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時間:2022-07-19 04:11:20
導語:江蘇省經濟發展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含義
從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拉美、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家通過發揮資源優勢,完成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但是在向高收入國家攀升的過程中卻出現了重重困難。甚至有一些國家曾經一度進入到高收入階段,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又退化到中等收入階段,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不能自拔。從本質上來講,中等收入陷阱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問題,而是涵蓋經濟、政治、社會、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擺在轉型國家面前的戰略難題。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一)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持續
隨著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一個經濟體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持續,而經濟發展戰略又未及時調整,導致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世界銀行認為一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延續“以生產要素積累為基礎的發展戰略”以及“資本的邊際生產率的下降”。一些具有資源優勢的國家,通過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產品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原有的資源優勢逐漸削弱,而經濟發展模式未能及時轉型升級,社會問題頻發,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收入增長緩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外,部分經濟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依賴FDI的技術外溢、本地企業學習模仿的產業升級路徑,不能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難以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無法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動力。
(二)產業結構與需求結構不協調
與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相適應的供給稱為有效供給。產業結構決定了一個經濟體提供有效供給的能力。當一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的消費需求層級在不斷提升,同時出現多樣化的需求,而傳統的供給結構難以滿足這些新需求。需求缺乏相應的供給來匹配,形成供給錯位,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又成為制約工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三)技術創新瓶頸約束
一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其產業不僅面臨低收入經濟體的擠壓,還面臨高收入經濟體的壓制。中等收入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產業升級,才具有不斷向高收入階段邁進的基礎。部分國家由于缺乏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和國家對人力資本方面的及時投入,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業升級受阻,在下擠上壓下無法維持經濟持續增長。以拉美國家為例,受研發能力和人力資本約束,無法實現產業升級,從而失去了經濟增長的動力,最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四)收入分配差距過大
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對經濟增長存在著較大的負面影響。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將導致國內消費能力不足,產品過剩,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一旦外部經濟環境波動,出口受挫,將會使經濟增長失去重要支撐。此外,收入分配差距加大還容易加劇社會矛盾,誘發社會問題,制約經濟的穩定發展。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國際上通常將基尼系數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大于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動蕩。根據相關經驗,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基尼系數維持在0.3左右,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基尼系數普遍偏高。
(五)金融體系脆弱
健康完善的金融體系對于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金融通過促進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節約交易成本,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金融風險的客觀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發展使金融風險急劇放大,甚至爆發金融危機,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從經濟發展實踐來看,很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金融體系都存在著一定問題。馬來西亞、阿根廷等經濟體長期過分依賴外資推動經濟發展,外商直接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高,外債負擔沉重,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較弱;泰國資本項目過早開放,固定匯率制度安排失當,匯率缺乏彈性,金融機構信貸投向不合理,政府監管不力,金融體系存在漏洞,引發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攻擊,爆發金融危機,使經濟遭受重挫。
江蘇省處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基本還屬于中上等收入水平。自2013年開始,江蘇省GDP增速放緩2013年江蘇省GDP增長率為9.6%,2014年為8.7%,2015年為8.5%,2016年為7.8%。江蘇省“十三五”規劃指出,江蘇省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存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新增長點支撐作用不足,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在經濟發展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原有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持續。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高收入水平持續穩定發展,是江蘇省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江蘇省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如下制約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
(一)地區發展不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經濟高速增長,經濟增速高于全國水平,但也存在省內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蘇南地區經濟發達,蘇中、蘇北地區經濟相對落后。2015年,蘇南五市GDP為41518.73億元,占整個江蘇省GDP的59.21%;蘇南地區人均GDP相當于蘇中地區的1.48倍,蘇北地區的2.27倍。從產業結構來看,2015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區域第一產業規模差距不大;第二產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距,總體而言蘇南地區的第二產業規模較大;在第三產業上,蘇南地區存在著明顯的優勢,南京、蘇州、常州等市的第三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省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向蘇南地區集中,制約了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江蘇省經濟的全面穩定、協調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為了促進共同富裕,江蘇省制定了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的發展戰略,但是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高投入獲得高產出,將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無法實現趕超。
