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投資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擴大投資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條約的解釋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31 條就條約解釋的規則做了規定。由于《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是對國際習慣法的編纂,因此無論《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的締約國是否是《條約法公約》的締約方都必須遵守它。《條約法公約》第31 條解釋之通則第1 款規定:條約應依其用語按其上下文并參照條約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義,善意解釋之。一般認為這一規定依次包含了三種解釋方法,即文義解釋方法(依其用語所具有之通常意義)、系統解釋方法(按其上下文)、目的解釋方法(并參照條約之目的及宗旨)。這里僅作簡要的介紹。
(一)文義解釋方法
文義解釋方法是指嚴格從文字、語法分析角度來確定法律條文的字面意義,而不考慮條文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的條約解釋方法,它是條約解釋過程中的首要解釋方法。《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第11 條第2 款規定:征收包括東道國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剝奪被保險人對其投資的所有權或控制權,但不限于政府為管理境內經濟活動而采取的非歧視性措施。此處的措辭是包括但不限于,換言之,依據該條款本身是可以做擴大解釋的。
(二)系統解釋方法
從方法論角度,系統意味著用整體的、聯系的觀點看待和考察事物。具體而言,在運用系統解釋方法闡述條約文本中的某一法律規范或法律概念時,應注意其與其他法律規范或概念的聯系,以及它在整個法律的整體和上下文中的邏輯意義,由此作為闡明該法律規范或法律概念的含義的依據。系統解釋方法要求在解釋《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第11條第2 款時應考慮公約的其他條款。例如第3 款中規定的違約險,東道國政府出現違約的情況,一部分就在于因為采取了征收或類似的措施而使得合同中規定的義務不能履行。
(三)目的解釋方法
目的解釋方法是探求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所希望達到的社會目的,據此來確認法律條文的具體涵義,并盡量體現條約有關目的與宗旨的解釋方法。從《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的宗旨來看,它是支持外商投資的,更是出于對外商投資的保護而建立的,因而我們可以對第11 條做目的解釋,使之擴展至東道國政府采取其他的產生了同征收類似效果的措施。綜上,無論是出于對《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11 條第2款解釋的不同認定,還是考慮到公約其他相關條款的規定,或者是從保護外資的角度出發,當前國際社會已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對征收外延理解的擴展。下面我們就從條約的擴大解釋角度來理解公約中征收的含義。
二、公約對征收作出的擴大解釋
擴大解釋一詞在國內法中早已有所體現,我國的憲法和刑法中均有關于擴大解釋學說的規定。這兩個領域關于擴大解釋大都主張作出超出字面的解釋,以此來適應社會情況的變化。國內的擴大解釋多半是從主觀的角度出發,主張是為當事人的利益著想和為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國際法領域的擴大解釋卻是采用客觀的方法對相關的事項作出合理解釋。國際法學者費奧勒(Fiore)在其《編纂的國際法》一書中就提出了三條有關擴大解釋的規則:第一條:在原則上,適用解釋法律的規則以對條約作擴張解釋是不適當的;除未預見的場合外,須依從締約各方的意思,并思考對作為該協定客體的該案可以適用的每一規定。第 二條:對于本身明白清楚的一個規定,進行類推而予以擴張解釋是不適當的;這種規定實際上應被認為只適用于構成該條約主題的事項。規定不清楚、不精確,因而含糊時,可以引用類推。可以參考相同的締約各方之間有關類似事項的另一條約的條款來消除含糊。第三條:任何傾向于限制締約任何一方自由行使權利的規定,必須按最狹義的意義來了解,正如任何其他對個人普通法上的自由的損害一樣,引起負擔的規定也須按狹義了解,如果所用的詞語并不明白表示該締約方約許了擔任或實行某種行為。
隨著社會情況的變化、發展,在必要的情形下,無論是締約方還是受理爭議的法院或仲裁庭均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某些條款采取較為廣義的解釋。《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第11 條是關于承保險別的規定,其對征收及類似措施是這樣定義的:東道國政府采取立法或行政措施,或懈怠行為,實際上剝奪了被保險人對其投資的所有權或控制權,或其應從該投資中得到的大量收益。但政府為管理其境內的經濟活動而通常采取的普遍適用的非歧視性措施不在此列。考慮到國際法上允許在適當的、不偏袒某一締約方的場合下,作出擴大解釋,因而對征收及類似措施可以解釋如下:首先,行為的主體是東道國政府,除指其中央政府外,還包括政府機構和地方政府,在擔保合同中還可以擴展至事實上的政府。不但包括東道國政府本身的作為,而且,還包括東道國政府同意、授權、批準或指示的作為或不作為。中央政府為機構和地方政府,或對其同意、授權、批準或指示的行為負責是國際法所公認的。
風險行為僅僅指東道國立法上的行為,行政上的作為或不作為。一般學者均認為,這里列舉的引起風險發生的行為只限于:第一,行政上的積極作為,例如,沒收、查封外國投資者的財產;第二,行政上的消極不作為,例如拒絕警察保護,或有義務為某作為,但沒有作為;第三,立法上的積極作為,例如,通過國有化法令,但不包括立法上消極的不作為。原因就在于,機構不能以東道國缺乏某些法律為理由,向東道國索賠。也不包括司法機關為行使其職權而采取的措施和獨立的法院和仲裁庭在其管轄范圍以內,作出判決和裁決的行為。此外,公約明文將政府為管理其境內的經濟活動而通常采取的普遍適用的非歧視性措施排除在外。這類措施包括三個標準:第一,這類措施是政府通常采取的,而非專門針對外國投資者的;第二,這些措施是普遍適用的、非歧視性的;第三,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為了管理其境內的經濟活動,這類措施包括:稅收、環境和勞動立法和保護公共安全的通常措施。但如果東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這類措施,其積累的結果等同于征收,也被視為非商業風險。
其次,行為的客體,受保護的包括投資者對投資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還保護產生于投資的大量利益。投資者對投資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在股份式直接投資時,表現為取得利潤的權利,控制和自由處分股份利益的權利;在非股份式直接投資時,表現為:要求企業按規定支付的請求權,將這一請求權轉讓給第三者的權利和參與投資項目管理的權利;大量利潤指投資企業的基金和有形財產,投資項目的利潤在非股份式直接投資中是指投資企業履行其對投資者義務的能力。由此看出,無論是學者還是MIGA 本身的業務細則都對征收做了較為寬泛的界定。而在國際實踐中,征收的定義早已不是那么局限化,類似國有化、間接征收、管制征收等詞語的出現,讓征收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這里尤其要提到的就是間接征收和管制征收。《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現已對這兩種征收形式給予了肯定。
由于這兩個概念都是近幾年國際投資領域新近發展而來的,它們不像直接征收那樣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更多地包含著一種漸進式的措施,手段也頗具多樣性。間接征收是相對于直接征收而言的,東道國不是直接在物理上轉移投資者對其投資財產的占有,而是指國家的有關措施干涉了投資者對其財產的占有、使用、處分、收益的權利,部分或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投資者對其投資的合理預期。間接征收的規定存在于各式各樣的國際法律文件中,所采用的措辭雖各不相同,但所要表達的實質意義都是相同的。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所謂的與征收任何類似的其他措施、與征收效果相同的其他措施、其他任何具有征收同樣效果或同樣性質的措施均等同于間接征收。管制征收則是一些西方學者提出的概念。其實征收本身就是一種管制(regulation),在20 世紀80 年代的經濟理論和政策辯論中,管制這個術語就是指國家以經濟管理的名義進行干預,而征收本質上也是對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一種干預或控制。從文本來看,公約采納了對征收作出擴大解釋的做法,然而,實踐中,大量有關投資爭議的案例,均對征收作出了擴大解釋,并在發展中不斷予以更新和完善。
三、征收的擴大解釋在國際實踐中的運用
