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4-22 11:36:15

導語: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問題及對策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任務所在,以及現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先進做法的模式,從而對我國推進金融服務鄉村發展,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發展任務;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鄉村經濟體;金融政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加強金融服務的創新和服務力度,避免出現由實向虛演變,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水平與能力”,此外,黨中央報告和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強調和重點部署,可見鄉村振興發展是國之重策,金融服務作為現時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而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要健全適合鄉村特點的金融服務體制,提升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金融資源支持,更好的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所以,金融服務對于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經濟上應起到關鍵助推器的作用。

1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所在

按照黨和國家的政策指示,地方區域在實施鄉村戰略發展時應從工作重點和任務所在出發,有的放矢,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

1.1培育鄉村產業

培育鄉村產業從而帶動鄉村經濟新動能,主要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加快對鄉村產業的升級轉型,塑造綠色健康的鄉村產品,提升產出產品的質量,優化鄉村經濟產業機構;二是加快鄉村現代化程度,加速設立現代鄉村經濟體生產,利用科技、設備、管理提升經濟體發展水平;三是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發展,整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鄉村生產全過程一體化。

1.2打造生態鄉村宜居新風貌

鄉村經濟發展應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建設生態穩定、宜居的美麗鄉村,統籌鄉村山水林田整體治理,落實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產產品,走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經濟發展道路,提升鄉村生活質量,提升鄉村村民生活的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扎實落實民生工程要求。

1.3塑造生活富裕新鄉村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重點為鄉村生活達到富裕水平,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鄉村就業創業環境,通過鄉村經濟體發展來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深入實施精準脫貧,加大脫貧力度,通過發展鄉村經濟體產業鏈模式,提升鄉村家庭經營收入,最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4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活所在,內含著豐富的文化深度,對鄉村振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鄉風文明影響著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是鄉村經濟體發展的重要精神后盾,鄉風文明要與鄉村經濟體發展結合起來,更要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相互促進,才能激活鄉村振興的前進,營造鄉村發展新氣象。1.5搭建鄉村有效治理的新體系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鄉村社會是國家治理體系中最基本也是最薄弱的環節,鄉村治理的效果直接影響著鄉村社會的穩定性,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鄉村經濟的發展又對鄉村治理有推動作用,故建立健全鄉村自治、法制、德制的治理體系,也需要鄉村經濟基礎,二者互為作用,互為平安鄉村、和諧鄉村的基礎。

2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實施推進的背景下,國內金融行業注定進行服務創新,項下布局機構,優化授信審批、提高流程效率等一系列方法提升對鄉村戰略實施的支持。但在發展現狀中仍存在系列問題和困難,需進一步進行解決。

2.1鄉村經濟主體在經營中存在規范性、擔保能力、抗風險能力等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扶持鄉村經濟主體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但金融業在對此類經濟主體發展提供服務仍存在著較多的制約。首先是經濟主體的規范性欠缺,大部分經濟主體屬于發展初期,經營證件手續辦理完善性較弱,且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較為普遍,在對經營主體的管理方面有著先天不足,如財務報表記賬管理、稅務處理、管理人員設置等問題,使得金融機構在對經營主體的經營實力的審核及判斷上難以到達準確有效;其次是經濟主體為自身提供擔保的能力不足,鄉村經濟主體在發展初期規模往往不大,且缺少抵質押擔保物,未能對應金融機構授信審批的要求;再次是鄉村經濟主體經營行業較多的為農業,其生產經營容易被氣候、季節這些不確定因素影響,且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競爭力不強,經營風險性較高,金融機構在提供金融服務時常因鄉村經濟主體信用風險高和缺少相應的風險分擔機制而未能全力以赴。

2.2“兩權”擔保推進進程受限

對于鄉村經濟體的擔保能力欠缺問題,通過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進行抵押擔保,是對擔保能力問題的破解與創新,可有效提升金融服務鄉村經濟體的深度,但仍存在幾個方面問題,制約著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服務。第一是對“兩權”的抵押登記手續較難,對“兩權”的確權工作流程較多、程序復雜、耗時長,部分區域對于“兩權”確立的整體推進速度仍需進一步提升,故在對“兩權”提升擔保能力方面的工作仍存在較大難度;第二是對于“兩權”價值評估方面,尚未有較為公允、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或是評估體系,并且在土地流轉程度以及地上物的問題上,較大的影響土地的評估統一標準,導致土地的抵押價值公允性不高;第三是“兩權”處置難度大,針對“兩權”所做的抵押擔保在交易市場上變現空間較小,加上鄉村農戶固守物業的意識根深蒂固,土地經營權與農民住房財產權變現處置的市場空間和市區商品房、商鋪等相比,相距甚遠。

