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科技元素
時間:2022-07-12 03:10:40
導語:新農村建設科技元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是在中共十六大五中全會上被提上了日程,成為了我國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古話告訴人們,要想成大事必須要從基層做起,循序漸進才能迎來以后的高速發展。而當今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愈發巨大,主要表現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上。農村還存在著許多相對于城市較為“原始”的勞動方式存在,所以,我國首先要做的便是將農村提升到現代化的平臺上,讓其最大限度地去發展經濟,以此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方式。
1建設新農村的背景
由于我國受封建長久統治,地主專制使全國糧食大量短缺,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首先進行了,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來控制人口遷移,保證土地充分利用。萬事皆有利弊,這一項決策在帶來充裕糧食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化解的城鄉分割體制。同樣是國民,農村人口卻要低城市人口一頭,除此之外,城市的各項水平都遠超于農村水平,而農村卻一步一步地落后。后來在農民不斷勞作的努力下,全國的糧食等基本需求已經從供不應求發展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只是農村收人逐漸減少,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做苦力。這樣使得本來就少的農村人口更加分散,而城市人口卻大幅度地增加,擁擠不堪,以助長了許多不應有的壞風氣。我國政府也逐漸地將視角轉入到農村,城鄉分割體制已經經過了最高超的時期,步入了衰落的階段,在中共十六大五中全會上,主席將農村的任務從原來的提高農業生產,擴大到了提高各項水平之上,已達到城鄉一體化,實現全國平等。而發展城鄉一體化中,科技的份量是相當高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里科技高,那里就富有,所以將科技引入農村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2科技在建設新農村中的作用
2.1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農村的基礎設施長期過于落后,尤其是醫療設施相當貧瘠,這使得村里人不能夠及時就醫,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還有公路問題,許多農村還沒有平坦的公路直達市區,這也使路上耗費的時間更加長了,修路一直是農民殷切希望的。當然除了這些,還有最基本的服務,就是用電、用水等,這些在城里人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農村卻很難。而科技強國的今天,以往的困難慢慢都能夠解決了,而由科技支撐的未來將會更加現代化。
2.2增加人力資源
科技的引進,使得農民不得不接觸新事物,這也增加了農民的知識圈,使農民了解的知識愈發多起來,并且都是些能夠運用的、實際的知識。因此大力培養科技人才,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人力資源匱乏這一問題。而且發展的都是本村本鄉守著自己土地的農民們,都是社會的最底層、人類糧食來源的總源頭。當這里的素質水平提高了,那么我國的整體水平肯定只增不減。
2.3減少資源浪費
農村中有許多生活垃圾,像是人畜的糞便和農作物的枝葉莖等,沒有辦法處理就只能變成影響居住環境的罪魁禍首。這些垃圾也使得印象中空氣良好的農村變得臭氣熏天。與此同時,這些垃圾在未變成垃圾之前還是有很大的用處的,只是由于農村的科技水平低,無法將其利用起來罷了。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等都是利用一些無用的垃圾轉化成的。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都是利用的自然界的力量發明的,本來這些只是像空氣一樣,都認為是自有的東西,但現在卻被利用了起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資源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資源,其成本都是要低于發電機的,這樣不僅可以保護生態環境,更加能夠為國民減少經濟支出。除了以上四項以外,還有目前最熱門的生物質能,而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沼氣,它是借用于人畜的糞便和生活垃圾產生的氣體進行燃燒,既可用來燒水做飯,也可用來冬日取暖。由此減少了煤炭的使用量,既省去了這些生活垃圾隨意擺放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又減少了處理這些生活垃圾的資金。因此沼氣應用是當今農村必不可少的一項科技技術。如森林里砍伐所殘留的樹枝、樹葉和零散木材,農地里除糧食果實外所剩下的秸稈、殼等廢棄物都可用于生產生物質能,秸稈發電和秸稈氣化也都是利用這些生活垃圾所發明出來的,專屬于農耕地區的科技發明。
2.4促進農村產業化
農村最開始是以小農經濟為生,很少有副業存在,只是單純的種植和養殖。但與種植和養殖有關聯的產業有很多,完全不需要只拘泥于基礎的種植養殖模式,農民自己就可以創建一種模式,集種植養殖、生產、銷售于一體。這樣既可以能省去中間可觀的利潤,還可以使農民的利潤最大化,這樣農村經濟想不提高也難了。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科技作為基礎,沒有科技,只靠雙手的話,想要形成一體化經營還是很有難度的,所以科技在促進農村產業化方面必不可少。
3科技在建設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阻礙
3.1外在阻礙
農村人口一直專注于經營農業,對其他方面并不怎么涉及。以至于科技的突然進入使他們措手不及,對于科技農民顯然不能很好的適應。原因主要表現在:農民素質低,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小,獲得信息的途徑狹窄。
