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根本問題

時間:2022-11-16 04:20:00

導語:市場經濟根本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根本問題

市場經濟是人類經濟的一個自我完滿的運行機制,它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政府行為的干預就可以相當完滿地運行。支配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即等價交換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如果交換一方能夠在交換中獲得過高利潤,那么市場中的供給將會自動增大,從而使供給物品價格下降,直至下降到均衡利潤為止。相反,如果交換一方在交換中出現虧損,那么供給將會終止,這樣會使供給減少直至相關物品的價格上漲到能夠獲得均衡利潤的水平。

但市場經濟也具有一個基本問題:投機。投機是市場經濟所經常帶有的病態現象,是人們追逐利潤太過極端的一種表現形態。它產生于正常需求增長帶動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如果需求平淡,就沒有上漲的價格基礎使投機得以形成。正常需求增長所造成的價格上漲越快,投機也就越狂熱。不過,如果需求增長而價格受到控制不能隨著上漲,同樣會產生投機現象,就象坐車出行的人增多,但車票價格受到控制不能提價時,同樣會出現“票販子”投機車票行為一樣。這實際上是價格上漲機制繞過價格控制體制而在另一方面冒出來的體現,因此需求增加大于供給所導致的價格上漲是難以控制的。

在這“投機隨正常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漲而產生”同時,投機反過來對正常需求產生干擾作用,使市場變得畸形化,不再正常運轉,使得人們看不清正常需求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少。為了觀察到市場需求中哪一些是正常的,哪一些是投機的,聰明的人們也發明了一些觀察手段,比如在當今問題最多的房地產市場中,人們就以樓房的租金價格與出售價格的比較,或者以樓房價格與人均年收入的比較,來說明問題。人們購買樓房并不一定拿來居住使用,許多人拿來投機炒作,謀求待價而沽,但人們租房更多的是居住使用(當然也不排除通過專門的租房轉手而謀利的情況。但如果存在第二者、第三者租房轉手,那房屋原有者為何不直接與最終租用人聯系業務而獲得更大利益?因此租房轉手實際上并不成為普遍現象)。如果(租金/房價)這個比值很低,說明房價之高大大超過了人們對樓房的實際使用所承受的價格,此時人們更愿意租房使用,從而也會把房租普遍拉高。而房價之所以高過市場對樓房的實際需求使用所具有的價格程度,就是因為存在對樓房商品的投機因素,這個因素在拉高房價。相反,如果這個比值很高,就說明人們現在的房價與租金相比很低,此時人們便愿意買房居住使用而不愿租房,同時也說明,此時市場對樓房商品的投機現象最少。

投機需求與正常需求有一個區別:正常需求會遵守供求關系,在價格上漲時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時需求量上升;但投機正好相反,在價格上漲時投機需求量會增大,價格下降時投機需求量反而減少,如果價格下降到最低,則投機現象消除,但此時卻正好是正常需求最大的時候。

仔細考慮,投機需求也不違反供求關系,只不過在這里起作用的不是實際價格的多少,而是“預期價格”的變化程度。所謂預期價格是指人們對商品價格變化趨勢的預估,它與實際價格往往存在不同甚至矛盾之處。比如當某商品價格正在上漲時,人們對它當前價格的預估往往是最小的,即從當前起,價格仍不斷上漲,當前價格與以后價格相比仍是最低的。因此就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商品價格實際上漲越快,人們對它的預估反而越低,從而使人們更多地將資金擁向這種商品,形成商品價格中“追漲”現象。相反,如果商品價格趨向下降,則人們會預估商品當前的價格是最高的,從而在商品價格下跌過程中出現“殺跌”現象。所以,供求關系中反常的價格“追漲殺跌”現象,也是供求關系的一種曲折體現。這種情況在投機性需求中體現得成為顯著。

這樣,通過這種“越貴越買,越買越貴”的投機炒作,投機現象使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資源與財富都卷進來了;此時,社會財富在價格漲跌的過程中產生大轉換,產生重新的社會分配。那些商品價格上漲很快的行業,越來越多將社會資源圈卷進來,所占去的社會資源甚至會使其它行業出現緊縮局面。比如現在的房地產行業價格上漲過快而將過多的社會資源、過多的社會購買力圈卷進來,自然會使其它行業因購買力不足而出現緊縮局面。在這種社會重新分配的格局中,在價格上漲期能夠截取一小段上漲價格的人,就可以額外獲得一筆財富,相反,在價格下跌期遭受一段下跌價格的人,則會損失一筆財富。所領受和遭受的價格幅度越大,所得到或者損失去的財富也就越大。

社會財富在價格漲跌過程中的這種重新分配,是維持社會財富總量不變的“零和游戲”?還是使社會財富總量有所損失?仍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這種價格漲跌的情況下,財富量不能再以當前這種價值變動幅度較大的貨幣來衡量,而要以實物財富或者以幣值比較穩定的國際貨幣對這些財富的衡量來判斷。

