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時間:2022-10-09 08:27:00

導語:構建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樣的成果在某種程度上歸功于現行的不完全市場經濟體制,但我們更應該認真地思考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下,運行市場經濟體制是否能夠帶領中國經濟發展走向一條持續快速穩定的道路。基于對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帶來的諸多問題的探討與分析,比較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模式,并結合我國實際,最終得出結論:構建計劃市場經濟體制才是符合中國特色的最佳選擇。

關鍵詞:市場經濟體制;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

一、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一)市場經濟體制

以市場機制作為配置社會資源基本手段,是高度發達的、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大商品經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經濟資源商品化、經濟關系貨幣化、市場價格自由化和經濟系統開放化。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只能作為經濟運行的調節者,對經濟運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觀調控。

(二)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是在完善民主法治改造公有制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體制。它的內容,就是展開以改革了的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權利體系,在民主法治的保證下,體現并作用于總體經濟生活。

(三)比較分析

1.制度層面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以私有資本制度即資本雇傭勞動制為基礎,是私有制發展的階段性經濟體制。計劃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是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是公有制改革的階段性經濟體制。

2.主客體層面

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人與物的關系上。前者雖強化國家對經濟生活的總體干預和調控,但并未改變制度的性質,資本仍是經濟的主體,人仍從屬于資本,是資本增值的手段。后者強化并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使貨幣成為人的勞動的價值表現,一切經濟活動都是以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與發揮為根本。

3.法制層面

市場經濟體制雖然也強調法制建設,但其法制是資本為主的,是資本經濟的一種方式,力求保證資本增值與發展秩序的法制化。計劃市場經濟體制實行民主法制,其目的是保證勞動者的權利與利益,并促使經濟社會活動在良好的秩序中運行。

二、市場經濟所付出的代價

(一)通貨膨脹與貧富差距拉大

1.通貨膨脹

2010年初以來,居民消費指數價格連創新高,生活必需品價格足月攀升,相關調控措施密集出臺。當歐美國家還在為通貨緊縮,消費低迷而苦惱時,中國已蒙上了通貨膨脹的陰影,內有多年貨幣超發壓力的滔天巨浪,外有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和游資熱錢的推波助瀾,多種力量疊加共振之下,通脹問題已漸漸顯露。但是,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政府卻不斷地放權,參與經濟的活動逐漸減少,控制經濟的能力也逐漸減弱。這種情況遭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質疑:在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中,是否能有效地預見到通貨膨脹的來臨,并在一個短時期內就能實際控制住物價的上漲。

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未爆發經濟危機之前,商品的供應是不會過度積壓的,因為賣方在不斷刺激商品的消費,開拓消費的廣度與深度。如果當消費刺激也不起效,商品嚴重積壓之時,已經意味著經濟危機來臨了。那么在大量商品積壓的同時,人們收入減少,只有削減消費,甚至是削減生活必需品的范圍,轉而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但是,畢竟經過長時間財富的積累,社會的貨幣供應仍然是過量,而社會需求更集中在基本生存用品,由此導致基本生存用品的價格暴漲,進而引發通貨膨脹。

2.貧富差距拉大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實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結果應該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實行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結果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根據2010年1月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已由改革開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僅超過了國際上0.4的警戒線,也超過了發達國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體隱性福利的存在,有專家認為,實際上這種收入差距還要更大。對于收入分配差距而言,人們抱怨的是由于政策和制度的缺失所導致的起點和過程的不公平,即每一個人進入市場的機會不平等、競爭環境不平等,尤其是受教育的機會和參加就業的機會不平等。消除收入分配兩極分化涉及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切身利益,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社會管理機構無法有效控制社會積累與社會分配的平衡,是以社會財富無節制地轉化為社會投資,從而導致社會投資的產出缺少內部消費市場的支撐,只得拼命去爭奪越來越有限的海外市場,繼而使整體經濟置于日益危險的境地。

