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投資拉動經濟發展
時間:2022-04-10 10:38:00
導語:擴大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制約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最為突出的問題,仍然是國內需求不足。200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堅持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方針”。總需求由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構成,因此,促進經濟增長,實行擴一大內需,必須做好“投資拉動”這篇大文章。
1對“投資拉動”理論的簡要分析
投資乘數理論是“投資拉動”的理論基石。經濟學家卡恩首先提出了乘數理論,后來通過凱恩斯而得到推廣。卡恩的乘數是就業乘數,即投資引起的就業總量增加和新投資直接引起的初始就業增加量之比。而凱恩斯的乘數是投資乘數,是關于投資變化和收人變化關系的理論。如果以I表示投資總量,以Y表示國民收人增量,則投資乘數k=1萬,即Y=斤I,這就是說,國民收人增量將左倍于投資的增量。通過“投資乘數”理論可以看到,投資的變化會引起國民收人的連鎖反應,使國民收人增加量或減少量數倍于原來投資的增加量或減少量。因為投資的增加,必然導致生產資料生產的擴大,從而使社會就業和國民收人增加;而就業與國民收人的增加,又會引起消費的增加,使消費資料的生產擴大,從而使就業和國民收人進一步增加,周而復始,必將引起眾多的連鎖反應。所以,投資增加能夠引起國民收人的成倍增加。此外,“投資拉動”效應主要來自于投資的前向和后向聯系。德國經濟學家艾伯特•赫爾希曼(Albe比O.Hirschman)在探討最大化“誘導”投資的決策機制時,認為在直接生產活動中有兩個誘導機制在發生作用。這兩個機制是后向聯系效應和前向聯系效應。由于存在前后聯系效應,不同的部門、項目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只要投資某個部門或項目,就可能帶動其他部門或項目的發展。并且,兩個行業結合的聯系效應大于各個行業單獨計算的聯系效應之和,即:l+l>2。丹麥經濟學家拉斯馬森(P•N•Rasmussen)指出,它們的擴張將會“導致囊括所有或至少大多數行業的經濟活動的增長”,“由于后向聯系是由需求的增長引起的,后向聯系就會持續不斷地引發更多的凈資本形成”,從而誘發投資的最大化。
2我國通過政府直接投資誘導擴大社會投資的必要性
在計劃經濟年代,政府通過低工資政策,積累資金,國家是唯一的投資者。改革開放后,國民收人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財富積聚正在向居民轉移,政府可直接用于投資的資金有限,所面臨的赤字壓力越來越大。據資料顯示,1997、1998兩年,我國經濟所創造的財富增量分別是6300億和4900億元,而居民儲蓄的增量卻分別為7800億和7300億元。超過了國家財富增量的23%和56%。1999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已高達62160億元,相當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5%。按照凱恩斯的理論,民間不投資,就要求政府直接投資拉動和誘導。近三年來,政府實行了擴張型的財政政策,通過向銀行直接貸款和發行國債向居民借債進行投資,這些宏觀調控措施確實對于拉動國內需求,刺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而積極的作用。遺憾的是,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拉動作用十分有限,民間投資跟進不快、增長乏力。還沒有真正打破政府“單打獨斗”的投資格局。必須下決心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政府投資對經濟啟動與刺激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投資數量的多少,關鍵在于政府投資能夠帶動多大的民間投資,也就是其投資乘數效應的大小。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越大,所撬動的社會投資也就越多。民間投資除了具有巨大的投資潛能以外,還具有許多政府投資所達不到的功能。它可以填補國有資產正在逐步退出的競爭性領域所留下的空白,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按一般規律,投資的40%可以轉化為消費基金,從而可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者的收人、拉動有效需求;民間投資可以通過證券市場(股票、債券、風險投資基金等)進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同時,民間投資也是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的推進器。國債技改“四兩撥千斤”,就是“誘導投資最大化”的一個成功實踐。在國債支持技術改造以前,企業技術改造一直處于低谷,企業沒有積極性,銀行貸款慎之又慎。從1999年下半年,國務院從新增發的國債中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安排資金195億元,只占全部國債資金的5.4%,而拉動投資達2400億元,為其12倍,涉及項目880個。國債支持對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技改投資發生了可喜的變化,2002年,完成技改投資5077億元,增長13.2%,國債技改貼息的拉動效應明顯。因此,政府直接投資是擴大投資需求的有效途徑,但政府更為重要的職責是誘導社會總投資實現最大化,設法啟動民間巨大的潛在投資需求。