國際投資實踐中,專門針對征收存在爭議的案子較少,通常是一個案子涉及幾個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征收。這里通過對近年來發生在投資領域的經典案例進行分析,以此進一步加深對征收擴大解釋的理解。
(一) Metalclad Corporation v. Mexico 案
該案因一塊位于墨西哥Guadalcazar 市的場地而起,該場地及其所有權于1993 年被其原始所有人,一個名為COTERIN 的公司(以下稱C 公司) 賣給Metalclad 公司( 一家根據美國的德拉華州法律所設立的公司) 的子公司。經墨西哥聯邦政府批準,C 公司自1990 年起在場地上經營一個廢物轉換站。1993 年,C 公司獲得了建造廢渣填埋點的三項批準,其中的兩項批準是由墨西哥聯邦政府環境部頒發的環境影響證明,該證明涉及廢渣填埋點的建造及運營,第三項批準是由場地所在州州政府出具的土地使用證。同年,Metalclad 公司完成了對C 公司的收購。但就在Metalclad 公司準備投入建設處理廠的過程中,聯邦州政府連同市政府接連發動了幾場阻止處理廠運營的公眾活動,并以缺少城市建設許可為由拒絕了Metalclad 公司的后續申請。最關鍵的墨西哥聯邦政府環境部還頒布了一項生態法令,宣布劃定一塊保護稀有仙人掌的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包括了廢渣填埋點所在的區域。
換言之,該法令有效地、永久地( affectivelyand permanently)排除了填埋點的運營。仲裁庭在對征收進行解釋時,采用了寬泛的解釋方法。認為,征收不僅包括有利于東道國的公開的、蓄意的奪走財產,如直接剝奪或正式強迫轉讓權利,而且包括隱蔽的或附帶的對財產使用的干涉。這種干涉具有使所有者喪失對全部或大部分財產的使用權或喪失對財產合理預期利益的效果,即使并非必然是為東道國帶來明顯的利益。仲裁庭認為墨西哥市政府有意地拒絕給予申請方公司合法經營其設施所要求的許可,認為這一行為超出了市政當局的職權,有效且非法地阻礙了請求人的垃圾掩埋業務,是一種相當于征收的行為,并裁決給予申請方以損害賠償。在作出第一個征收裁決后,仲裁庭還發現,由聯邦政府環境部頒布的生態法令具有永久阻止Metalclad 公司運營其廢渣填埋點的效力,因此該法令的頒布永久性地阻止了Metalclad 公司希望通過運營廢渣填埋點獲得經濟利益的預期,并且Metalclad公司在開始投資前也無法合理預見到該法令的頒布,因而州政府頒布法令的行為也被認定是一種征收的行為。
(二) Pope Talbot v. Canada 案
Pope Talbot 是一家設立于美國俄勒岡州的木材公司,在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擁有子公司,該子公司主要業務之一是將軟木從加拿大出口到美國。基于1996 年美國與加拿大簽訂的《軟木貿易協定》( US - Canada Agreement onTrade in Softwood Lumber,以下簡稱SLA),加拿大對從本國四省(英屬哥倫比亞、魁北克、安大略和阿爾伯塔) 出口到美國的免稅木材實行配額限制制度。 Pope Talbot 發現自己在SLA 實施的頭三年中,分配到的出口配額有了無法說明的減少。1999 年3 月,Pope Talbot 以加拿大政府的SLA 配額限制制度違反了NAFTA 第11 章為由提出了仲裁申請,主張加拿大政府的出口管制制度剝奪了其投資能力,割斷了其產品與傳統、天然市場的聯系。
Pope Talbot 公司指控加拿大政府的行為構成了征收是基于兩個理由:首先是依據美國與加拿大訂立的軟木材協議的初期施行;其次是因為可免費過境的軟木材的出口量在持續不斷地減少。在該案中,仲裁庭采用的是較為廣義的解釋,將征收擴大至漸進式征收之外以包括規制行為,同意Pope Talbot 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權利是受保護的財產權益,繼而加拿大政府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Metalclad 案中,至關重要的是政府行為的效果( 無論其意圖如何),尤其要關注投資者是否遭受無法彌補的傷害以及投資者是否合理地依賴政府的陳述與保證。在Pope Talbot 公司案中,仲裁庭更重視政府措施對投資的干預程度。據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征收領域習慣國際法的存在,盡管各國內部對構成征收行為的評判標準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習慣國際法還在繼續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也由此引發了一些憂慮和爭議。
篇2
應對金融危機,實行新積極財政政策
積極財政政策的啟動,與過去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相比,其特點為:一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面廣,經濟形勢比亞洲金融危機時要復雜、嚴峻,而且經濟形勢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二是從2008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轉換速度之快、之明顯,是歷年來我國宏觀調控中少有的現象。三是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我國不僅提出擴大支出,也以結構性減稅相配合,如從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為此將減收1200億元。而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措施,但總的財政調控手段是增支不減稅,因此,此次以增值稅轉型改革為代表的減稅措施,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成為名副其實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四是在擴大支出方面,除了以投資拉動來擴大內需的慣常做法外,也強調向民生領域傾斜。在提出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中,至少五項措施都與民生有著密切關系。五是我國近些年經濟保持了10%以上的持續增長,財政收入更是連年攀高,經濟實力的增強為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上述五個特點,說明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不同于以往的積極財政政策,是一種新積極財政政策。
擴大內需,要找準定位
從宏觀經濟總需求構成看,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從國民經濟核算構成看,這“三大需求”具體表現為最終消費需求、資本形成總額以及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從對各具體需求的界定看,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內需是消費與投資,外需則表現為凈出口。在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近些年“三大需求”的比例關系有如下特點:一是消費率與投資率在“三大需求”中占主導。二是投資率呈上升趨勢,消費率趨降;兩者有一定的互補性,即投資率高時,消費率低,反之亦然。三是凈出口率在經過幾年的低位徘徊后近幾年上升趨勢明顯。再從“三大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看,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及拉動基本上低于投資,消費與投資的貢獻及拉動呈現此降彼升的趨勢,凈出口的貢獻及拉動與前兩者相比始終處于劣勢,盡管近幾年它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在增強。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我國“三大需求”中,投資與消費占主導,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及拉動作用明顯,凈出口的作用不容忽視,但顯然不及投資與消費的作用大。投資與消費構成了我國的內需,由此看來,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源動力是投資與消費,即內需,而投資的作用有大于消費的趨勢。
當前各地出臺的一些措施,投資占了相當的比重。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種方式雖然見效快,但也往往易于導致投資邊際效率下降、投資過熱、盲目建設與重復建設、對環境資源造成損害等消極后果,不僅延遲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也可能埋下下一階段經濟過熱的隱患,造成經濟運行出現很大的波動性。在過去“高投資、高增長”發展戰略的慣性作用下,扭轉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和農村居民消費下滑的趨勢,對于提高我國最終消費率、擴大內需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擴大內需,國民收入分配應向居民傾斜
