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關系發展的經濟局勢
時間:2022-09-03 02:45:27
導語:中美貿易關系發展的經濟局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2017年8月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以來,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貿易爭端此起彼伏,大國博弈促使世界經濟動蕩。本文基于作者所學貿易專業領域及所掌握的現有知識儲量,從經濟角度對中美貿易關系緊張的誘因、中美貿易關系現狀、中美貿易關系未來面臨的問題挑戰和應對的方案機制做淺顯分析。
關鍵詞:中美貿易;貿易爭端;疫情影響;應對機制
全球范圍內,兩國之間貿易摩擦時有發生,平均每10年左右爆發一次貿易爭端,其摩擦產生的火花輻射范圍和國家間政治的緊張形勢嚴重可能引發世界大范圍的金融危機,自20世紀以來,美國共對外挑起7次大型貿易爭端,借此轉嫁國內矛盾,維護世界霸權,卻多以雙輸告終。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其本國優先思想所衍生出的單邊貿易主義頻繁打破國際上雙邊貿易的平衡機制慣例,是當今世界各國為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難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逆潮。
一、中美貿易摩擦誘因
在相當長時間的國際分工當中,以中國為例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一直定義為生產型,而以英美法為一派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則扮演著消費型經濟體制。在假定只有兩個主體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消費者”起絕對主導作用,掌握著“生產者”的發展方向和命脈,持續的發展失衡狀態造成國家間極大的經濟沖突和矛盾。(一)大國崛起。我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素有“世界工廠”之稱,長期處于依靠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最淺顯的表現形式來活躍經濟。隨著我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多年來一直不斷在各種場合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發展規劃,堅持國家間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等相關促進全球化綜合治理的理念;2015年我國政府對外《中國制造2025》,提出我國制造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戰略目標及愿景,為中國經濟走勢描繪藍圖,向世界發出鏗鏘有力的中國之聲;2018年,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所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合13.46萬億美元,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6.6%,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催生出很多“中國模式”登上國際舞臺,吸引外資和科技人才流入的同時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助力中國偉大復興夢,較為直接的積極影響是我國尖端科技領域核心技術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中國在國際當中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我國對外門戶開放程度只會不斷加強,對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格局的改變將產生極大影響。(二)大國焦慮。表面上美國聲稱是我國對其出口長期保持巨額順差和人民幣持續競爭性貶值的相互促進作用對美國本土企業造成沖擊面臨破產或者并購,更是形成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壟斷形勢,因此美國是基于保護本國企業和維持本國市場經濟平穩運行采取了極為“合理”的貿易保護措施。而在現實中的開放經濟環境下,國內生產總值(GDP)并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唯一、絕對性指標,還要考慮國際間風云變幻的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這一說法只是拋磚引玉。真正引起以美國為首的一眾資本主義國家過分關注和使其產生發展焦慮的是《中國制造2025》的,中國制造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融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的資本密集型的角色轉換將改變世界經濟體系長期不變的格局,對美國主打的科技創新和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所產生的利益造成分割,對過去美國在國際市場中不可撼動的霸權產生極大威脅。2017年8月美國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率先對華發起“301調查”,并向世貿組織提出對我國進行反傾銷調查,其矛頭直指中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崛起,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打壓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迅猛式發展。
二、中美貿易關系現狀