3社會資本難以啟動的制度性障礙因素分析
3.1行業進入障礙通常,壟斷所產生的利潤會吸引其他投資者的進人,但是,壟斷能夠存在,必然有某些因素可以阻止競爭出現,這些因素被稱為進人障礙。由于政府的過度保護,形成了一批處于壟斷地位的特殊行業,中國的鐵路運輸、通信、電力、煤氣、自來水等許多基礎設施產業,政府既是管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監督者,又是具體業務的實際經營者,這就決定了這種壟斷的性質是一種典型的行政性壟斷。私人經濟壟斷會獲得超額利潤,而行政壟斷往往會導致企業組織管理的低效率和資源運用的低效率。因此,行政壟斷嚴重制約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例如,我國的汽車工業,單一的國家投資,成了一種固化模式。80年代以后,雖然有外資進人,但是,我們仍然強調國有資本要絕對“控股”。不使任何一家企業垮臺的最好辦法,就是避免競爭。所以汽車行業的管理部門,一聽競爭就惱火,本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卻一直實行國家壟斷經營。作為政府部門,不是充當“守夜人”的角色,而總是充當企業的代言人,將企業的利益置于社會利益,公眾利益之上。排斥競爭,必然設置行業壁壘,行業的主管部門,成為行業壟斷的把門人。從不輕易放任何“外來者”進人,讓掌握項目資源的企業,安安穩穩地賺取壟斷利潤。然而,壟斷帶來的除了低效率,就是腐敗。
3.2心理預期障礙近年來,政府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國家不惜重金,連續3年發行國債3600億元,政府直接參與投資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建設,確實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重大的社會效益,但是,民間資本跟進乏力,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且政府債務壓力加大,政府再向社會和銀行借債的空間受限。造成政策目標與政策效果相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的收人預期和支出預期。從收人預期來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下崗”現象的普遍化,以及收人差距拉大,工薪階層對收人的預期不太樂觀;從支出預期來看,醫療保險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養老保險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斷推出,且這些改革帶來的支出增長速度均遠大于人們收人的增長速度。在社會預期并不十分樂觀的情況下,要想讓人們把錢拿出來投資是不現實的。
3.3投資環境障礙一是各種收費居高不下。目前,各地對居民投資征收的各種稅、費(特別是各種雜費)水平不僅過高,而且收費管理很不規范,且亂收費的現象屢禁不止;二是對居民投資項目的審批手續也過于繁瑣,據某省統計,省級政府部門實際承擔的審批事項多達2000余項。現在企業登記注冊前審批事項仍超過300項,一些部門還暗箱操作,人為的障礙依然很多。所有這些都使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增加,投資的預期利潤率下降,從而直接影響居民投資的積極性。長期以來,轉變政府職能一直是生產力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企業界共同的呼聲。當前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3.4金融支持障礙民間投資除了要有自有資金外,還要有相當數量的債務資金。可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陰云籠罩之下,商業銀行為規避金融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實行了比較謹慎的貨幣政策。市場經濟本應是信用經濟,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秩序比較混亂,不守信用的現象屢見不鮮,只借不還、逃避債務的問題較為突出,從而導致商業銀行不敢發放新的貸款。商業銀行的“慎貸”和“惜貸”較為普遍,金融體制對民間投資缺乏有力的信貸支持。籌資難,融資成本過高,嚴重地打消了居民的投資積極性。
4實現政府投資拉動的關鍵在于制度和環境創新
在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過程中政府的主要職能應該是:建立導向機制,引導民間投資;完善政策法規,為民間資本營造寬松的投資環境;構建開放式的信息系統,使投資者獲得對稱的投資信息;打破行業壟斷,削平民間資本進人門檻;凈化投資環境,努力使民間投資成本最小化;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最大限度地釋放民間資本;當好“守夜人”,促進公平竟爭。