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時,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我國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進行了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在短期內確實達到了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但從長期看,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消費。消費不振,一方面是因為居民對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有后顧之憂,在社會保障不健全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進行預防性儲蓄,以應對在這些方面意想不到的大額支出,這也是我國為何近幾年消費率下降、儲蓄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由于是大額支出,造成廣大消費者即使有消費需求,也沒有消費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面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我國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有增無減;更為重要的是,從政府和居民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看,整體上呈現政府上升、居民下降的趨勢,國家財政收入近些年的高速增長,造成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傾斜。
篇3
姚堅指出,2010年,我們將采取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政策措施:
一是穩定各項進口促進政策,建立并完善進口促進體系,重點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緊缺物資進口。
二是進一步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程度。清理有關進口管理措施,進一步放寬進口管理,調整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商品。同時,會同海關、質檢等部門,推動提高海關通關效率,實施檢驗檢疫便利化措施。
三是加強進口促進。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國內重要展會上舉辦進口展等貿易促進活動,對我順差較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優惠展位,對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免費展位。加強公共信息服務,為國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搭建平臺。
四是加強區域合作推動雙邊貿易發展。目前我已簽署并執行8個自由貿易區協議,涉及16個國家和地區區域貿易的合作,有力的擴大了我自上述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如東盟自貿區今年1月1日全面建成以來,我自東盟六國的進口均遠遠大于我對其出口。對來部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商品進口實行零關稅待遇。
五是繼續開展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去年以來,商務部主動組織了13批貿易投資促進團,赴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雙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今年商務部會同有關行業商會繼續組織貿易投資促進團,解決對方重點關注,積極擴大進口。
篇4
關鍵詞:WTO法律框架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規則
WTO法律框架中的《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以下簡稱《協定》),英文為《TheAgreementonTrade-RelatedInvestmentMeasures》(以下簡稱《TRIMS》),是迄今為止國際社會在國際投資領域所達成的惟一一個全球性、實體性的多邊協定,也是烏拉圭回合談判就服務貿易、國際投資和知識產權三個新議題所達成的協定中最簡短的一個。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是指“為了促使外國投資者達到某種業績標準而采取的政策”(以下簡稱TRIMs措施)。筆者就WTO法律框架中與貿易有關的投資規則談點淺見。
一、《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的由來
國際貿易是商品在各國之問的流動。伴隨著商品的國際間流動,必然帶來生產要素的流動,從而產生一些國家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國際投資。并且,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也會相應使國際投資的規模擴大。二次大戰后,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國際直接投資活動日益活躍,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都在擴大,對各國經濟與國際貿易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來自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采取各種管理措施。這些措施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獲取國際投資的規模和結構,以及國際投資者的利益。同時,這些措施不適當的運用也會在某些情況下改變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正常流向,從而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產生扭曲和限制作用。因此,為促進國際投資的健康發展,加強投資活動的國際協調與合作,1986年6月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提議下,國際投資問題被納入烏拉圭回合談判,并最終達成《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
《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僅適用于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而與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則不屬于適用的范圍。所謂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是指東道國對外國投資者在投資方面所采取的各種政策措施,包括鼓勵和限制兩個方面的內容。
《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在不違背GA有關原則的前提下,達到以下目標:(1)為資金的跨國流動提供便利,以促進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與自由化。(2)確保自由競爭,以加速所有貿易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3)照顧發展中成員方,尤其是那些最不發達成員方在貿易、開發和財政方面的特定要求。
二、禁止使用的投資限制措施與一般例外
凡不符合GA的國民待遇原則或禁止數量限制原則的投資措施,各成員方國應禁止使用。
1.不符合GA國民待遇原則的投資措施。主要包括當地含量要求、制造界限和貿易平衡要求。其具體規定:(1)要求外商投資企業購買或使用國內產品或由國內供應的產品,不論其具體要求是規定特定產品、產品的特定數量或價值,還是規定該企業生產的一定比例的產品數量或價值。(2)限制外商投資企業購買或使用進口產品的數量,并把這一數量與該企業出口當地產品的數量或價值相聯系。
2.不符合GA禁止數量限制原則的投資措施。包括產品指令要求、外匯管制要求、制造界限要求、當地成分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和國內銷售要求等。其具體規定:(1)限制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其生產所使用的或與其生產有關的產品或將進口量限于企業出口其產品的數量或價值。(2)通過對外商投資企業使用外匯的控制,限制企業進口其生產所使用的或與其生產有關的產品,即將企業使用外匯的額度限定在其出口凈得的外匯之內。(3)限制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其產品或為出口銷售其產品,不論具體規定產品、規定產品的特定數量或價值,還是規定其生產的一定比例的數量或價值。
