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培養論文:大眾文化的人格培養探索
時間:2022-02-20 03:08:51
導語:人格培養論文:大眾文化的人格培養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楊海工作單位:安徽理工大學法學研究所
大眾文化的消費主義將人們的消費行為引導為一種宣示,一種符號,都是為了獲得大眾認同,一種虛幻的自我滿足。對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商品的便宜實用耐用消費已沒有意義。他們購買商品更看重商品的品牌時尚炫目。因為他們需要物來“耍酷”,吸引眼球。大眾文化的倡導者、經營者和傳播者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贏家,他們是商家與消費者的橋梁。今日商家的成功之道在于將商品與文化聯姻,并借助傳媒包裝給消費者。正是商品與文化的聯姻,使世俗的人們在消費物的同時獲得了精神與物質兩個層面需求的滿足。他們總能抓住大眾的心理進行集體忽悠。其巧妙性在于媚俗,即善于迎合大眾的口味。消費者只要需求,市場就會提供滿足。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意義的制造者,即商品的生產者,動用操縱在他們手中的大眾媒介的力量,將一道虛幻的光環投射在商品的頭上,將空虛、淺薄、平庸與粗俗——現代人的本真的生存狀態,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包裝成美麗、優雅、高貴、個性等等。大眾通過商品的消費,獲得了他們缺少與渴望的一切。購物行為不再是單純商品消費,而是優雅的格調,高貴品味的象征,這正是這個時代被大眾追捧的符號。“哥購的不是物,是文化!”大眾生存的本真狀態被裝入套中,對于大眾文化的追求,讓草根更有成就和英雄感。文化一旦被消費綁架,商品與大眾文化成為硬幣正反面,不能剝離,在文化的點綴下,商品銷售有了最好的幌子。媚俗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那些翻手為云覆手作雨的市場經營者。成為現代人的品味總是被所謂文化所迷醉,沒有文化即沒有品味沒有格調,遠離文化是可怕的,因為這是知識經濟時代,遠離文化即意味被時代邊緣化,這對于暴富者是不能接受的。正如時下玩古玩的,很多腰纏萬貫者,并不在乎物的價格,他對于他看中的古董可以一擲千金,他對于賺與虧并不太關心,他只是想混跡這一行當中找到文化人的那份受尊重感。通過這一行為,讓人知道他懂品味,不是除了銅臭,啥也沒有的異類。巴爾扎克筆下的資產階級新貴總是不惜一擲千金來獲得貴族的頭銜,這在那些暴發戶看來自己多年的奮斗才終成正果。文化只是商品生產者玩的障眼法,游戲機變成學習機的把戲。文化的消費或者文化幌子的消費,讓消費者受用。青年學生不辨就里,或者干脆裝糊涂,因為這確實迎合了他內心的需求。但是物在被消費的同時,其投射的光環會慢慢散盡,耍酷者倘不能將內在的涵養與花樣的形式兩者統一起來,終將成為“驢屎蛋子——外面光”者。在大眾文化的消費主義引導下,大學生消費群體極易感染上時代的傳染病,進而導致人格缺陷,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從眾心理。就是大眾口里的“隨大流”。大眾文化的時代,這種跟隨,是跟隨大眾時尚,縱然不是引領者,也不能成為落伍者。現代人群最為焦慮的是被他人視為不懂時尚。最后別無選擇,要么是時尚的追逐者,要么被時尚淘汰。對于物的品牌的追逐,你追我趕,不甘人后,成為今天社會的眾生相。2、“個”,或稱“另類”。即在人群中標新立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耍酷”。其目的還是炫耀,為了引領校園時尚,吸引眼球,而不是保持本真。不論是從眾還是耍酷,其殊途同歸,都不可避免導致人格異化,自我本真的喪失。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對于健康人格曾經這樣表述:除了生理需要,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這正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創造性的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將以創造性的、生產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大學生消費群體在大眾文化消費的大潮中,是不可能成為引領者的,他們只能追逐其中,在滿足物欲的道路上自覺淪落為被引領者、被設計者、被創造者。
大眾文化的喧囂與騷動正攪動人們的神經,如何能做到“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我們認為關鍵還是讓一顆躁動的心沉靜下來,力求在人群中保持本真自我,而不是被大眾文化席卷而去。這里擬提出以下解決對策:對策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個社會都有自己不可撼動的意識形態中樞,這個中樞就是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核心價值。當代青年學生個體價值目標應該與我們社會提倡的主導價值,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目標相統一。把它作為定海神針,根植于我們的內心,方能做到“任憑風春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對策二:自我節制。節制是種美德,尤其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德性。對物的需求應自覺減少,而更多的去追求精神生活。自我節制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統美德本質在于探尋精神生活,不過分看重物質利益。圣人道德,道德圣人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追求的理想人格。孔子認為一個人只要有了這種崇高道德的要求,就可以克服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管子•戒》說:道德當身,不以物惑。堅持中華傳統美德,淡泊物質欲望,對于保持心態平衡、堅定理想和意志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策三:應保持獨特個性。從眾是大眾的弱點,是自我的迷失。在人群中,青年學生不是隨波逐流,而應辨別方向,保持本真自我,行為上又不失隨和。認同“感恩、創造”是成長中兩個重要語詞,并愿意身體力行。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能否保持獨立的個性,很大因素取決于我們能否超越物欲之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上一篇:旅游消費現況與影響芻議
- 下一篇:住房消費論文:房產稅影響消費的實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