(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1.國有企業改革遭遇市場化瓶頸

國有企業改革三十多年來,企業運營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商業化。但是,國有企業能否真正與市場經濟相容,不但取決于企業運營的商業化,更取決于企業治理機制的商業化。如果不能實現國有企業治理機制的商業化,它們終究不能與市場經濟相容,也就是說,即使物質資源實現了市場化配置,但人力資源特別是受托層和管理層仍然不能依照商業法律、商業規則和完備市場實現市場化配置,它們終究不能真正成為市場化的企業,它們在效率導向的市場體制中劣汰優勝和存活發展就會遇到困難。

2.民營企業利益優先

大部分施行市場經濟的民營企業都追求個人利益和企業利潤,獲得利益最大化,對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意識逐漸淡化。這使得民營企業主使用各種方式減少職工人數,加大現有職工的工作量,并壓低他們的工資,對社會穩定形成巨大壓力。

3.社會逐步失去主動調整地區部門行業平衡的能力

市場經濟體制使得社會公有經濟占比日益降低,進而使得社會逐步失去調整地區部門行業平衡的能力。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投資行為又在不停地破壞這種平衡,公有經濟的這種主動調整演變成低效投資。大型民營與外資資本享有足夠的話語權,使公有經濟部門沒有能力對它作宏觀調整,而中小民營資本的分散化與浩如云煙,也使政府沒有精力對它進行嚴厲管制并調整。

三、計劃市場經濟體制才是符合中國特色的最佳選擇

(一)“計劃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

“計劃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的關鍵就在于對初級公有制的改革,在于中國的經濟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現在公有制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依然是國有企業,它的權利體系與經營管理,是不能脫離計劃的,計劃因公有制為主體而成為經濟體制的主要性質。但改革后的公有制不再保留統治體制,而且越來越開放的對外經濟交往,又要求在經濟體制上表現出市場性。因此,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應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二)基本市場與非基本市場

具體來說,一般可以把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市場分成兩個市場:基本市場和非基本市場。基本市場由基本生活用品構成,其他商品構成非基本市場。

在基本市場中,有老百姓吃穿住行所需要的商品,如糧食、布匹等商品,還可以包括經濟適用房、基本醫療、公共教育等等。對于基本市場,政府是有計劃的,對其中商品的價格是有控制的。無論經濟如何波動,基本市場都是相對穩定的,老百姓的生活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對于基本市場中的許多商品,政府都會在好年景中儲備一些,這樣即使在經濟出現波動時,由于基本市場是相對穩定的,整個經濟就不會出現大的起伏。

對于非基本市場,則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市場規律運作?;臼袌龊头腔臼袌龅纳唐肥强梢酝瑫r銷售的,例如:市場上可以出售不同價格的食用油,其中至少有一種是低價的,屬于基本市場的商品。石油價格上漲了,政府要號召節能和發展新技術,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控制能源消耗,同時采取靈活的宏觀調控政策等。當然,政府也要有長期儲備石油的計劃,并投資建立石油或新能源的開發和生產基地。同時,要保證基本市場不受影響,必要時由政府補貼??梢?,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中有自由競爭、宏觀調控、計劃等成分,比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體制更加豐富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民生,更加有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幾點建議

在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對基本市場實行計劃和調控,對于非基本市場實行自由競爭和調控,形成了既有計劃又有市場的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但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政府是通過市場手段達到計劃的。對于不能達到計劃指標的商品,政府可以提高收購價格。必要時,政府可投資,建設緊缺商品的生產基地。可以考慮用社會招聘和推薦方法,成立董事會,指導緊缺商品的生產。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可以是計劃生產的組成部分。第二,在基本市場中,商品價格也不是不變的,但上漲幅度受到控制,比如,規定每年上漲幅度不超過2%。小幅價格上漲也會對市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要防止價格大幅度快速上漲。第三,要有辯證的想法,既要市場化,公平競爭,也要有計劃性,合理布局。在市場中,有計劃,在計劃中,有市場。計劃導引市場,市場制約計劃,關鍵是為人民服務,利用市場規律達到社會主義的目的。