《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規定,1994年GA的所有例外規定均適用于本協定的規定,即因安全保障、國際收支困難等原因而采取的進口限制,可以作為該協定的一般例外。《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生效后的5年內,貨物貿易理事會對協定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審,并視具體情況提出修改建議,同時考慮該協定是否需要補充有關投資政策和競爭政策方面的規定。
協定還規定,發展中國家成員方可以在某些方面享受特殊的優惠。具體表現在,發展中國家成員方可按照GArrr有關規定為建立特定工業而提供必要的關稅保護、為國際收支目的而實施數量限制的規定,根據烏拉圭回合通過的國際收支協議中的國際收支目的而實施數量限制的規定,以及根據為國際收支目的而采取的貿易措施的1979年宣言,暫時保留違反國民待遇原則和數量限制原則的投資措施。另外發展中國家成員方,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方在規定時期內廢除有關的投資措施存在特殊困難者,經過貨物貿易理事會的評審,可以延長過渡期限。
三、過度期投資措施安排
在WTO協定生效后的90天內,各成員方應將其正在實施的與《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不相符的所有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通知WTO貨物貿易委員會。從WTO協定生效之日起計算,各成員方取消與《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不相符的投資措施的過度期限為:
1.發達國家成員方2年。
2.發展中國家成員方5年。若有些國家確有困難,經證實后可延長過度期。
3.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方7年。
篇5
摘 要 高校投資風險主要來自于政策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教育質量風險。高校投資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為了防范高校投資風險,需要優化高等教育資源、建立投資制度,引入風險管理、設立投資運行機構、建立投資集體決策制和責任追究制。
關鍵詞 高校 投資風險 風險意識 風險管理
一、引言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為了擴大辦學規模,需要在一定時期內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制約,高校辦學存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文章分析了高校投資風險的來源及原因,并就高校投資風險的防范措施進行了探討。
二、高校投資風險的來源
高校投資風險的來源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風險。政策風險主要體現在校產歸屬問題上面,包括投資辦學形成的校產以及辦學過程中積累的校產。相關規定并沒有對校產的歸屬做出明確的規定,這無疑就增加了高校投資辦學的風險。此外,政策性風險還體現在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上面。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高校生源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更傾向于選擇高層次的教育。而一些高校由于辦學質量較差,在校人數在減少,生源困難,這給高校投資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3.財務風險。一些高校為了謀求發展。通過銀行貸款來改善辦學條件,貸款和利息給高校帶來了很大的財務負擔, 而高校償還貸款的資金主要來源是學雜費,但是高校不能無限制的增加學雜費,這樣一來,財務風險也就體現出來了。
4.教育質量風險。很多高校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需要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這樣很容易導致生源質量下降。此外,招生規模擴大后,相應的師資和教學設備沒有跟上來,這會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高校投資面臨著教育質量方面的風險。
三、高校投資風險的原因分析
高校投資風險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是高校投資風險的承擔者。高等教育事業是公益性的和非營利性的,實踐中,政府是責任的最終承擔著。高校貸款的最終風險轉嫁到了國家財政,正是由于這種貸款風險的轉嫁,使得銀行也大量貸款給高校,高校也敢進行大量貸款、擴建。
2.高校規模擴張的盲目性。高校擴建中出現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是:對未來貸款的償還、規模擴大的收益等問題缺乏缺乏科學的預測和論證,高校規模的擴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學校擴大規模的同時,教學與管理卻不能跟上步伐,規模擴大中的債務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事實上,很多高校已經虧本運行,一些學校就連償還利息也變得比較困難,高校投資的風險已經逐步顯現出來。
3.高校債務風險意識淡薄。首先,高校缺乏籌集資金的風險意識。高校債務償還的費用來源主要包括財政教育經費和所收的學雜費以及科研產業創收。但是這些收入幾乎除了維持學校日常運行的之處,沒有多少剩余。因此,償還貸款只能依靠學費的增加,但在現有的條件下,高校學雜費上漲的空間很小,因此,高校貸款的風險也就不可避免。其次、高校缺乏貸款的效益性思考。一些高校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存在著攀比和浪費,缺乏長遠的規劃,沒有考慮資金的長遠效益。最后,高校沒有做出整體歸還貸款的計劃,導致很多的貸款得不到按時的歸還。
四、高校投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為了防范高校投資風險,結合高校投資的實際,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優化組合高等教育資源。優化組合高等教育資源,實現高校未來發展的科學規劃,這是防范高校投資風險的有效策略之一。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系統規劃高校的地理布局、發展規劃、擴建規模等,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對高校未來的發展做科學的分析;加強高校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實現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科研互動、優勢互補,這樣可以避免高校盲目擴張,防范高校投資風險。
2.建立投資制度,引入風險管理。為了防范高校投資風險,有必要建立投資制度,引入風險管理。比如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投資咨詢專家組,建立高校投資決策制度、執行制度、監督制度,為防范高校投資風險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設立投資運行機構。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對于資產較多的高校,需要設立投資運行機構,以保證資產的安全,降低風險,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國外的實踐表明,對于資產較多的高校,設立投資運行機構,可以降低高校投資風險,提高資金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對于還沒有設立投資運行機構的高校,可以對投資問題進行集體領導與決策,通過恰當的途徑,將投資轉讓給安全可靠的機構運行。
4.建立投資集體決策制和責任追究制。在高校投資問題上,個人負責制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往往會導致決策失誤,給投資帶來很大的風險。所以,有必要建立投資集體決策制,這樣既可以避免決策的片面性,又可以防止損公肥私現象的發生。同時,還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將投資決策的各項工作都落實到個人,這樣可以提高個人的責任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范高校投資風險,防止發生不必要的損失。
五、結束語
總之,文章分析了高校投資風險的來源及原因,并就高校投資風險的防范措施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引起人們對高校投資風險問題的進一步關注,能夠對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芻議高校投資與籌資的風險及其防范..最后訪問日期2012.6.15.