另外,正常需求的物品一旦因投機炒作而價格爆漲,則這種物品就會脫離正常需求所應具有的屬性,變成了投機獲利的純粹形態,成為人們專門進行投機獲利的純粹手段與工具。比如當我們每天所必需消費的糧食的價格只有1元/斤時,我們會心安理得地每餐消費著一定量的糧食,但當糧食價格一下子上漲到30元/斤時,我們不敢消費那怕數量很少的糧食,而是小心翼翼將每一粒保護好,以圖在市場上換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投機物品已經不再適合于人們的消費,而成為人們炒作謀利的工具。象今天某些城市里住房價格上漲那么劇烈,從5000元/平方上漲到17000元/平方,則住房已經脫離了它的原有居住功能,沒人敢拿如此昂貴的住房來居住(如果居住過就變成了“二手房”,轉讓價格會低很多),而是拿它去作無數次的轉手交換。于是,對住房商品就已經沒有正常需求、正常消費可言了。

二投機是產生市場經濟繁榮與衰落波動的基本原因,投機旺盛,帶動相關投資的旺盛(如房地產業的投機過度帶動了水泥、鋼材、鋁材等行業的投資擴張,這些行業必將因房地產投機泡沫的破裂而遭受嚴重打擊),則使市場呈現出繁榮景象,繁榮景象又反過來使投機行為加劇,最終因汲干社會相關資源而必然使社會經濟趨向衰落,通貨緊縮,市場價格普遍下跌。就象當今中國股市,過分的投機汲干了社會上可以用于股市的資源,從而使股市陷于難以拯救的衰落之中。這就迫使政府產生一定的政府行為,去控制市場的這種繁榮與衰落交替的局面。這樣,原先在市場經濟中并不必要的政府行為,就不可避免地被引入到市場經濟機制中去;本來并不需要政府行為的市場經濟機制,現在則顯得必須依靠政府行為才能正常運轉了。但政府行為到底是使市場經濟運行得更平穩,還是使市場經濟更容易陷于波動之中?仍然是一個有待研究的難題。其中最關鍵的,顯然是與政府行為對市場經濟的介入、干預的方式是否合乎經濟運行內在規律的問題。

既然投機是市場經濟繁榮與衰落波動的基本原因,那么政府就應牢牢抓住這一點,從這一點入手來控制與駕馭市場經濟的運行。這也是對“市場經濟運行容易產生投機現象”這種固有性質入手,而合乎規律地對市場經濟進行控制的體現。具體地說,政府應特別注意市場經濟中的投機現象,不應對之放任自流,否則,市場經濟必定產生興衰波動。只要管好這個問題,市場經濟就可以長期平穩地運行與發展下去。可能有人說,管住投機只是管住“興”的方面,“衰”的方面又如何治呢?實際上,衰是由興帶來的,投機造成過度、畸形的“興”,最終因耗盡相關社會資源而必然轉化為“衰”;因此“衰”并不能脫離“興”而存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每一次蕭條,無不如此產生。凱因斯主義的問題正在于此,它只是單純從“衰”的方面考慮治理問題(強調刺激需求的“需求管理”),而不太明白衰歸根到底是由“興”帶來的。因此凱因斯主義在治理了“衰”后又必然帶來畸形的“興”,從而陷于頻繁的“興衰循環”甚至“興衰重疊”(即滯脹)。

那么,如何抑制投機行為呢?前面說了,投機并不能自己形成,它必然產生(寄生)于正常的需求增長所形成的價格上漲過程中。因此,在正常需求發生增長特別是較大程度的增長,而致商品價格明顯上漲時,就要特別防止投機現象的出現。如果市場平淡,那就不用預防投機現象的產生。比如美國聯邦儲備局就非常注意市場價格指數的變動情況,特別是價格上漲情況,一旦有價格上漲過大的苗頭,就會采取行動,以上調利率的手段對需求、對投機資金加以抑制,從而抑制市場價格的上漲趨勢。當然,相對于美國經濟來說,由于中國經濟受(各級)政府行為的干預較重,所以利率變動對于中國市場來說雖然并非沒有作用,但其敏感性不算很大。

對于抑制投機現象,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政府的行政手段,象過去打擊“投機倒把”行為那樣對投機的人進行刑事性懲罰。但在今天看來這不是好辦法,如果政府用行政打擊的方法來抑制投機,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絕對不可能根除,就象運輸繁忙緊張時期必定有人倒賣車票或車皮一樣,打擊可得一時但絕對不是根除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仍然是市場性的,即要增加有效供給來滿足需求,以平抑價格,從而抑制投機,使市場經濟平穩運行。其次是對投機行為設置更高成本。比如,現在中國政府出臺政策,對二年內轉手的樓房征收高額稅費,也必將對投機房地產行為起到抑制作用,但它是否有效還要取決于一個重要問題,即高額稅費到底由誰負擔?如果由投機者負擔則可起到應有作用,相反,如果由消費者負擔則不會起到應有作用,同時,樓房價格反而會因此進一步上漲。這說明,解決投機的根本辦法仍然是增大供給以根除短缺,而不是在短缺的時候所采取的各種抑制手段。

針對供求波動而導致的問題,政府可以確立的另外一個作為,就是建立價格容易波動又經常受到市場較大需求的商品的儲備機制,在相關商品價格下降到最低時吸納儲備,在其價格上漲時放出以平抑價格,從而起到抑制投機炒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