2.3鄉村經濟主體的不良貸款處置通道不暢

鄉村經濟體由于其經營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金融機構發生的授信業務中容易形成不良貸款且不良率較高,金融機構對于這部分的不良貸款處置也受到了幾個方面的政策因素制約。首先是對于鄉村經營主體呈現金額相對小、筆數較多的授信模式,通常以批量處理的模式處理不良資產,但現行的政策又限制了金融機構對于零售類不良資產的轉讓手段與渠道,使得此類不良資產包在交易流轉市場上的活躍度與價格水平受到較大影響;其次,若是通過以物抵債的模式進行處置,則會同時受到雙重征稅與監管的制約;再者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未處置完成的不良貸款以及抵押物權屬未能晰清,且經過多重查封,再加上需兼顧考慮對社會的維穩因素,相當部分的涉農貸款清收處置阻力較大,流程不暢,也同時影響了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經濟的服務積極性。

3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

國外發達國家金融服務鄉村經濟的制度由來已久,且已形成符合其自身國情的成熟做法,我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可充分借鑒國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的模式,結合我國國情進行摸索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

3.1日本模式:農協金融與政策性鄉村金融雙管齊下

在上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針對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通過政府指引,在鄉村大力發展農產品,建設農產品特色基地,提升農產品的附加產值,降低城鄉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甚至出現了鄉村農戶收入超過城市住戶的情況。日本政府以法律法規為統領,出臺了《農業協同組織法》,構建全國農協體系,鄉村經濟體及成員可以申請加入農協會員,可同時成為農協的存款戶和貸款戶,會員存款高于同期金融機構,在貸款方面則可以享受特殊的優惠利率,并且大部分情況下免除擔保要求,對于授信貸款的用途降低限制,可用于經營及消費等方面。此外,政策性鄉村金融以農協為基礎作為重要補充部分,分成三部分,一是設立農林漁牧公庫,為鄉村農業技術設施項目提供起步資金,后期逐步延伸至鄉村產業機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鄉村農副產品加工流通等鄉村經濟產業領域;二是建立鄉村金融制度,政府引導民間資金向鄉村經濟體進行投放,并以政府財政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農戶進行無息或貼息補助;三是成立政府基金,為鄉村經濟體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提供擔保,并可為由此形成的擔保債務提供保險保障,降低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風險程度。

3.2德國模式:信合金融機構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并存

在鄉村土地金融模式發展歷程上,德國已起步發展200多年,其模式主要是以土地抵押的信用合作金融機構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并存運作,共同對鄉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支持模式,按機構模式分類來看,可劃分為合作與委托金融兩種模式。以信用合作金融機構為主的合作模式,可呈現出三個層級,以金字塔的構架出現,由上至下分為中央銀行、區塊合作銀行和抵押信用合作社,下面兩個層級是通過政府以行政模式進行組件,是德國鄉村土地進行抵押擔保獲取金融服務的關鍵,在金字塔構架中之下而上發展,即鄉村土地所有權人將土地以抵押方式向抵押信用合作社提供擔保,而信用合作社則逐步向上發展建立區塊合作銀行。以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主的委托金融模式,作為合作模式的重要補充部分,主要提供再融資的補充性作用,不直接面對鄉村經濟體提供金融服務,而是透過其他金融機構專業性的為鄉村經濟體提供長期的貸款服務。

4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日本及德國的發展模式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發達國家在發展鄉村經濟時,均從制度建設、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分層引導等方面狠下功夫,從而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審視我國國內實際國情,除以上方面外,鄉村經濟主體、金融機構自身的努力與創新也尤為關鍵。

4.1頂層制度搭建

頂層制度包括了法律法規、意見指引、特定政策等方方面面,具體來說,即是應從國家層面,針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出臺相應工作的指導意見及指引,特別是明確地方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證券、保險、擔保等機構的職責及作用,構建自上而下的鄉村產業化金融支持體系,加快對鄉村“兩權”制度的完善和全國區域推廣,統一執行標準,構建具有公允性的價值評估體系,逐步建立以“兩權”、應收賬款、農業設備等作為抵質押物的金融服務產品體系,滿足鄉村經濟體在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金融需求。

