農民技能培訓,特別是一些實用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建立健全教育援助制度,如:建立農民貧困家庭子女教育基金、助學金和勤工助學制度,以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政府要通過各種渠道增加農民的教育投入,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縮小農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人力資本差距,以減少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
通過以上政策的實施,我們將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并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使農民與城鎮居民一起走向共同富裕。并且,我們只有比較圓滿地解決了個人收入的城鄉差異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感謝李文華教授允許我使用他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廣西不同民族職業流動與就業培訓政策的比較研究》(04XSH003)的數據庫。
參考文獻:
[1]李路路.社會結構變遷中的私營企業家[J].社會學研究,1996,(2).
[2]黃曉波.西方“社會資本”概念綜述[J].理論界,2006,(7).
[3][美]林南.社會資本——關于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M].張磊,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 上一篇:我國循環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論文
- 下一篇:城鄉收入差距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