[2]方宗川,劉翰林,葉望,金德燦.高校投資風險的理性分析.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4).
篇6
但是,還必須看到,當前消費市場也存在許多比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消費結構不合理,居民消費在社會總需求中的比重較低、住房消費占居民消費中的比重過高、家庭消費的比例嚴重不合理、政府消費比重過高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消費需求的擴大;二是消費行為不規范,畸形消費、超前消費、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現象比較普遍,嚴重脫離國情,脫離社會的實際承受能力,也限制了社會消費的規模擴大和結構改善;三是工薪階層消費能力下降,消費的內在動力不足,激活社會消費需求的難度較大。
尤其需要重視和關注的是,在消費需求中,住房消費的比重居高不下,商務部有關官員近日表示,預計200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12萬億元,而房地產銷售總額將達到5.7萬億元-6萬億元,即占全部消費總額的一半左右。這樣的占比,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不僅房地產市場已經存在嚴重的泡沫,形成的消費需求也出現了泡沫,而且由于房價持續上漲。已經嚴重制約了消費者的正常消費。更重要的,隨著房價的進一步攀升,老百姓的消費顧慮也會進一步增多,消費的信心也會進一步降低。
所以,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變目前不合理的消費現狀,解決影響消費的各種問題,鼓勵和促進消費,更好地發揮消費在推動經濟增長、鞏固政府投資成果中的作用。
一是積極引導消費,改變消費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應穩步提高居民消費占社會總需求的比重、合理解決住房消費占居民消費比重過高的問題、有效減少政府消費和各種公款消費、防止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現象的膨脹。特別是住房消費,通過大力發展廉租房,減輕老百姓對住房的恐懼和顧慮,降低住房消費的比重,提升老百姓的消費信心。同時,依據經濟復蘇狀況,調整對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政策。
二是繼續出臺刺激消費的政策,進一步擴大消費的規模和范圍。在消費的內在動力不夠強的情況下,繼續通過出臺有針對性的刺激政策,在家電、汽車、旅游等行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政策范圍,鼓勵和促進消費。
三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一方面是嚴格控制高收入行業的收入增長速度,特別是壟斷行業,要制定嚴格的控制政策;另一方面,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社會貧困線標準、提高養老保險水平、加大扶貧解困力度等。
四是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步伐,消除老百姓的后顧之憂。老百姓不敢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因此,應抓住時機,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步伐,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機制,以此來消除老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
五是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擴大消費的渠道。民間投資的啟動,將會有效增加消費的渠道,對消費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推動民間投資的復活。
六是采取一切措施,建立通貨膨脹預警機制。防止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避免通貨膨脹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篇7
關鍵詞: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社保基金;監管;投資運營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
當前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是制約我國消費需求的一個重要原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有效地穩定居民收支預期、消除居民后顧之憂、促進即期消費。而社保基金的監管和投資運營問題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之一。在當前政府擴大內需的過程中,若在社會保障政策選擇上能有效改善民生,如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強化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就能有助于提高國內消費內需水平這一目標的實現。
一、當前及未來可用于投資的社保基金
中國當前及未來可用于投資資本市場的“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基金、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個人賬戶基金。
(一)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戰略儲備基金,主要用于我國將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保障的部分資金需要,目前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運營,主要通過委托投資的方式間接入市。截至2007年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權益4,140億元,加上受托管理的行業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中央補助資金,基金總資產市值5,162億元。自2000年成立至2008年10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92%,超過同期年均通貨膨脹率6.54個百分點,實現了保值增值的目標。
(二)企業年金基金。企業年金作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支柱,實行完全基金積累型的個人賬戶制,采取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基金運營遵循市場化的原則。截至2007年底,全國有3.2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繳費職工人數為929萬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1,519億元。另據保守的估計,在企業年金發展早期,每年的繳費積累可達150億~200億元人民幣,到2010年總積累有可能達到4,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按人民幣不變價計算)。盡管2008年股票市場遭受系統性風險、A股跌幅超過70%,由于現有法規對企業年金投資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年金組合受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被限制在一定范圍,年金組合具有低風險特征。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企業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遠遠優于公募基金業績,多個運作滿2年的年金組合收益累計超過70%。
(三)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我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其中,個人賬戶部分采取完全基金積累制,根據精算公式確定繳費率,養老金給付額由繳費和基金投資收益決定,屬于繳費確定制。按照原有的政策和目前勞動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監督工作的通知》(勞社部發[2006]34號)的要求,個人賬戶部分主要用于購買國債及協議存款,養老金投資收益率低下,存在巨大隱性損失,難以實現保值增值。截至2007年底,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7,391億元,11個做實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省份共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78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01億元。
(四)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我國自2002年起開始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各地新農保試點的實踐經驗以及基金積累制個人賬戶制度的特點業已證明我國新農保制度將采取基金積累制個人賬戶模式作為主導模式。目前,大多數試點地區都將農保結存基金存入商業銀行,個別地區拓寬個人賬戶的發展功能,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證質押貸款的辦法。總體而言,農保基金仍面臨著保值增值的壓力。截止2007年底,我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5,171萬人,年末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412億元。
二、社保基金監管、投資運營與擴大消費需求
加強社保基金監管,保證基金安全是擴大老百姓消費需求的前提,通過強化基金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發揮其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作用,有助于穩定參保者的收支預期,為擴大消費內需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通過加強監管保證基金安全是擴大消費需求的前提。“社保基金”是我國老百姓的“養命錢”,必須堅持安全至上,規范經營,穩健投資。在其增值以前,應通過完善的監管措施使其免于遭受被挪用或盜用的風險。確保“養命錢”首先是安全的,才能讓廣大老百姓放下心來,這將成為讓他們放心、大膽消費的前提。