4.1打破行業壟斷,放寬民間資本的準入條件消滅壟斷,實際上是讓我國市場經濟公開、公平、公正地與國際經濟接軌。有關人士和法律專家紛紛要求盡快出臺反壟斷法。在2000年底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王歧山表示:一切不宜由國家壟斷的行業都要打破壟斷,一切不利于市場競爭和實現企業效率最大化的行業、企業結構都要進行重組。除涉及到國家安全、自然資源、少數公共產品生產和公共服務提供的領域外,目前處于壟斷狀態的其它行業與部門都應通過改革創造開放和競爭的局面。而電力、鐵路、民航、通信等行業將是改革的重點。
4.2凈化投資環境,努力使投資成本最小化“投資的本質在于這一行為的獲利性”。投資者的目的是能以一定量的資產獲得更大量的經濟回報,即“資本增殖”或“經濟效益”。民間投資的積極性與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呈正相關關系。民間投資的最大化要求投資成本必須最小化。而投資成本與投資環境成反比,投資環境越差,投資的成本就越大。目前,投資成本過高是制約民間投資潛能釋放的重要因素。各地對投資者征收的各種稅、費居高不下,且管理很不規范。所有這些都加大了投資成本。在國際上,衡量一國投資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經濟自由度”。在經濟自由度評價體系中,政府管理是一項重要指標,它包括政府花費和審批權。政府機構龐大,花銷就多;審批的權限越寬,審批的項目越多,則經濟自由程度越低—這意味著政府直接干預企業經營發展的程度越高。目前,國外資本在考慮是否來華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就是我國行政審批的情況。審批手續減少意味著經濟自由度的提高。因此,必須下決心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在改革行政審批制度過程中,除了該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一定要取消外,對需要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也要運用市場機制來運作,通過招標、拍賣等市場手段來處理;對不能通過市場機制運作的項目,尤其是那些容易發生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項目的行政審批權力,必須進行合理分解,并加強相互之間的監督制約,從源頭上鏟除腐敗滋生的溫床。
4.3拓寬民間投資渠道,發展投資基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投資工具和投資品種仍然稀少,市場結構也很不完善,“貨架上的商品”十分匾乏,難以適應投資者不斷增長和日趨多元化的投資需求。以何種方式將巨大的民間資金聚集起來進行投資?國內經濟學家魏杰先生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設定投資基金”。投資基金的主要功能是:第一,聚集個人和機構的閑散資金,集中投資于證券市場、產業部門(尤其是高科技產業),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第二,聚集資金充裕地區的閑散資金,集中投資于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但資金相對不足的地區,使后者的潛在優勢迅速轉化為現實優勢;第三,依靠專家的運作,進行有效的投資組合,從而保證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第四,通過將投資基金按債券、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的特點進行組合,有助于推進金融創新,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不論是從發達國家基金業發展的歷史,還是從我國基金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投資基金的出現和發展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投資基金這種專家打點、量體裁衣的理財方式將較好地滿足投資者多元化、個性化的投資需求。
4.4暢通民間投資的融資渠道鼓勵商業銀行向非國有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并取消對非國有經濟在股票上市、債券發行等方面的限制;對于用于技術更新改造和調整生產結構方面的投資,要給予優先支持;把商業銀行進一步市場化,可以在政策上支持商業銀行,在承擔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去有效發放貸款;在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立足于制度創新,積極發展一批為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同時,支持民間資本以股份的形式投資并進人金融、證券領域,鼓勵組建以民間資本為主的股份制金融機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投資的宏觀調控并不在于自身是否充當投資主體,而要以政策和投資導向為手段,激活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從而誘導民間投資的最大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民間投資必將成為競爭性投資領域的投資主體,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 上一篇:公路局長在廉政部署會講話
- 下一篇:理論學習安排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