2018年3月,美國特朗普政府以貿易市場對華持續生成貨物貿易逆差為由正式對我國貿易經濟下戰書,率先對機械制造、航空航天、信息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約合600億美元的對華出口商品加征惡性關稅,借此中美貿易關系的緊張形式拉開序幕。(一)大國博弈。對于美國先后對汽車、鋼鐵等工業制造商品惡意加征關稅得行為,我國商務部在第一時間采取應對反制措施,同時外交部對外發表強而有力的聲明,對美國大豆、豬肉等缺乏彈性的商品加征關稅,在接下來得18個月當中,面對美國態度的反復無常,我國充分體現大國氣度,努力將局面由雙方通過關稅互相進行經濟制裁扭轉到進行理性的、和平的貿易磋商談判的形式上,積極努力推進雙方經貿關系向好發展,誠信履行磋商協議內容。(二)大國共謀。從時間軸來看,截至2019年底,中美雙方就兩國經貿問題共展開十三輪磋商環節,期間兩國元首、經貿高級官員更是就未來中美經貿走向進行過多次通話。進入2019年后中美貿易磋商節奏不斷加快,密度不斷加大,級別不斷提高,層次不斷加深,從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取得實質進展,完成破冰行動,到2020年進入中美貿易戰新階段,經貿協議文本等重要問題上達成新共識,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中方在未來兩年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改善知識產權保護、放松匯率管控、停止技術轉讓等,雙方態度及關系形式正努力向好發展,期待第二階段的經貿談判。
三、NCP疫情對中美貿易關系未來走勢的影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020年初我國遭受全國范圍內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相較于2003年非典對中國經濟造成的1482億元的巨大損失,此番作戰,黨中央及國家面對病毒傳染走勢以良好的態度積極應對,及時采取更為嚴格、科學的聯防聯控應對措施,控制疫情進一步漫延的同時,保證經濟不改長期趨勢,但短期對國內、國際的負面影響已顯現,面對外需減少,2020年全球貿易將面臨下降13%-32%的局面,外貿將由供給側為主向轉變為需求側為主向。為應對此次突發疫情,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得決策部署,出臺足額退稅、出口信用、專項再貸款再貼現等一系列政策保市場和訂單,先后下撥款項用于保障居民正常生產生活、購置一線抗疫人員所需防護物資、支持確診病人隔離安置與醫療救治及有序復工復產期間促進經濟復蘇、國民消費信心等,粗略估計全國用于抗疫資金已共計千億元。此番疫情暴發時間節點正值農歷新年,是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文娛、體育等與節日相關行業的旺季,黨中央以人民安全為第一,采取居家隔離、跨省勞動力限流等措施防止人際傳播和交叉感染,作為中國經濟腹地的南方城市經濟市場付出了巨大代價其影響進而輻射全國范圍,各行各業企業面臨巨額損失及經營危機,以格力為例,作為空調領域全球第一的生產銷售企業,占全球20%的市場份額,面對現狀銷售盈利幾乎是零,月損失200億元。同時面對抗疫一線每天所需消耗防護物資,大部分醫護物資生產企業卻不能及時、全面復工,除部分自產自用,仍需國家、企業、個人眾志成城,聚全球海內外華人、華僑之力找尋各方渠道大量進口、尋求醫用防護物資。面對國內第一二三產業當中的眾多企業受疫情不同程度沖擊現短暫性歇業更甚者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經濟壓力更大,在持續現金流不足情況下無以為繼面臨停業破產,我國貨物、服務出口貿易額呈斷崖式下滑,個別國家更是對我國采取并不合理的直接貿易限制措施。經過黨中央政府、全體一線抗疫人員、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面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本土確診病例的相繼清零,國內持續近四個月的以武漢為中心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現已接近尾聲,各省市及自治區加緊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復學,國內疫情防控進入需警惕輸入性病例壓力的第二階段,疫情防控走向常態化。大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我國第一季度進出口總額下降6.4%,順差減少80.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下降1.8%卻仍好過整體出口增速9.6個百分點,對美出口下降23.6%,醫療器械出口增速高于整體10.2個百分點,但國際形勢越發不容樂觀,疫情影響存在滯后效應。面對疫情全球蔓延,我國充分體現大國責任與擔當,響應世衛組織的倡議,向其他國家傳遞友善信號,配合全球抗疫戰略工作,相繼派遣國家專家醫療隊前往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國家地區協助當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結合中國抗疫經驗和當地實際醫療情況給出專業性指導建議,促進國際間醫療交流及合作,以“中國速度”的“中國制造”盡可能滿足全球抗疫需要。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拋開捐贈數目我國3月與4月累計出口檢測試劑7341萬人份、口罩278億只、護目鏡4363萬副、呼吸機4.91萬臺、防護服1.3億件、紅外測溫儀1257萬件等其他防疫必需物資共計712億元,一般貿易占近80%以上,國際訂單持續呈爆發式增長,引各國專機來華自提,路上貨運線路更加密集,為全球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口罩為例,在我國疫情嚴峻時期,政府出臺兜底政策,鼓勵企業工廠全力生產防疫物資,國內大批工廠轉向利潤豐厚的口罩生產線,當下口罩日產能達1.16億只,兩個月前才涉足口罩生產的制造商達8950家。在當前全球化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人類傳染病防控面前做到獨善其身、置身事外,隨著全球確診病例數激增,美國即將面臨總統大選之際確診病例數卻在百天內破百萬,原以歐洲意大利、西班牙為疫情暴發中心隨即轉向美國,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形勢和物資匱乏,美方政府免去部分來自我國醫療產品的關稅卻采取并不明智的應對舉措:甩鍋、退圈、停資,將疫情政治化、地域化、污名化。