(二)社保基金通過實現保值增值有助于穩定參保者的收支預期。我國企業年金、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新農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性質相似,都是采取的完全基金積累制,根據精算公式確定繳費率,養老金給付額由繳費和基金投資收益決定,屬于繳費確定制,是一類具有私人產權屬性的私人退休金。隨著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進一步的做實和新農保制度的推進,未來這兩類基金也同企業年金基金一樣適宜采取市場化運營的方式,逐步進入資本市場,以實現保值增值。由于人們的養老金給付額與基金投資收益密切相關,當人們預計到未來養老金給付額將提高時,將直接刺激他們減少當前的預防性儲蓄,增加當期的消費支出。
(三)社保基金通過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為擴大消費內需創造良好的環境。面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擴大內需的要求,企業年金擬采取提高入市比例,全國社保基金擬采取逐步擴大指數化投資規模,追加部分股票投資;向海南洋浦開發區等5個關系到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提供50億元信托貸款;積極穩妥地開展股權基金投資等措施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社保基金”作為資本市場中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繁榮資本市場的同時,能夠促使儲蓄和投資向生產領域轉換,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內需的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擴大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改善企業經濟狀況來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影響消費支出。
三、相關政策建議
面對當前金融市場波動和投資風險的加大,我們不僅要采取措施促進社保基金自身的發展,同時還要發揮其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通過加強監管來保證其安全性,又要通過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使其不斷增值。
一是以《社會保險法》立法為契機,完善相關的條例和規章制度。將全國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年金等的投資管理納入統一的法律體系,明確規定社保基金各監管主體和運作機構的職責和權限,同時為適應新的投資管理要求,規范并修改對全國社保理事會、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制定的投資管理辦法。
二是理順現有投資與監管機構之間的關系。將社保基金行政部門和基金管理部門相分離,建立統一、獨立的運作模式和監管主體,形成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分權制衡機制。如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行改造,讓其成為專司投資監管而非具體負責投資運作的機構;企業年金基金也要嚴格按照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來治理。
三是努力增大“社保基金”的規模。如多渠道增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進一步做實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通過推動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和事業單位改革來增大職業年金中個人賬戶的規模;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探索農保個人賬戶基金多樣化的保值增值方式。
四是拓寬基金投資渠道,調整基金投資結構。如全國社保基金可采取的措施為:審慎進行股票投資,增加投資產品;減少對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加大對中央企業控股公司、地方優質國有企業和重大基礎設施的直接股權投資;擴大對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完善股權投資管理辦法;穩步增加對海外的投資等。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8.11.9.
篇8
7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低于預期,但經濟處在進一步的回升過程中,而基礎尚不是非常穩固。因此,政府很難在當前時點改變政策取向。
通縮加劇
國家統計局8月11日的數據顯示,7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下降1.8%,降幅較6月擴大0.1個百分點,為2009年最大降幅。這是2003年中國經濟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復蘇后,首次出現CPI連續6個月負增長。也是自2008年5月份以來,CPI漲幅持續回落了15個月。
7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8.2%,降幅較6月擴大0.4個百分點,繼續創出1996年以來新低。今年1月至7月,PPI降幅逐月擴大。
數據顯示,1月至7月,CPI累計下降1.2%,PPI累計下降6.2%。從環比數據看,7月PPI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為4月以來連續4個月上漲;CPI環比總體持平。
據分析,通縮加劇主要源于CPI翹尾因素負面影響比上個月擴大,且受到食品價格去年高基數的影響。未來數月翹尾因素負效應將逐漸減弱,可能推動CPI在四季度轉正。
四季度有望轉正
海通證券預測模型結果顯示,2009年8月份、9月份CPI漲幅分別為-1.5%、-1.4%。但從2009年11月份開始,CPI同比增長率將扭轉持續數月為負的局面,2010年通脹壓力有望出現。
中金公司也判斷CPI在四季度由負轉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食品包括豬肉的通脹可能卷土重來。考慮到政府近期的豬肉收儲等措施能夠減輕未來豬肉供給短缺程度,因此豬肉價格明后兩年重演2004年的溫和上漲,豬價未來兩年可能上漲30%。近期豬肉價格的回升,蔬菜價格的反季節性上漲,以及全球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我國公用事業價格,比如水價的調整,都體現了未來出現價格上漲的壓力。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明亮認為,隨著水資源價格改革的加速以及今明兩年將有大量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預計2009年、2010年兩年水價將出現大幅增長。上游能源和基礎性原材料價格漲勢也較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同時,央行在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對通脹的看法略有改變,從上一季度的“產能過剩及需求不足構成下一階段價格下行的主要壓力”變為“未來價格走勢尚有不確定性:需求不足仍可能構成價格下行的壓力,但也存在價格上行壓力”。
不過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看來,未來一年,過剩的產能可能會持續阻止價格上揚的步伐。因此,通貨膨脹也許不會成為宏觀經濟近期的主要風險。值得決策者密切關注的是流動性泛濫導致的資產價格飆升和經濟刺激過度造成新開工項目過多,這兩個因素最終將危及宏觀經濟穩定。
投資回落出口見底
除了價格外,投資增速的快慢也決定GDP的高低。今年1-7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小幅回落至32.9%,其中7月增速5個月來首次降到30%之下。
中金公司認為,投資并非趨勢性下降,投資單月增幅回落主要跟7月份中央投資的“真空期”有關。因為今年第三批800億元中央投資于7月底、8月初發放,因此7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下滑。考慮到年底前尚有2075億元中央投資等待下發,加之大部分基建項目剛剛開工,且周期較長,預期未來投資水平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1~7月累計增速高于上半年水平1.7個百分點,當月增速更是創下19.6%的年內新高。房地產銷售7月繼續提速,但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下降。銷售面積與新開工面積增速的差距擴大,且庫存消化月數進一步下降,凸顯未來供給不容樂觀,這加大了房地產投資加速的可能性。
在出口方面,同比降幅有所擴大,但環比繼續回升10%。這體現出口正在緩慢復蘇。有調研顯示,中國出口的重要行業出口訂單情況都有所好轉。由于有初步跡象顯示,全球經濟將于下半年好轉,中國對主要市場的出口似乎已經見底,特別是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隨著基數效應的減弱以及全球去庫存化的結束,預期中國的出口下滑率將在今年下半年顯著收窄,年底甚至可能會重現正增長。
政策何時轉向
在貨幣供給方面,新增貸款的大幅回落,也讓市場擔心央行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是否已經發生改變。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廣義貨幣(12)同比增長28.42%,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6.37%。人民幣貸款增加3559億元,較6月份的15304億元顯著回落。
在野村證券中國經濟學家孫明春看來,弱于預期的生產和投資增長率,再加上比預期更加嚴重的通縮,可能給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理由來維持當前的政策態勢不變,而不是采取緊縮政策來控制貸款增長和流動性過剩。因此,政府只會以非常漸進的方式將其政策重點從促進經濟增長轉移到預防投資過度和資產價格通脹上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緊縮政策可能只是技術性的、溫和的以及具有針對性的。他認為,總體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激進的財政政策態勢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不太可能會發生改變。