(1)農民的素質不高,抑制科技在農村的發展速度。縱觀美國、法國、荷蘭、德國等發達國家現代化農業騰飛的歷程,無不把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農民職業培訓、以知識替代資源擺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地位。農民素質的低下,使得科技在農村的傳播力度減弱,農民對科技的吸收能力較弱,影響了科技發展的速度。農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較小,上不起學的人也不少見,導致整個農村的知識水平低下,思維空間狹隘,阻礙科技創新能力。農民素質的問題是現階段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解決農民素質問題迫在眉睫。為使新農村快速崛起,新型農民不可或缺,將培養農村人才列為重中之重的目標是目前的關鍵所在。
(2)農業技術轉化和推廣力度不夠,抑制科技的傳播力度。現階段農業技術的科研與實際脫節,專家們所發明的科技成果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利用不上,這是推廣所無法控制的局面,所以研究專家應將著眼實際,而非實現自己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農業技術少的問題。還有就是由于技術過于昂貴導致村民無錢消費,只得選擇性能較低、價錢便宜的技術來運作,這也同時減慢了科技發展的速度,不能以本來該有的速度發展科技。政府對技術推廣的力度較弱。由于各種原因的阻礙,致使政府認為過快、過量地將科技投入農村反而會給農村帶來壓力和不解,所以政府需要制定一個良好的方案,加快農民吸收速度。
(3)農村獲取信息途徑少,抑制科技的獲取力度。農村與外界聯系范圍較為狹小,不能站在高處看世界,并且互聯網也不普及,對外界技術的知曉只能靠鄉村領導的傳播,數量遠不及外界那么多,政府即使收集的資料再全,也沒有網絡傳播的多,而且沒有互聯網的支持,農民想要學點什么必須經由鄉村領導派遣下來的技師教授,這樣學習起來比較緩慢,而且資料較少,不能滿足農民的求知欲。
3.2內在阻礙
(1)科技本身就帶有著危險性,如若使用不當便會造成與預期相反的效果,就像當初發明化肥一樣,化肥固然使得糧食增產增收,但也的確在長期使用之后破壞了土壤層,使土壤受到嚴重污染,抑制作物生長,產生反效果。直至后來研究學者們對化肥的使用量進行了精確調整,以最大程度減少對土壤的傷害,讓土地不至于貧瘠。我國一直都是講究人道主義的國家,但對家畜家禽沒有憐憫之心。生態倫理學研究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研究人與自然之間道德關系的科學,其研究對象包括人與自然的道德關系及受人與自然關系影響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兩方面,其研究向淺層生態倫理和深層生態倫理發展,而以非人類為中心的深層生態倫理研究更受人關注,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挪威學者阿蘭奈斯,它的“生態學綱領”與“生態智慧論”,為深層生態倫理確立了一個具有包容性的理論規范,為生態倫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它把生態倫理看作是一種生態倫理思潮和社會動力。人類中心主義在對待大自然上雖然已經比原來有大幅度的減少,但卻還是存在,人類總是帶有目的性地去獲取,但是這不符合倫理的科技是該存還是該亡呢?一直是個爭議的問題,也是阻礙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國外新農村建設中的經驗。建設新農村不僅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同樣國際上許多國家都經歷過這個階段,韓國曾經有過“新村運動”,僅用了30年時間就縮小了城鄉的差距,實現了一個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跨越式。韓國新村運動是一場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自上而下的農村現代化運動。運動以勤勉、自助、合作為基本精神,以振興國家為動力,通過政府支援、農民自主的方式,設計實施了一系列開發項目,帶動農民自發開展家鄉建設活動。新村運動在農村率先開展后,迅速波及工廠、學校及城市,逐步發展成為全國范圍內的泛國民運動,對促進韓國經濟和社會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并奠定了韓國國民的時代精神、國家倫理、和諧社會的基礎和文明秩序。韓國“新村運動”主要有三個特征:一是注重對農民價值觀念的改造;二是注意對村級新村領導人的選拔和培訓;三是政府的支持和農民的自立相結合。韓國政府實施新村運動,主要采取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模式,政府培育、社會跟進的發展模式與國民主導型發展模式等三大模式。美國為推廣和發展農業事業主要是依靠頒布法令來實行的。首先是1862年的《增地學院法案》,將一部分國有土地分配給國會參、眾兩議的議員,每人3萬英畝。并將拍賣后所的基金設立為每州的州立大學。其次是1887年的《農業試驗站法案》,規定在州立大學農學院領導下建立農業試驗站,運用植物學和動物學的原則,從事獨創性的研究。然后就是。1914年,《合作農業推廣法案》,規定農業部在每一個州立大學或州農學院共同建立合作性的教育實體,向那些對農業和相關科目有興趣的美國人提供非正式教育,通過田間示范、出版物和其他形式向校外農民提供農業和家政方面的知識和信息。
(3)如何保障科技在新農村建設順利實施。由于現在建設新農村正處于起點位置,自身還不能良好地去完現,不僅需要其自身的力量,更要求國家各方面的支持。首先,就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是我國維系社會的大組織,要使得全國人民都對新農村建設重視起來,為其發展作貢獻,必然少不了政府的力量支撐。政府應建立起專門應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班子,將新農村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都抓住并銜接起來,促使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避免少走冤枉路,繞遠而行。當然,建設新農村不是口頭上的事情,除了人力的支持還需要政府對農村的資金援助,現在什么都是需要金錢來購買的,想要改善農村科技現狀,必然要購買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完成一項任務。所以財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還可以對外集資,讓大型企業駐入農村,為農村帶來良好效益和新的資金來源,以此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度,作新農村建設成功。其次,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是制約我國國民的一項強制性的武器,人人在它面前都不得違反,只有法律的介入,才能使建設新農村中的各項措施都得到維護與保障,避免有貪圖名利的小人趁虛而入,破壞建設新農村的風氣。
- 上一篇:醫療機構市民評議工作方案
- 下一篇:衛生局法制宣傳和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