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

時間:2022-03-18 03:59:00

導語: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

一、地方政府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的必要性

區域經濟發展包括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經濟結構的轉變、公共事業的發展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應該以市場為基礎手段,區域經濟發展也應該遵循著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但市場并不是萬能的,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一些領域,市場是無效的或是缺乏效率的。這就需要地方政府發揮自己的作用,引導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1.市場失靈

市場失靈是指資源配置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達不到帕累托最優的各種情況。在市場失靈下,公共產品不能實現完全、公平的供給。因此,克服市場失靈通常要求政府的干預。但是,地方政府對市場活動的介入和干預,只能是輔助性的、補助性的,而不能過度的進行強權干預,違背市場經濟規律。

2.政府利益地方化

在地區差距日漸擴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驅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開的形式,或以隱蔽的形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產生了一系列阻礙區域經濟發展的異化行為,各地區進一步擴張面臨的共同障礙,是行政體制分割,各自為政,行政性區際關系替代了市場性區際關系,難以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3.公共服務缺乏

政府的公共服務是指以政府為主的公共部門生產的、供全社會共同消費、平等享受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在公共產品的提供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經濟建設和公共事業的投人不平衡,偏重生產性和盈利性的經濟類基礎設施(交通、水電、通訊等),而對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的投入不足,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二是在公共事業的投人上,又沒有把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分開,導致公共產品領域不斷擴大,給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使財政支出捉襟見肘,這既限制了基礎設施的發展,又限制了公共事業的發展。三是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片面追求的增長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造成了人與自然環境的不協調。

二、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市場因素、自然地理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因素、產業結構布局因素和政策等。要克服這些因素,就需要地方政府發揮作用。

1.制定科學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引導區域經濟發展

地方政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引導本區域經濟發展。首先要根據中央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并確定發展規劃的分步實施落實。其次要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確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再次要確定發展本地經濟,引進人才,技術,資金方面的重點方向和目標。最后制定良好的地方教育政策,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優化人才環境,實現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相一致、相互補充。

2.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擔的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施公共政策,擴大社會就業,提供社會保障,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職能。地方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起重要的推動作用。

3.轉變政府職能,進行政府管理創新

首先,將公共管理作為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職能,凸顯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

其次,強化地方政府妥善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第三,將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地方政府管理的著力點。

第四,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特有作用,淡化行政區劃,強化經濟區劃,破除行政壁壘,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4.培養人們的市場意識,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市場意識不是從書本上學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有了市場人們自然會有市場意識,但是市場又是依靠有市場意識的人建立起來的。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首先要轉變自己的價值取向,從自我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下放權力,市場的事情依靠市場機制本身去調節。地方政府政府要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法律環境,確保區域政策的嚴肅性、有效性、連續性以及穩定性,保障地方政府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能夠依法處理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創造一個穩定預期收益的投資環境,給各類投資者以信心和激勵,從長遠的角度促使資源在區域間合理流動。

5.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區域產業結構是區域內產業空間組合的狀態,合理地利用區域資源,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求得更大的區域效益,是地方政府的最終目標。從產業布局來看,由于長期受條塊分割的影響,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同化現象較為突出。根據區域產業集聚理論,由于區域的主導產業,在生產上或者在產品分配上有著密切聯系,或者在布局上有相同的指向性,這些產業按一定比例布局在區域的某個優越的地區內,就可以形成一個高效率的生產系統,改善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從而使區域整個生產系統的總體功能大于各個企業功能之和。從企業發展方面來看,為私人部門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資金支持和財政承諾;以區域內主導產業為主建立競爭優勢;設立可量化的目標以監測其進展;促進區域市場而非地方市場的發育等。

6.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完善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

鼓勵建立各類民間組織。各級地方政府應積極推進體制改革,打破阻礙民間組織發展的制度障礙,為民間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組建跨地區的民間組織,以民間的力量自下而上地推進地方政府合作,進而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智囊機構,主要由各地的經濟專家學者組成,為區域間地方政府決策提高咨詢。二是培育“中間體組織”的成長。這里的“中間體組織”主要是指由市場原則與組織原則的相互滲透、盈利性組織原則與非盈利性組織原則的相互滲透、政府組織原則與民間組織原則的相互滲透所衍生出來的具有新特征的組織體。

民間組織可以對市場經濟制度產生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會彌補市場組織功能作用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抑制企業組織的非市場化行為和不良的市場行為;另一方面可以分解部分政府的經濟職能,抑制政府權力無限擴張的趨勢。保證市場機制作用的正常發揮。地方政府應鼓勵這些民間組織發揮效用。通過這些自發的或官方促成的民間組織逐步提升企業戰略、拓展市場深度和擴張市場容量,并對政府形成軟約束。

參考文獻:

[1]張雷寶.地方政府公共投資效率研究[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

[2]魏后凱.中國地區發展[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3]胡兆量.中國區域發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陳棟生.區域經濟學[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5]馬雄光.經濟體制過渡期:政府必須主導區域經濟的發展[E/DL].北大天網,2003,(7).

[6]龍永圖.地方政府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應做四件事[E/DL].中國新聞網.2003,(6).

[7]馬國強.稅收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J].轉軌時期的稅收理論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