高盛電預計短期內政策仍將保持寬松,因為最高決策層不斷強調要堅定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且這與央行和銀監會已經開始并將繼續適度暗中收緊的舉措是不矛盾的。
高盛在最新研究報告中稱,在政策立場改變之前,當前的“暗中收緊”舉措可能收效甚微。政府已開始采取略微更有力的緊縮政策來吸納過剩的流動性,使得短期利率上升,并采取一些溫和的措施來減緩貸款增長。然而,如果沒有最高決策層的明確支持,此類暗中緊縮措施不大可能有明顯效果。只有當最高決策層認為政策立場需要改變并允許實施更多的緊縮措施時,收緊政策才會是更有效的。高盛預計,這樣的政策變化將在10月中到12月初之間發生,屆時政策立場將轉向“穩定”的貨幣政策。
高盛稱,最合理的預測是國務院在10月中旬國慶活動結束、三季度GDP數據公布之后修改政策立場。決策層或觀察三大指標的變化進行政策調整。一是GDP增長勢頭改善,同比增速至少兩個季度保持在10%左右;二是出口同比增速連續3個月以上反彈至兩位數,為高于10%的正值;三是CPI同比增幅加速至3.5%~4%。
高盛預測顯示,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接近10%,再綜合考慮到關于實體經濟增長和價格方面的其他指標,預計政府將越發確信經濟增長復蘇趨勢并決定取消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如果三季度CDP數據喜憂參半,尤其是出口增長疲弱,政策立場的調整可能會推遲到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際。
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此后可能出臺更有效的緊縮措施。即,決策層將允許央行和其他政府機構更有效地抽離流動性、推高市場利率并采取略微更有力的窗口指導措施來減緩銀行貸款增長。
篇9
剛剛結束的區委十二屆十次全委會和區經濟工作會上,區委、區政府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的“3421”發展思路、明確了奮斗目標和工作措施,這無疑是在新形勢下作出的科學正確抉擇,我們都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的決定上來,做到言行一致抓發展,步調一致破難關,滿懷信心地邁向新目標,取得新輝煌。
今天下午的會議就是對區委十二屆十次全委會和區經濟工作會精神的深化和落實,是邁出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一步。今天,我們召開全區擴大內需項目工作推進會,主要任務是積極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重大機遇,總結近段時間我區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工作情況,安排部署項目推進工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找準經濟增長的著力點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也正經受多年來最大的挑戰。合川也不例外,一段時期以來,我區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工業投資增長放緩。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從20**年12月開始到2010年底將拿出1.18萬億元的中央資金,帶動4萬億的投資規模,隨之,重慶也出臺了12條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是國家和重慶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更為合川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機遇。
第一,要充分認識保持我區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重要性和有利條件。區委、區政府確定明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要增長15.5%,力爭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力爭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財政收入增長20%。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充分發揮投資第一動力,必須通過一大批的項目實施來保證我區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正因為如此,區委全委會確定了100項重點項目、投資規模123億元來支撐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為了保增長、擴內需,明年國家將堅持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注重綜合運用減稅、擴大中央政府投資等多種手段加大保障民生、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這必將為我區保增長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把加大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任務,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加大內需項目的謀劃和爭取力度,確保我區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不低于去年的增長速度。
第二,要充分認識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時效性,把爭取投資和項目作為當前的中心任務。經濟危機是經濟的自我完善,其發展過程就像一個波動的曲線,從高峰到低谷,再從低谷到高峰,危機持續的時間跨度因其程度和發展的環境而異。這就意味著,我們當前擴大內需的政策會因經濟的上下波動而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可以看出,國家以大投資擺脫危機的愿望是強烈的,也是迫切的。目前,中央投資已經確定了投向,將很快落實。為爭取這些資金,項目之爭將更加激烈,如果我們抓得不緊,工作拖拉,就極可能喪失這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此,我們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項目謀劃和爭取工作作為當前的中心任務,全區上下齊心協力,科學謀劃、積極爭取項目,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一批質量最好、成熟度最高的項目報上去,努力爭取國家的最大支持,以爭取投資和項目的大突破,為保持我區明年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三,要充分認識爭取國家和重慶支持的重要性,把相關基礎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在這次爭取項目和投資工作中,全區上下積極努力,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行動快、工作實、效果好,在今年新增中央1000億投資中,我們爭取到7114.2萬元,重慶市補助資金340萬元,預計還會有一部分城網建設資金。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區在爭取對接項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工作進展不平衡,上急下不急,有的被動應付;項目基礎工作不扎實,有的項目要件不完備;政策把握不到位,項目規劃的層次不高,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大項目少;有的部門在國家重慶專項資金分配中,沒有爭取到應有的份額。為此,我們一定要立足爭取國家和重慶的大力支持,提高項目爭取工作的成效,扎實做好項目謀劃和項目申報等基礎工作,工作要更超前一些、更主動一些,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創新性。
二、加強領導,確保項目和投資落到實處
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建設時間緊、要求高,能否按中央要求盡快形成實物工程量,對于增強信心,帶動各方面投資,形成有效需求,防止經濟大幅下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家監察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本輪中央新增投資使用情況進行巡查,其力度和覆蓋范圍將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如果中央投資項目管理不規范,導致項目投資效益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將直接影響我區進一步爭取中央投資,喪失新一輪發展機遇。大家要知道,每一個擴大內需的投資項目,區政府都與市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的。區政府也與各項目主管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因此,各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中央投資項目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以良好的項目管理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最佳效果。
(一)抓好開工啟動,做到速度快、質量好。12月初,區政府召開了擴大內需專題工作會,成立了領導小組,區財政安排1123萬擴大內需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和預安排了213萬業務經費,全力確保該項工作。12月23日,釣魚城景區石照縣衙維修保護工程開工,這是我區第一個新增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希望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職責,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積極促成新增中央投資項目早開工,早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和采購訂單,拉動當期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確保投資效益最大化。國土、規劃、建委等部門要提高辦事效率,積極主動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同時要強化規范招投標工作,堅持公開招投標,堅持按程序招投標,從技術上縮短時間。中央要求所有項目要在20**年12月20日開工,現在時間已過,所以我們不能再拖,最遲要在2009年1月中旬開起工來。