(二)人口紅利減弱
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高,保證了經濟增長中的勞動力需求,則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形成所謂的“人口紅利”。人口紅利為江蘇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江蘇省的人口紅利正在不斷減少。2000年以來,江蘇省常住人口數量明顯呈現出增長不斷放緩的態勢,勞動年齡人口見頂回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總人口為7976.30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648.29萬人,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位是老人,江蘇省老齡化比例位于全國各省之首,人口老齡化已經進入加速期,社會撫養比進一步提升。人口紅利減弱表明支撐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條件發生了改變,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要求更為迫切。
(三)資源環境約束加強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經濟建設成效顯著,經濟發展迅速,但長期高強度的開發使得江蘇省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強的資源環境約束。首先,就土地資源而言,江蘇省面臨著人均土地資源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到2015年,江蘇省人均耕地面積已經下降到0.86畝,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已接近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劃定的0.8畝“耕地警戒線”。其次,就能源消耗而言,江蘇省作為一個經濟大省,能源消耗保持在較高水平。自2000年以來,江蘇省能源消費總量不斷攀升。截至2015年,江蘇省能源消費總量已經達到了30235.30萬噸標準煤。保持充足的能源供給是江蘇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保證,但江蘇省僅僅是一個能源供給的小省,2015年一次能源生產量僅為2893.58萬噸標準煤,能源供需之間存在較大缺口。工業在江蘇省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江蘇省能源消費量中,工業消費占比接近80%。在短期內,實現資源消耗進一步下降和污染物排放減少還存在一定的難度。第三,就環境污染而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江蘇省也付出了比較高的環境代價,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對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嚴峻考驗。江蘇省人口密度大,環境容量已十分有限,以現有的環境承載力支持傳統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整體而言,目前江蘇省經濟發展的資源約束趨緊,而生態環境質量尚未根本好轉。隨著經濟總量的繼續擴大和居民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資源能源短缺、環境壓力和發展成本不斷上升已成為江蘇省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雙重約束,突破資源環境的雙重約束已成為江蘇省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科技創新水平有待提升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顯示,自2009年開始至2016年,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八年居全國首位。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江蘇省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斷提高,2015年江蘇省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江蘇省專利授權量為250290件,但發明專利比重偏低。目前,雖然江蘇省在傳統產業以及光伏、物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現階段江蘇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還不足,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科技創新成果還沒有完全轉化成生產力;科技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經濟發展急需新產品、新工藝,而科技活動主要產出仍停留在論文與專利的階段上;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和高端成果缺乏,人才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缺乏,科技創新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五)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撐不足
實體經濟的穩健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效支持,金融為實體經濟的有效運轉提供了便利的資金周轉平臺、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準確的資金成本信號以及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江蘇省金融體系發達,但是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能力上仍存在差距,尚未形成具有典范效應的金融支持產業發展模式。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16年,江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758億元人民幣,處于全國第二,僅次于廣東。但是,在金融促進江蘇產業方面并未發揮應有的貢獻。銀行的資金主要流向了個人消費和政府項目,貸給實業的資金偏少。目前,江蘇省仍處于傳統金融業向現代金融業初步轉型時期,金融資本向產業資本轉移的效率還不高;金融服務功能不夠完善,服務水平有待提升;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多層次資本市場還不健全;地方金融機構的實力有待提升,金融供給結構有待完善。金融機構需要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有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四、結論
經濟發展理論指出,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是不同的。處于中等收入階段的經濟體在向高收入階段邁進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江蘇省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擔負著在全國發展中先行探索的責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是江蘇省的光榮使命。當前,江蘇省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人口紅利減少、資源環境約束加強等問題。化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類風險隱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不僅是廣大江蘇人民的福祉所在,也將為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作者:曹冬艷 楊曉明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參考文獻]
[1]孔涇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背景、成因舉證與中國對策[J].改革,2011(10):5-13.
[2]郭正模.“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論解釋與借鑒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2012(6):21-24.
[3]鄒薇,楠玉.各國經濟增長中的“中等收入陷阱”[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516-524.
[4]高淑桂.共享發展視野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改革,2016(1):113-120.
[5]陳昌兵,張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要素供給理論、事實及政策選擇[J].經濟學動態,2016(3):43-55.
[6]章旻慧,馬永浩,朱婷.江蘇省“中等收入陷阱”特征分析[J].今日科技,2012(4):70-72.
[7]蔡敏,周端明.“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文獻述評[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2(7):185-198.
- 上一篇:高職教育實務型專業設置研究
- 下一篇:經濟發展創新金融保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