4.2政策支持及分層引導

隨著金融市場全球化的逐步融合,金融市場成熟度不斷提高,但即便是金融市場成熟度最高的國家,其政府在鄉村金融體系中也要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一方面加強政府在政策層面上的支持,在認識到鄉村經濟體抗風險性較弱、利潤率低、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時攜帶較強的逐利性這一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可建立民辦官助的鄉村信用合作機構,發揮政府擔保基金作用,在政府擔保公司平臺下結合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鄉村經濟體發放符合用途的財政貼息貸款,提升金融機構對鄉村信貸業務的積極程度。另一方面加快推進鄉村“兩權”的確權頒證,設立或整合全國統一性的流轉交易平臺,理順“兩權”的抵押登記辦理手續,納入抵押登記后金融機構他項權利流程中,保障金融機構的第一順位權利。

4.3鄉村經濟體自我提升發展

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環節,若想形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可持續運作模式,則必須要在提升鄉村經濟體自身水平上做文章,以鄉村經營主體為核心,形成政府、金融、鄉村三方的良性互動。一是要自身加強企業化經營管理,明確經濟體自身的管理模式,理清財務、稅務、法人權責方面規定,向公司化經營管理模式發展;二是要主動加強對農業科技技術的學習與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提升市場競爭力,積極將科技技術向農業成果轉化,形成經濟生產力;三是自我產品導向選擇,應面向標準化生產模式,甚至向國際化農業標準化體系看齊,從而降低出口貿易中碰到的“綠色壁壘”,提升農產品的產品產值,減少鄉村經濟體在市場中的風險危機,從而提升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服務的資產安全性。

4.4金融機構的服務創新意識提升

作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金融機構自身在服務層面以及創新意識上也應不斷進步,在政府制度及政策框架下,根據鄉村經濟體發展的需求,提供優質及時金融服務,推動產品創新及更新換代,從而履行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一是金融機構內部工作制度的搭建,應落實領導責任機制,職能部門及分支機構聯合形成對應工作小組,落實總分支機構工作會議精神,按時間進度進行考核各級責任。二是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水平,完善金融機構網點布局,下沉機構設置,推廣線上金融服務平臺及渠道,彌補金融服務地理區域的限制。同時增加對鄉村經濟體的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提升鄉村經濟體的金融素養和誠信意識,熟悉國家金融扶持政策,更好的符合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準入要求。三是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更迭,充分發揮現時大數據分析的作用,對確實無法提供抵押擔保的鄉村經濟體,可通過納稅情況、賬戶交易流水等數據提供部分信用類授信產品。并對“兩權”、林權等產權類資產,應推出針對性金融產品,使得鄉村經濟體可通過“兩權”、林權提供抵質押擔保,滿足其經營資金需求。四是金融機構應安排專項的信貸規模傾斜,靈活實施金融授信政策,開通針對鄉村經濟體的融資綠色通道,將機構內的信貸規模額度優先對鄉村經濟體進行發放。此外,加強金融機構“三進”活動頻率,扎實做好“百行進萬企”工作序時要求,及時了解和跟進鄉村經濟體的金融服務需求。在2020年以來,特別是在抗疫防控的環境下,柳州銀行梧州分行主動作為,更新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推廣“稅貸通”“龍行pos貸”等免擔保授信產品,安排專項信貸規模向鄉村涉農經濟體傾斜,對系列普惠性涉農企業及個人進行了信貸投放,信貸投放較年初增加4000多萬元,極大地支持了鄉村經濟體在疫情情況下的復工復產工作,為其本地區域經濟保持經濟增長規模做出了自我貢獻。下一步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工作要求,為鄉村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發揮金融助推器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安國俊,劉昆.綠色金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J].中國金融,2018,(10):63-65.

[2]游開松,黃建彬,陳根,等.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福建省閩清縣為例[J].福建金融,2019,(8):42-47.

[3]董新輝.金融改革創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匹配路徑研究:以欠發達地區為例[J].財經界(學術版),2019,(17):9-10.

[4]田瑩瑩,張若望,翟路萍,等.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金融支持探究:基于“鄉村振興”戰略[J].現代商貿工業,2019,(30):12-13.

[5]韓國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J].當代金融研究,2018,(2):96-104.

作者:莫宇祥 單位:柳州銀行梧州分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