(二)明確責任主體,做到特事特辦、從嚴把關。各行業主管部門是中央投資項目的責任主體,也是第一責任單位,負責實施項目,指導、督促業主單位全力完成項目建設。同時,請各行業主管部門分別向區分管領導匯報,特別是開工時間要求、招投標相關要求。強化施工組織工作,確保按要求開工,按規范管理,要在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審核的同時,必須嚴格稽察,嚴防政府投資用于不符合規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設項目,嚴防用于樓堂館所項目,嚴防用于“兩高”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嚴防截留挪用、滯留不用和鋪張浪費,嚴防“豆腐渣”工程和中飽私囊。區發改委負責牽頭組織和統籌協調工作。區財政局負責中央項目資金的管理,籌集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和本級配套資金。業主單位要積極配合相關主管部門開展前期工作,嚴格按照政府投資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的相關規定,做好中央投資項目的檔案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三)嚴格中央投資項目資金管理。中央投資資金是“高壓線”,各部門、業主單位不得截留挪用、滯留不用和浪費建設資金,必須做到“專款專用”,實行“專賬管理”,確保中央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中央投資項目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由區財政局統一印制報賬申請表,施工單位根據工程進度和合同提出用款申請,項目業主單位、監理單位、行業主管部門簽署意見,送區發改委審核后,由區財政局將資金直接撥付給施工單位。
(四)加強跟蹤監督檢查。這次列入國家投資計劃的14個項目要拿出資金使用方案,把錢盡快花出去,并且用當其時,用出效果,不能出任何問題。區紀委、區監察局要下發專門文件,組織督查組,及時定期對各項目主管局和單位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報告。區監察局和區發改委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做好迎接中央督查組檢查的準備,隨時接受監督檢查。檢查期間,區分管領導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到場,各責任部門匯報。匯報要抓住要點,按項目批準的資金進行匯報,不得匯報土地等其他問題。
三、科學謀劃,切實做好2009年項目資金爭取工作
明年,中央政府投資正常預算規模為1604億元,安排中央財政災后重建基金1300億元,再增加2000億元(包括今年的1000億元)的中央政府投資。我們務必采取各種措施,力爭落地更多中央投資帶動合川投資增長。
一要在謀劃項目上下功夫。兩個重點:一是產業項目。中央在研究明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培育壯大服務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比如,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9個重點產業振興規劃,作為近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行動方案,并作為項目審核依據,我們必須迅速行動,爭取更多項目入圍。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密切關注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走勢,謀劃一批有利于推動合川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的項目,謀劃一批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和裝備水平、增強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應用能力、促進規模擴張和迅速做大做強的項目,謀劃一批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以此提升我區經濟整體競爭力和發展力。二是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今年新增中央1000億以及今后幾年的4萬億投資,大部分傾向于民生和基礎建設,其中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以及鐵路、公路等基礎建設投資共2.45萬億,所占比例過半,這意味著我們在爭取基礎建設項目方面的空間相對要大一些。我們必須抓住這次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結合推進城市轉型,按照規模要大、層次要高、質量要好的標準,抓緊謀劃一批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處理、治污排污、城鄉區域性防洪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項目。各部門要統籌搞好建設規劃、協調調度、項目可研論證和篩選等相關工作,對照國家政策,逐一核查是否還有漏報和有望對接的項目,爭取盡可能多的項目擠進國家和重慶投資計劃。
篇10
論文關鍵詞:擴大內需,經濟增長,策略研究,文獻綜述
(1)國外研究現狀
而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需求不足、供給過剩問題,理論界的經典解釋是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論。[1]這也是目前國外的主流派觀點。該理論認為,供給過剩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受二大基本心理因素和二大基本心理規律的影響而導致的投資需求不足和消費需求不足構成。[2]其中,投資需求不足產生于資本家對未來充滿悲觀情緒和資本邊際收益率下降,消費需求不足則起源于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為解決、對付有效需求不足,凱恩斯主張擴大需求,鼓勵消費,反對節省。[3]其中,重點是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之相配合,主要通過政府擴大財政支出,加大政府公共投資規模,彌補消費和投資需求的不足,從而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2)國內研究現狀
在國內,國內學者對擴大內需對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4-11]羅云毅、王濤認為,高投資、高儲蓄和低消費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一種經濟常態。原因在于,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費率長期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和亞洲工業國家,并存在消費率持續走低、投資率較高的態勢,但從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來講,消費投資比例關系大致是合理的。因此,基于我國處于加速推進工業化時期和所采取的趕超戰略要求,應在保持較高投資率的同時,適度提高消費率水平。祁京梅認為,支持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內需的擴大,而擴大內需需要投資和消費雙拉動。近年來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市場、有需求行業的產品發展和融資的政策措施始終是圍繞著最終需求,不僅促進了經濟和投資的增長,而且極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費需求的增長空間。因此,要保持投資和消費的持續、協調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促進消費,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2、目前研究水平的評價
擴大內需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對策是多方面的,有投資的因素,有消費的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因素,對于擴大內需來推動經濟增長對策的研究,要從多方面綜合考慮,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這些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黃群.落實擴大內需的思考[J].新.2009(01)
[2]肖朝陽,陳端計.對擴大內需理論與實踐的反思[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12)
[3]Keynesia. Think deeply that again to having an effect to need theory's.
[4]祁京梅.2004年消費需求增長分析及2005年展望[J].經濟要參,2004,(78).
[5]白暴力,劉帆,魏軍.總消費需求不足的微觀機制——分析與對策[J].教學與研究,2005, (10) .
[6]李廣平.消費函數及其模型的再認識[J].當代經濟研究.2005,(9).
[7]楊永忠.中國消費癥結解析:一個模型及其應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 (5).
[8]嚴先溥.中國消費市場運行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金融與經濟,2006,(2).
[9]黃微分.我國最終消費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5, (6).
[10]盧嘉瑞.“十一五”期間提高消費率的政策選擇[J].中州學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