數位政客曾多次在公開言論上對我國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以及參與的全球防疫貢獻進行抹黑,白宮阻礙、限制中國防疫物資出口和進入美國市場,取消我國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在國際上多次出現抹黑我國捐贈及出口防疫物資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后,國家商務部、海關總署、藥監局聯合發文自4月1日起我國抗疫物資出口收緊,這一新規使得美國進口的口罩、試劑盒等醫療物資受阻,美方聞訊隨即要求我國修改出口新規方便醫療物資出口,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對美出口抗疫物資千余噸,而美方政府對我國卻不僅態度多變,表現也前后不一,中美貿易關系無法向好推進反而有更壞的趨勢。
四、中美貿易爭端應對機制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中美兩國貿易爭端得到暫時休戰,一定程度促進了部分醫療產品貿易合作,關系卻并未得到緩和,但是在世界貿易階段性產生摩擦爭端不可完全規避的前提下,各國應事先考慮具有長效應對貿易爭端作用的有關機制。(一)政治方面。近年美國在政治方面排斥、打壓我國的意圖已十分明顯,視我國為頭號競爭對手。現代美國成功故事的關鍵支柱便是國際同盟體系的建立,而我國長久以往的為和平發展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外交一直以“不干涉、不結盟、不當頭”為基國本原則,主張構建平等、包容、和平的伙伴關系,摒棄對立對抗,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交往新路,在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堅持“結伴不結盟”,從根本上避免了中美發生嚴重對立與對抗的可能性,使形成兩大對立陣營的前提條件難以具備,實踐層面而言,中國在當前已初步構建起全球伙伴關系網絡,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伙伴關系。(二)經濟方面。中美兩國都是經濟大國,經濟總量、制造業產值總量均占世界的41%和47%,其中經濟總量美國占世界的25%,中國占16%。面對美國逐漸喪失的世界經濟中心地位,強大我國國內經濟,保持其良好發展,是應對貿易爭端的基礎,深化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縮小貧富兩極分化的程度,保障中層經濟體占據最大份額。將我國對外貿易體系向多元化發展,豐富我國對外貿易路徑,減少進出口單一性引發的潛在貿易經濟風險,我國已同137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9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接下來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國家間友好往來,合作雙贏,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借勢深化我國“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規劃是必經之路。(三)科技方面。減少高新產業科技核心的對外依存度,走自主創新道路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支撐點。我國當前在科研領域的經費投入已和美國近乎持平,在中美持續幾輪的貿易磋商期間,美國曾多次對我國中興、華為兩大企業采取進出口限制,企圖利用芯片擊垮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我國應在各學科領域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盡快創立更多自己的品牌和技術高科技趕超而非中低端競爭是中國超越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重要路徑。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始終堅持國際間和平發展道路,不蓄意挑起戰爭、抹黑他國,也堅決抵制他國的惡意挑釁行為。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堅實的力量,以美國為世界中心的局面有望逐步導向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美貿易的博弈和兩國關系走向都將得到國際關注,將對重構國際經貿關系起到重要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凱.新經濟形勢下中美貿易摩擦研究[J].現代商業,2019(35):71-72.
[2]李仲周.終結美中貿易戰共商全球治理新路[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19(12):63.
[3]孟令偉.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及應對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07):159+179.
[4]于志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未來對外經貿關系的影響[J].河北企業,2019(12):69-70.
[5]徐蕓茜.中美貿易戰破冰之后[N].華夏時報,2019-12-30(005)
[6]智艷,羅長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其思考[J/OL].學習與探索:1-7.
[7]李文.大變局下中美關系的“變”與“不變”[J/OL].人民論壇•學術前沿:1-9.
作者:劉展 單位:吉林外國語大學
- 上一篇:一帶一路下國際經濟貿易前景探析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